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的貼心源自「歃血為盟」?

2018.05.08

https://www.nippon.com/hk/column/g00531/

酒井充子

標題圖片攝影:酒井充子

 

臺灣人的貼心源自「歃血為盟」?

=========================

如果要問我臺灣哪裡迷人,我會豪不猶豫地回答:「人」。

 

去過臺灣的人大概有相當高的比率會贊同我的意見。

 

我想不出有任何東西,能和臺灣人民的貼心與古道熱腸媲美。

 

不過當然,我也遇過不在此限的人。

臺灣人的貼心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

對於這個問題,有多少人恐怕就有幾種答案,

在此我想提出一個我想到的理由之一。

 

就是結拜兄弟(日文「義兄弟」)。

這不是指日本法律上所謂的「姻親兄弟」,

也不是黑道世界的用語, 存在於一般臺灣民眾生活中。

 

人生中第一次直接從他人口中聽到「結拜兄弟」這句話,

是在2007年找蕭錦文先生(92歲)採訪時的事。

 

義兄弟是日文的說法,實際上的說法是「兄弟會」,

簡單說,就是一群夥伴誓約要互相幫助扶持。

 

據蕭先生所言,

二次大戰後他跟13位年紀差不多的同鄉結義為拜把兄弟。

 

當時正處於戒嚴令之下,民眾集會遭到禁止,

於是大家小心提防四周,

悄悄前往蕭先生座落在臺北市內集合住宅一隅的家中聚會。

 

席間,大家劃傷自己的手指,再將流下的血滴一飲而下。

這段彷彿日本黑道電影的故事,讓我對「結拜兄弟」一詞

留下難忘的印象。

據悉,這份結拜兄弟關係不涉及金錢往來,只是精神層面上的支持。

 

蕭先生在那之後自行創業,辦了間製造結繩的公司,

當時就是他的結拜兄弟出面替他作保。

 

蕭先生的弟弟在白色恐怖中身亡,

他遂把比自己年輕的結拜兄弟當親弟弟看待,疼愛有加。

 
透過同輩臺灣人,得知並體驗結拜兄弟的實況

睽違多時後,我在2015年夏天又聽見了「結拜兄弟」一詞。

 

當時我前往臺東縣成功鎮替電影《臺灣萬歲》收集資料,

並在當地遇見了陳韋辰先生,「結拜兄弟」就是從他口中說出的。

 

陳先生和我同齡,都出生於1969年,他說包含自己在內,

他們這夥結拜兄弟共有九人。

我聽了相當驚訝,因為我一直以為

「結拜兄弟」是 屬於蕭先生那個世代的產物。

 

後來我跟他取得聯繫,希望能好好向他請教結拜兄弟這回事,

他卻大笑說:「這很稀鬆平常,不值得寫啦。」

 

陳先生娶日本人為妻,他以販售臺東野生龍蝦與養殖海葡萄為業,

人生職志是要成為連結臺灣與日本的橋樑。

 

這樣的他從電影開拍前到完工後全程傾囊相助,

而他的拜把兄弟們也或明或暗地對我們伸出援手,

說陳先生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

陳韋辰先生(右邊數來第3位)與他的結拜兄弟,

2018年

(提供:陳韋辰)

 

除了其中一位成員外,他們都是國小、國中的同學。

 

9人不算少,按理說來有幾個人跑去臺北或附近發展工作也並不奇怪,

然而這群結拜兄弟卻全都在家鄉扎根過生活,

當警察、消防人員或在銀行、農會工作,經營鐵工廠等等。

 

結拜兄弟的契機發生在1995年夏天,有一位同學在海上遇難過世了,

以前他們也常聚餐喝酒,但意外發生後則決心團結

「不論好事或壞事,都要互相幫助」。

 

我以為他們也會歃血為盟,

但結果只是大家一起去當地土地公廟拜拜,

彼此立誓要「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全心義氣相助,

並在婚喪喜慶或遭逢難處時,發揮互助精神,敦睦友誼」。

記載「結拜兄弟」之約的備忘錄

(提供:陳韋辰)

同輩人的臺日童年經驗交流

採訪在日本統治時期渡過青春歲月的臺灣老人家,讓我更認識臺灣。

 

像是跟人生路上的前輩求教請益,他們的經驗總令我獲益匪淺。

 

隨著採訪範圍更加擴大,我也結識了年齡相仿的臺灣人,

並得以共享他們的觀點。

 

打個比方,如果談到1970年代,

對老人家來說那是段在戒嚴令底下的黑暗年代,

但在跟我年齡相仿的臺灣人眼裡,

這段歲月中則有著孩提時光的快樂回憶。

 

和年歲相仿的陳先生聊起兒時記趣,總讓我覺得相當有意思。

 

1970年代裡,日本與臺灣經濟狀況大為不同,

日本歷經高度經濟成長,

全民普遍自認為中產階級(一億總中流意識),

而當時的臺灣則在退出聯合國後受國際社會孤立,

經濟也正值奮鬥向上的階段。

 

陳先生幼時生活的臺灣社會,並不是每個人都過著富庶的生活。

陳先生(右)小學六年級時與好友的合照

(提供:陳韋辰)

 

從工地要來裝水泥的袋子做手套,再用竹子當球棒打棒球,

輸球的一方要請吃「凍凍果」

(砂糖熬煮綠豆再加以冷凍而成,看起來有點像日本駄菓子的杏桃醬)。

「凍凍果」那時一個一塊錢,打棒球用的橡膠球一個三塊錢。

大家都沒有零用錢,就去工地幫忙扛磚頭,大磚頭五個換一塊錢。

 

附近農田種的蕃薯、甘蔗、芒果成為他們的零嘴。

 

聽說漁港有入水典禮就呼朋引伴,

因為入水典禮會跟上樑儀式一樣廣發小錢跟糖果,

讓他們迫不及待地爭搶。

 

我覺得我好像在聽上個年代的故事。

即便如此,當年的我們卻喜歡看同一齣卡通,

「科學忍者隊 GATCHAMAN」=「科學小飛俠」。

小飛俠一詞指「彼得潘」,我雖然覺得好像怪怪的,

但日文也自詡是「忍者隊」,或許就別深究了吧。

 

至於最喜歡的角色,是「大鷲健」=「鐵雄」。

聽到此處我大吃一驚!

疑惑地想著為什麼是「鐵雄」?

 

後來,就這樣抱著未解的疑惑,我們兩個快要五十的成年人,

雙雙以各自的語言,

透過Skype用日文與中文合唱「科學忍者隊 GATCHAMAN」的主題曲。

 

對了,陳先生還唱了當時每個小孩都琅琅上口的「凍凍果」廣告歌

給我聽:「♪好吃呀!好吃呀!凍凍果~」

這首歌充滿懷舊之情,

就像「♪忍不住一口接一口,蝦味先~」之於我這個世代的日本人那樣。

時間就在我們的往事追憶裡一下子流逝。

 
各種民間互助會的普遍存在

陳先生形容結拜兄弟對他而言

是種「無法以言語說明的特殊友誼」,

「不只是一般朋友,也不是真的親兄弟」。

 

去年,有位兄弟的家因為火災被燒掉了一部份,

於是另外8位兄弟便紛紛攜家帶眷地趕來幫忙掃地或整理。

 

他說:「這些兄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能在患難時彼此互助。」

除了火災這類意外事故外,父母過世是最辛苦的時候。

 

臺灣習俗上守夜期間長達兩到三週,

這段時間裡一定要有人隨侍於棺木旁,直至出殯為止。

 

當此之際,拜把兄弟便相當可靠。

 

他們互相輪班來幫助喪家減輕負擔,

不論是在肉體層面還是精神層面,

有這群兄弟在身邊無疑令人如釋重負。

 

據悉在臺灣,除了「兄弟會」(結拜兄弟)之外,

還有女性同胞組成的「姊妹會」,

以及由孩童家長共組的「父母會」等各項組織,

也有人會同時跨足好幾個「會」。

 

換言之,一種互助合作的防護網路細密扎根於生活之中。

 

我想我們外國人領受的也是這份臺灣人之間互助精神的庇蔭

並把它視為臺灣人的貼心與古道熱腸。

 

我試著把我的想法告訴陳先生,結果他卻給了我令人意外的回應。

 

他說:

「(結拜兄弟)是這個冷漠社會裡的溫情。

或許正因為臺灣社會充斥著個人主義,

所以才格外需要這份發自內心互相幫助的精神吧。」

想來還真是諷刺。

 

這份無以倫比的溫暖人情,

原來是為了在冷漠社會裡作保身之用嗎?

 

對臺灣認識愈多,不了解的事情也愈多,

而現在讓我不解的事情又多了一件。

 

即便如此,不論是了解還是不了解,臺灣人民的貼心依然不變。

陳先生舉辦婚宴時,結拜兄弟全繫上同樣的藍色領帶,

全力協助進行,2003年

(提供:陳韋辰)

=================================================

=================================================

[                                     ]

 

 

 

==================================================

 

 

==================================================

[  1952年台灣從日本法理獨立  ]

1952年4月28日生效的舊金山和約

決定台灣從日本法理獨立所以1952年才是台灣元年

那麼二○一一年就是台灣六十年。

剛好一甲子。恭喜!

 

[ 相關 ] 慶祝台灣獨立一甲子[多田惠,日本人]

===============================================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

今天在一場中文作家的新書發布座談會上說,

日中關係目前的不正常局面是由日方引起

 

[ 相關日前相鳩山:日中緊張起於日方

==============================================

[ 日本的教育體系主流媒體戰後台灣向來是被完全抹滅了 ]

 

為了配合 一個中國的外交政策 以及與中國間的媒體協定,

日本的教育體系主流媒體上,

戰後的台灣向來是被完全抹滅了。

 

[ 相關 ] 從三月社運成員訪日風波,看台日社運交流問題[許仁碩]

==============================================

[ 日本的教育體系主流媒體戰後台灣向來是被完全抹滅了 ]

 

318後台灣新公民政治路線穩定成形,

定調於進步路線的公民政治,

提出「中國因素」與台灣內部黨國政治資本的結盟

作為今日台灣社會民主與進步價值發展面臨最大的敵人。

 

因此台灣的公民力量近來積極尋求與香港、

中國公民社會、乃至圖博的行動者們建立對話與連帶。

 

然而在東亞地緣政治上 對台灣具有極大影響力的日本

台灣的新世代行動者們 卻仍然苦惱於不知如何開啟對話。

 

這其實是一個困擾台灣進步行動者已久的問題,

長久以來,

台灣的進步行動者面對「如何在日本選擇朋友」時,

總是困擾於

日本社會在保守/右翼進步/左翼對抗的脈絡中

關於「台灣關係」的想像。

 

對於前者而言, 親日的台灣戰前日本帝國成功的象徵

又是戰後美日安保架構下堅實的盟友

而後者剛好相反,

認為台灣是美日安保架構下的保守反動政權

一方面又對「紅色中國」傾斜、「聯中抗美」路線的信仰中,

在對台灣歷史與民主化脈絡極少認知的情況下

欣然接受中國「統一台灣,解決一切問題」的邏輯;

更多不左不右派的廣大國民,

在主流媒體極少讓台灣曝光的情形下,

幾乎忽略了這個近在咫尺的鄰居。

 

[ 相關 ]
 台日公民社會為何無法建立對話、合作與連帶?[ 張智程]

==============================================

[ 二戰後新移居台灣的日本人,      野崎 孝男        ]

  自己在臺灣經營9間餐飲店,受到消費者肯定,

被認為是CP值很高的名店。

這一點有很大部分要歸功於規模經濟帶來的優勢。

剛創立第一間店面時,由於還無法獲得規模經濟帶來的好處,

我那時把給自己的薪水全數投入食材成本,

以此來換取高CP值。

 

有能力提供品質好且符合價位的商品或服務,

就無需走上低價格路線,而能對商品有信心,

靠自己的經營能力,創造出高的CP值,才是重點所在。

 

 [ 相關 ]

日本拉麵店社長的真心話—臺灣人要甩掉CP值神話![Nippon]

—————————————————————————

日本人啊,請抬頭挺胸!  日本人よ、胸を張りなさい

==========================================

[                            ]

 

台灣電影《KANO》講述了日本佔領台灣時期的棒球故事,

試圖以新視角重整殖民記憶、尋回本土意識

在港台本土社會運動蓬勃發展的2014年上映,

電影與現實似產生出微妙的情感聯繫。

 

電影《KANO》是台灣導演魏德聖的第三個熒幕故事,

講述的是 1931年嘉義農林學校野球隊(嘉農)

在日本教練近藤兵太郎帶領下闖入日本甲子園決賽,

創下甲子園高校野球歷史上

首次有大和民族以外的球員出場紀錄

影片今年二三月分別在台灣和香港上映,

引起關於殖民歷史的熱烈討論。

 

因內容涉及日本在台統治的敏感話題

未計劃在大陸公映。

 

[ 相關 ] 「這是我們被殖民者的胸襟」[ 紐約時報 ]

============================================

[ 中華民國臺灣化+臺灣中華民國化= 雙重鑲嵌 ? ]

 

若林正丈的大作

《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

 

 [ 相關 ] 

「雙重鑲嵌」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 蘇子翔  ]

================================================

[ 相關 ] 甲子園綻放異彩的台灣小將 蔡鉦宇[ 朝日新聞 ]

[ 相關 ] 《KANO》 一個臺灣隊獲甲子園亞軍的故事[馬場克樹]

[ 相關 ]《KANO》 教台灣人的事[日經中文網]

[ 相關 ] 《KANO》導演馬志翔 甲子園熱血觀戰記[ 朝日新聞]

[ 相關 ] 台灣電影《KANO》熱映 [ 朝日新聞  ]

[ 相關 ]  外省第二代談KANO、自卑、仇日 [  左宜孝 ]

[ 相關 ]  KANO的台灣精神 [ 陸銘澤  ]

[ 相關 ]  逢中必反與逢日必反

[ 相關 ] 率臺灣隊獲棒球亞軍的近藤教練紀念碑揭幕[共同社]

[ 相關 ] 台灣:“日治”還是“日據”?[朝日新聞]

==============================================

 

日本拉麵店社長的真心話——臺灣人需要甩掉CP值神話!

2017.09.01

http://www.nippon.com/hk/column/g00434/?pnum=3

野崎 孝男

標題圖片提供:野崎孝男

 

日本拉麵店社長的真心話

——臺灣人需要甩掉CP值神話!

=========================

上個月,

臉書(Facebook)上的網路媒體刊出一段我的訪談,

片中我談到臺灣的低薪與CP值之間的關聯。

 

這段訪問一公開,便在短短一週內達到150萬次的觀賞人次,

以及超過13,000則貼文分享。

 

該媒體才剛創辦不久,規模尚小,

完全沒預料到會引發這麼大的轟動,

這件事彰顯了臺灣人相當關心此議題。

 

訪談播出後我收到一些回饋,

其中有人表示「真是敢言直諫」、「說得真好」、

「這是一件大家都不敢說的事」等等,

這樣的反應意味著可能早有許多臺灣人,

對於低薪與CP值之間的關聯心存疑慮。

 
從生產成本的角度來分析高CP值的困難度

只要在臺灣經營餐飲業,

你的CP值高低,一定會被拿來當作評價的基準。

CP值具體來說就是「性價比」

(性能與價格的比較,cost performance)的意思,

臺灣人講的「高CP值」,指的就是性價比很優異。

如果能獲得價值感受高於支付價格的服務,

想必每個人都會很開心。

但追根究柢,獲得比支付價格更有價值的服務,

這件事真的可能成真嗎?

再試想,假設此事可行,背後的企業要多麼努力,

才能創造那些更高價值的服務呢?

 

接下來,

筆者以號稱CP值很高的臺灣人靈魂美食

「臺式炸雞排」為例,來思考這個問題。

臺式炸雞排,是用一整塊雞胸肉油炸的食物,堪稱是臺灣的國民美食。

炸雞排的尺寸長約30cm以上,寬約15cm左右,

你可以用小一圈的B4尺寸想像,便能明白臺式炸雞排有多大一塊。

 

在臺灣,這種巨大的炸雞排售價平均落在55元左右。

那麼,製作一塊這樣的雞排,成本大概是多少呢?

我們來一項一項檢視。

 

首先是主角,用帶骨雞胸肉1kg110元計算

(因骨頭重量,1kg的帶骨肉比去骨肉便宜),一塊雞排約250g,

亦即27.5元。

再加上麵粉1元,調味料3元,總共31.5元,

至此成本已經佔去售價的57.2%。

 

除此之外,還有包裝紙袋1份0.5元,長竹籤0.1元,塑膠袋0.4元,

以上加總起來共1元。

接下來要考慮的,則是不容易被消費者看見的成本。

油炸機臺用的油1罐18L,約莫610元,而一臺油炸機臺容量為23L。

假設用2臺機器運作,每隔2天換一次油,那麼2天將花掉46L的油,

成本為1,559元。

如果一天可以賣出200塊的炸雞,每炸一塊的耗油成本高達3.9元。

至止加總上述的所有成本為36.4元,

成本所占的售價比率已來到66.2%。

店家必須用剩下的33.8%負擔店租、電費、瓦斯費、水費、

人事費用、投資回收等各項成本才行。

 

下一步,我們來試算一個月的銷量。

先假定一天的工作時數為營業時間6小時,加上事前準備1小時,

清潔整理1小時,共計8小時。

若1臺油炸機臺可以同時炸5塊雞排,2臺機器最多炸10塊。

如果每一次製作流程要花15分鐘,那麼當營業期間持續賣出時,

1小時可賣40塊雞排,6小時則為240塊雞排。

但實際上不是每個時段都有客人不停上門,

所以一天的銷量就以200塊雞排來計算,一天的營業額就是11,000元。

營業日數假定為週休一日,一個月便有26個營業天,

一個月的營業額即為286,000元。

這個數字要再減去商品原物料成本189,332元,於是剩餘96,668元。

假設店租25,000元,電費、水費、瓦斯費等合計10,000元,

那就剩下61,668元。

若是再考量聘僱正職員工2名以及兼職打工1名所需的公司勞保費,

那麼員工的薪資將只剩下22,000出頭,

打工的薪水也必須控制在8,500元以內,否則就會虧損。

況且,這個計算並沒有考慮創業時投下的資金成本,

所以事實上已經是虧損狀態了。

更嚴格來說,也尚未考量天氣不好時業績可能減少的偏差。

由此可知,臺灣人的靈魂美食「臺式炸雞排」,

其實是奠基在低薪的基礎上,這樣的說法絕對不算太過。

 
為了創造高CP值而犧牲了勞工與食品安全

提供:野崎孝男

 

為了在這種環境下勉強擠出利潤,

遂想盡辦法強制勞工違法高時數加班,或者不替他們負擔保險等等,

這些手段時有所聞。

 

除此之外,有些店家還會隔一週才換一次油,

試圖減低這筆龐大的成本。

更惡劣的地方,還可能會使用品質低劣的油。

當這類行為日漸加劇,食品安全就會成為犧牲,

而這個代價終究仍會以危害健康的形式,反映回消費者身上。

事實上,食品安全相關的惡質事件至今層出不窮。

 

每次類似事件發生,政府就會為了保護國民健康,

著手修訂食品安全的相關法條,

並要求業者針對安全與衛生投入更多設備並強化管理。

 

然而,此舉只會帶給業者新的負荷,使其必須扛起更高昂的經營成本,

但又因為業者很難將提高的成本輕易轉嫁至商品定價上,

於是為了維持高CP值,只好犧牲最容易砍價的成本,

也就是人事費用,讓此惡性循環更加好發。

 

本文中筆者拿炸雞排當作例子,

但其他業種的經營狀況其實也大同小異。

想創造高CP值,就無法避免原物料成本的高漲,

因而落入類似的窘境。

反過來說,要下工夫把低廉的原物料,

製作成好吃又吸引人的商品,當然就需要花費更多心力,

亦即需要大量的工作時間,也因此勞動成本將變得相當沈重。

 

如果勞工確實獲得符合其勞動的代價做為報償,

那便不成問題,然而,看看眼下低薪蔓延的現況,

想必絕大多數的情況都只能犧牲勞工,違法高工時勞動。

 

這一類高CP值產品,亦即價值高於價格的商品,

換句話說,也就是物美價廉的商品,

都必須靠規模經濟帶來的優勢,才得以薄利多銷,

抑或以不計成本的義工經營模式才得以成立。

 

我們不可以忘記,若非擁有此種條件,

高CP值商品很難由中小規模的零售企業撐起。

同時,

如果整個社會淪為消費大眾只一味追求、吹捧高CP值的狀況,

恐怕將導致企業之間出現惡性的CP值競賽,

導致道德喪失,出現以低薪壓縮成本或欠缺安全意識的風氣等等。

 

事實上,食材的亂用,或者未支付加班費等事件依舊層出不窮。

不論在臺灣還是在日本,如果店老闆自己願意領低薪,

長時間加班勞動只求供應高CP值商品給消費者,

社會大眾容易給予這樣的店家高度肯定以及稱讚。

 

然而,這樣的行為只是奠基在個人自我犧牲之上的例外,

不能說是勞動行為獲得了等價報償的健全經濟行為。

而一旦消費者的價值觀也開始改變,給予此例外高度肯定之時,

將形成惡性循環,

惡果終將回歸到同樣有著勞工身分的消費者自己身上。

 
該如何實現高CP值並保有合理的薪資體制

筆者自己在臺灣經營9間餐飲店,均受到消費者肯定,

被認為是CP值很高的名店。

這一點有很大部分要歸功於規模經濟帶來的優勢。

剛創立第一間店面時,由於還無法獲得規模經濟帶來的好處,

我那時把給自己的薪水全數投入食材成本,

以此來換取高CP值。

大約有半年時間我都沒有支薪,而後才一點一滴獲得消費者青睞,

有了穩定的高額業績,並據此催生出規模經濟的優勢。

我並沒有選擇低價格路線發展,這是很關鍵的一點。

如果以低價格來打造高CP值,勢必沒有發揮經營的空間,

也幾乎沒有活用技術的餘地,必然會擠壓人事費用。

 

然而,只要價格訂在合理的成本比內,

若能讓消費者在比價過後覺得滿意,認為該項商品的品質很好,

或者份量足夠,就不一定非得降低價位,

消費者也願意給予高CP值的評價。

 

而生意熱絡起來後,才容易獲得規模經濟的好處,

也更有能力支付高昂薪資。

事實上,固然因各店業績而異,在我自己的公司裡,

甚至有店長支領9萬元的薪資。

另外還有一間店,所有的員工薪資都在3萬元以上,

當然也是徹底的週休二日。

 

只要有能力提供品質好且符合價位的商品或服務,

就無需走上低價格路線,而能對商品有信心,

靠自己的經營能力,創造出高的CP值,才是重點所在。

===============================================

===============================================

[ 二戰後新移居台灣的日本人,      野崎 孝男        ]

  自己在臺灣經營9間餐飲店,受到消費者肯定,

被認為是CP值很高的名店。

這一點有很大部分要歸功於規模經濟帶來的優勢。

剛創立第一間店面時,由於還無法獲得規模經濟帶來的好處,

我那時把給自己的薪水全數投入食材成本,

以此來換取高CP值。

 

有能力提供品質好且符合價位的商品或服務,

就無需走上低價格路線,而能對商品有信心,

靠自己的經營能力,創造出高的CP值,才是重點所在。

 

 [ 相關 ]

日本拉麵店社長的真心話—臺灣人要甩掉CP值神話![Nippon]

—————————————————————————

日本人啊,請抬頭挺胸!  日本人よ、胸を張りなさい

==========================================

 

 

=============================================

[川平朝清1927年生於日本台灣台中市-《被出賣的臺灣》 ]

川平朝清KABIRA Chōsei

 

1927年出生於日本統治下的臺灣臺中市。

1946年畢業於臺北高等學校。

 

在校期間, 結識了《被出賣的臺灣》一書的翻譯、

美國華盛頓大學終身名譽教授(神經病理學)蕭成美。

 

戰後被遣返回沖繩,

為RBC琉球放送(廣播電臺)的創辦積極出力。

1953年留學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

與柯喬治重逢,此後長期受柯喬治教誨。

1967年擔任沖繩放送協會會長。

1972年,沖繩回歸日本,沖繩放送協會解散,

全家移居東京,擔任NHK經營主幹。

 

1992年起, 歷任學校法人昭和女子大學

英文系教授、副校長、副理事長等職,

現為該校名譽理事。

 

川平家族和琉球王朝有密切關係,

從很早以前就多從事於翻譯與宣傳相關的工作。

 

其育有三個兒子:

主持人兼藝人川平慈溫(Jon Kabira)、

僑居美國的企業家川平謙慈、藝人川平慈英。

[ 相關 ]  

「灣生」川平朝清-傾注於《被出賣的臺灣》裏的深情[Nippo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