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何突然奮起?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0353?full=y

日本為何突然奮起?

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 戴維•皮林 報道 2013-05-10 (www.ftchinese.com)

對於日本恢復失去已久的“魔力”,人們興奮不已,

但有一個問題基本無人提及。

是什麽讓這個國家的掌權者如此突然地改弦更張?

他們曾認為通貨緊縮沒有什麽有效的應對措施。

接著,所有人都團結在新任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周圍,

以逆轉15年來的物價下跌趨勢為使命。

政策的轉變如此之戲劇化、市場反應如此之快,以至於人們過度忙於賺錢,

而沒有精力去琢磨導致這種變化的根源。

日元兌美元匯率已經從77日元兌1美元下跌到近100日元兌1美元,

讓出口商獲益。

6個月之內,東證指數(Topix)上漲了65%,為幾十年來最強勁的上漲。

Arcus Research分析師彼得•塔斯克(Peter Tasker)指出,

股市上漲使得日本公司市值增加了150萬億日元,合近1.5萬億美元。

他開玩笑說,投資者對這筆巨財是如此感激,

他們現在已經習慣在電子郵件落款上寫道:“向安倍致敬”。

市場的興奮情緒已經開始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

這支持了一部分人的觀點,

他們認為解除通縮陷阱可以帶來一個自我延續的循環,

使得利潤、工資、消費支出和稅收增加。

豐田(Toyota)2012財年(截至今年3月)凈利潤增長2倍,

達到近100億美元,該公司周三表示,預計今年凈利潤將再增加40%。

日本投資者新一輪風險偏好帶來的經紀業務,

使得野村證券(Nomura)和大和證券(Daiwa)盈利激增。

3月份,大型零售商銷售額出現20年來的最大增長。

由於勞動力市場出現收縮跡象,一些公司的工資也開始微升。

日本央行預計,今年經濟可能會實現2.9%的增速——終於不那麽寒酸了。

如此看來,至少在目前,日本政府政策的效果要好於預期。

那麽是什麽促使日本最初採納“安倍經濟學”(Abenomics)的呢?

要弄清前因後果從來都不容易。

然而,

這種突然的轉變似乎確實有兩個強有力的催化因素:

2011年海嘯和中國。

2011年3月海嘯的刺激效果一開始並不明顯。

最初,在關停所有核電站之後,日本人通過團結起來降低能源消費,

避免了一場潛在的能源危機。

但工業界對昂貴和不穩定的能源供應的擔憂,

加劇了人們對工業大規模外逃的恐懼。

企業早就在抱怨匯率高企的日元、嚴峻的企業稅、

貿易協定的缺位和嚴格的排放目標。

幾十年來,

人們第一次真正發出這樣的疑問:

日本工業是否會出現整體外逃?

第二個因素就是中國。

2010年中國經濟超越日本。

中國對日本管理的尖閣諸島(Senkaku)

(中國稱之為釣魚島的五個無人居住島嶼)的權利主張越來越強硬。

在安倍當選為自民黨(LDP)黨魁(成為首相的前奏)之前,

中國50多個城市爆發了暴力反日游行。

如果日本是故意選出這樣一位領導的,那麽中國可能就是一個誘因。

對安全的擔憂和經濟上的無力感之間的聯系由來已久,

並且非常深刻。

“Fukoku-kyohei(富國強兵)”

是1868年明治維新(Meiji Restoration)之後日本現代化的強力訴求。

對於安倍來說,這個口號很有震撼力。

簡單來說,它的意思是,如果日本經濟疲弱,那麽其防禦實力也會軟下來。

安倍並沒有放棄民族主義。

他復興經濟的使命來源於同樣的動力。

2月份,他在華盛頓發表的“日本回來了”的講話中明確提出了這種聯系。

“日本必須保持強大,首先是經濟強大,同時也要維持國防的強大。”

該國大膽的經濟嘗試背後是強化的愛國主義。

在一次紀念1952年美國占領期終結、日本主權被歸還的周年紀念活動中,

安倍和其他出席者高呼 “banzai(天皇萬歲)”,

甚至連明仁天皇(Emperor Akihito)都大吃一驚。

目前民意支持率超過70%的安倍堅信,

日本能夠同時恢復經濟和地緣政治上的影響力。

2月份,他向美國的東道主們表示:

“為了讓日本和美國共同為地區和世界締造更多的法治、更多的民主、

更多的安全,並減少貧困,日本必須保持強大。”

動機非常重要。

經歷了多年的茫然無措之後,日本已經奮起採取行動。

如果以史為鑒,既然現在已經達成一致,在猶猶豫豫了20年之後,

日本將加快步伐、帶著更明確的目標前進。

日本承諾參與《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

(TPP)談判,加入這個將使日本經濟捲入更激烈競爭的高級別貿易協定,

安倍的這一做法已經讓很多人吃驚。

簽署這一協定就意味著自民黨撕毀與受溺愛的農民之間的社會契約。

錶面上來看,這似乎不太可能。

其他長期討論的必要措施也是如此,比如能源和醫療自由化,

或者是讓更多婦女走向工作崗位。

直到最近,你可能依然認為這些不會成為現實。

但日本面臨著新的緊急任務。

懷疑論者或許要大吃一驚。

譯者/王慧玲

本文的網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0353

——————————————————————————————————–

更多相關文章

中日交惡日本損失更大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8969)

中日美將重蹈一戰覆轍?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8853)

分析:中日為緩解緊張對峙邁出第一步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8701)

“安倍主義”的挑戰與限度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8670)

中日不知如何化解僵局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8604)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