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被扣烏茲別克的記憶

2月 29日 (星期一) 20:24

http://www3.nhk.or.jp/nhkworld/zh/news/201602292115_zh_05/

塚越靖一

 

傳承被扣烏茲別克的記憶

=====================

 

二戰結束後,

大批參戰的日本士兵被前蘇聯軍隊扣留,

被迫從事艱苦勞動。

 

除廣為人知的扣留地西伯利亞外,

也有一些日本人被帶到了現在的中亞烏茲別克斯坦。

 

今天(29日)的新聞解說由本台NHK國際部記者塚越靖一

為大家談一談烏茲別克斯坦人為傳承這段歷史所付出的努力。

 

塚越靖一:

“二戰結束後,大批參戰的日本士兵被前蘇聯軍隊扣留,

據說其人數多達60萬。

 

其實,他們不僅被轉移至西伯利亞地區,

還被帶到了莫斯科、今天的烏克蘭等蘇聯各地。

 

據觀察,其中約2萬5千人被帶到了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

被迫在當地從事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煤礦開採等工作。

 

儘管與西伯利亞相比,

烏茲別克斯坦氣候溫暖、環境條件較好,

但是,據信有800多人死於營養不良等。

 

與在日本幾乎無人知曉不同,

由於當時被扣日本人在烏茲別克斯坦建造的劇場在地震中屹立不倒,

這段歷史在當地廣為人知。

 

這也是烏茲別克斯坦親日的原因之一。

 

“向後世傳述這段歷史的,

是在首都塔什干運營一間被扣日本人資料館的賈利勒-蘇丹諾夫。

 

他今年71歲。

資料館展示了有關被扣日本人的資料和照片,

幾百件滯留在烏茲別克斯坦的被扣日本人製作的工具和使用的餐具等。

 

雖然蘇丹諾夫本人沒有和被扣日本人交流過,

但是他自幼就從父親等人口中聽說日本人勤勞刻苦,

對此產生了興趣。

 

成為一名工程師後,他開始關注當時日本的技術力量。

 

蘇聯解體後,在烏茲別克斯坦查看過去的資料成為可能,

於是,他開始熱衷於收集相關資料和文獻。

 

同時,他還記錄了瞭解當時情況的人們的證言,

並於25年前通過資料館公開了以上資料。

 

蘇丹諾夫的這一功績受到了日本政府的認可。

上個月,他第一次來到日本。

 

他前往京都府舞鶴市參觀了存有大量被扣者資料等的歸國者紀念館。

在紀念館裡,他還親手觸碰了企盼親人回國的被扣者家屬的信等,

體會到了被扣者回國時欣喜若狂的心情,

這是他在烏茲別克斯坦所無法知曉的。

 

因此,他表示,願意與舞鶴市的紀念館合作,

在烏茲比克斯坦展出有關被扣者的資料。

 

蘇丹諾夫希望自己今後也能在兩國友好事業中發揮橋樑作用。

 

他認為,絕不能淡忘悲慘的過去。

 

看到他全力以赴的身影,作為一個日本人,我甚感欣慰,

作為一個媒體工作者,我備受鼓舞。”

——————————————————–

以上是本台國際部記者塚越靖一發表的看法。

================================

日本派人赴緬甸山區時隔39年重啟日軍遺骨調查

 

2016年02月28日

http://tchina.kyodonews.jp/news/2016/02/115600.html

日本派人赴緬甸山區時隔39年重啟日軍遺骨調查

日本派人赴緬甸山區時隔39年重啟日軍遺骨調查

2月24日,

日本厚生勞動省專員片山和宏

在緬甸欽邦鐵定鎮附近山林

向發現疑似日軍遺骨的當地居民詢問詳情。

(共同社)

日本派人赴緬甸山區時隔39年重啟日軍遺骨調查

========================================

  【共同社仰光2月28日電】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魯莽的英帕爾戰役等

造成了約13.7萬名日本人喪命於緬甸,

當地的戰歿者遺骨收集工作開始進入新的局面。

 

日本厚生勞動省22日派職員赴當地,

曾經難以進入的少數民族地區的調查工作時隔39年得以重啟。

 

以西北部欽(Chin)邦的山岳地帶為起點,

開始在此前未能涉足的區域開展工作。

 

  欽邦北部的鐵定(Tiddim)鎮近郊,

在海拔估計約2500米的山頂附近發現了疑似日軍遺骨。

 

“遺骨是以何種狀態橫在地上的?”

厚勞省工作專員片山和宏24日赴現場考察時,

向發現遺骨的當地人一一詢問道。

 

氣溫不足10度的環境下,樹木覆蓋的山岳地表還留有戰壕的痕跡。

 

  據發現遺骨的當地男性(35歲)介紹,

週邊的群山中埋有槍械等大量遺留物品,

當地居民挖掘後將金屬變賣。

 

他說:

“有時也會一起發現遺骨,大多就放著不管了。

完全沒想到日本政府在收集。”

 

  緬甸境內,政府軍與少數民族武裝勢力的戰鬥仍在持續。

 

內有少數民族區域的欽邦在2012年前嚴格限制外國人進入,

但日本的市民團體等於2013年在Zomi(左米)族的幫助下開展了現場調查,

並向厚勞省提供了信息。

 

  該團體的井本勝幸(51歲)也隨行參與了此次調查。

 

他疾呼:“如不盡快收集有關日軍及遺骨的信息,將會錯失機會。”

 

這是因為知道當時情況的人越來越少,信息的準確性也在下降。

 

  日軍以攻佔當時英屬印度東北部英帕爾為目標的英帕爾戰役遭遇慘敗。

途徑鐵定鎮艱險峽谷的山路也是進軍線路之一。

 

當地居民(90歲)回顧道:

“當時的日軍據點遭到了英軍的轟炸。

日軍被斬斷補給線後,多次要求當地居民提供食物。”

 

  鐵定鎮的Zomi族組織辦事處保管了遺骨以及槍械、頭盔等遺留物品,

並由緬甸專家鑑定是否屬於日軍遺骨。

 

片山說道:

“地形及氣候條件非常嚴峻,當時的行軍一定很艱辛吧。

希望去尚未涉足的地區繼續調查。”

(完)

日本派人赴緬甸山區時隔39年重啟日軍遺骨調查

===============================================

1944年英帕爾戰役3月8日 – 7月3日

 

==============================================

[ 二戰日軍遺骨 ]

 

在日本,

民族主義者否認戰爭罪行的言行,往往會受到關注。

 

但9月那次活動的參與者說,他們屬於相對沉默的大多數。

 

對那場導致300萬日軍和平民死亡,

並讓國家成為廢墟的戰爭,

這個群體既不謀求讚美它,也不試圖洗白它。

 

他們只是希望恢復有關那場戰爭的記憶

特別是那些

瓜達爾卡納爾島這樣的遙遠戰場上陣亡的普通士兵的經歷。

 

他們不希望日本再發生這種事。

 

 [ 相關 ]

日本青年搜尋二戰日軍遺骨和一段漸遠的歷史[紐約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