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後奇蹟 百歲日師與台生重逢

September 09, 2015

http://asahichinese.com/article/news/AJ201509090073

文/攝影:村上伸一、鵜飼啓/台中報導

高木波惠透過視訊與台灣學生重逢(攝於9月8日)

 

80年後奇蹟

百歲日師與台生重逢

==================

  於戰爭時期在台灣任教、高齡106歲的日本人女性高木波惠,

8日透過網路視訊,和台灣學生進行了一場睽違約80年的「會面」。

 

  會面契機是高木所寄出的一封信,

儘管她在信封上寫下的是早已不存在的舊址,

最後透過郵差四處走訪,才找到了此故址的位置。

 

「如電影般的情節」引起話題,而日本企業也贊助了這場會面。

 

  「我每天都會想起你們的事情。」

 

  在台灣台中的烏日小學,

於講堂內所設置的螢幕裡,

映出了身在熊本縣玉名市、高木的身影,

她用強有力的聲音這麼說著。

 

在台灣現場,

則是約20位年屆85到90多歲的「老」學生們,

他們一個接一個的握著麥克風,

向高木老師說:「請帶孫子一起來玩」,

或是請教老師「長壽的秘訣」。

 

   高木於日治時期(1895-1945)來到台灣,

她在1927年取得教師資格後,

前往今年正好創校100週年的烏日國小前身、烏日公學校任教。

 

她負責教導 1、2年級生,直到1939年為止。

 

高木說這次的會面就像是「浦島太郎的心情」般,

覺得很懷念。

 

同樣出席了這場睽違約80年會面的楊海桐,

今年已年屆90 歲了,

她說:「看到老師精神很好,真的非常高興。」

87歲的溫清標苦笑地說:

「已經70年沒有說日文了,今天終於又派上用場。」

 

  高木回國後,也時常和家人談起在台灣的點點滴滴。

 

而觸發她寫下這封久違書信的,

正是今年在日本上映的電影《KANO》。

 

這是一部描述日治時期、一群嘉義農林學校的學生,

從台灣出發闖進夏季甲子園比賽,並得到第二名的故事。

 

當時在台灣,聽著現場實況轉播廣播的高木,

接受了《朝日新聞》玉名支局的採訪後,

懷念起以前教過的台灣學生。

 

  她的信件在年輕郵差的努力尋訪下,

於今年3月投遞成功,這件事情在台灣受到廣大迴響。

 

之後高木也收到了超過40封、來自20幾位學生的回信。

 

信裡頭學生們用日文寫下了「把和服送給了窮困的我」

和「學校裡最漂亮的女老師」等,

對高木的回憶以及感謝之情。

 

  由一封信擴大為與多人的交流,

高木表示:「能夠得到這麼大的迴響……,我真的非常幸福。」

=============================================================

 

 

==============================================

聯合國2758號決議(1971.10.25)

否定蔣介石中華民國駐聯合國代表團」,

裁定蔣氏政權為中國的非法政府

移駐台灣也屬非法

1952年4月28日舊金山和約生效,台灣人才正式喪失日本國籍

=================================================

[國民黨中華民國   媒體壟斷話語權力   抗日假象 ]

 

曾經擔任台灣政府原住民族委員會的孫大川在任內形容

高砂義勇隊」是「老人不說,年輕人不問」。

 

1990年代,台灣解嚴之後,這段歷史得以見光,

但是其後所引發的爭議一直到現在,

之前就有立法委員不滿日本的靖國神社裏面有台灣原住民的牌位,

要求迎回。

 

  [ 相關 ]  台灣的抗戰:為日本遠征南洋的台灣兵團[BBC]

======================================================

[ 相關 ] 「如魷魚絲般的魅力」步理惠子戀上台灣[朝日新聞]

[ 相關 ]  《KANO》 教台灣人的事[日經中文網]

[ 相關 ] 台灣電影《KANO》熱映 [ 朝日新聞  ]

[ 相關 ]  外省第二代談KANO、自卑、仇日 [  左宜孝 ]

[ 相關 ]  KANO的台灣精神 [ 陸銘澤  ]

[ 相關 ]  逢中必反與逢日必反

[ 相關 ]  反省[洪世才]

[ 相關 ]    誰把台灣人變差[謝德謙]

[ 相關 ]   台灣內部對於日本人的兩極看法[施正鋒]

[ 相關 ]    他有病,請同情[ 林惠穎]

[ 相關 ]   反日統派合為一體

[ 相關 ]   淡水、鹿港不愛漢語拼音

[ 相關 ]   被殖民的台灣[陳秋濤]

「如魷魚絲般的魅力」 步理惠子戀上台灣

August 11, 2014

http://asahichinese.com/article/china_taiwan/AJ201408110046

文:後藤洋平

 

「如魷魚絲般的魅力」

步理惠子戀上台灣

==================

在台灣和日本進行演藝活動的藝人、

32歲的步理惠子在7月推出新書《戀上台灣生活》(暫譯),

 

並由《朝日新聞》出版。

 

內容敘述到她在台灣的生活,

以及她與台灣男性交往的點點滴滴。

 

她表示:「台灣的魅力就像是魷魚絲一樣,越嚼越有滋味。」

 

  來自東京的步在還是學生的19歲時,

曾參加啦啦隊社團競賽並奪得日本第一。

 

之後因遠征美國,而開始對國外感到興趣。

 

大學畢業時雖然已經找到工作,而且也有了訂婚的對象。

 

但因為她突然想要有自由的生活,

便毅然拋下一切,展開環美之旅。

 

  在那之後,她不斷地旅行並造訪了94個國家。

 

2年前開始定居於非常親日、熱烈歡迎日本人的台灣。

 

台灣人不僅對於在大家面前放屁或鼻毛外露等沒有抵抗感,

也不在意細節。

 

另一方面還有相當熱血的一面,

像是學生們因對不認同現今政治而聚集在立法院等等。

 

步表示:

「台灣人都很有人情味、很老實。

希望許多日本人在讀了這本書以後,

可以跟我一樣喜歡上台灣和台灣人。」

=========================================================

[ 日本與臺灣間沒有尖閣諸島問題  也不存在歷史認識問題  ]

 

90年代以後,

隨著臺灣的民主化經濟發展

日本的臺灣觀日臺關係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應該說是日本與臺灣雙方的「民間」和「社會」成為主角,

構築了緊密的關係。

 

眼下,

日本與臺灣之間既有尖閣諸島(釣魚島,釣魚臺——譯註)問題

也存在歷史認識問題

 

但是,正如2013年4月簽署的日臺漁業協議所反映的那樣,

可以說,以社會推動政府的形式,

雙方開始了一種新型的政府間關係的探索。

 

日本與臺灣的關係具有很濃的民間主導和社會主導色彩。

 

儘管也有經濟關係的影響,

但這種關係很大程度上是參與日本和臺灣交流活動的每一個人

日常行為的集合體而發展、擴展開來的。

 

最近,日本與臺灣關係的良好狀態受到強調,

有人宣稱「這不是沒有什麼歷史認識問題嗎」,

但正如許多曾在臺灣生活過的日本人已經注意到的那樣,

情況並非那麼簡單。

 

臺灣社會具有複雜性、多元性和流動性,

其投向日本的目光也無法單純地用「親日」來概括。

 

日本與臺灣之間的無邦交信賴關係

是由眾多人士彷如水鳥在水下拼命划水般的苦心

經營支撐起來的。

 

[ 相關 ] 日本與臺灣——支撐無邦交信賴關係的基礎[ 川島真 ]

==========================================================

在日本,

真的有一些團體時常向日本政府抗議,

為台灣或台灣人爭取利益,

只是這些團體的成員因為手段比較激烈,

被視為「右翼份子」,甚至被冠上「右翼團體」的污名,

例如日本的「台灣研究論壇」,

就是這樣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團體。

 

「台灣研究論壇」負責人永山英樹

 

「李友會」首任會長是日本知名作家阿川弘之,

現任會長是曾擔任拓殖大學校長的小田村四郎,

副會長田久保忠衛則是知名外交評論家、

杏林大學客座教授,

把這些人所屬的團體歸類為「右翼」不但失禮,

而且充分凸顯對日本的無知。

 

一九七二年台日斷交後,

台灣人在日本境內的利益很多是「寄生」在中國人之下,

最典型的是台灣人的國籍成為「中國」。

 

如今台灣政府在國際社會的發言權日漸低落,

而這些團體義務為台灣人爭取在日本應得的利益,

更是值得尊敬。

 

[ 相關] 台灣研究論壇 友台日人自發團體

==========================================================

曾擔任廿七年國際法院法官、

兩任副院長的小田滋博士,

退職後二○○五年在日本登錄為律師,

二○○七年二月十四日起參與「光華寮案」訴訟事件,

擔任被上訴人台灣方面律師之一。

二○○七年三月廿七日

最高法院第三小法庭判決被上訴人敗訴,

同年四月三日

他與畑口紘、庭山正一郎、金子憲康等四位律師

召開記者會,發表聲明指出,

該項判決缺乏對歷史事實的認識與瞭解

並與國際法應有之認知牴觸,令人訝異!

 

[相關]  小田滋 大哉問[ 楊劉秀華 ]

===================================================================

[ 相關 ] 《KANO》 教台灣人的事[ 日經中文網 ]

[ 相關 ] 台灣電影《KANO》熱映 [ 朝日新聞  ]

[ 相關 ]  外省第二代談KANO、自卑、仇日 [  左宜孝 ]

[ 相關 ]  KANO的台灣精神 [ 陸銘澤  ]

[ 相關 ]  逢中必反與逢日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