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主權移交20週年:為什麼BBC中文網不說「回歸」?

2017年 6月 30日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0441492

香港中環海濱慶祝移交20週年的廣告(3/6/2017)

香港主權移交20週年:

為什麼BBC中文網不說「回歸」?

=========================

2017年是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中國20週年,

中國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舉行

大規模的慶祝活動,

紀念「香港回歸」和特別行政區成立20週年。

 

在此期間,

不少網友提出BBC中文網為什麼使用「主權移交」,

而不使用「主權回歸」?

BBC中文網編輯綜合網友提出的問題,根據不偏不倚的原則,

盡可能對這個問題做出如下解釋。

「移交」與「回歸」有何分別

為什麼BBC中文網的用詞是「香港主權移交」?

稱呼澳門移交時又為何不同樣是「主權移交」而是」治權移交「?

 

香港主權移交20年

 

使用『香港回歸』有何不妥?」

首先從1984年12月19日在北京簽署的《中英聯合聲明》說起。

  • 《聲明》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收回香港地區(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以下稱香港)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 《聲明》第二條:聯合王國政府聲明:聯合王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

這裏確立了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與

英國「將香港交還給中國」兩個立場。

《中英聯合聲明》作為兩國締結之條約,

說明兩國經談判後均同意這兩種表述。

 

使用「主權移交」一詞,

只是描述兩國之間移交香港的雙方面行為:

英國放棄香港主權,中國恢復行使對香港主權。

鄧小平與撒切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會談(19/12/1984)

圖片版權 AFP Image caption

1984年中英兩國就香港前途問題達成共識,

具體如何描述則是「各自表述」。

 

「回歸」一詞除了民間應用外,

主要出現於中方單方面自主的文件與場合,

例如主權移交當天凌晨,

香港特區臨時立法會通過的《香港回歸條例》。

 

以「回歸」來形容香港從英國移交中國並不合適,

還存在著台灣因素

——台灣長期強調三份關於香港主權條約的正本都在台灣

重申中華民國合法擁有香港主權。

 

不過,

台北政府在1997年6月發佈的

《中華民國政府對「九七」香港情勢的立場與政策說帖》

指出,英國將香港「交還中華民族」,

「對此一結果,中華民國政府表示欣慰」。

這份說帖所使用的字眼是「香港移交」,

但沒有提及是移交主權、治權還是其他。

 

台灣當時仍由國民黨執政,

兩岸雖然有包含「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

但畢竟台北並不承認北京。

 

因此,

「主權移交」這一字眼最能充分描述事實,

而最小程度上牽扯立場問題。

 

「為什麼不講『特區成立多少週年』?」

無論是「移交」還是「回歸」,特區成立

都只是這件歷史事件的一部分。

 

香港主權移交從英國的角度看,

涉及解散香港政府、解散香港立法局、英軍撤離香港等細節。

 

從中國的角度看,涉及成立香港特區政府、香港特區臨時立法會

遷回香港開會辦公、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進駐香港等。

 

BBC在澳門問題上使用『治權移交』是否雙重標凖?」

那要先從1987年3月26日簽署的《中葡聯合聲明》說起。

它與《中英聯合聲明》有一個顯著分別:

  • 《聲明》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聲明:澳門地區(包括澳門半島、凼仔島和路環島,以下稱澳門)是中國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中葡兩國在簽署聲明時一致同意澳門主權屬於中國,不存在交還。

澳門總督府前站崗的治安警察與禮賓官(18/3/1999)

圖片版權 ROBYN BECK Image caption

澳門幾乎不曾存在過主權問題,只有治權問題。

 

而在歷史上,

葡萄牙實際只是佔據澳門,澳門既非租借,也非割讓。

 

1974年葡萄牙爆發康乃馨革命後,

1976年里斯本政府先後透過頒布

《澳門組織章程》《葡萄牙共和國憲法》

定義澳門為葡萄牙管治下的中國領土

 

因此,1999年葡萄牙是向中國移交澳門的治權

 

在澳門的語境下,

「治權移交」或「管治權移交」

這一詞語還是獲得官方承認採用的措辭:

  • 1998年澳葡總督府以第105/GM/98號批示設立單位主辦移交大典,即提及「葡萄牙共和國正式將澳門管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敘述,而該單位即為「移交大典統籌辦公室」
  • 《澳門特區立法會第一立法屆第一立法會期活動報告》敘述,前期預備會議上談論了「治權移交後須立即生效的必備法案」

雖然進入了官方字眼範疇,

但「治權移交」一詞畢竟同樣只是在描述澳門移交的事實本質,

因此不牽涉立場與感情色彩問題。

================================================

================================================

2017年是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中國20週年                           ]

 

「主權移交」這一字眼最能充分描述事實,

而最小程度上牽扯立場問題。

 [ 相關 ] 

香港主權移交20週年:為什麼BBC不說「回歸」?[ BBC ]

==============================================

2017年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中國20週年

==========================================

[The Great Chinese Lie About Taiwan ,Fake RoC    ]

 

「回歸」一詞除了民間應用外, 出現於中方單方面自主的文件與場合,

例如主權移交當天凌晨, 香港特區臨時立法會通過的

《香港回歸條例》。

 

以「回歸」來形容香港從英國移交中國並不合適,

還存在著台灣因素

——台灣長期強調三份關於香港主權條約的正本都在台灣

重申中華民國合法擁有香港主權。

 

不過,

台北政府在1997年6月發佈的

《中華民國政府對「九七」香港情勢的立場與政策說帖》

指出,英國將香港「交還中華民族」,

「對此一結果,中華民國政府表示欣慰」。

這份說帖所使用的字眼是「香港移交」,

但沒有提及是移交主權、治權還是其他。

 

台灣當時仍由國民黨執政,

兩岸雖然有包含「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

但畢竟台北並不承認北京。

—————————————————————————

Mind your language:

 

On how language often unfairly frames the discussion

on Taiwan and China

 

[ 相關 ]  外媒勿再稱台灣是「叛離省份」[ Foreign Policy ]

============================================

[   2017香港特首選舉,港人無法參與的樣板戲             ]

 

當體制內改革的期待毫無可能,

只會促成體制外的激進政治運動開始發生。

 

[ 相關 ]

2017香港特首選舉,港人無法參與的樣板戲[范世平]

==========================================

[ 國民黨中華民國 vs. 中華民國 vs. 中國難民1949 ]

 

1949年前的中華民國,

與其後的「中華民國」 ( 國民黨中華民國 )

是同一個實體(continuity)嗎?

 

1949年1月20日蔣介石將總統權力正式移交李宗仁後下台;

4月23日首都南京陷落,總統李宗仁離開南京。

 

官方雖美稱此為:

分批疏散、分地辦公,

但「中華民國」實已經解體而走向滅亡,

 

更別說10月1日成立新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

 

忠於蔣介石的殘餘部眾

經廣州、重慶、昆明、桂林等四散過程,

終流亡到仍為盟軍佔領地的台北,

經重整後享受短暫的「中華民國」落日餘暉,

旋即又恢復為流亡地位中國人台北政權」(Chinese Taipei)。

 

1949年中華民國解體、總統李宗仁沒來台灣

 抵台的蔣系軍隊、官員可自稱「中華民國」嗎?

 

已辭職並移轉權力的蔣介石又自行上台,

可稱「中華民國」總統嗎?

 

哪些國家以條約承認了此政權為「中華民國」?

 

[ 相關 精采100 流亡62[ 雲程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