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青年搜尋二戰日軍遺骨,和一段漸遠的歷史

 

http://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141202/c02guadalcanal/zh-hant/

MARTIN FACKLER 2014年12月02日

1942年,在瓜達爾卡納爾島,一艘日本船隻被美軍擊中後部分沉沒。

US Navy/Getty Images

1942年,在瓜達爾卡納爾島,

一艘日本船隻被美軍擊中後部分沉沒。

 

日本青年搜尋二戰日軍遺骨,

和一段漸遠的歷史

========================

 

所羅門群島瓜達爾卡納爾島

——熱帶雨林里,

前田敦(Atsushi Maeda,音譯)在樹蔭下用鏟子挖地,

只有在擦汗水,趕走攜帶瘧疾病毒的蚊子時,

才稍作停頓。

 

他長途跋涉,

來到這個南太平洋島國,

就是為了尋找一些人類遺骸。

 

年深日久,遺骸已經變成了橙褐色。

 

前田敦現在21歲,

他在二戰期間最激烈的戰役之一的遺址處,

尋找的日本士兵的遺骸。

 

在他之前,其他人也做過這種搜尋工作,

其中大多是退伍老兵或失去親人的家屬。

 

但像前田敦這樣的一批不到40歲的年輕人,

其中大多是大學生和年輕的專業人士,

他們和在這裡陣亡的士兵幾乎全都沒有直接的關係。

 

他們前來這裡悼念的同胞,陣亡的時候,

很多都和他們年齡相仿或者更年輕。

 

且這個團隊也在尋找答案。

 

「這些在這裡喪生的年輕人,相信自己是在保衛家庭和親人,」

前田敦說,

 

他是宗教學專業的大三學生。

 

「我們需要重新發現他們的犧牲,向他們學習。」

 

隨着二戰70周年紀念接近尾聲,

日本年輕人對二戰的興趣大增,

雖然該國長期以來試圖忘記這場導致災難的戰爭。

 

這個現象超越了政治傾向,

無論是宣揚戰爭有弊無利的革新派,

還是對日本戰時暴行的歷史記錄提出質疑的保守派,

都對它很感興趣。

 

這些年輕人的共同之處是具有一種緊迫感,

覺得自己對二戰了解太少,

因為學校的課程側重於日本的早期歷史,

不想重溫當年痛苦的的家人對此守口如瓶。

 

中國因日本控制了東海一處存有爭議的島嶼而產生的敵意,

推動了這波「尋找過去」的全國性熱潮。

 

那些島嶼在中國稱為釣魚島,

在日本稱尖閣列島。

 

儘管最近有一些外交活動在努力緩解這種緊張關係,

日本人對中國崛起仍然抱有強烈的焦慮感。

 

「自從1945年以來,

這是日本首次面臨真正發生衝突的可能,

雖然這些可能性比較小。」

千葉百合恵(Yurie Chiba,音譯)說,

她是一名雜誌編輯,組織過退伍軍人講座,

寫過人們對二戰產生新興趣的文章,

她認為,日本必須防止再次陷入戰爭。

 

「所以人們希望更多地了解那些參加過戰爭的人,

重新發現戰爭有多麼的可怕。」

 

崎津觀光(Kankoh Sakitsu,音譯)現年42歲,

是東京一座寺院的住持,

他是前往瓜達爾卡納爾島行程的組織者,

見證了年輕人對這個活動的興趣增長。

 

崎津觀光2008年首次抵達該島,自那之後,

他又安排了三個日本團前往該島,

其中就包括今年9月的這批。

 

崎津觀光是在一種懺悔感的驅使下第一次去瓜達爾卡納爾的,

他前往戰爭遺址處祈禱,

為他覺得日本佛教界

沒有對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的戰爭提出反對,

對此負有一定的責任。

 

抵達瓜達爾卡納爾島後,

一位文物收藏家交給了他一些日本士兵的遺骸,

讓他感到很震驚。

 

於是他下決心,

要在這座島上尋找約7000具至今下落不明的同胞遺骸,

這些日本士兵在1942年8月開始的一場戰役中陣亡。

 

戰役持續了六個月,幫助美國及其盟國逆轉了在太平洋戰爭中的不利局面。

 

崎津觀光稱,被派往這裡的3.6萬名日本士兵中,

大部分人不清楚自己的國家入侵南太平洋的戰略目標。

 

「他們僅僅認為自己是在響應國家的號召,」他說。

 

大約有2.2萬名日軍和7000名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陣亡。

 

整個亞太地區有110萬依然下落不明的日軍。

意識到老兵日漸衰老,無法繼續尋找那些士兵的遺骸後,

崎津觀光突然想到了讓新一代日本人接力尋找這個主意。

 

將招募廣告發佈在網上後,大學生的回複數量令他大感吃驚。

 

相關活動得到了老兵和其他一些人的捐款,

以及負責陣亡日軍遺骸的尋找和歸國事務的

厚生勞動省(Ministry of Health, Labor and Welfare)的資助。

 

在日本,民族主義者否認戰爭罪行的言行,往往會受到關注。

 

但9月那次活動的參與者說,他們屬於相對沉默的大多數。

 

對那場導致300萬日軍和平民死亡,並讓國家成為廢墟的戰爭,

這個群體既不謀求讚美它,也不試圖洗白它。

 

他們只是希望恢復有關那場戰爭的記憶,

特別是那些在瓜達爾卡納爾島這樣的遙遠戰場上陣亡的普通士兵的經歷。

他們不希望日本再發生這種事。

 

「這件事無關民族主義或意識形態,

只是重新發現那些普通士兵所作出的犧牲。

他們戰死沙場時,不比我們當中的許多人大,」 崎津觀光說。

 

他表示,這也是因為意識到,

參加過那場戰爭的那幾代人將不久於人世,

與日本歷史上那個黑暗篇章相連的最後的活的紐帶,

也將隨之而去。

 

日本依然不願承認那段歷史。

 

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領導的右傾政府,

呼籲對日本戰時的行為進行更積極的描繪。

 

此舉激怒了日本20世紀疆域擴張活動的受害者,如中國和韓國。

 

平野淳(Atushi Hirano,音譯)是2011年首批響應崎津觀光號召的人之一。

如今,22歲的他是一名大四學生,希望成為一名老師。

 

四次活動他都參加了。

 

平野淳稱他一直避免這種明顯具有政治色彩的話題,

直到五年前,曾赴華作戰的祖父的去世,讓他突然意識到,

他從未與祖父談論過那些戰爭經歷。

 

平野淳說,

正是由此而生的懊悔讓他來到了瓜達爾卡納爾島。

 

他的大部分朋友幾乎都沒聽說過這個地方。

 

「來到這裡,看到那些遺骸和戰爭遺物,

幫助那些亡靈最終回國,這些是退而求其次的學習方式,」他說。

「如果都不知道發生過什麼,我們何談避免戰爭錯誤再次上演?」

 

組織者崎津觀光稱,

參加9月那次活動的團隊頗為特殊,

因為首次有一名老兵參加。

 

在參加過那場戰爭的老兵中,

金泉純史郎(Junshiro Kanaizumi,音譯)是最後一批尚在世的人之一。

 

95歲的他當年是一名陸軍工程兵,負責在叢林中修路。

 

因為上了年紀而變得駝背、虛弱的他,

拄着一根手杖慢慢來到叢林邊上。

 

和其他成員一樣,他穿着卡其色連體服,一側的肩上印着日本國旗。

 

金泉純史郎審視着其中一包用樹葉包裹起來的遺骸說,

說不定他認識這個現在只剩一堆碎骨的人。

 

「我希望他們了解戰爭的悲慘本質,」他說。

 

「一旦我不在了,誰能出面告訴他們,

從戰爭中吸取到的唯一教訓就是永遠不再讓戰爭發生?」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