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O》 教台灣人的事

2014/04/03

http://zh.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tearoom/8692-20140403.html

東京眼(8)

 

《KANO》 教台灣人的事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

 

香港人眼看台灣的社會革命,羨慕又妒忌。

 

總是在問,為什麼台灣行,香港不行。

我給你一個答桉:意識分別

    台灣電影人魏德聖繼《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後,

再監製了一套三小時的長片,叫《KANO》。

 

故事講述三十年代的台灣,

于日治時期台南嘉義的嘉義農中一隊名不經傳,

從來沒有嬴過一場棒球賽的農村球隊,打入于日本本土舉辦的甲子園決賽。

    故事中,不論教練、球兒,都熱血非常。

 

電影中經常出現的「概念」,

對台灣和香港的漫畫讀者,並不陌生。

 

《KANO》異常卻又真實地熱血。

 

這種著重熱血、友情、努力,最後得到成績的故事,

就像漫畫《少年Jump》宣傳的意識形態,

也是「很日本」的一種電影文本概念。

 

  

教練近藤(永瀨正敏飾)在片中,

要求一隊完全不成器的球兒每天要在嘉義跑一圈,

一邊跑,一邊要高喊「甲子園」。

 

搞得學生都覺得,甲子園就好像在「自己的隔鄰」,

進甲子園好像不是不可能的事。

 

雖然,

三十年代由台灣去日本,要坐五天的輪船。

教練總是要學生做大量的練習,

因為,近藤説:「練習是不會騙人的。」

直至後來,

學校經費緊絀,近藤自己出錢給學生做食費。

 

到後來,近藤到了甲子園,投手吳明捷嶄露頭角,

被日本記者質問:

「這種三及第(日本人、台灣人、台灣原住民,當年稱為蕃人)的球隊,

如何運作,如何可以打到棒球?」

近藤還會回嘴,説:

「棒球和人種沒有關係,

日本人擅長防守,台灣人擅長攻擊,

蕃人跑得快。是最好的球隊的組合。」

令日本人也沒有話説。

    故事好看,電影拍得長,但一點也不累贅。

 

不會棒球的香港觀眾也看得愜意。

 

可是,這種電影,在中國語圈地區上映,

就註定會得到一個下場

--被網民説整套電影「媚日戀殖」。

    殖民地是什麼?

 

後殖民又是一個怎樣的概念,

在大學,只有少數同學會接觸

。因為,在香港重商重工輕文,殖民地學,

是歷史或是社會科學?

 

我想大部份大學生都答不出來。

 

而在香港,談殖民地學,都好像是一種禁忌。

 

殖民地歷史,就好像是不應見光,不應多談的部份。

 

這些不光彩的事情,為什麼要談?

 

中國可強可大可好哩。

    可是,自台灣在2000年代政權交替,

台灣史的教育,

就由以前的中國中心主義

(國民黨只是暫避台灣,某天總會有可能會「反攻大陸」),

轉向台灣中心主義

(台灣只各國的殖民地,日本是其中一個殖民宗主國)。

 

借一本最顯淺的台灣入門歷史書,

不少中學生修通識的時候都有讀過的《圖解台灣史》中説,

日本「佔領」台灣的時候,

日本改變了台灣很多的風俗,

為台灣建立現代「國家」需要的基礎工程:

鐵路、公路、郵政制度、電話電報系統、

貨幣、報時系統、水利(如電影中提及的嘉義大圳)。

 

解放女人纏足的「習俗」,釋放女性勞動力,

提高女性識字率。

 

設立大學教育制度,全台灣共有四十多種報紙,

全台灣共設立一百多家圖書館、日治末期,

全臺共有十萬戶有收音機,

如電影中吳明捷的舅父和明捷初戀情人的丈夫

那位在台中當醫生的那種臺民菁英,

都可以透過廣播聽節目。

 

這些一切一切,都是香港的歷史教育中,

中國歷史教育絕不會教導的「東西」。

    歷史,本來就是一件非常「政治」的事。

 

如何向小孩説故事,如何告訴小孩,

歷史人物中,誰忠誰姦,誰是好人壞人,

就造就今時今日一些對國族莫名其妙的仇恨。

 

如我的學生,好些日本研究學系的同學,直至今天,

仍有親戚在農曆年的時候拜年説:「你唸日文,做漢奸啊?」

    歷史、後殖民主義這些東西,是意識上的教育,

對香港人而言,他們不覺得這些東西可以賺錢,

於是便不在乎。

 

但這些東西重要嗎?

日本人教了台灣什麼?

 

熱血、友情、努力。

 

於是,我們看到現在在佔領立法院的台灣學生,

被台灣凡警察用長盾襲擊頸椎,

及後在醫院接受訪問,那

傷者也可以説:「我是很熱血的!」

 

這就是意識的傳遞。

 

在香港,經歷英國的百年統治,我們有什麼共通「意識」:

相信程序、法治、理性;討厭政治、集中賺錢,所有人都只是過客,

沒有本土,也沒有我城我地意識。

    以上,就是看完三小時《KANO》後,

抹乾眼淚後想到的事情。

 

對人文歷史不重視的香港人,

永遠也不知道為什麼台灣人會搞出太陽花學運,

又會如何走下去。

—————————————————————————————————-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

《903國民教育》主持,

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

著書超過二十七本,

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