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合視導 老師忙到昏倒

2015-09-25 06:00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918467

(作者為退休小學教師)

◎ 藍聰文

 

自由廣場》

 

統合視導 老師忙到昏倒

=====================

宜蘭縣長林聰賢昨天宣布拒絕教育部的「統合視導」,

簡化評鑑指標,把時間還給老師,把老師還給學生,

此舉也深切的點出目前中小學教育的最大問題:

老師為了應付教育主管機關的各項考評,

而犧牲了大部分用來準備教學的時間。

 

最近這幾年,

每次學校開學後的期初校務會議,

從三處主任報告開始接著各組長的報告,

有大部分都跟考評或視導有關,最典型的就是:

「╳月╳日前各班請交某某宣導成果

─需要學生學習單三張、

宣導時照片三張或活動照片三張」等內容。

 

每位組長都有其業務相關的考評,

級任老師光要記錄何時要繳交甚麼成果就一大堆了,

更不用說接下來的準備和製作要花掉多少時間。

 

筆者回想廿幾年前剛擔任小學教師時,

雖然班上有四十八名學生,

但是擔任導師的自己總能利用科任課的空堂備課,

有充分的時間來準備對於學生的教學,

班級經營亦游刃有餘。

 

退休前一年擔任導師時班上只有廿二位學生,

即使如此卻感覺比以前更忙,

因為有許多空堂時間都在製作成果、

整理學生學習單、學習照片、活動照片…。

 

一切只為了那許許多多上級單位的考評。

 

記得多年前一位校長曾經說過:

「行政單位要支援教學。」但是曾幾何時,

這種情況已經改變,

行政不要干擾教學就「阿彌陀佛」了。

 

而現況已成了「教學要支援行政單位」了

(為了應付各項考評)。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學習才是學校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教育工作者花了太多的時間去應付教學以外的事務,

勢將排擠掉花在學生身上的時間

這絕非學生之福,

亦是「捨本逐末」的做法。

 

宜蘭縣長看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希望我們的教育部能針對問題研擬出正確的解決之道,

否則很難奢望基層教育重返正軌,

長期如此恐怕影響下一代的教育甚鉅。

=============================================

好個「學歷不等於能力」

2015-06-25 06:00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892414

 

社論》

好個「學歷不等於能力」

====================

「學歷不等於能力」,這話說得一點也不假。

 

「很多高學歷的人就代表他們有能力嗎?」

這質疑也講得非常實在,

擁有高學歷者卻有不相稱的能力表現,

經常會形成高度的反差,

「高學歷」反而會讓「低能力」者面對社會更大的調侃。

 

台灣當今政壇不就有個很顯著的例子擺在大家眼前,

供大家借鏡。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最近因美國學歷的問題受到挑戰,

首先,這起爭議的本身其實很簡單,

因為按照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四十七條的明文規定:

「選舉公報上所刊載的學歷,其為大學以上者,

以經中央教育行政機關立案或認可之學校取得學位者為限。」

當事人已經說明其所修習的是學分班,並不為教育部所認可,

因此所謂「東北大學教育碩士」就不應該列在「學歷」欄內。

 

至於候選人個人資料的登載是否不實,

依公職選罷法第四十七條係「由候選人自行負責」,

因此中選會並無法代為背書,這些都是很清楚的法律規定,

沒什麼好逞口舌之辯與政治操作的。

 

其次,由這個事件所延伸,而且更值得這個社會共思的是:

學歷與能力的討論。

 

當事人強調,她去美國念書代表終身學習的精神,

不是為了求升等考核,這個觀念當然非常正確,

但事實上經常知易行難,如果其真正身體力行了「學歷不等於能力」,

則一紙未獲教育部承認的證書,頂多只能列為「經歷」,

何須一再登載為「學歷」,

可見當事人自己也沒能走出學歷與能力的迷障。

 

這種遭「揭發」的尷尬,

其實反映了儒家文化圈籠罩下的東方現象,

台灣正是深受過度文憑主義之害的國家之一。

 

學歷至上集體性偏差,反映在職場,

例如多數企業在新進人員時依學歷敘薪,

政府部門在職等升遷時,學歷是重要參考值;

反映在教育,

例如教育部怎麼改也改不掉一定要考試的形式,

更改不掉家長對明星高中的追求,

於是由官方公然造假出所謂十二年國教「免試」升學

反映在技職,

例如科技大學招收高中生,排擠了高職生名額,

理由千不該萬不該竟然是「提升學生素質」,

這些不都說明了社會普遍既存的價值觀,

因此「學歷不等於能力」說起來容易,

但恐怕沒幾個可以真做到,甚至包括說這話的人在內。

 

在西方國家,出身名校是榮耀,

但由於社會文明強調實踐的哲學,

因此不至於像台灣社會甚至演成了形式主義。

 

在政治領域,數數美國的歷任總統,

或者全球各重要國家的傑出領袖,有幾個是博士?

 

英國首相曾經出過只有高中學歷者,

如梅傑;

在講究真本事的實業界更加如此,

世界首富比爾蓋茲根本連大學也沒畢業,

已逝的蘋果創辦人賈伯斯,

能拿出來的正式證書只有高中文憑。

 

先進國家的選民知道學術界所訓練的博士,

其實是鑽研於單一領域的「專士」,

其與政治領袖最亟須的領導力,

也就是統合各方的能力,從目標、過程到需求,

其實全是兩碼子事,因此不會混為一談。

 

換個角度說,如果沒把學歷誤為治國能力,

就不會以為某某是哈佛博士,就要投他一票;

等到大失所望時,

又斥責哈佛是怎麼教的,怎麼會出這種博士?

 

其實某某只有在法律相關學科的學習以及釣魚台主權爭議

這單一議題的研究獲得哈佛認可,

可沒保證他是個稱職的國家元首,

他當選總統全拜台灣選民之賜,因此哈佛何罪之有呢?

 

 

這次的學歷事件發生,

不少政治人物又提到另一個概念「終身學習」,

但是逐一點名台上的這些從事政治工作者,

恐怕絕大多數是離開學校拿到學歷後,

就已經把學習這檔事幾乎完全拋諸腦後,有幾個是活到老學到老,

不斷從周遭、工作、社會,或是重回學校為學習而學習的?

 

我們希望「終身學習」一如「學歷不等於能力」,

不要只是嘴巴講講、口惠實不至,

而能成為真正台灣這個社會普遍的共知。

=================================================

學歷至上集體性偏差

 

文憑主義:台灣階級社會的壓迫工具

 

================================================

強盜公侯( Robber Baron

———————————————

展現人性黑暗面 [ easy money raise evil ]

 

聯開宅另闢大門給貧民走,不同的人走不同的門,

被譏為「階級門」的爭議;

美河市也傳出住戶擬建「貧富牆」,

階級門貧富牆人性黑暗面

 

[ 相關 ]  階級門與貧富牆[蘋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