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日本人讚嘆,日治120年後,台灣防疫青出於藍

2020-03-02

 

http://www.hi-on.org/article-single.php?At=58&An=180622

洪博學

The lost 75 years of Taiwanese after World War Two.

Has Anyone Asked Taiwanese?

—————————————————————————-

The endless Chinese civil war of the China Lobby  in Taiwan.

華人的民進黨中華民國台灣(不是國家)

美國反對用ROC代表台灣人民

Decoding the China-Taiwan relationship《日德蘭郵報》刊登武漢肺炎諷刺漫畫。(圖片擷取自《日德蘭郵報》網站)

華獨的陽謀 :

中國難民台灣人民權利無國家地位的ROC確立國家地位

中華民國就地合法,主權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

Deep State on both rims of Pacific

The doctorate of Taiwan’s president is fake.

high profile human rights violators,Rule by Law

The Great Chinese Lie About Taiwan !!

 外國媒體認為,武漢瘟疫之下,台灣勢必受害嚴重,沒想到,台灣居然挺到現在,成為亞洲國家抗疫典範,醫療條件優於台灣的日本,韓國,新加坡完全淪陷,也讓世人跌破眼鏡。圖/擷自疾管署YouTube

外國媒體認為,武漢瘟疫之下,台灣勢必受害嚴重,

沒想到,台灣居然挺到現在,成為亞洲國家抗疫典範,

醫療條件優於台灣的日本,韓國,新加坡完全淪陷,

也讓世人跌破眼鏡。

圖/擷自疾管署YouTube\

 

台灣防疫青出於藍

============

本來被外國媒體認為,武漢瘟疫之下,台灣勢必受害嚴重,沒想到,

台灣居然挺到現在,成為亞洲國家抗疫典範,醫療條件優於台灣的日本,

韓國,新加坡完全淪陷,也讓世人跌破眼鏡,

支持台灣進入WHO聲音來到新高。

 

從政治人物的民意支持度,也反映出各個國家抗疫的表現,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調查,小英支持度創下新高,

民進黨也首次超過50%支持,台灣人的自我認同也第一次超過80%,

相較之下,喜歡說風涼話,腰不酸的國民黨支持度,來到最低點。

 

南韓和中國一樣,已經失控,確診每天來到500以上,攀上3,000例高峰,

僅次中國,根據追查結果,被指為元凶的新天地教會,

過年期間還有信徒到武漢分支教堂聚會交流,被韓國網民認證,

文在寅比較適合擔任中國總統,網路罷免他的聲量已經破百萬,

以前,南韓好心送口罩給中國,現在,反過來中國對韓國進行邊境管制,

以前,韓國政客喜歡說,中韓友誼堅定,現在生命交關,務實更重要。

 

東奧能否如期變數多

安倍情況更糟糕,最近日本媒體爆出,為了壓低「武漢肺炎」確診數字,

日本採取「不檢測策略」,因為害怕確診檢出太多,

即將到來的奧運會肯定泡湯,為了奧運會,日本已經投資一兆台幣,

未來是否可以如期舉行,還很難說,

世界上頂尖運動員多數愛惜自己生命,沒有人喜歡冒著風險比賽,

如果在日本染病,無法比賽是一回事,丟掉小命又是一回事。

另一個熱愛中國的新加坡,也很慘,李顯龍巴結中共出名,

現在才踢到鐵板,以上這三個亞洲領先國家,不管是人均所得,

醫療資源都屬於已開發國家,如今為了口罩排隊,大搶資源,

完全失去大國形象,若要真正分析原因,一則是被中國人民幣蒙蔽,

另一個原因當然是太大意,尤其是日本。

 

日本是亞洲第一個「脫亞入歐」的國家,對於西方醫療衛生的啟蒙最早,

也最早認識所謂「瘟疫」的可怕,1895年,日本人占領台灣,

先遣部隊看到台灣的森林沼澤遍地,對這塊瘴癘之島,

留下「鬼界之島」的感嘆,事實上,台灣也的確是瘟疫傳播之地,

1874年,日本將領西鄉從道帶領日軍從枋寮登岸,攻擊牡丹的排灣族,

就因為罹患霍亂,只好退軍,「日本統領台灣誌」紀錄,

日軍從北邊澳底上岸,一路南下,台灣反抗軍抵抗甚少,

但是,日軍死於瘟疫傳染病,比戰死還要多,可見瘟疫是台灣大患,

而瘟疫在台灣滅跡,也必須感謝日本殖民政府對台灣的醫療衛生啟蒙。

 

1896年,日本人剛剛治理台灣,台北城就傳出黑死病疫情,

這場鼠疫的源頭應該是中國,帶這病毒的老鼠從基隆上岸,

很快進入台北城,死者身上發黑,早期台灣人對黑死病沒有認識,

認為是走路不小心觸犯死人的陰魂,所以,只能用祭拜或送瘟神祭品,

作醮,這類傳統方法趕走瘟疫,甚至,不知道黑死病會傳染,

日本人要求死者家中要用繩索隔離,屍體要火化,

還因此引起台民的抗議,認為日本人不尊重死者為大,

日本人教育台灣人瘟疫的元凶是老鼠,因此下令在北門構築壕溝,

以防止老鼠進入台北城。

 

日本在台奠下醫衛基礎

台灣除了鼠疫,霍亂,瘧疾更是頻繁,根據統計,日本治理台灣之前,

台灣人的壽命統計只有35歲,但是,20年後,壽命平均增加20歲,

到了1930年,台灣的大型霍亂、瘧疾、黑死病、天花、白喉已經絕跡

(詳見,莊永明,《台灣醫療史》)。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從基隆登陸,前後三波,1920年才消失,

該流感造成25,000人死亡,統計比較,台灣人死於流感有3.3%,

日本人死於流感1.1%,當時,台灣人口350萬,醫師有750人,

但是感染者來到80萬人,醫師太少也是造成瘟疫死亡主要因素。

 

1945年,日本戰敗,國府接收台灣後,良好的醫療衛生情況開始敗壞,

1946年,嘉義布袋又開始爆發霍亂,

國府軍隊下令對嘉義沿海一帶展開封村,許多高年長輩們對這件事,

還記憶猶新。

 

如今武漢瘟疫當前,日本人讚嘆台灣青出於藍,問題是,抗疫路途甚長,

台灣必須謹慎,不要輕忽,因為台灣醫療資源有限,

一但社區防線被病毒突破,下場肯定不妙。

====================================================

====================================================

[1898年後藤新平 防疫衛生管理,120年後中國武漢肺,台灣人青出於藍 ]

 

台湾に防疫や衛生管理を根付かせて伝染病の撲滅に貢献したのは、

日本統治時代の1898年に

台湾総督府で民生長官を務めた医師出身の後藤新平だ。

それから120年以上がたった今、立場は逆転した。

日本は、感染症の流行対策について台湾に学ば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AERA dot.編集部・西岡千史)

 

[ 相關 ] 2020日本人讚嘆,日治125年後,台灣防疫青出於藍[ ]

======================================================

[  1952年台灣從日本法理獨立  ]

1952年4月28日生效的舊金山和約

決定台灣從日本法理獨立所以1952年才是台灣元年

那麼二○一一年就是台灣六十年。

剛好一甲子。恭喜!

 

[ 相關 ] 慶祝台灣獨立一甲子[多田惠,日本人]

===============================================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

今天在一場中文作家的新書發布座談會上說,

日中關係目前的不正常局面是由日方引起

 

[ 相關日前相鳩山:日中緊張起於日方

==============================================

[ 日本的教育體系主流媒體戰後台灣向來是被完全抹滅了 ]

 

為了配合 一個中國的外交政策 以及與中國間的媒體協定,

日本的教育體系主流媒體上,

戰後的台灣向來是被完全抹滅了。

 

[ 相關 ] 從三月社運成員訪日風波,看台日社運交流問題[許仁碩]

================================================

臺灣人的貼心源自「歃血為盟」?

2018.05.08

https://www.nippon.com/hk/column/g00531/

酒井充子

標題圖片攝影:酒井充子

 

臺灣人的貼心源自「歃血為盟」?

=========================

如果要問我臺灣哪裡迷人,我會豪不猶豫地回答:「人」。

 

去過臺灣的人大概有相當高的比率會贊同我的意見。

 

我想不出有任何東西,能和臺灣人民的貼心與古道熱腸媲美。

 

不過當然,我也遇過不在此限的人。

臺灣人的貼心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

對於這個問題,有多少人恐怕就有幾種答案,

在此我想提出一個我想到的理由之一。

 

就是結拜兄弟(日文「義兄弟」)。

這不是指日本法律上所謂的「姻親兄弟」,

也不是黑道世界的用語, 存在於一般臺灣民眾生活中。

 

人生中第一次直接從他人口中聽到「結拜兄弟」這句話,

是在2007年找蕭錦文先生(92歲)採訪時的事。

 

義兄弟是日文的說法,實際上的說法是「兄弟會」,

簡單說,就是一群夥伴誓約要互相幫助扶持。

 

據蕭先生所言,

二次大戰後他跟13位年紀差不多的同鄉結義為拜把兄弟。

 

當時正處於戒嚴令之下,民眾集會遭到禁止,

於是大家小心提防四周,

悄悄前往蕭先生座落在臺北市內集合住宅一隅的家中聚會。

 

席間,大家劃傷自己的手指,再將流下的血滴一飲而下。

這段彷彿日本黑道電影的故事,讓我對「結拜兄弟」一詞

留下難忘的印象。

據悉,這份結拜兄弟關係不涉及金錢往來,只是精神層面上的支持。

 

蕭先生在那之後自行創業,辦了間製造結繩的公司,

當時就是他的結拜兄弟出面替他作保。

 

蕭先生的弟弟在白色恐怖中身亡,

他遂把比自己年輕的結拜兄弟當親弟弟看待,疼愛有加。

 
透過同輩臺灣人,得知並體驗結拜兄弟的實況

睽違多時後,我在2015年夏天又聽見了「結拜兄弟」一詞。

 

當時我前往臺東縣成功鎮替電影《臺灣萬歲》收集資料,

並在當地遇見了陳韋辰先生,「結拜兄弟」就是從他口中說出的。

 

陳先生和我同齡,都出生於1969年,他說包含自己在內,

他們這夥結拜兄弟共有九人。

我聽了相當驚訝,因為我一直以為

「結拜兄弟」是 屬於蕭先生那個世代的產物。

 

後來我跟他取得聯繫,希望能好好向他請教結拜兄弟這回事,

他卻大笑說:「這很稀鬆平常,不值得寫啦。」

 

陳先生娶日本人為妻,他以販售臺東野生龍蝦與養殖海葡萄為業,

人生職志是要成為連結臺灣與日本的橋樑。

 

這樣的他從電影開拍前到完工後全程傾囊相助,

而他的拜把兄弟們也或明或暗地對我們伸出援手,

說陳先生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

陳韋辰先生(右邊數來第3位)與他的結拜兄弟,

2018年

(提供:陳韋辰)

 

除了其中一位成員外,他們都是國小、國中的同學。

 

9人不算少,按理說來有幾個人跑去臺北或附近發展工作也並不奇怪,

然而這群結拜兄弟卻全都在家鄉扎根過生活,

當警察、消防人員或在銀行、農會工作,經營鐵工廠等等。

 

結拜兄弟的契機發生在1995年夏天,有一位同學在海上遇難過世了,

以前他們也常聚餐喝酒,但意外發生後則決心團結

「不論好事或壞事,都要互相幫助」。

 

我以為他們也會歃血為盟,

但結果只是大家一起去當地土地公廟拜拜,

彼此立誓要「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全心義氣相助,

並在婚喪喜慶或遭逢難處時,發揮互助精神,敦睦友誼」。

記載「結拜兄弟」之約的備忘錄

(提供:陳韋辰)

同輩人的臺日童年經驗交流

採訪在日本統治時期渡過青春歲月的臺灣老人家,讓我更認識臺灣。

 

像是跟人生路上的前輩求教請益,他們的經驗總令我獲益匪淺。

 

隨著採訪範圍更加擴大,我也結識了年齡相仿的臺灣人,

並得以共享他們的觀點。

 

打個比方,如果談到1970年代,

對老人家來說那是段在戒嚴令底下的黑暗年代,

但在跟我年齡相仿的臺灣人眼裡,

這段歲月中則有著孩提時光的快樂回憶。

 

和年歲相仿的陳先生聊起兒時記趣,總讓我覺得相當有意思。

 

1970年代裡,日本與臺灣經濟狀況大為不同,

日本歷經高度經濟成長,

全民普遍自認為中產階級(一億總中流意識),

而當時的臺灣則在退出聯合國後受國際社會孤立,

經濟也正值奮鬥向上的階段。

 

陳先生幼時生活的臺灣社會,並不是每個人都過著富庶的生活。

陳先生(右)小學六年級時與好友的合照

(提供:陳韋辰)

 

從工地要來裝水泥的袋子做手套,再用竹子當球棒打棒球,

輸球的一方要請吃「凍凍果」

(砂糖熬煮綠豆再加以冷凍而成,看起來有點像日本駄菓子的杏桃醬)。

「凍凍果」那時一個一塊錢,打棒球用的橡膠球一個三塊錢。

大家都沒有零用錢,就去工地幫忙扛磚頭,大磚頭五個換一塊錢。

 

附近農田種的蕃薯、甘蔗、芒果成為他們的零嘴。

 

聽說漁港有入水典禮就呼朋引伴,

因為入水典禮會跟上樑儀式一樣廣發小錢跟糖果,

讓他們迫不及待地爭搶。

 

我覺得我好像在聽上個年代的故事。

即便如此,當年的我們卻喜歡看同一齣卡通,

「科學忍者隊 GATCHAMAN」=「科學小飛俠」。

小飛俠一詞指「彼得潘」,我雖然覺得好像怪怪的,

但日文也自詡是「忍者隊」,或許就別深究了吧。

 

至於最喜歡的角色,是「大鷲健」=「鐵雄」。

聽到此處我大吃一驚!

疑惑地想著為什麼是「鐵雄」?

 

後來,就這樣抱著未解的疑惑,我們兩個快要五十的成年人,

雙雙以各自的語言,

透過Skype用日文與中文合唱「科學忍者隊 GATCHAMAN」的主題曲。

 

對了,陳先生還唱了當時每個小孩都琅琅上口的「凍凍果」廣告歌

給我聽:「♪好吃呀!好吃呀!凍凍果~」

這首歌充滿懷舊之情,

就像「♪忍不住一口接一口,蝦味先~」之於我這個世代的日本人那樣。

時間就在我們的往事追憶裡一下子流逝。

 
各種民間互助會的普遍存在

陳先生形容結拜兄弟對他而言

是種「無法以言語說明的特殊友誼」,

「不只是一般朋友,也不是真的親兄弟」。

 

去年,有位兄弟的家因為火災被燒掉了一部份,

於是另外8位兄弟便紛紛攜家帶眷地趕來幫忙掃地或整理。

 

他說:「這些兄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能在患難時彼此互助。」

除了火災這類意外事故外,父母過世是最辛苦的時候。

 

臺灣習俗上守夜期間長達兩到三週,

這段時間裡一定要有人隨侍於棺木旁,直至出殯為止。

 

當此之際,拜把兄弟便相當可靠。

 

他們互相輪班來幫助喪家減輕負擔,

不論是在肉體層面還是精神層面,

有這群兄弟在身邊無疑令人如釋重負。

 

據悉在臺灣,除了「兄弟會」(結拜兄弟)之外,

還有女性同胞組成的「姊妹會」,

以及由孩童家長共組的「父母會」等各項組織,

也有人會同時跨足好幾個「會」。

 

換言之,一種互助合作的防護網路細密扎根於生活之中。

 

我想我們外國人領受的也是這份臺灣人之間互助精神的庇蔭

並把它視為臺灣人的貼心與古道熱腸。

 

我試著把我的想法告訴陳先生,結果他卻給了我令人意外的回應。

 

他說:

「(結拜兄弟)是這個冷漠社會裡的溫情。

或許正因為臺灣社會充斥著個人主義,

所以才格外需要這份發自內心互相幫助的精神吧。」

想來還真是諷刺。

 

這份無以倫比的溫暖人情,

原來是為了在冷漠社會裡作保身之用嗎?

 

對臺灣認識愈多,不了解的事情也愈多,

而現在讓我不解的事情又多了一件。

 

即便如此,不論是了解還是不了解,臺灣人民的貼心依然不變。

陳先生舉辦婚宴時,結拜兄弟全繫上同樣的藍色領帶,

全力協助進行,2003年

(提供:陳韋辰)

=================================================

=================================================

[                                     ]

 

 

 

==================================================

 

 

==================================================

[  1952年台灣從日本法理獨立  ]

1952年4月28日生效的舊金山和約

決定台灣從日本法理獨立所以1952年才是台灣元年

那麼二○一一年就是台灣六十年。

剛好一甲子。恭喜!

 

[ 相關 ] 慶祝台灣獨立一甲子[多田惠,日本人]

===============================================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

今天在一場中文作家的新書發布座談會上說,

日中關係目前的不正常局面是由日方引起

 

[ 相關日前相鳩山:日中緊張起於日方

==============================================

[ 日本的教育體系主流媒體戰後台灣向來是被完全抹滅了 ]

 

為了配合 一個中國的外交政策 以及與中國間的媒體協定,

日本的教育體系主流媒體上,

戰後的台灣向來是被完全抹滅了。

 

[ 相關 ] 從三月社運成員訪日風波,看台日社運交流問題[許仁碩]

==============================================

[ 日本的教育體系主流媒體戰後台灣向來是被完全抹滅了 ]

 

318後台灣新公民政治路線穩定成形,

定調於進步路線的公民政治,

提出「中國因素」與台灣內部黨國政治資本的結盟

作為今日台灣社會民主與進步價值發展面臨最大的敵人。

 

因此台灣的公民力量近來積極尋求與香港、

中國公民社會、乃至圖博的行動者們建立對話與連帶。

 

然而在東亞地緣政治上 對台灣具有極大影響力的日本

台灣的新世代行動者們 卻仍然苦惱於不知如何開啟對話。

 

這其實是一個困擾台灣進步行動者已久的問題,

長久以來,

台灣的進步行動者面對「如何在日本選擇朋友」時,

總是困擾於

日本社會在保守/右翼進步/左翼對抗的脈絡中

關於「台灣關係」的想像。

 

對於前者而言, 親日的台灣戰前日本帝國成功的象徵

又是戰後美日安保架構下堅實的盟友

而後者剛好相反,

認為台灣是美日安保架構下的保守反動政權

一方面又對「紅色中國」傾斜、「聯中抗美」路線的信仰中,

在對台灣歷史與民主化脈絡極少認知的情況下

欣然接受中國「統一台灣,解決一切問題」的邏輯;

更多不左不右派的廣大國民,

在主流媒體極少讓台灣曝光的情形下,

幾乎忽略了這個近在咫尺的鄰居。

 

[ 相關 ]
 台日公民社會為何無法建立對話、合作與連帶?[ 張智程]

==============================================

[ 二戰後新移居台灣的日本人,      野崎 孝男        ]

  自己在臺灣經營9間餐飲店,受到消費者肯定,

被認為是CP值很高的名店。

這一點有很大部分要歸功於規模經濟帶來的優勢。

剛創立第一間店面時,由於還無法獲得規模經濟帶來的好處,

我那時把給自己的薪水全數投入食材成本,

以此來換取高CP值。

 

有能力提供品質好且符合價位的商品或服務,

就無需走上低價格路線,而能對商品有信心,

靠自己的經營能力,創造出高的CP值,才是重點所在。

 

 [ 相關 ]

日本拉麵店社長的真心話—臺灣人要甩掉CP值神話![Nippon]

—————————————————————————

日本人啊,請抬頭挺胸!  日本人よ、胸を張りなさい

==========================================

[                            ]

 

台灣電影《KANO》講述了日本佔領台灣時期的棒球故事,

試圖以新視角重整殖民記憶、尋回本土意識

在港台本土社會運動蓬勃發展的2014年上映,

電影與現實似產生出微妙的情感聯繫。

 

電影《KANO》是台灣導演魏德聖的第三個熒幕故事,

講述的是 1931年嘉義農林學校野球隊(嘉農)

在日本教練近藤兵太郎帶領下闖入日本甲子園決賽,

創下甲子園高校野球歷史上

首次有大和民族以外的球員出場紀錄

影片今年二三月分別在台灣和香港上映,

引起關於殖民歷史的熱烈討論。

 

因內容涉及日本在台統治的敏感話題

未計劃在大陸公映。

 

[ 相關 ] 「這是我們被殖民者的胸襟」[ 紐約時報 ]

============================================

[ 中華民國臺灣化+臺灣中華民國化= 雙重鑲嵌 ? ]

 

若林正丈的大作

《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

 

 [ 相關 ] 

「雙重鑲嵌」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 蘇子翔  ]

================================================

[ 相關 ] 甲子園綻放異彩的台灣小將 蔡鉦宇[ 朝日新聞 ]

[ 相關 ] 《KANO》 一個臺灣隊獲甲子園亞軍的故事[馬場克樹]

[ 相關 ]《KANO》 教台灣人的事[日經中文網]

[ 相關 ] 《KANO》導演馬志翔 甲子園熱血觀戰記[ 朝日新聞]

[ 相關 ] 台灣電影《KANO》熱映 [ 朝日新聞  ]

[ 相關 ]  外省第二代談KANO、自卑、仇日 [  左宜孝 ]

[ 相關 ]  KANO的台灣精神 [ 陸銘澤  ]

[ 相關 ]  逢中必反與逢日必反

[ 相關 ] 率臺灣隊獲棒球亞軍的近藤教練紀念碑揭幕[共同社]

[ 相關 ] 台灣:“日治”還是“日據”?[朝日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