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Talk

台灣相關訊息收集

WeTalk

恐華症?恐共症?澳大利亞中國問題專家發生爭執

2017-07-01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0464929

恐華症?澳大利亞中國問題專家發生爭執

bob carr

鮑勃·卡爾(右)曾經擔任澳大利亞外交部長,

2014年成為悉尼技術大學的

澳大利亞-中國關係研究所(ACRI)的所長

 

恐華症?澳大利亞中國問題專家發生爭執

===============================

澳大利亞前外交部長,

一所大學智庫負責人寫信給大學副校長

投訴一名以批評北京著稱的學者對他機構的批評。

 

該智庫成立得益於一名中國富商的捐贈。

鮑勃·卡爾曾經擔任澳大利亞外交部長,

2014年成為悉尼技術大學的

澳大利亞-中國關係研究所(ACRI)的所長。

 

本月鮑勃·卡爾寫信給該大學另外一名研究人員,

著名的反共批評人士馮崇義,批評馮崇義的一個公開聲明。

 

馮崇義在聲明中說他受到該機構的排斥。

 

在信中鮑勃·卡爾告訴馮崇義他已經致信大學副校長,

讓他關注馮崇義的言論,

並指出澳大利亞-中國關係研究所並沒有馮崇義努力參與的記錄。

 

澳洲廣播電台和費爾法克斯媒體本月報道了

由中國富豪捐贈180萬澳元

成立的澳大利亞-中國關係研究所

成為澳洲安全情報組織調查的對象後,

澳-中關係研究所就受到關注。

 

澳洲安全情報組織調查澳-中關係研究所

是因為他們懷疑中國利用政治捐款試圖在澳大利亞施加影響

 

捐贈人是華裔商人、億萬富翁、房地產開發商黃向墨

他本人沒有對此作出任何評論。

 

黃向墨之前曾經否認自己有任何過錯。

澳洲安全情報組織說他們不對個人或行動具體細節作任何評論。

 

澳洲廣播公司/費爾法克斯媒體的報道

受到到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強烈的批評,

因為該報道引發對北京的擔憂,

許多人擔心北京則敏感政策問題上

以及對付批評方面影響公眾輿論的能力不斷增強。

 

澳-中關係研究所在給路透社作出的聲明中說,

黃向墨並不參與該機構預算的策略方向,研究或其它項目。

 

“研究所遵守悉尼技術大學關於學術完整,獨立和透明的

有關政策和程序。”

 

澳-中關係研究所說,鮑勃·卡爾已經致信該大學副校長,

更正有關記錄,即馮崇義說他試圖同該研究所打交道。

 

“馮崇義從來沒有同澳-中關係研究所接觸過,

他也沒有提交以任何身份參與合作研究或活動的任何建議。”

 

馮崇義在該大學教授通訊方面的課程,

他說在2014年澳-中關係研究所成立時他申請了裏面的一個職務。

 

反共批評者

但是路透社得到的一份電郵顯示,

澳-中關係研究所在同悉尼技術大學協商後,

拒絶了馮崇義申請學術主任職務的申請。

 

馮崇義對鮑勃·卡爾的信件作出回應,

他說他提交了申請,並在2014年7月見到鮑勃·卡爾時

表達了”有興趣同澳-中關係研究所在我的專業領域合作工作

馮崇義(澳洲廣播公司資料圖片)

圖片版權 ABC Image caption

北京強調擁有澳洲永居權的馮崇義身為中國公民,

有責任配合調查。

 

“我不知道他們(校方)會做什麼,”

馮崇義在他在悉尼技術大學一間很小的辦公室對路透社記者說。

 

“我不希望有任何的處分行動。我處於弱勢。

我不在自己的專業研究領域,所以我人微言輕。

我所處的地位很不利。”

 

悉尼技術大學一名發言人說,

該大學不會對”內部事務作評論,

只能重申我們支持允許不同意見的學術活動,

這是我們堅定地支持學術上言論自由努力的一部分。”

 

維省斯威本科技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菲茨傑拉德說,

鮑勃·卡爾對馮崇義的信件

說明了澳大利亞大學受到越來越多的壓力,

他們希望避免那種認為

他們的研究受到中國資金的影響的看法。

 

他說,對大學來說,名譽至關重要。

 

馮崇義在他之前擔任悉尼技術大學的中國研究負責人,

以及後來擔任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時

發表了十多篇文章批評中共的人權記錄

 

今年早些時候馮崇義在中國做調研時受到了當局的盤問,

並被阻止離境,他被延誤了一周。

 

中國官員說那是為了“保護國家安全“。

在那個時候鮑勃·卡爾也在中國。

 

鮑勃·卡爾說他還替馮崇義陳請。

 

不過馮崇義告訴路透社記者說,

他認為他獲釋是由於媒體報道形成了國際社會的壓力。

 

「中國恐懼症

6月中旬,

澳洲媒體費爾法克斯和時事節目”四角”發表調查報導說,

澳洲情報部門官員認為,

中國是對澳洲政治和外交事務進行滲透最多的國家。

 

中國試圖干預澳大利亞政治

以及中國擴大了對美國盟國影響的話題

受到西方媒體關注。

 

美國前情報官員,

澳洲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做訪問教授的克拉珀

接受澳洲廣播公司採訪時把中共在澳洲的做法

同俄羅斯試圖干預美國政治相提並論,

並說美國和澳洲的政治制度基礎可能面臨威脅。

 

澳洲昆士蘭大學政治系教授邱垂亮說,

中共不認同澳洲的自由民主國家制度,

還想取代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

因此用各種力量來影響澳洲的政界、商界、學術界等各個階層。

 

不過倫敦國王大學的亞太專家凱利·布朗教授

則認為澳洲對於中國擔憂看法背後的原因很複雜

 

他說,

多年來一直有中國在澳洲政界和學界施加影響的傳聞,

特別是自後2010年後中國成了澳洲最大的貿易伙伴,

更助長這種看法

 

布朗教授說,

澳洲是個白人為主,由歐洲人在亞太地區建立的民族國家,

因此澳洲本土一直存在某種對外的恐懼。

 

但也不排除澳洲對中國的擔憂背後有新的特別的情況。

 

他認為,

雖然不能說最近關於中國在澳洲影響的報道是捕風捉影,

但在更廣的範圍看,

澳洲對於自己的國家認同及其作用感到不安卻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即澳洲的政治價值和政治制度和周邊地區截然不同,

而周邊地區和國家最近又成為澳洲投資,貿易,移民和留學生的來源。

 

布朗還指出特朗普上台為美國政治帶來了分裂

而美國又是澳洲最大的安全伙伴。

 

美國更國際化的自由派和本土化的保守派的分裂,

也令澳洲感到了更多的不確定。

 

而對澳洲來說,在距離上更近的中國

加劇了澳洲的地理上的孤立感和脆弱感。

====================================================

====================================================

[ 中國試圖干預澳大利亞政治,  中國擴大對美國盟國的影響力 ]

 

多年來一直有中國在澳洲政界和學界施加影響的傳聞,

特別是自後2010年後中國成了澳洲最大的貿易伙伴,

更助長這種看法

 

澳洲情報部門官員認為,

中國是對澳洲政治和外交事務進行滲透最多的國家。

 

美國前情報官員把中共在澳洲的做法

同俄羅斯試圖干預美國政治相提並論,

並說美國和澳洲的政治制度基礎可能面臨威脅。

 

邱垂亮說, 中共不認同澳洲的自由民主國家制度,

還想取代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

因此用各種力量來影響澳洲的政界、商界、學術界等各個階層。

 

  [ 相關

恐華症?恐共症?澳大利亞中國問題專家發生爭執[ BBC ]

================================================

2017年是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中國20週年,                ]

 

「主權移交」這一字眼最能充分描述事實,

而最小程度上牽扯立場問題。

 

 [ 相關 ] 

香港主權移交20週年:為什麼BBC不說「回歸」?[ BBC ]

=============================================

[   中國說《中英聯合聲明》沒拘束力           ]

 

香港已回歸祖國20年,

《中英聯合聲明》作為一個歷史文件,

不具有任何現實意義,

對中國中央政府對香港特區的管理也不具備任何約束力;

英國對回歸後的香港沒有主權,沒有治權,也沒有監督權。

 

 

 [ 相關 ]   中國說《中英聯合聲明》沒拘束力,英國外交部打臉[  ]

—————————————————————

英國殖民香港156年–1841至1997年

==========================================

[                                 ]

 

 

[ 相關 ]  中國譴責英國對香港問題「妄加評判」[ BBC ]

==========================================

[ 西方對中國的幻想 ,全球階級化,西方精英階層何以喪失影響 ]

 

 

[ 相關 ] 

英德競相討好中國,歐洲為經濟利益妥協價值觀[ 紐約時報 ]

==========================================

[中國共產黨精心策劃低調擴張對世界及亞洲秩序影響更大]

 

美國國防副部長羅伯特•沃克(Robert Walker)日前説,

中國和俄羅斯正試圖改變世界秩序

 

但是,有專家警告説,

俄羅斯對西方的直接和公開挑戰相比,

中國精心策劃的低調擴張對世界以及亞洲的秩序影響力才更大

 

中國才是真正改變遊戲規則的國家。

 

[ 相關 ] 中國在悄然改變世界秩序?[VOA ]

========================================

Jefferson Chen ·

 

19世紀英國首相巴麥尊(Lord Palmerston)名言:
 
[英國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Britain has no permanent friends,
 
nor permanent enemies.
 
She has only permanent interests.” ]

======================================

[ Western Civilization, I think it would be a good idea

– Mahatma Gandhi

有人問  甘地 ( Mahatma Gandhi )

對於「西方文明」( Western Civilization ) 有何看法,

他回答:

這也許是個好點子( I think it would be a good idea )。.

======================================

習近平訪英與「尼克松去中國」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_watch/2015/10/151028_china_watch_xi_jinping_nixon

蒙克 BBC中文網

Image caption

英國保守黨政府「擁抱」中國

並且高規格接待中國領導人來訪

仍然招致許多英國媒體報道的譴責。

 

透視中國:

習近平訪英與「尼克松去中國」

==========================

 

1972年當美國總統尼克松首次會見毛澤東

尼克松說,

「你了解我對共產主義看法。我被認為是右派。」

毛澤東回答說,

「哦,我喜歡右派。」

尼克松接著說,

「有得時候右派能做事,左派能空談。」

 

毛澤東還對尼克松說過,

「人家說,你是右派,共和黨是右傾。

(英國)希斯首相也是右傾」,

「大家也說,西德的基督民主黨也是右傾。

我比較樂見這些右派掌權。」

 

尼克松那次對中國的歷史性訪問

打開了中美交往的大門,

改變了以後30多年來的國際關係格局。

 

當時尼克松就說為期一周的訪問是

「改變了世界的一周」。

 

「尼克松去中國」

後來

尼克松去中國」(Nixon goes to China

成了某種慣用語,

意思是說只有尼克松才能去中國,

言外之意是只有尼克松這種具有響當當的、

無可置疑的反共聲譽的政客

才敢於和能夠同共產黨政權接觸

而不會受到政治上的質疑,不會因此付出政治代價。

 

同樣的道理,

33年後在英國似乎只有保守黨政府才敢於表示

要同中國「攜手打造黃金10年」,

並且說「英國要成為中國在西方世界最好的伙伴」。

 

很難想像一個工黨或左翼政府作出同樣擁抱中國的姿態,

允許中國投資英國的核電會招致英國媒體何種反應。

 

看看英國媒體對習近平訪問英國的反應,不難想像,

如果是工黨左翼領袖科爾賓同中國達成大筆交易,

《泰晤士報》,《每日郵報》更會作出何種激烈指責。

 

當然如今親市場反對政府干預的保守黨政府

同推行市場經濟改革的中共之間

已經沒有了像30年前那樣巨大的意識形態鴻溝。

 

不僅如此,保守黨重要官員一再表示欣賞中國式的資本主義。

 

保守黨政府的英國衛生大臣傑裏米·亨特曾經表示,

保守黨削減了納稅補貼會鼓勵英國人同中國人和美國人一樣勤奮工作,

削減納稅補貼發出了關於勤奮工作和節儉的「重要的文化信號」。

 

英國輿論譴責

Image copyright AFP 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

尼克松1972年對中國的歷史性訪問,中國總理周恩來為他舉行歡迎宴會。

當時尼克松形容為期一周的訪問是「改變了世界的一周」

 

不過雖然英中兩國的基本政治分歧已經不是「姓資姓社」的分歧,

而是不同資本主義的分歧,

但是保守黨政府「擁抱」中國

並且高規格接待中國領導人來訪

仍然招致許多英國媒體報道的譴責。

 

《金融時報》頭版的報道稱

西方外交界在習近平到訪前指責英國向中國叩頭」。

 

《每日郵報》譴責卡梅倫政府

向一個「危險的流氓國家鞠躬」。

 

英國智庫APCO Worldwide的中國事務負責人

詹姆斯·麥格萊格甚至形容

英國政府高級別接待習近平

「好像小狗興奮地向主人討好」。

 

默多克新聞集團旗下的《泰晤士報》

甚至刊登了小報風格的譏諷漫畫,

畫中習近平攜夫人在訪英結束時登機離開的場面,

他們腳下的連接機艙門的梯子

是由卡梅倫、奧斯本、菲利普親王和女王跪姿前後相聯構成的人梯。

 

尼克松訪問中國並沒有讓尼克松付出政治代價,

一個原因恐怕是中美關係緩和後,

從來沒有公眾質疑過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

和在中美關係中的主導作用。

 

尼克松後來被彈劾而辭職

是因為濫用總統行政權力違反了美國憲法,

與訪問中國無關。

 

男女關係比喻

今天的英國已經沒有實力維持其大國雄心,

英國已經從昔日的國際事務主導者變成了適應者。

 

在這種背景下,英國保守黨政府轉變對中國政策,

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中國建立更密切的伙伴關係。

 

上述英國輿論的激烈反應

反映了對華外交轉身受到的阻力和輿論不適應。

 

儘管今天的英國不是美國那樣的超級大國,

但英國在西方世界仍然保持舉足輕重的地位,

因此中英關係發展在中國看來仍然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習近平在英國議會講話中指出英國對於中國的重要性,

即英國在西方政治制度傳統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以及英國在中國發展金融、文化影響

和海外投資中可能發揮的重要作用。

 

中國似乎

把英國作為同西方國家利益交匯和利益捆綁的示範窗口

 

在中國力求同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時候,

中國副總理汪洋曾經把中美經濟關係比作夫妻關係。

 

汪洋還說雙方不能「離婚」,

否則,「像默多克和鄧文迪,代價太大。」

 

汪洋的夫妻比喻引起許多非議,有人質疑說,

如果是中美是夫妻,那哪個是「夫」,

哪個是「妻」,誰主「內」,誰主「外」?

 

那美國在亞太的盟國日本的角色是什麼,台灣又算什麼?

 

在英國輿論爭議「擁抱中國」的時候,

也有人調侃英國淪為中國的「情婦」以表達不滿。

 

但也有人不以為然,

說英國的精英這次決定同中國靠攏,

和以前一直同美國靠攏以及英美特殊關係本質上都是一回事,

都是在實力下降的情況下實現國際影響力最大化的不得已之舉。

=============================================

 

 

===================================================

 

================================================

季辛吉  尼克森 中國 台灣 開羅宣言 ]

本人深入調查, 戰後美國並不將「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列為條約,

直到尼克森準備以台灣為籌碼赴中國勾搭,

才利用文人把「開羅宣言」列為條約協定

一九七一年七月季辛吉密訪周恩來,開場白就是「開羅宣言」。

—–>

[ 相關 ]    連影本都沒有[ 沈建德 ]

===============================================

 

 

 [ 相關 ]   英德競相討好中國歐洲為利益妥協價值觀[紐約時報]

================================================

[歐盟人為政治體,可以被各個收買擊破 ]

 

習近平認為, 西方國家同中國做生意的自身利益

永遠都會壓倒他們對踐踏人權表達抗議的願望。

 

他也許是正確的。

 

[ 相關 ]   大憲章為中國的專制豎起一面鏡子[B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