從三月社運成員訪日風波,看台日社運交流問題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3066

許仁碩 [1]

 

從三月社運成員訪日風波,看台日社運交流問題(上)

============================================

 

若說311震災捐款是讓一般的日本人

第一次意識到台灣這塊土地的存在,

今年三月以降的一連串行動,

則是讓日本各界意識到台灣公民力量的存在。

 

因此而對台灣開始有興趣的日本各色團體實不在少數,

他們各自主張些什麼,對於他們伸出的友誼之手,

應如何應對,實在是日後交流必須面對的課題。

 

以下將分別簡介日本左右翼之脈絡,

並討論應如何與之互動。

日本保守政黨「自民黨」黨魁安倍晉三。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三月社運成員訪日風波

在七月初,

媒體報導了三月社運成員林飛帆、黃國昌等要前往日本訪問的消息,

然而,

黃國昌在臉書上回應道,他不克前往,但希望交流圓滿成功。

 

林飛帆稍晚也在臉書上發文澄清,表示確實有數次獲邀前往日本,

但因正值立院臨時會不克前往。

 

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參訪聲援三月社運的日本團體,

並拜訪60年代反安保占領國會的運動者交流經驗。.

 

訪問的消息一出,雖然許多台灣朋友是樂觀其成,紛紛轉錄。

 

但卻在較理解日本政經情勢的台灣留日學生間,

與較關心臺灣的日本社運人士間掀起一陣風暴。

.

原因就出在發佈消息的兩個接待單位,

早稻田大學國史研究會」是校內的極右翼社團,

日本會議」更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右翼政團。

 

日本正值反核、反反集體自衛權等公民運動復甦之際,

臺灣知名社運參與者接受右翼勢力邀請來訪,

等於是煽了許多日本社運朋友一個重重的巴掌。

 

失望之餘,

甚至有日本朋友解讀為號稱左獨路線的三月社運,

實際上仍是強調國族主義忽略社會公義的右翼老路

 

在我看來,受邀的成員應非故意,

而是在不知邀訪團體背景下,

基於回報日人友誼心態而做出善意回應。

 

然而,本次風波其實凸顯出了兩個問題,

第一是對立場與運動中民主人權主張扞格的日本右翼缺乏理解,

依賴舊有的交流路徑。

 

第二則是就如林飛帆在聲明中所提到的,

對日本當今的社運發展缺乏了解,

因此提得出來的具體交流對象, 仍是60年代的安保鬥爭。

 

日本右翼的主張與運動路線

左與右只是大略的劃分,

要了解邀請臺灣社運人士的這些右翼團體究竟做了些什麼,

為什麼會引起這麼大的反彈,

便需從日本右翼的主張, 以及近年來的活動談起。

 

雖然說尚有光譜上與親美/反美等立場上的不同,

但日本右翼主要的主張大致有以下幾項:

1.尊崇天皇制與日本的優越性。
2.廢除非戰的和平憲法。
3.否認戰爭與殖民責任。
4.排斥外國移民。
5.堅持傳統價值,反對性別平等、族群平等等改革主張。
6.支持自由貿易、資本主義。

 

在右翼的運動路線方面,

首先在近來安倍內閣的一連串國防與外交政策上,

從制定秘密保護法,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

到解禁集體自衛權,

乃至於已經有人喊出來的修憲,都在強化國家權力,

並且削弱日本和平憲法的約束力。

 

雖然安倍表面上仍表示是要堅守和平立場,

但在日本右翼的主張當中,

日本在二戰其實沒有做錯事情,

沒有理由自虐地採取非戰立場,

修憲的目的,

就是要盡早恢復為有能力進行戰爭的「正常國家」。

 

而在歷史問題方面,

較為台灣人所知的應是「參拜靖國神社」的表態。

 

但除此之外,

日本右翼更著力於教育改革上的角力。

 

近年來日本政府先是要求學校

必須要對國旗敬禮與唱國歌,提倡愛國教育,

進而推動了教育基本法與教科書的修訂,

希望推翻既有的歷史教育,否定戰爭與殖民的責任,

養成忠君愛國的青少年。

日本右翼精神象徵:靖國神社。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上述的著力,已經對輿論造成一定影響。

 

雖然自民黨的經濟政策,

擴大了非典型就業與青年貧窮現象。

 

但不滿的年輕人們,比起反對政府偏袒資本家的政策,

有更多人相信政府的說詞,

將自己的未來寄託在日本在軍事上成為「強國」上,

並將怒氣指向移民與人權團體妨礙日本的強盛。

 

或者將對體制的反感,

投射於與教育體制相反的右翼史觀,

 

歌頌「大東亞戰爭」

(相對於「太平洋戰爭」,右翼對二戰的稱呼)的偉大。

 

具體來說,在今年的東京都知事選舉中,

出身軍系的極右派候選人田母神

囊括了24%的20─30歲年輕選票。

 

在網路世界則開始有「網路右翼」勢力的興起,

大肆攻擊反戰、反核等左翼言論。

 

此外動輒在遊行對移民喊出:

「發動大屠殺!」的日本激進派排外組織

反對在日外國人特權之會」(在特會),

其遊行行列中也時常可見年輕人的身影。

 

這些徵兆,

在在都顯示出右翼的軍國與排外主義對年輕人的吸引力。

 

在對於主要的社會議題立場上,

日本右翼擁核,支持自由貿易,

歧視女性、性少數、原住民、移民,反對工會…,

不僅是站在日本左翼的對立面,

也應是站在所有持左翼立場的臺灣運動者的對立面。

 

那麼,姑且先不論台灣這邊的回應,

最初日本右翼對三月社運成員伸出橄欖枝的理由何在呢?

「親日」、歷史修正主義與反中/反共同盟

近年在日本右翼主張的強硬領土、軍事政策,

以及否定殖民與戰爭責任的主張之下,

與日本有領土與歷史糾葛的俄國、南韓與中國,

在外交關係上都甚為低迷。

 

然而,

即便一樣有釣魚台的領土問題,

台灣卻被稱為「亞洲唯一親日國」。

 

對此,

日本右翼的主張是,

因為日本殖民的善治讓台灣人感恩甚深,

因此台灣人才如此親日,

足證殖民有功無過,歷史修正主義有理。

 

台灣人的日本情結,

因世代、族群等不同因素而各有不同,

實難用「親日」一詞全然概括,

在此先不細究。

 

我認為,

台灣的日本研究與台灣史研究,

因政治因素在戰後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空白,

因此反而導致了一般大眾除了國民黨的政治宣傳之外,

其實對於日本殖民時期並不了解。

 

因此,

無論是源自於對戰後以降國民黨的暴政與宣傳的反感,

或者是近年對中國民族主義者以「皇民」、「倭奴」等詞,

攻擊台文與台史界的反擊,

若了解不足, 確有可能不小心落入對日本殖民的肯定論。

日本左翼學生曾經佔領過東京大學的安田講堂。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這樣對於歷史認知的親和性,

也扣連著對於國際政治情勢的判斷。

 

右翼在國際政治上主張的反中/反共路線,

歷史上反的是中國對二戰的道德非難,

國際政治上則是要抑制中國的擴張,

而具體作法則必須重新建立一個「正常國家」,

有能進行戰爭的日本,

才是對世界和平(昔:解放亞洲/今:抑制中國)有所貢獻的。

 

而當前台灣獨立運動的主要反對者之一,

也一樣是中國政府。

 

因此基於對親日前殖民地人民的親近感,

以及同以中國政府為敵,

日本右翼的親台(獨)路線便應運而生了。

 

而勢單力孤的台獨勢力,

無論是否理解或贊同右翼的全盤主張,

與財大勢大的日本右翼組「反中/反共同盟」,

現實上確實是相當具誘惑力的選項。

 

因此在今年日本以閣議通過解禁集體自衛權時,

比起對日本重新走向軍國主義的憂慮,

更有許多人期待「武力強大的日本」來壓制中國。

 

但是,除了考量上述右翼的拉力外,

恐怕日本左翼的推力,也必須納入考量。

 

以下將改從日本左翼發展脈絡的角度,

探討部分台灣社運與日本左翼,

究竟為何同樣高舉左翼旗幟,

但彼此之間又如此陌生。

==============================================

許仁碩 [1]

 

從三月社運成員訪日風波,看台日社運交流問題(下)

 

日本左翼的主張與運動路線

 

比起日本右翼,

日本左翼團體間的主張歧異性恐怕更大。

 

不過若對照前述右翼主要主張,左翼一般則持下述的見解:

1.反對天皇制與民族主義。
2.支持非戰的和平憲法。
3.反省戰爭與殖民責任。
4.強調跨國公民間的交流與聯繫。
5.堅持民主價值,推動性別、族群平等等改革。
6.反對自由貿易,支持(各種版本的)社會主義。

左翼組織上的分歧往往讓人不易掌握全貌,

在此只能進行概略的介紹。

 

戰後由於美國選擇了與日本的舊右翼勢力合作反共

反過來壓制一度被解放的左派,

而一度被放逐的戰前軍國勢力,

又再次回到日本的權力核心。

日本左翼學生佔領東大安田講堂。

 

針對右翼所主導的美日同盟,

與之對抗的就是的六零年代安保鬥爭

 

當時日本共產黨由於決議改走議會路線,

加上史達林的惡行曝光與鎮壓匈牙利的群眾運動,

使得原先受日共指揮的學生們對日共與蘇共的信用破產,

決定另起爐灶,誕生了所謂「新左翼」。

 

新左翼的學生們與公民團體、工會、農民團體等,

在60年代歷經了

反安保、反越戰、反學費調漲、反成田機場建設等抗爭。

 

但在經歷了組織間的數次分裂後,

一部分的成員走向了武力路線,

但是武裝行動加上不同新左翼團體間的械鬥,

反而失去了一般民眾的支持,

許多團體走向封閉的(半)地下組織,

也讓政府取得了以取締「過激派」之名,

得以長期壓制與汙名化社會運動。

 

進入八零年代,隨著鐵路民營化,

支持著左翼政黨社會黨的國鐵工會解體,

左翼在政壇也失去了足以跟右翼自民黨抗衡的組織力量。

 

當然,

傳統的反戰和平運動、工會、日本共產黨等仍存續,

包括受過60年代洗禮的人們在內,

也有許多人仍在各個議題中努力, 只是較少採取街頭路線了。

 

親中左翼傳統與其影響

日本的左翼組織當中,

無論是基於共產主義同盟的意識形態,

或是反美反安保的運動訴求,

在民主化前的台灣,

作為右翼法西斯政權的國民黨執政,

以及左翼組織與思想被壓制之地, 是敵非友。

 

同樣飄揚紅旗的中蘇,才是模仿或結盟的對象

 

雖然台灣在民主化之後, 不再是清一色的國民黨天下;

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變成了權貴資本主義的溫床

而對內維穩對外擴張的路線,

則是大有日本戰前的軍國主義之風

 

但是,維持親中路線的左翼團體仍是不少,

因此與台灣的交流對象多是選擇同樣主張反美反帝的左統運動組織

或者是侷限於慰安婦議題、反核等特定領域。

 

而日本社運傳統上或多或少都與左翼有或曾有過聯繫甚至從屬關係,

因此也往往忽略或排除了與台灣非統派社運的交流

 

就具體的經驗而言,

曾有位留學生參與了當地的青年勞動NGO的行動,

並提出希望能促成該NGO與台灣工運交流時,

對方卻回覆他說,他個人很樂意,

但由於上級組織仍堅守親中路線

因此無法與右翼親美的台灣社運有往來。

 

此外,

台灣部分獨派日本右翼的合流

(例如參拜靖國神社、支持集體自衛權),

以及對國際議題的右傾

(例如在以巴議題中傾慕以色列的「鐵腕」建國。)

對日本左翼而言又更坐實了

台灣非統派社運都是右翼親美法西斯」的指控。

 

機會之窗:311震災後抗爭與三月國會占領

縱有前述的種種歷史因素, 但局勢並非一成不變,

我認為日本的311震災後抗爭, 與台灣的三月國會占領,

打開了一面交流的機會之窗,

文章一開頭提到的邀訪風波,

正是從這扇窗吹進來的新風之一。

 

首先是日本閉塞的街頭運動,在311震災後發生了改變,

311後的反核抗爭打破了「上街頭=過激派」的刻板印象,

有遠多於以往的運動素人加入。

 

一時之間,

日本全國的抗爭如燎原之火興起,

此後更有許多新血挹注到反戰、青年勞動、性別等各領域之中。

 

隨著自民黨政權的復歸,

重啟核電與走向親資本家與強化國家權力之路,

有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願意站到街頭上對政府說NO。

 

311震災的另一個影響,

就是台灣的鉅額捐款, 震驚了日本人。

 

為了配合一個中國的外交政策

以及與中國間的媒體協定

在日本的教育體系與主流媒體上,

戰後的台灣向來是被完全抹滅了。

 

311震災後這樣的情勢開始改變,

因此在今年三月國會占領時,

便得到了日媒前所未有的關注。

 

三月國會占領, 有幾個觸動日本社運界之處:

首先是「占領國會」的行動,

令日本人聯想起了反安保年代的國會包圍與衝入的往事。

 

此外,反服貿包括了「反統一」與「反自由貿易」的兩重內涵,

讓左右翼都找到了與此一運動的價值聯結。

 

右翼認為這是強化聯台反中戰略的一環,

因而迅速地展開邀訪串聯工作。

 

在左翼方面,除了反自由貿易的固有立場外,

更值得注意的是, 雖然傳統上與台灣左統結盟的日本左翼,

仍將此一運動定位為「台獨右翼法西斯運動」。

 

但有大量新血湧入的結果,

造成傳統左翼親中理念的影響力被稀釋了。

 

有許多新生的社運組織,

其一方面在組織上並不靠向特定傳統的左翼派系,

另外也對中國共產黨不抱期望,

因此能夠較能接受本次運動的「反統一」並非「反中國人」,

而是不希望受威權統治的主張。

 

其實就連老牌左翼團體的成員,其思想也未必一致。

 

前面提到的青年勞動NGO成員即是一例,

此外一位身兼運動者跟學者身分的中生代日本共產黨員

日前也對我談了他對台灣社運的「重新發現」:

我們一直都自命日本在民主政治與左翼思想方面,

都比台灣更先進。

 

但在1980年代開始,台灣人就在街頭上爭取自己的民主,

日本卻一直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我們日本左翼不能覺得自己願意對鄰國道歉就夠進步了,

必須確實地一起動起來才行。」

 

311震災讓日本的街頭走向復甦, 各個領域的社會運動湧入新血,

現在有許多運動者們, 也不再對與台灣的交流設下紅線

 

而三月國會占領以降的一連串運動, 更吸引了日本運動者的目光,

這正是彼此之間尋找共通點, 開拓跨國交流與串連的機會之窗。

 

未來:從敵我邏輯到理念交流

透過以上的介紹,

希望能讓台日社運界往來時,

除了「反中/反美」選邊站,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邏輯之外,

能有更多的理念層次的交流, 思考彼此為何而戰的理由是否相投,

而當決定犧牲某些理念站在某一方時,

又是否會成為更大的壓迫幫兇

 

當然,以理念為交流導向,

固然能從兩國的青年貧困、勞動、性別、自由貿易等各種議題領域,

發掘出更多能夠對話的起點

 

但在雙方放下刻板印象,開始互相了解後,或許才是考驗的開始

 

例如在理解了日本右翼的保守立場與修正史觀後,

對台獨主張者而言,若有價值扞格,

如何回應對方對台獨的聲援

 

而從日本左翼的反美反戰觀,

又會如何回應台灣面對中國武力與經濟統一時,

若不倚仗日美同盟該如何自保的現實問題?

兩國之間若能平等的交流,所帶來的磨擦與火花,

都將考驗彼此理念的一貫性與正確性

 

但比起期待從「先進國」經驗中尋找標準答案,

從交流中觀照自身的主張與行動,

進而發掘出更多矛盾與疑問,

或許才是國際交流的真正珍貴之處。

======================================================

??????????? 分不清 台灣人 中國人 ?????????????????????

即便一樣有釣魚台的領土問題,

台灣卻被稱為「亞洲唯一親日國」。  ??????

——————————————————————————

???????????? 分不清 台灣人 中國人 ??????????

台灣人的日本情結

世代族群等不同因素而各有不同,

實難用「親日」一詞全然概括, 在此先不細究。

————————————————————————————

????????    分不清 台灣人 中國人   ??????

對日本左翼而言又更坐實了

台灣非統派社運都是右翼親美法西斯」的指控。

—————————————————————————————–

為了配合

一個中國的外交政策 以及與中國間的媒體協定

日本的教育體系主流媒體上,

戰後的台灣向來是被完全抹滅了。

———————————————————————-

而從日本左翼的反美反戰觀,

又會如何回應台灣面對中國武力與經濟統一時,

若不倚仗日美同盟該如何自保的現實問題?

==========================================================

日本二戰後名存實亡近70年

——————————————————-

日本戰後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世代

————————————————————

日本佔領軍憲法

==============================================

中國政府聲稱 自治島嶼台灣中國的領土。

中國外交部稱釣魚台為"中國台灣"的固有領土

==============================================

[ 日本民主核心不是公民社會而是官僚體制 ]

太陽花學運到各式街頭運動的蜂起,

福爾摩沙之春透過媒體與網路的傳播,

獲得了日本社會廣大的關注。

 

自從311以後,

日本人的目光焦點慢慢地轉向了這個地理與文化如此接近,

長期不曾被日本社會所注意的島嶼

 

「所以事實上日本式民主的核心旋律

從來都不是公民社會,而是官僚體制。」

 

「某方面而言,

日本只是一個在憲政民主框架下

繼續由『お上(江戶時代庶民對於官僚或統治者的稱呼)』

由上而下遂行治理的前近代國家。」

 

那日本的未來該怎麼辦呢?」

眼見話題即將結束,

我做了一個人文社會科學討論中最不應該的動作

——討取標準答案。

 

「這個問題我們沒有解答!」T師說

 

「必須留給日本的年輕世代自己去尋找答案。」

 

不過這一次,我倒建議願意積極思考的年輕人,去台灣吧!」

 

N師拍了拍U君的肩膀

或許這一次,台灣會先一步找到答案呢!」

 

 [ 相關 ] 日本的年輕人為什麼不再反抗?[ 張智程  ]

======================================================

除了共同體主義傳統,日本民主化的發展史也必須要特別注意

一旁抽著菸、在大阪做勞工律師三十幾年的T師補充道,

日本人不上街頭還有一個重要因素,

那就是日本的民主化是放眼世界民主國家中極為稀有的經驗

——一個國家在民主化的過程中,

不是經由市民革命、就是透過與權力者的交涉讓步而取得,

日本的民主卻很弔詭的來自於『敗戰』,

二次大戰戰敗後,

佔領日本的麥克阿瑟與他的美國大兵們把憲法和民主塞給了日本

從此一夕之間我們從天皇的國度變成了跟西方一樣的民主國家,

但我們的社會與人民

卻不曾經歷民主化轉型過程中珍貴的社會衝撞與對話經驗。」

 

「事實上日本式民主的核心旋律 從來都不是公民社會,而是官僚體制。」

 

[ 相關 ] 日本的年輕人為什麼不再反抗?[ 張智程  ]

===================================================

“安倍政治學”關繫到戰後日本立國的根本

甚至是戰後國際社會已固化的既定安排。

 

日本是一個“美麗國家”,

日本人應為自己的國家感到自豪

但現狀卻並非如此、日本人普遍不愛國

其原因就在於

日本還不是獨立自主的“正常國家”。

 

 [ 相關 ]“安倍政治學”之三箭 [ 蔡成平,英國《金融時報》]

===============================================================

[ 主權在民>>憲法還給國民>> 日本還給日本國民 ]

 

日本人和深夜勞作的德國人很像﹐在最悲觀時實現重建的經歷。

1950年到2008年﹐其人均收入大幅增長。

重視教育愛國主義在日本社會中佔據突出地位﹐

國家土地短缺、自然資源不足情況下實現了繁榮。

最強大的資源﹐應該說是日本人民

他們幾乎全部受過良好教育﹐擁有達成所願的強大動力﹐

並且始終具有創新精神。

他們發自內心地關注國家的興衰這可以叫做愛國主義

但更加深刻﹐屬於某種體現在他們文化之中的東西

>>>

[ 相關 ] 日本重建最強大的資源:人民 [ WSJ, Marshall Loeb]

=======================================================

「太陽花運動」

顯露出的「多數」勢力的另一個側面,

也是2008年以後開始顯著增強的「臺灣人」認同。

 

在「太陽花運動」中,

人們頻繁而帶有批判色彩地提及了

跨海峽政商網路」和「兩岸權貴階級」等詞。

 

批評觀點認為,國民黨馬英九政權下,

在臺灣與中國的經濟關係

以及執政黨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的各種交流進一步擴大的過程中,

覆蓋政治和經濟領域的既得利益網路日益擴張,

大有掌握臺灣走向決定權之勢,

這壓迫了在臺灣與中國關係發展中難以受益的階層,

並不斷侵蝕著臺灣的民主政治。

 

[ 相關 ] 臺灣的「太陽花運動」和「多數」群體的意義[ 若林正丈 ]

=========================================================

[檢驗民主的細節戳破台灣民主法治假象]

馬英九政府面臨的問題正在擴大,

學生組織呼籲在台灣全島罷工停課

更多的人到首都台北市參加抗議活動,

台灣是一個擁有2300萬人口的自治島嶼

 

台灣的獨裁歷史

以及

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令人不安的關係

不斷崛起的中國認為台灣島是其領土的一部分,

必將與大陸實現統一。

 

貿易協議的一些爭議圍繞着一種擔憂,

那就是中國大陸可能會利用經濟來進一步強化對台灣的主權

 

[ 相關 ] 台灣官方稱強制驅散抗議學生有理[ 紐約時報 ]

===========================================================

<二戰後近70 日本年輕人仍然不能成為正常國家的國民>

 

戰後日本如何走來???

日本二戰後近70,

佔領軍代理人仍然日本還給日本國民

《舊金山和約》生效之日 日本並未還給日本國民

佔領軍表面上離開了!!!

佔領軍制定的憲法

 

並未離開

佔領軍培養的代理人並未離開!!!

>>>“日本還給日本國民

[ 相關 ] 思考憲法可改與不可改 [  朝日新闻 ]

>>>>> 

[日本戰後世代作為正常國家日本國民的權利–>日本國民基本人權]

===============================================================

這種突然的轉變似乎確實有兩個強有力的催化因素:

2011年海嘯中國

幾十年來,

人們第一次真正發出這樣的疑問:

日本工業是否會出現整體外逃?

第二個因素就是中國。

如果日本故意選這樣一位領導的,那麽中國可能就是一個誘因。

對安全的擔憂和經濟上的無力感之間的聯系由來已久,

並且非常深刻。

[ 相關 ]  日本為何突然奮起? [  英國《金融時報 》]

=============================================================

[ 日本在亞洲的真實形勢 ]

 

「在亞洲,朝鮮外, 親日國家有20個,

反日國家只有中韓兩個

是連日本人都不知道的20對2的真實形勢。」[古森義久]

>>>

加上台灣,在亞洲朝鮮外,親日國家有21個

反日國家只有中韓兩個21對2的真實形勢

 

[ 相關 ] 安倍推動日本給越菲等國援助巡邏艦[ BBC ]

==========================================================

[  日本 名存實亡 近70年 ]

大量「不好說」的回答,不意味着他們沒答案,

而是反映出

日本人至今看待「那場戰爭」的心態依舊複雜

 

日本普通民眾國家的關係上來理解。

 

記得在日本上小學、中學期間,

有些師生望着國旗「國歌齊唱」的時候,

都會覺得很尷尬,甚至難受。

 

不少日本國民看來

國旗和國歌是軍國主義者發動戰爭的象徵,

不僅給他國人民造成了傷害,

還迫使日本陷入崩潰

 

由於這段歷史,

媒體、學者、百姓心裡始終存有疑問:

國家政府憑什麼不會犯錯誤呢?

「國」字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我認為,

日本修憲派的最大阻力,

不是來自中國、韓國的外交壓力,

恰是來自日本國內對「國家主義」的厭煩和警惕

 

二戰結束已近70年,

戰後的日本拿着「和平憲法」,

在美國「核保護傘」之下走了一條

「重經濟、輕安保」的吉田茂路線(Yoshida Doctrine)。

 

日本社會迄今依然走在這條路上,卻顯出疲態。

 

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後「失落的二十年」

中國崛起的大時代背景令日本人感到擔憂:

「我們這樣下去,

經濟影響力下降,政治無法行使話語權,

會不會被孤立,被邊緣化,

最終變成全球化時代的孤兒呢?

 

[ 相關 ]日本倒向「右翼」了嗎?[加藤嘉一,紐約時報]

========================================================

[ 中國 俄羅斯 台灣 克里米亞 美國 ]

兩名美國參議員

——亞利桑那州共和黨參議員麥肯

康乃狄克州民主黨參議員墨菲

加入烏克蘭首都基輔示威者的行列,

抗議烏國總統亞努科維奇將烏克蘭進一步推向俄羅斯。

 

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盧嵐

造訪基輔獨立廣場上的示威者,

鼓勵他們並協助分發食物。

要是參議員麥肯、墨菲助理國務卿盧嵐

也能造訪台北的示威人士

給他們加油打氣,

或許會是美事一樁。

 

相關  ]  從烏克蘭看台灣[ 白樂崎專欄 ]

====================================================

學生們並諷刺說

上帝在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

卻在台灣丟下了一個國民黨」,

在馬就職六週年之際他們深深體會了其涵意。

 

[ 相關 ] 台總統馬英九在學生抗議中慶就職週年[ BBC ]

=================================================

[台灣年輕人不準備放棄自由權利]

台灣年輕人不準備放棄

在中國都還只是夢的自由和權利

—————–

太陽花運動意味

北京華府視為理所當然兩岸寧靜

可能已經正式宣告結束。

 

[ 相關 ] 彭博:馬像在當中國區長[ Bloomberg View]

====================================================

60年來,

西方人一直通過我們自己的利益來看待中國,

把中國當成潛在的制衡蘇聯的力量,

美國貿易和商業投資的來源地。

 

我們向中國人身上投射了一個讓人滿意的形象

──一個正在等待著轉變成民主政體的國家,

或是一個尋求全球和諧、容易駕馭的儒家文明。

 

中國領導人尋求我們的經濟、科學和軍事方面的援助,

我們因此感到安心,

但卻忽視了表明民族主義情緒不斷增長的文字、行動和宣言。

65年後,

我們並不知道中國想要什麼,

我們沒有真正傾聽

與我們一廂情願的想法相反的強有力的聲音。

 

隨著中國繼續崛起,我們的第一步應該是

放棄那些讓我們感到舒服的假設和虛假現實。

 

我們必須重新研究中國,

並且承認,

共產主義統治者已經下定決心,

不會隱退到歷史當中。

 

[ 相關 ] 西方對中國的誤讀[WSJ,MICHAEL PILLSBURY ]

=======================================================

 

日本德國第2次世界大戰的侵略國

在電影和小說中被刻畫為敵人的情況司空見慣,

照常理來說,世界普通民眾不應該對兩國具有好印象。

而另一方面,

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和中國則都是戰勝國

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卻都難以躋身最受歡迎國家排行榜的前3名。
    

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五個大國不受歡迎,

而日本和德國卻受到好評,其原因何在呢?

 

[ 相關 ] 日本曾遭全世界討厭[ 日經,村山宏 ]

=========================================================

世界是否應該在意日本首相府到底住著誰?

>>>  

日本選民在意日本首相府到底住著誰 !!!!

 

小泉純一郎 20060925

20060926—20121226  ( 6 年7 任首相 )

 

90 57  安倍晉三 2006年9月26日 2007年9月26日 (1年)

91 58  福田康夫 2007年9月26日 2008年9月24日 (1年)

92 59  麻生太郎 2008年9月24日 2009年9月16日 (1年)

93 60   鳩山由紀夫 2009年9月16日 2010年6月8日  (<1年)

94 61  菅直人 2010年6月8日 2011年9月2日 (1年)

95 62  野田佳彥 2011年9月2日 2012年12月26日 (1年)

96 57  安倍晉三 2012年12月26日  2014年10月2日(現任)

=======================================================

舊金山和約於1951年9月8日簽訂,

日本眾議院10月26日就通過,參議院次月26日批准,

放棄台灣,沒說給中華民國,

一般人以為,日本一定不會說台灣是中國的。

 

有人如此,但有人並非這樣。

 

[ 相關 ] 放棄台灣的日本,對台灣主權看法如何?[沈建德]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