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魷魚絲般的魅力」 步理惠子戀上台灣

August 11, 2014

http://asahichinese.com/article/china_taiwan/AJ201408110046

文:後藤洋平

 

「如魷魚絲般的魅力」

步理惠子戀上台灣

==================

在台灣和日本進行演藝活動的藝人、

32歲的步理惠子在7月推出新書《戀上台灣生活》(暫譯),

 

並由《朝日新聞》出版。

 

內容敘述到她在台灣的生活,

以及她與台灣男性交往的點點滴滴。

 

她表示:「台灣的魅力就像是魷魚絲一樣,越嚼越有滋味。」

 

  來自東京的步在還是學生的19歲時,

曾參加啦啦隊社團競賽並奪得日本第一。

 

之後因遠征美國,而開始對國外感到興趣。

 

大學畢業時雖然已經找到工作,而且也有了訂婚的對象。

 

但因為她突然想要有自由的生活,

便毅然拋下一切,展開環美之旅。

 

  在那之後,她不斷地旅行並造訪了94個國家。

 

2年前開始定居於非常親日、熱烈歡迎日本人的台灣。

 

台灣人不僅對於在大家面前放屁或鼻毛外露等沒有抵抗感,

也不在意細節。

 

另一方面還有相當熱血的一面,

像是學生們因對不認同現今政治而聚集在立法院等等。

 

步表示:

「台灣人都很有人情味、很老實。

希望許多日本人在讀了這本書以後,

可以跟我一樣喜歡上台灣和台灣人。」

=========================================================

[ 日本與臺灣間沒有尖閣諸島問題  也不存在歷史認識問題  ]

 

90年代以後,

隨著臺灣的民主化經濟發展

日本的臺灣觀日臺關係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應該說是日本與臺灣雙方的「民間」和「社會」成為主角,

構築了緊密的關係。

 

眼下,

日本與臺灣之間既有尖閣諸島(釣魚島,釣魚臺——譯註)問題

也存在歷史認識問題

 

但是,正如2013年4月簽署的日臺漁業協議所反映的那樣,

可以說,以社會推動政府的形式,

雙方開始了一種新型的政府間關係的探索。

 

日本與臺灣的關係具有很濃的民間主導和社會主導色彩。

 

儘管也有經濟關係的影響,

但這種關係很大程度上是參與日本和臺灣交流活動的每一個人

日常行為的集合體而發展、擴展開來的。

 

最近,日本與臺灣關係的良好狀態受到強調,

有人宣稱「這不是沒有什麼歷史認識問題嗎」,

但正如許多曾在臺灣生活過的日本人已經注意到的那樣,

情況並非那麼簡單。

 

臺灣社會具有複雜性、多元性和流動性,

其投向日本的目光也無法單純地用「親日」來概括。

 

日本與臺灣之間的無邦交信賴關係

是由眾多人士彷如水鳥在水下拼命划水般的苦心

經營支撐起來的。

 

[ 相關 ] 日本與臺灣——支撐無邦交信賴關係的基礎[ 川島真 ]

==========================================================

在日本,

真的有一些團體時常向日本政府抗議,

為台灣或台灣人爭取利益,

只是這些團體的成員因為手段比較激烈,

被視為「右翼份子」,甚至被冠上「右翼團體」的污名,

例如日本的「台灣研究論壇」,

就是這樣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團體。

 

「台灣研究論壇」負責人永山英樹

 

「李友會」首任會長是日本知名作家阿川弘之,

現任會長是曾擔任拓殖大學校長的小田村四郎,

副會長田久保忠衛則是知名外交評論家、

杏林大學客座教授,

把這些人所屬的團體歸類為「右翼」不但失禮,

而且充分凸顯對日本的無知。

 

一九七二年台日斷交後,

台灣人在日本境內的利益很多是「寄生」在中國人之下,

最典型的是台灣人的國籍成為「中國」。

 

如今台灣政府在國際社會的發言權日漸低落,

而這些團體義務為台灣人爭取在日本應得的利益,

更是值得尊敬。

 

[ 相關] 台灣研究論壇 友台日人自發團體

==========================================================

曾擔任廿七年國際法院法官、

兩任副院長的小田滋博士,

退職後二○○五年在日本登錄為律師,

二○○七年二月十四日起參與「光華寮案」訴訟事件,

擔任被上訴人台灣方面律師之一。

二○○七年三月廿七日

最高法院第三小法庭判決被上訴人敗訴,

同年四月三日

他與畑口紘、庭山正一郎、金子憲康等四位律師

召開記者會,發表聲明指出,

該項判決缺乏對歷史事實的認識與瞭解

並與國際法應有之認知牴觸,令人訝異!

 

[相關]  小田滋 大哉問[ 楊劉秀華 ]

===================================================================

[ 相關 ] 《KANO》 教台灣人的事[ 日經中文網 ]

[ 相關 ] 台灣電影《KANO》熱映 [ 朝日新聞  ]

[ 相關 ]  外省第二代談KANO、自卑、仇日 [  左宜孝 ]

[ 相關 ]  KANO的台灣精神 [ 陸銘澤  ]

[ 相關 ]  逢中必反與逢日必反

最後一次同學會/二戰赴日童工 彰化70年後剩33人

2013-11-21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nov/21/today-life7.htm

昨天出席的「少年工」在解散前最後一次合影留念。

(記者湯世名攝)

台灣「少年工」到日本製造戰鬥機的情景。

(劉峰松提供)

二戰後期,台灣「少年工」被招募到日本製造戰鬥機。

(台灣高座會彰化分會成員曾天來提供)

 

最後一次同學會/

二戰赴日童工 彰化70年後剩33人

 

〔記者湯世名/彰化報導〕

 

最後一次同學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

包括蔡天開在內的八千多名台灣少年被招募到日本打造戰鬥機,

今年適逢赴日七十週年,

當年彰化縣籍「少年工」原有上千人,

如今凋零到僅剩卅三人,

昨有廿三名白髮蒼蒼老人再度聚會,

儘管老淚縱橫,

但已決定今年是最後一次聚會,

讓有廿八年歷史的同學會劃下休止符。

 

台灣少年工 原有8千人

一九四三年二戰末期,

日本在台灣招募八千多名中小學畢業生

日本神奈川縣的高座海軍兵工廠當「少年工」,

打造「雷電」戰鬥機,

時年十四歲的蔡天開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八十四歲的蔡天開說,

當年告別家人離開台灣,

沒想到日本天氣如此之冷,

「當時大家經常挨餓,還差點在空襲中死掉。」

 

彰化籍年會 28年畫句點

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

台灣「少年工」分搭六艘船回台。

 

至民國七十七年,

「少年工」成立全國性組織「台灣高座會」,

當時的少年工超過三千人,

其中彰化縣籍的有上千人,

民國七十五年就成立「台灣高座會彰化分會」。

台灣高座會彰化分會總幹事蔡天開說,

彰化縣籍的少年工每年聚會一次,

但十二年前還健在的會員剩下一百五十五人,

今年更急速凋零到僅剩卅三人,

大家因此萌生「到此為止」念頭。

 

儘管大家年事已高,

昨天都把握機會,

好好地向「同學」說再見,

會場迴盪著流利的日語、台語對話,

許多人老淚縱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