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需正視歷史

2015年04月08日 06:58 AM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戴維•皮林

 

日本需正視歷史

=============

1970年,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Willy Brandt)

跪倒在華沙猶太人起義死難者紀念碑前(見上圖)。

這一舉動成為德國悔罪的象徵。

 

1984年,

法德兩國當時的領導人

弗朗索瓦•密特朗 (François Mitterrand)

和赫爾穆特•科爾(Helmut Kohl),

在凡爾登戰役紀念遺址舉行的一場感人的紀念儀式上握手。

 

凡爾登戰役發生在1916年,死傷士兵達70萬或更多。

 

而在亞洲,盡管二戰結束已有70年,

類似的和解舉動仍幾乎不可想象。

 

現在亞洲各國對歷史的看法,

不僅沒有隨著記憶的淡化而變得不那麽爭議多多,

反而變得越發充滿怨毒。

 

日本和美國已是親密的盟友。

 

然而,即使他們之間都不能就如何記述歷史達成一致。

 

2015年安排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參觀珍珠港(Pearl Harbor),

讓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訪問廣島的設想已經化為泡影。

 

這體現出歷史上那兩個事件的意義在今天仍然存在多大的爭議,

以至於兩位領導人都仍不可能在

不觸怒受害者或者施害者的情況下發表任何有意義的言論。

 

尤其是,

奧巴馬會覺得很難為美軍當年投下原子彈道歉,

因為大多數美國人認為這樣做縮短了戰爭進程,

輓救了許多生命。

 

連美國和日本都很難做到的事,

對其他國家來說更近乎不可能。

 

誠然,

一些曾遭受日本侵略的國家,

包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

已翻過了這段歷史。

 

但在中國和韓國,

對日本的仇恨依然根深蒂固。

 

這三個國家的領導人都執意想要讓舊日的仇恨保持新鮮

 

中共的合法性來自它在驅除日本侵略軍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對於韓國總統樸槿惠(Park Geun-hye)而言,

反日情緒仍可以用來團結選民。

 

同樣,對安倍來說,

讓民眾普遍感覺

中國既強大、又仍未原諒日本當年的侵略行為,

對於他擴充軍備和重新解釋和平憲法的努力至關重要。

 

多年來,

日本幾任首相都發表過道歉,

但我們仍常聽到一種說法,

即日本從來沒有真正承認過其侵略歷史。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

善於將當代事件從歷史中抹去的中共

仍在在教育日本要坦白承認其過去。

 

2001 年,

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Junichiro Koizumi)說:

日本基於錯誤的國策進行了殖民統治和侵略,

導致了無可估量的災難和痛苦。

 

我願意,

鑒於我國這些令人悔恨的歷史……表示深切的悔意和哀悼。”

 

這是個道歉,盡管當然了,道歉的對象有權質疑其誠意。

 

對他們來說,

日本人在歷史細節上找茬

(比如質疑南京大屠殺遇難者人數、

以及日軍慰安婦在多大程度上是被迫的)、

日本首相屢次參拜供奉戰爭死難者的靖國神社,

常常讓這類聲明顯得蒼白無力。

 

東京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

從事國際研究的傑夫•金斯頓(Jeff Kingston)教授說:

日本需要正視歷史,

但鄰國也有義務接受……伸出的橄欖枝。”

 

我們可以再比照一下歐洲。

 

在2009年的停戰紀念日,

尼古拉•薩科齊(Nicolas Sarkozy)說,

戰爭“對雙方都同樣可怕”,

他補充說,

正如法國的孤兒和妻子曾為自己的父親和丈夫哭泣一樣,

德國的孤兒和妻子也曾為自己的父親和丈夫哭泣。

 

在當前的環境下,

很難想象北京或首爾方面能表達這樣的情緒。

 

如果歷史問題無法解決,至少可以對其進行控制。

 

而安倍暗示要重新審視過去道歉的用詞,對此毫無幫助。

 

例如,在貌似質疑“侵略”(invasion)一詞含義的發言中,

他為那些聲稱日本仍不承認自己戰時罪責的人提供了口實。

 

安倍執意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駭人歷史中輓回日本人的名譽,

這種執意是錯位的。

 

日本不應該在學校中美化這段歷史,

日本兒童可以從學習這段歷史中得到極大的收獲。

 

這不是為了讓他們羞愧地低下頭,而是為了讓他們學習,

當年那個讓日本陷入一場毫無勝算的災難性戰爭的制度

有哪些缺陷。

 

至於安倍想讓日本人重拾自豪感的遠大抱負,這是最容易實現的。

 

就這一點而言,

日本的許多歷史時期都遠比日本對外侵略時期更適於被翻出來。

 

在整個古代史中,

不論是在平安時代、德川幕府時代還是其他時期,

日本都是一個文化和社會創新的熔爐。

 

更近一些,

在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非凡的幾十年間,

日本證明瞭亞洲國家完全像歐洲人一樣

有能力建設一個富裕而現代化的社會。

 

那是日本對亞洲以及亞洲民眾發揮了積極作用的一個歷史時期。

 

在這一點上,幾乎所有人都能認同。

============================================================

善於將當代事件從歷史中抹去的中共

仍在教育日本要坦白承認其過去

=========================================

[ The endless World War Two !!! ]

日本佔領軍憲法

日本教育基本法

====================================================

[ 日本在亞洲的真實形勢 ]

 

「在亞洲,朝鮮外, 親日國家有20個,

反日國家只有中韓兩個

是連日本人都不知道的20對2的真實形勢。」[古森義久]

>>>

加上台灣,在亞洲朝鮮外,親日國家有21個

反日國家只有中韓兩個21對2的真實形勢

 

[ 相關 ] 安倍推動日本給越菲等國援助巡邏艦[ BBC ]

===========================================================

去年12月,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的政黨在議會選舉中獲勝,

受到鼓舞的他再次表示,

他將使日本從過去的枷鎖中解放出來,

尤其是在二戰中戰敗所帶來的枷鎖。

 

安倍晉三及其支持者認為,

對那個時代的廣泛報道堪稱「自虐」,

會妨礙人們對他所謂的「新日本」感到自豪。

 

他們提議對日本憲法中

聲稱日本人「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的條款進行修改。

 

 [ 相關 ] 日本的領土野心[亞歷克西斯·杜登]

 [ 相關 ]  日本的領土野心[亞歷克西斯·杜登  ALEXIS DUDDEN]

==================================================

現在中國已再度強大,北京要糾正歷史記錄,

不論那片荒島的實際價值有多麼小。

北京其實是在1969年聯合國調查組表示

在釣魚島/尖閣諸島附近發現石油之後

才表示對島嶼有興趣的,這絕非巧合。

=================================================

[ 相關國家政客繼續攪動亂局獲得他們自以為的好處 ]

 

他對日本是否是二戰中的侵略者

這一問題很謹慎地不置可否,

並為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Yasukuni Shrine)辯護,

把那個埋葬着13名日本甲級戰犯的神社

美國的阿靈頓國家公墓(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相提並論。

 

現在中國已再度強大,北京要糾正歷史記錄,

不論那片荒島的實際價值有多麼小。

 

北京其實是在1969年聯合國調查組表示

在釣魚島/尖閣諸島附近發現石油之後

才表示對島嶼有興趣的,這絕非巧合。

 

 [ 相關 ]

東亞各國為何拂不去歷史陰雲 [ 紐約時報, Jonathan Tepperman]

===============================================

[1938年德意英法 — 2014韓??? ]

 

菲律賓總統阿基諾接受美國記者採訪時

把中國比作二戰前咄咄逼人的納粹德國引起中國媒體強烈反應。

 

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增加

和在外界眼中的「咄咄逼人」

被用來同一戰和二戰前的國際關係類比

似乎成了一種模式。

 

二戰前夕

希特勒在1938年要求捷克斯洛伐克部分國土時

西方沒有給與捷克斯洛伐克足夠的支持。

 

英國首相張伯倫

去德國慕尼黑參加了德意英法四國首腦會議,

規定把蘇台德區「轉讓」給德國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慕尼黑協定」。

 

被迫割讓領土的捷克斯洛伐克卻沒有被允許出席慕尼黑會談。

 

[ 相關當今中國、戰前德國與世界大戰警告[ BBC ]

=======================================================

美國國務院負責政治事務的副國務卿溫迪•舍曼

2月27日在華盛頓發表演講時,

在歷史問題上間接對中韓提出了批評

 

 她說,“韓國和中國圍繞所謂’慰安婦’的問題與日本論爭,

在歷史教科書的內容和多種海的名稱上意見不同”,

她對此“雖然理解,但是充滿了挫折感”。

 

溫迪•舍曼2月27日在華盛頓卡耐基和平財團

戰後70週年的主題進行講演,

她說,“韓國和中國圍繞所謂’慰安婦’的問題與日本論爭,

在歷史教科書的內容和多種海的名稱上意見不同”,

她對此“雖然理解,但是充滿了挫折感”,

民族主義感情仍然被利用,對於政治領導人來說,

譴責過去的敵人不難獲得廉價的掌聲,

但是這樣的挑釁不能帶來進展,而會招致機能麻痺。”

“為了前進有必要超越過去。”

 

韓國報紙hankyoreh 指出:

從溫迪•舍曼的講演文脈上看是衝著韓國和中國說的

她在說韓國和中國的領導人把過去的問題利用在國內政治之中,

應該超越過去面向未來共同前進。

 [ 相關 ] 

美副國務卿在歷史問題上批評中韓[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

[ 主權在民>>憲法還給國民>> 日本還給日本國民 ]

 

日本人和深夜勞作的德國人很像﹐在最悲觀時實現重建的經歷。

1950年到2008年﹐其人均收入大幅增長。

重視教育愛國主義在日本社會中佔據突出地位﹐

國家土地短缺、自然資源不足情況下實現了繁榮。

最強大的資源﹐應該說是日本人民

他們幾乎全部受過良好教育﹐擁有達成所願的強大動力﹐

並且始終具有創新精神。

他們發自內心地關注國家的興衰這可以叫做愛國主義

但更加深刻﹐屬於某種體現在他們文化之中的東西

>>>

[ 相關 ] 日本重建最強大的資源:人民 [ WSJ, Marshall Loeb]

===========================================================

1914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百週年

1939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75週年

=====================================================

天皇夫婦將訪問帕勞向日美戰歿者紀念碑獻花

 

2015年03月25日

http://tchina.kyodonews.jp/news/2015/03/94334.html

 

天皇夫婦將訪問帕勞

向日美戰歿者紀念碑獻花

=====================

  【共同社3月25日電】

 

日本宮內廳25日公佈了天皇夫婦4月8日至9日訪問帕勞的日程安排。

 

時值戰後70週年之際,

天皇夫婦將在太平洋戰爭戰況激烈的貝裡琉島

向日美兩軍戰歿者的紀念碑獻花,追悼所有陣亡者。

 

帕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的總統也將參加追悼儀式並行禮。

 

  據宮內廳介紹,

天皇夫婦將於8日上午乘坐民用包機航班從羽田機場出發。

 

飛行時間約4小時30分鐘。

 

抵達帕勞後,

在機場與帕勞總統夫婦會面,

當晚出席當地政府主辦的歡迎會和晚宴。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和馬紹爾群島的總統夫婦也將出席晚宴,

並與天皇夫婦暢談。

 

關於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和馬紹爾群島,

日方曾討論過天皇夫婦在戰後60週年訪問事宜,

但最終未能實現。

 

  天皇夫婦將住宿在海上保安廳的巡邏船上。

 

9日從船上直接乘坐直升機前往貝裡琉島

宮內廳稱這一安排是為了讓天皇夫婦奔走更自如。

 

  9日上午,

天皇夫婦將在日本政府

建於貝裡琉島的“西太平洋戰歿者之碑”前獻花行禮。

 

隨後前往美陸軍第81步兵師紀念碑向美軍的陣亡者默哀。

 

此外還將與貝裡琉島的居民進行交流。

 

  祭奠活動結束後,

天皇夫婦將再次乘坐海上保安廳的直升機前往機場。

 

然後搭乘民用包機航班離開帕勞,於9日晚回國。

(完)

==============================================

貝里琉戰役        帛琉群島

 

貝里琉島戰役1944年9月

 

1名日軍中尉與26名隸屬第2步兵師的士兵

和8名第45防衛隊水兵在貝里琉的洞穴中

堅守直到1947年4月22日

在1名日本海軍上將說服他們戰爭已經結束後投降。

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1次正式投降。

 

 [ 相關 ] 貝里琉戰役 wki

=============================================

[ 1944年6月15塞班島戰役 ]

 

1944年7月9日,盟軍宣布已成功控制塞班島

 

大場大尉在作戰中生還並仍指揮著46名士兵。

200名躲避美軍逃往叢林深處的日本平民繼續戰鬥

以對抗佔領塞班島的美國海軍陸戰隊。

 

1945年11月27日,塞班島獨立混成第9聯隊指揮官天羽馬八少將

命令大場大尉及其部隊向美軍投降。

 

1945年12月1日,日本投降後3個月,

大場帶領下屬向美軍陸戰隊第18防空砲連投降。

==========================================================

[ 2014年10月25日神風特攻隊首次出擊70周年 ]

 

1944年10月19日麥克亞瑟登陸菲律賓萊特島的前一天,

日軍中將大西瀧治下令編組神風特攻隊。

 

10月25日

是日軍在太平洋戰爭時期首次編組神風特別攻擊隊

在萊特灣海戰中對美國艦船進行自殺式襲擊70周年。

 

 [ 相關 ]

菲律賓舉行神風特攻隊首次出擊70周年慰靈儀式[共同社]

======================================================

 

 

 [ 相關 ] 東京大空襲70週年 安倍出席紀念儀式[BBC]

===========================================================

[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1942年8月 ]

[大約2.2萬名日軍7000名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陣亡]

 

在日本,民族主義者否認戰爭罪行的言行,往往會受到關注。

 

但9月那次活動的參與者說,他們屬於相對沉默的大多數。

 

對那場導致300萬日軍和平民死亡

並讓國家成為廢墟的戰爭,

這個群體既不謀求讚美它,也不試圖洗白它。

 

他們只是希望恢復有關那場戰爭的記憶,

特別是那些

瓜達爾卡納爾島這樣的遙遠戰場上陣亡的普通士兵的經歷。

 

他們不希望日本再發生這種事。

 

 [ 相關 ]

日本青年搜尋二戰日軍遺骨和一段漸遠的歷史[紐約時報]

=======================================================

[對他而言,二戰到1974年才結束]

 

陸軍少尉小野田寬郎

 

大日本帝國陸軍(Imperial Japanese Army)的軍官

小野田寬郎(Hiroo Onoda)上周四在東京去世,

終年91歲。

 

由於不相信二戰已經結束,

小野田寬郎在一座菲律賓島嶼的叢林中堅守崗位29年,

直到1974年,才回到對他來說已經完全陌生的日本,

並受到了英雄般地熱烈歡迎。

 

日本政府對外宣布了小野田寬郎在一家東京醫院辭世的消息。

————————————-

美軍於1945年2月28日登陸時,

最後一批日軍士兵不是逃跑就是戰死。

 

谷口義美少佐(Yoshimi Taniguchi)給小野田寬郎

下達了最後的命令:

堅守陣地、繼續戰鬥。

 

少佐承諾說,

「或許三年,或許五年,無論發生了什麼,我們都會回來找你。」

 

29年後,退役的谷口義美已經是一名書商。

 

在日本政府的請求下, 他重返盧邦島去兌現自己的諾言。

 

[ 相關

二戰到1974年才結束[ROBERT D. McFADDEN紐約時報 ]

==============================================================

[  中美韓日本  東海新冷戰– 日本對美國的承諾心存懷疑 ]

 

日本全民心態根本轉變

二戰以來日本比任何時候都更有意願、更有能力捍衛本國

 

部分原因是,日本對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承諾心存懷疑

 

[ 相關中美日韓,東海「新冷戰」[David E. Sanger,紐約時報]

==================================================================

[ 相關國家政客繼續攪動亂局獲得他們自以為的好處 ]

 

他對日本是否是二戰中的侵略者

這一問題很謹慎地不置可否,

並為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Yasukuni Shrine)辯護,

把那個埋葬着13名日本甲級戰犯的神社

美國的阿靈頓國家公墓(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相提並論。

 

現在中國已再度強大,北京要糾正歷史記錄,

不論那片荒島的實際價值有多麼小。

 

北京其實是在1969年聯合國調查組表示

在釣魚島/尖閣諸島附近發現石油之後

才表示對島嶼有興趣的,這絕非巧合。

 

 [ 相關 ]

東亞各國為何拂不去歷史陰雲 [ 紐約時報, Jonathan Tepperman]

==============================================================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7日刊登文章評論了

日本時間16日去世的日本前陸軍少尉小野田寬郎生涯。

 

文章稱,

小野田體現出了對任務的忠誠和忍耐,

他喚醒了在戰後繁榮和物質主義蔓延的背景下

多數日本人感到本已喪失的自豪感。

 

 [ 相關 ] 美媒發表文章評論小野田寬郎生涯[共同社]

=========================================================

[  日本二戰後 名存實亡 近70年 ]

大量「不好說」的回答,不意味着他們沒答案,

而是反映出

日本人至今看待「那場戰爭」的心態依舊複雜

 

日本普通民眾國家的關係上來理解。

 

記得在日本上小學、中學期間,

有些師生望着國旗「國歌齊唱」的時候,

都會覺得很尷尬,甚至難受。

 

不少日本國民看來

國旗和國歌是軍國主義者發動戰爭的象徵,

不僅給他國人民造成了傷害,

還迫使日本陷入崩潰

 

由於這段歷史,

媒體、學者、百姓心裡始終存有疑問:

國家政府憑什麼不會犯錯誤呢?

「國」字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我認為,

日本修憲派的最大阻力,

不是來自中國、韓國的外交壓力,

恰是來自日本國內對「國家主義」的厭煩和警惕

 

二戰結束已近70年,

戰後的日本拿着「和平憲法」,

在美國「核保護傘」之下走了一條

「重經濟、輕安保」的吉田茂路線(Yoshida Doctrine)。

 

日本社會迄今依然走在這條路上,卻顯出疲態。

 

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後「失落的二十年」

中國崛起的大時代背景令日本人感到擔憂:

「我們這樣下去,

經濟影響力下降,政治無法行使話語權,

會不會被孤立,被邊緣化,

最終變成全球化時代的孤兒呢?

 

[ 相關 ]日本倒向「右翼」了嗎?[加藤嘉一,紐約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