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政治學”之三箭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1582?full=y

“安倍政治學”之三箭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蔡成平 2013-07-24 (www.ftchinese.com)

在7月21日的日本參議院選舉中,自民黨大勝,

與聯合執政的公明黨一舉贏得參議院“安定多數”席位,

結束了朝小野大的“扭曲國會”局面,

並悉數掌握了參議院17個常任委員會委員長的任命權,

安倍政權迎來前所未有的穩固局面。

正如評論家鹽田潮所言,這一結果是“Surprise Zero”,與預估基本一致。

參議院選舉一直都被視為是安倍的軟肋,

他在2004年擔任自民黨乾事長、2007年出任首相時都在這一問題上遭遇滑鐵盧,

此次勝選無異是一次“雪恥”。

安倍之所以能贏,

固然與在野黨日漸式微、尤其是民主黨民心盡喪等因素有關,

但最重要的是得益於安倍很好地吸取了上次執政的教訓。

安倍在上次任首相時,

一上臺就迫不及待地提出的執政目標是

“教育基本法修正”、“憲法修正”、

讓日本擺脫“戰後體制”,這是他一直以來的夙願,

尤其是“修憲”也是其外祖父岸信介夢寐以求、卻未能完成的政治夢想。

但國民真正關心的不是這些,

而是切實關系民生的養老金改革、經濟景氣和就業等問題。

施政重心與國民關心的乖離,導致支持率銳降,並最終短命收場。

卧薪嘗膽5年之後,重新出馬的安倍顯然已老練許多,

此次出場他以“經濟安倍”、而非“政治安倍”的形象示人,

通過所謂“安倍經濟學”迅速凝聚了民心,

支持率連續7個月維持高位。

雖然安倍經濟新政的最終成效如何還難以斷言,但與上臺時相比,

日本股市約漲至1.5倍、日元走低約20%、首季經濟增長按年率換算高達4.1%等,

都是不爭的事實。

在這樣的形勢下,安倍贏得選舉是必然的。

如今,安倍執政基礎穩固之後,

外界的關註點正從頗具爭議的“安倍經濟學”轉向可能出爐的“安倍政治學”。

相較於“經濟學”而言,安倍真正關心的顯然是“政治學”。

安倍並無多高的經濟學素養,

他與濱田宏一、岩田規久男、高橋洋一等“通脹派”經濟智囊的深交並不長,

始於2011年日本大地震之後,且最初對大膽金融政策的解決方案也半信半疑。

事實上,“安倍經濟學”的實施目前基本上都交由經濟智囊們操盤。

而且,據日本《東洋經濟》統計,安倍從去年12月26日上臺至6月14日,

在單獨會面次數最多的10名官員中,

只有經濟大臣甘利明(排第7、會面38次)

和財務大臣麻生太郎(排第10、會面27次)算得上是經濟閣僚,

其餘8名則是內閣官房、外務、安保防衛等領域的負責官員,

由此也可管窺安倍真正關心的事務是什麽。

“安倍政治學”的三支利箭

那麽,“安倍政治學”的內涵如何界定?

我認為其核心恐怕也可以簡單概括為“三支利箭”:

修憲為自衛隊正名打破基於東京審判的“自虐史觀”。

如果說“安倍經濟學”是為了擺脫困擾日本經濟10多年的通縮困境,

那麽“安倍政治學”就是為日本成為所謂“正常國家”松綁。

果說“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是扔到湖面上激起漣漪的石頭,

那麽“安倍政治學”的任何一支都足以讓整個湖面難以平靜。

當然,

我並不認為日本有重新走向“軍國主義”的可能,

媒體將日本政界的“右傾化”

簡單解讀為是“軍國主義復活”恐怕也只是陷入了沃爾特-李普曼

所批評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陷阱而已,

但毫無疑問, “安倍政治學”關繫到戰後日本立國的根本

甚至是戰後國際社會已固化的既定安排。

安倍在其《致美麗國家》一書中,已將其政治邏輯坦露無遺。

他認為,

日本是一個“美麗國家”,

日本人應為自己的國家感到自豪,

但現狀卻並非如此、日本人普遍不愛國,

其原因就在於日本還不是獨立自主的“正常國家”。

安倍認為“不正常”的原因是“和平憲法”的束縛,

而且這一憲法是以美國為首的戰勝國強加的,所以日本應重新修憲,

尤其是要修改掉阻礙日本成為“正常國家”的絆腳石——憲法第9條,

讓自衛隊名副其實地成為和其他國家的軍隊一樣的武裝力量。

但這顯然面臨民意上的巨大阻力,

至少民意並不關心、也不積極支持。

安倍認為之所以形成這樣的民意

是因為日本國民在國家觀、歷史觀上存在“錯誤認知”,

這一“錯誤認知”的根源則是“錯誤”的戰後教育、尤其是“自虐史觀”教育

因此,修憲、為自衛隊正名、打破基於東京審判的“自虐史觀”,

便成為“安倍政治學”的應有之義。

然而,正如“安倍經濟學”並非安倍首創、只是新甁裝舊酒一樣,

“安倍政治學”也是如此,類似的主張其實由來已久,

尤其在日本政界保守勢力

(筆者註:中國媒體習慣將日本“保守勢力”統稱“右翼勢力”,

但實際上二者並非同一回事。)中存在普遍共識。

比如,

安倍外祖父岸信介生前就力主修憲、主張應恢復日本傳統價值

中曾根康弘也在1983年的施政演說中提出要“戰後政治總決算”等。

這些政治理念可謂一脈相承,統屬戰後日本保守主義的系譜之列。

實際上,

推動修憲、為自衛隊正名,並不必然能與“好戰”劃等號,

就連激烈批評安倍、並被部分中國媒體誤讀為“親華派”的小澤一郎

也長期主張日本應成為“正常國家”,

甚至被中國媒體贊譽為“日本良心政治家”的鳩山由紀夫

也在其提出的“改憲案”中明確主張自衛隊應更名為“自衛軍”,

賦予其行使“集體自衛權”。

“勝選後的安倍內閣,除了經濟,別無可能”

不過,對於“安倍政治學”能否推進、並實現目標,我個人並不看好。

的確,對於安倍、乃至整個日本政界保守勢力而言,

穩固長期的政權將讓日本迎來切實推進“安倍政治學”的難得機遇,

機不可失時難再來。但要將可能性轉化為現實,還有太遠的路要走,

安倍任內一定會推進修憲,但恐怕很難實現,

尤其是修改憲法第9條的可能性近乎為零。

首先,安倍贏得支持的主因是其經濟政策,而非修憲等主張。

“安倍經濟學”的藥效、利弊將如何呈現,會極大地影響安倍支持率,

而且今後的經濟改革也將步入深水區,

觸及自民黨支持團體的利益已是再所難免,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若在這樣的時點上,放鬆提振經濟而轉向推動修憲,

恐怕只會讓安倍的民意支持迅速冷卻,

自民黨內的反對力量和在野黨也會趁機反擊。

而且,從執政黨淪為在野黨、又搖身一變成為執政黨,

並再次一黨獨大的自民黨,今後是否會重陷派閥內鬥,

顯然頗值得玩味。

其次,正如勝選後安倍所言

“沒有強大的經濟,就很難健全財政基礎、推動安全保障和外交。”

安倍深知毫不鬆懈地繼續提振經濟是推動“安倍政治學”必要的前提基礎,

今後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安倍很難將執政重心從經濟轉向政治。

筆者7月22日參加日本每日新聞社研討會時,

經濟評論家財部誠一也透露稱在其與官房長官菅義偉單獨會餐時,

菅義偉也明確表態“勝選後的安倍內閣,除了經濟,別無可能。”

此外,在修憲等問題上,目前的日本並不具備足夠的民意基礎,

留給安倍的修憲時間明顯不夠。

客觀地講,

戰後數十年的教育已讓“和平主義”在日本社會扎根發芽,

認為整個日本社會都“右傾化”是有失偏頗的。

在國會層面上,支持修憲的勢力尚不符合要求,若安倍強勢推動,

那麽反修憲的民意和勢力恐怕也必然會迅速集結。

在修憲問題上,若非“順水推舟”而是強勢推動,

後果恐怕很可能是“觸礁”。

而且,安倍雖然可能執政3年,但掐頭去尾,真正集中精力執政的時間並不長,

要走完繁雜的修憲程序是不可能的。

而且,

中、美、韓等國對於日本修憲的態度

也一定會成為影響日本修憲的因素。

歸根結底,日本是一個典型的憲政國家,

整個社會對憲法的執著不是非憲政國家所能理解和想象。

對國家根本大法中關鍵條款的修改,

恐怕不是一代人、至少不是一屆內閣所能完成。

當然,安倍任內顯然會積極作為,尤其是可能會積極培育支持修憲的輿論,

引發整個社會對憲法的關心和爭論,為未來的修憲“添磚加瓦”、創造條件,

從而也讓日本離“美麗國家”更近一些。

倘若未來的某任首相修憲成功,恐怕會說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而安倍無疑就是其中的一個。

(註:作者系新浪財經日本站站長,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本文編輯霍默靜 [email protected]。)

本文的網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1582

———————————————————————————————————-

核心可以簡單概括為“三支利箭”:

修憲為自衛隊正名打破基於東京審判的“自虐史觀”。

———–

“安倍政治學”就是為日本成為所謂“正常國家”松綁。

————-

日本是一個“美麗國家”,

日本人應為自己的國家感到自豪,

現狀並非如此、日本人普遍不愛國

原因在於日本還不是獨立自主的“正常國家”。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