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強化新聞監管,媒體噤若寒蟬

2015年04月28日

http://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150428/c28japan/dual/

MARTIN FACKLER

 

日本強化新聞監管,媒體噤若寒蟬

============================

東京——

一次出人意料的抗議之舉震動了日本受到嚴格管理的媒體行業

在一場新聞直播節目中,

定期露面的電視評論員、政府的激烈批評者

古賀茂名 (Shigeaki Koga),

突然拋開了對話的文稿,

宣布這是他最後一次參與該節目,

他說,這是因為高管屈從於政治壓力,

要解除與自己的關係。

 

「我遭到了首相辦公室的強烈打壓,」

上月末,古賀茂名對明顯已是目瞪口呆的主持人說。

 

古賀茂名表示,

由於自己對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的批評性言論,

他已經失去了評論員的工作。

 

在後來的節目中,

古賀茂名舉起了一個標語,上面寫着:「我不是安倍」。

 

其靈感來自於法國一家諷刺報紙的多名記者1月份遭槍擊之後的一條聲援性標語。

 

他的這次情緒爆發引起了軒然大波,

而這不光是因為古賀茂名製造的這出鬧劇。

 

這個看起來總是悶悶不樂的前高級政府官員,

似乎是在數百萬觀眾面前毀掉了自己作為電視評論員的職業生涯。

 

他在憤怒中展示出的桀驁不馴,

也讓日本民眾把關注焦點集中在了

右傾政府為減少批評性報道而對新聞媒體採取的強硬手段上。

 

許多記者和政治專家稱,

安倍政府正試圖徹底改變政府和新聞媒體之間的平衡

利用一些策略來壓制批評的聲音,

其強度是以往的首相從未嘗試過的。

 

而這已經令許多記者感到不快。

 

這些策略包括,

向批評性報道的記者及古賀茂明等評論員的任職機構

提出更加強硬的投訴,

並對堅持譴責政府的媒體進行更加肆無忌憚的報復。

 

與此同時,

安倍晉三還通過私下的壽司午餐宴請,

試圖贏得一些媒體高管和知名記者的支持。

 

上周日剛剛抵達美國開始為期一周訪問的安倍晉三,

還為國家廣播電視公司NHK任命了一位新的董事長,

後者宣布,該機構將不會太過偏離政府的立場。

 

安倍政府的成員已經公開暗示,

要吊銷一些強烈抨擊政府的媒體的播放牌照,

其依據是一部要求電視新聞報道不能故意歪曲事實的法律

 

安倍晉三的行動已經對媒體報道構成了一種「寒蟬效應」,

與此同時,他正在推進一個保守議程,

目的是瓦解日本在戰後的和平共識

推動對日本二戰時期行為進行更加正面的描述。

 

專家警告說,

對媒體進行鉗制會讓政府更容易做出

可能不會獲得廣泛支持的重大改變,

比如修改和平憲法,甚至重啟日本核工業。

 

「安倍政府表現出來的對媒體的糾纏,已接近於偏執,」

《新聞周刊日文版》(Newsweek Japan)的前主編竹田圭吾(Keigo Takeda)說。

 

他目前是一名廣受尊敬的自由記者。

 

「這種事無巨細地管理具體報紙和新聞節目的行動,是我從未見過的。」

 

儘管政府官員否認自己企圖限制言論自由,

許多記者、評論員和媒體專家說,

政府的行動已經讓有關安倍政府的報道趨於緩和。

 

他們說,

即使是像曾經聘請古賀茂明擔任評論員的Hodo Station這樣大膽敢言的媒體,

目前也正在進行自我審查,或者剔除批評聲音,

從而避免引起官方的怒火。

 

已經有人批評一些新聞媒體輕易屈服於強權的做法,

這尤其是因為,

安倍政府的有些策略在美國等其他民主國家被認為十分普遍

 

許多主要媒體被指存在自我審查。

 

日本專家稱該國媒體擔當權力監督者的傳統相當薄弱

而這一點再次引發了關注。

 

執政黨「就像一個校霸在說,

『嘿,你說的東西讓我不高興了,到操場後面去等我教訓你,』

反對黨資深議員枝野幸男(Yukio Edano)說。

 

「而那些順從接受的缺乏作為媒體機構的自尊。」

許多日本記者也承認這一點,他們說,

自己別無選擇,

只能順從一位似乎還將掌權數年的首相,

因為目前看不到一個具備挑戰實力的反對派人物。

 

還有一些記者說,

他們不想要重複《朝日新聞》(Asahi Shimbun)的命運,

這家自由派報紙去年秋天受到了嚴厲的批評,

似乎已經屈從於壓力,

減少了對2011年福島核事故等敏感議題的批評性調查報道。

 

學者們稱,

一種恐懼的情緒正在從媒體蔓延到更廣泛的社會,

包括教育系統

 

安倍政府正在要求教科書出版商

在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

和在戰時妓院使用所謂的慰安婦的問題上,

更加嚴格地遵循官方的說法

 

「對《朝日新聞》等媒體的前所未有的打壓,

正在製造一種封閉的順從,讓整個社會都不敢發出不同的聲音。」

早稻田大學(Waseda University)媒體研究教授達郎花田(Tatsuro Hanada)說。

 

「安倍正巧妙地利用這一手段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古賀茂名發出的指責,讓人們不同尋常地看到,

一個曾經犀利大膽的新聞節目似乎已經減弱了報道力度。

 

Hodo Station從來也不是執政的自民黨(Liberal Democratic Party)青睞的節目,

但在1月末播出了一期節目之後,相關人員感到了壓力的加劇。

 

在那期節目中,

古賀茂名譴責了安倍晉三對敘利亞人質危機的處理方式,

這場危機導致兩名日本人質死亡。

 

古賀茂名和播放Hodo Station的朝日電視台(TV Asahi)的其他員工說,

這期節目還沒結束,

該台的政治記者就收到了首相辦公室政策秘書的憤怒的電話和電子郵件。

 

由於仍在該電視台工作,這些員工要求不具名。

 

他們說,

這一做法似乎成功地讓這家媒體的記者站到了Hodo Station的對立面。

 

該節目擁有自己的獨立製作團隊。

 

記者和編輯們要求該節目向他們提前提供談話文本,

從而確保報道的「平衡」,

該節目的製作人拒絕了這個要求。

 

今年2月,政府再次加大了對Hodo Station的施壓,

當時,安倍政府的一名高級官員

——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Yoshihide Suga)

——在與記者召開的一次非公開簡報會中,

言辭尖刻地提到了一個「電視評論員」對人質事件的「徹底錯誤」的評論。

 

根據2月24日的這次會議的文字記錄,菅義偉警告說,

電視台發表這些評論可能違反了法律。」

記錄顯示,菅義偉笑着說,

「如果是我,我會告訴他們,他們違反了廣播法。」

 

古賀茂名和其他一些人稱,

那份文字記錄到了朝日電視台的會長早河洋(Hiroshi Hayakawa)手裡。

 

「這是給朝日電視台的警告,要他們踢走我,」 古賀茂名說。

 

「菅義偉知道這份備忘錄會被所有主要的新聞機構看到,還會被呈遞給早河洋。」

 

古賀茂名說,事情果然不出預料。

2月,他發現自己將再也不能上節目了。

 

在那之前的三年半時間裡,

他至少一個月一次以評論員的身份出現在Hodo Station上。

 

大約是在同一時間,

另外一名持批評態度的評論員

和一名拒絕向政治壓力讓步的製片人也被該節目解僱。

 

古賀茂名稱,

此事導致他在3月27日最後一次以評論員的身份現身時無法壓抑憤滿之情。

 

該電視網拒絕了採訪請求。

 

其會長早河洋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稱,

調整評論員陣容是常規決定,否認政治壓力起了作用。

 

菅義偉則對記者表示,古賀茂名有關政治壓力的指控「毫無根據」。

 

然而,執政黨正在加壓。

兩周前,朝日電視台的高管被叫去解釋

為何允許古賀茂名在電視直播上發出控訴。

在向朝日電視台解釋召見原因時,

該黨表示那些指控可能本身就已違反了廣播法律。

 

「一些人不喜歡他的方式,

但古賀茂名的確引起了公眾對安倍政府向媒體施加壓力的關注,」

媒體評論人士上杉隆(Takashi Uesugi)說。

 

他曾擔任《紐約時報》的研究員,現在開設了一檔獨立的在線新聞節目。

 

對政府和進行自我審查的記者來說,這都是一個會帶來不便的實情。」

=========================================================================

 

=================================================================

2014無國界記者」(RSF)全球新聞自由指數

美國第46

台灣第50

南韓第57、

日本第59

香港第61,

中國第175。

=====================================================

亞洲國家在媒體自由方面的表現令人堪憂。

只有三個亞洲國家

位列“無國界記者”2013新聞自由榜的前25位,

卻有15個國家位處排名最低的45位。

 

日本在福島核電站核污染事故中缺乏透明度,

媒體和公眾獲取信息的權利沒有受到尊重而排名大跌,

位列第53位 與過去相比,下降了31位

 

[ 相關 ] 無國界記者:最大的網民監獄-中國[ RFI ]

=========================================================

[ 濫用“選民”“國民”的媒體, 日本媒體國家意識淡薄 ]

 

我想永遠活躍在第一線,珍視當事人的意識

當下的日本最欠缺的這種意識的,或許就是

霞關官廳集中地)、

永田町政黨總部集中地)

大報社了。

 

雖然在社論裏寫著“國民不希望那樣”,

我想問一句:

你們向選民問過“不希求這樣”嗎

這是在濫用、惡用“選民”、“國民”、“老百姓”等字眼。

 

 [ 相關 ]

加藤嘉一訪談錄 第二回永遠活躍在第一線 [Nippon,竹中治堅 ]

加藤嘉一訪談錄第一回做日本海與太平洋的橋樑[Nippon,竹中治堅 ]

==============================================================

[  2011海嘯核災 中國威脅 >> 日本人民奮起 ]

日本突然的轉變確實有兩個強力的催化因素

2011年海嘯中國

>>

幾十年來, 人們第一次真正發出這樣的疑問:

日本工業是否會出現整體外逃

 

第二因素就是中國。

 

如果日本故意選這樣一位領導的,中國可能就是一個誘因。

 

安全的擔憂經濟上無力感的聯系由來已久, 並且非常深刻。

 

 [ 相關 ] 日本為何突然奮起? [  英國《金融時報 》]

========================================================

[  日本 名存實亡 近70年 ]

大量「不好說」的回答,不意味着他們沒答案,

而是反映出

日本人至今看待「那場戰爭」的心態依舊複雜

 

日本普通民眾國家的關係上來理解。

 

記得在日本上小學、中學期間,

有些師生望着國旗「國歌齊唱」的時候,

都會覺得很尷尬,甚至難受。

 

不少日本國民看來

國旗和國歌是軍國主義者發動戰爭的象徵,

不僅給他國人民造成了傷害,

還迫使日本陷入崩潰

 

由於這段歷史,

媒體、學者、百姓心裡始終存有疑問:

國家政府憑什麼不會犯錯誤呢?

「國」字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我認為,

日本修憲派的最大阻力,

不是來自中國、韓國的外交壓力,

恰是來自日本國內對「國家主義」的厭煩和警惕

 

二戰結束已近70年,

戰後的日本拿着「和平憲法」,

在美國「核保護傘」之下走了一條

「重經濟、輕安保」的吉田茂路線(Yoshida Doctrine)。

 

日本社會迄今依然走在這條路上,卻顯出疲態。

 

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後「失落的二十年」

中國崛起的大時代背景令日本人感到擔憂:

「我們這樣下去,

經濟影響力下降,政治無法行使話語權,

會不會被孤立,被邊緣化,

最終變成全球化時代的孤兒呢?

 

[ 相關 ]日本倒向「右翼」了嗎?[加藤嘉一,紐約時報]

================================================================

sal*aa*d*(sal…)さん削除/違反報告私もそう思う60點私はそう思わない3點成りすまし日本人や朝鮮電痛やシナアサヒがメディアを牛耳っているからやろ

因為日本媒體被偽裝的日本人、親朝鮮的電通、親華的朝日系給壟斷了。

———————————-

りん(yur…)さん削除/違反報告私もそう思う26點私はそう思わない1點
NHK ですら信じてるのは年寄りだけですわ日本メディアには、もうウンザリ嫌気がさす。
日本國民を大切にしない新聞やテレビを日本國民が支持する訳がない

如今連NHK都只有老年人才相信了。

日本的媒體已經足夠令人厭惡。

如果新聞和電視不重視日本的國民,

日本國民又為什麼要支持他們呢?

————————————————————

a01(a01…)さん削除/違反報告私もそう思う43點私はそう思わない2點「好き勝手な報道をしている」という意味での報道の自由度なら結構上位になるんじゃないか。

如果新聞自由意味著“憑自己喜歡隨便報導”的話,

那我們國家的新聞自由度明顯能夠躋身上位不是嗎?

-===================================================

世界是否應該在意日本首相府到底住著誰?

>>>  

日本選民在意日本首相府到底住著誰 !!!!

——————————————————–

小泉純一郎 20060925

20060926—20121226  ( 6 年7 任首相 )

 

90 57  安倍晉三      2006年9月26日   2007年9月26日 ( 1年 )

91 58  福田康夫      2007年9月26日   2008年9月24日 ( 1年 )

92 59  麻生太郎      2008年9月24日   2009年9月16日 ( 1年 )

93 60   鳩山由紀夫 2009年9月16日   2010年6月8日  ( <1年 )

94 61  菅直人         2010年6月8日     2011年9月2日   ( 1年 )

95 62 野田佳彥     2011年9月2日      2012年12月26日 ( 1年 )

96 57 安倍晉三      2012年12月26日  2015年4月2日  (現任)

===================================================

戰後70周年談話專家會議代理主席北岡伸一發言概要

 

2015年03月10日

http://tchina.kyodonews.jp/news/2015/03/93395.html

 

戰後70周年談話專家會議代理主席北岡伸一發言概要

===========================================

 

  【共同社3月10日電】

戰後70周年談話相關專家會議代理主席北岡伸一

9日在東京研討會上的發言概要如下:

  現在,(專家)會議要做的是為首相安倍晉三

起草如何回顧二十世紀、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文章。

 

由於首相將以此為參考發出資訊(談話),

因此會議並不對談話負有直接責任。

 

  關於首相談話,中國要求立足於以往(的談話)。

 

日本媒體稱關鍵在於是否把道歉作為重點

這樣的報導方式讓我感覺彆扭。

 

  僅僅截取70年前的歷史進行討論,不具有建設性。

 

我們打算撰寫包含1945年以前和以後歷史的文件(報告給首相)。

 

  日本進行了侵略戰爭,做出了非常殘酷的事情,這十分明顯

 

如果去問日本的歷史學家

我想99%都會回答是(侵略戰爭)。

 

雖然首相未說“沒有侵略”,

但我希望他能說出“日本實施了侵略”。

首相也沒有否認(存在)慰安婦問題

(完)

================================================================

日本戰後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世代

 

日本二戰後70年

===================================================

日本佔領軍代理人

日本佔領軍憲法

日本二戰後名存實亡70年

=====================================================

[  2011海嘯核災 中國威脅 >> 日本人民奮起 ]

日本突然的轉變確實有兩個強力的催化因素

2011年海嘯中國

>>

幾十年來, 人們第一次真正發出這樣的疑問:

日本工業是否會出現整體外逃

 

第二因素就是中國。

 

如果日本故意選這樣一位領導的,中國可能就是一個誘因。

 

安全的擔憂經濟上無力感的聯系由來已久, 並且非常深刻。

 

 [ 相關 ] 日本為何突然奮起? [  英國《金融時報 》]

===============================================================

在日本,

民族主義者否認戰爭罪行的言行,往往會受到關注。

 

但9月那次活動的參與者說,他們屬於相對沉默的大多數。

 

對那場導致300萬日軍和平民死亡,

並讓國家成為廢墟的戰爭,

這個群體既不謀求讚美它,也不試圖洗白它。

 

他們只是希望恢復有關那場戰爭的記憶,

特別是那些

在瓜達爾卡納爾島這樣的遙遠戰場上陣亡的普通士兵的經歷。

 

他們不希望日本再發生這種事。

 

 [ 相關 ]

日本青年搜尋二戰日軍遺骨和一段漸遠的歷史[紐約時報]

============================================================

[ 主權在民>>憲法還給國民>> 日本還給日本國民 ]

 

日本人和深夜勞作的德國人很像﹐在最悲觀時實現重建的經歷。

1950年到2008年﹐其人均收入大幅增長。

重視教育愛國主義在日本社會中佔據突出地位﹐

國家土地短缺、自然資源不足情況下實現了繁榮。

最強大的資源﹐應該說是日本人民

他們幾乎全部受過良好教育﹐擁有達成所願的強大動力﹐

並且始終具有創新精神。

他們發自內心地關注國家的興衰這可以叫做愛國主義

但更加深刻﹐屬於某種體現在他們文化之中的東西

>>>

[ 相關 ] 日本重建最強大的資源:人民 [ WSJ, Marshall Loeb]

============================================================

[ 日本在亞洲的真實形勢 ]

 

「在亞洲,朝鮮外, 親日國家有20個,

反日國家只有中韓兩個

是連日本人都不知道的20對2的真實形勢。」[古森義久]

>>>

加上台灣,在亞洲朝鮮外,親日國家有21個

反日國家只有中韓兩個21對2的真實形勢

 

[ 相關 ] 安倍推動日本給越菲等國援助巡邏艦[ BBC ]

======================================================

[ 日本民主核心不是公民社會而是官僚體制 ]

 

太陽花學運到各式街頭運動的蜂起,

福爾摩沙之春透過媒體與網路的傳播,

獲得了日本社會廣大的關注。

 

自從311以後,

日本人的目光焦點慢慢地轉向了這個地理與文化如此接近,

長期不曾被日本社會所注意的島嶼

 

「所以事實上日本式民主的核心旋律

從來都不是公民社會,而是官僚體制。」

 

「某方面而言,

日本只是一個在憲政民主框架下

繼續由『お上(江戶時代庶民對於官僚或統治者的稱呼)』

由上而下遂行治理的前近代國家。」

 

那日本的未來該怎麼辦呢?」

眼見話題即將結束,

我做了一個人文社會科學討論中最不應該的動作

——討取標準答案。

 

「這個問題我們沒有解答!」T師說

 

「必須留給日本的年輕世代自己去尋找答案。」

 

不過這一次,我倒建議願意積極思考的年輕人,去台灣吧!」

 

N師拍了拍U君的肩膀

或許這一次,台灣會先一步找到答案呢!」

 

 [ 相關 ] 日本的年輕人為什麼不再反抗?[ 張智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