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地菁英的反社會人格──從蔣偉寧辭職談起

 

徐兆安 Jul 16, 2014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articles/view/2248

 

離地菁英的反社會人格

──從蔣偉寧辭職談起

===================

對長期關注社會與教育議題的朋友們來說,

教育部長蔣偉寧請辭,

並未帶來正義伸張的痛快,

而是一陣錯愕,

以及對政局的無力感。

 

大家都無法理解,

為何一個任內狀況不斷,

推行政策時對社會、學生與家長

都造成重大傷害的不適任官僚

要等到個人學術研究操守出現無法解釋的失格時,

才被逼出來面對。

 

請辭時還可以擺出一副大局為重的態度,

優雅地一鞠躬,

彷彿在等待誰會給他掌聲似的;

而事實上,

昨日他亦在教育部一眾職員的掌聲、獻花、簇擁中離開。

圖說:前教育部長蔣偉寧與陳震武。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這份沮喪的源頭,

絕非民眾妒恨菁英的非理性心態,

而是台灣統治菁英階層集體的價值觀偏差。

 

菁英們對本國人民的痛苦視若無睹,

容許自己的政策殺人,

可以在關乎公共利益的重大事件上說謊不眨眼,

真正能讓他們在乎的,

卻只有自己在所謂國際學界上的名聲。

 

回顧蔣偉寧任內所作所為,

當初在反媒體壟斷運動時,

蔣以跋扈的姿態壓制參與抗爭學生的言論,

親官方媒體還為他抱不平,

譴責學生代表陳為廷不禮貌;

月前的免試入學爭議,

粗糙政策在學生與家長之間造成恐慌,

蔣仍然得到馬英九總統力挺,

官方定調將十二年國教亂象的責任

歸咎於家長落伍思想,

以及名校迷信。

 

這些重大的施政問題,

都沒有逼得蔣偉寧像這幾天那樣密集地面對公眾。

 

原來,

統治菁英們來說,

在國際學界的個人榮辱,

比傷害台灣本地社會的政策重要那麼多

 

這種可怕價值偏差從何而來?

 

其深層的原因應在於,

脫離本土的士大夫出山文化,

一直瀰漫在台灣學界與政界中。

 

至少自1970年代以來,

留學外國的高學歷菁英在各領域頭角崢嶸。

 

國家擺出禮聘他們出山服務的姿態,

讓不少人自以為犧牲重大,

捨棄了崇高的國際學術舞台與國外優渥待遇,

抱著一種「入地獄」與「入鬼島」的心態回國服務。

 

因此,

這些人最多只會感念提拔他們的權力者,

對本國人民的死活,

則嚴重缺乏責任感。

 

或許他們會認為:

我都犧牲成這樣,你們還想怎樣?

 

代中國士大夫尚且知道他們所以能退而優游山林,

乃由於人民辛勤耕作,

讓他們享有免稅免役的優惠而來

(儒家所謂「代耕之義」)。

 

但不少當代台灣的旅外菁英的權力根基,

卻來自美國主導的西方學術霸權,

因此,

他們心態與關懷與在地社會嚴重脫節。

 

離地菁英對本土人民漠不關心,

對在地的台灣年輕學者與研究生尤其殘忍。

 

這次論文弊案最驚心動魄的一幕,

莫過於

蔣偉寧將指導、合作研究的學生推上火線,

讓他在公眾面前包攬一切責任。

 

在台上,

蔣一派神色自若,學生則誠惶誠恐,

這落差很可能不是來自尊師重道的傳統,

而是兩人權力關係的懸殊

 

觀眾從電視螢幕看到的,

不是學生壯烈地捨命護師,

而是蔣挟著中華民國政府

美國學術霸權的雙重權威,

強迫本土培育的博士就範。

 

無論在政界或學界,

離地菁英們的扭曲心態,

都讓他們無法真正抱著基本同理心與人相處,

持續在公私領域製造無數不幸。

 

更可怕的是,

在現有依賴外來學術權威的知識生產架構之下,

這樣的人物,

蔣偉寧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

哈佛大學(Harvard)、耶魯(Yale)

馬江 = Harvard + Yale = KMT-2014

————

馬政府–偽造論文審查事件 = Harvard + Yale + Stanford

蔣偉寧  史丹佛大學(Stanford)

===============================================

[ 學閥鐵三角 台灣學術界的陰暗面 ]

 

除了論文的問題外,

台灣學術界遭媒體檢討的另一現象是"學閥"問題,

台灣維基 學閥的定義

憑借勢力把持教育界或學術界者"。

 

台灣維基學閥的定義還包括

"一些學閥,他本身就在官場上混。

 

這樣的學閥既是官僚,又是所謂的學者。

 

他們的學術霸權的建立,多半不是靠學術,而是靠權術"。

 

《風傳媒》點名台灣有"學閥鐵三角",

包括前教育部長曾志朗 中央大學校長劉兆漢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

 

劉兆漢是前行政院長劉兆玄的兄弟,

擔任過大學校長的劉兆玄是馬英九政府的第一任行政院長。

 

《風傳媒》指蔣偉寧任教育部長後,

委任這三人擔任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委員,

形成壟斷國立大學校長遴選的學閥作風,

成為台灣高等教育的隱憂"。

 

報導引述不具名學界人士檢舉說,

這三人過去十年間輪流擔任

由國立的中央大學台灣交大台灣清大

以及陽明大學共組的聯合大學系統總校長。

 

聯合大學系統發表聲明

反駁說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公平、公正、客觀",

聲明並反擊說該報導

內容明顯錯誤且恣意橋接、編造不實謠言,

嚴重影響三位當事人之名譽

而要求其將報導撤回。

 

[ 相關 ]  台灣來鴻:學術界的陰暗面[ BBC ]

======================================================

 

[台灣年輕人不準備放棄自由權利]

台灣年輕人不準備放棄

在中國都還只是夢的自由和權利

—————–

太陽花運動意味

北京華府視為理所當然兩岸寧靜

可能已經正式宣告結束。

 

[ 相關 ] 彭博:馬像在當中國區長[ Bloomberg View]

===========================================================

歷史證明 那些造成最多流血的人,

剛好也就是相信法律、邏輯與歷史都站在自己這邊的人。

 

如果我們的社會要保衛自己,

那麼要極力防範的並非個人的危害,

而是國家的危害。

 

未來不可知, 但眼看國家暴力無極限

正當防衛的對象應該是國家

 

正如卡謬說的:

正義與最具現實性的考量都主張,

法律應該要保護個人,

以對抗因為內鬥或傲慢而陷入瘋狂的國家。」

 

[ 相關 ] 失控的國家暴力[  錢建榮  ]

=================================================================

[ 台灣獨立運動目的是->台灣國共爭奪中國主權戰爭脫身 ]

[ 台澎一國金馬一國  中國內戰不必拖台灣下水  台灣中國一邊一國 ]

<< 台灣不會因為中華民國流亡政府的存在變成中華民國 >>

[  國民黨殘餘者虛構的政府 >>>

寄生台灣自稱中華民國流亡中國人台北政權 ]

馬江斷尾求生? 蔣下台未息民怨

2014-07-15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796092

記者黃以敬/特稿

 

馬江斷尾求生?

蔣下台未息民怨

=============

從「不認識」到「見過兩次」,

從「不知情被共同掛名論文」

到十多年「共同掛名十七篇論文」,

教育部長蔣偉寧

在學術論文掛名涉入審查造假疑案延燒四天後,

終於請辭部長職務。

 

儘管蔣偉寧請辭,

但台灣學術聲望的重創恐已很難挽回,

學術沉痾能否整頓也還是問號。

教育部長蔣偉寧(中)昨日中午舉行記者會宣佈辭職下台,教育部員工在他傍晚下班時列隊歡送,並送上鮮花祝福。(記者陳志曲攝)

教育部長蔣偉寧(中)

昨日中午舉行記者會宣佈辭職下台,

教育部員工在他傍晚下班時列隊歡送,

並送上鮮花祝福。

(記者陳志曲攝)

 

而這事件中,

更有民眾對馬政府教育施政的長期不滿,

一位部長下台,

明顯也是府院高層有意要切割民怨的止血點。

 

對於蔣偉寧,

面對掛名論文涉及造假審查事件,

最引爭議的,其實是態度問題。

 

身為教育首長,部長、校長任內,

到處掛名論文卻「不把關」,

國際投稿、登錄個人網站也都說「不知情」,

自律要求及他律督導能力都明顯不足;

面對問題爆發,

更以「不認識」要與多年共同掛名論文的學者切割。

 

這一連串不面對問題的說法及不檢討錯處的態度,

就是外界對教育部長誠信及態度的最大質疑,

更成了最後必須下台的關鍵。

 

而這種不面對問題的切割手法,

其實也在馬江立即批准蔣偉寧辭呈可看到。

 

馬政府當初以土木學者出身的蔣偉寧

取代一手規劃十二年國教的前教育部長吳清基,

明顯就不是為教育專業而選人;

而後蔣偉寧推動十二年國教、

高中課綱去台灣化等政策引發各界質疑,

很多其實也都是為執行總統政見及政治意識而強行推動。

 

這次對蔣偉寧的諸多質疑,

其中就夾雜許多對國教、對教育施政的不滿,

而論文事件一爆發,府院馬上簽准辭呈,

明顯也是希望以部長祭旗、希望切割一連串的教育政策民怨。

 

蔣偉寧下台或許是為保存個人名節與最後尊嚴,

但論文假審案調查及行政、刑事究責尚未完成,

此案凸顯出的學術圈論文浮濫掛名、量質失衡,

甚或大老教授與學生互相牽成的「學閥」林立等諸多結構性問題,

能否徹底改革?

 

恐怕還有很大疑問。

 

更遑論十二年國教、

高中課綱等

諸多教育政策重大爭議都未解。

 

蔣部長下台其實應該只是一個起點,

警告馬政府無論選出哪位新部長,

如果不真正面對問題,還是諸事只會奉承上意,

未來恐還會有更多「部長下台」,

民怨也會繼續延燒,

而這把火下次應該會直接延燒到馬江,

要求真正負起應有的政治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