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內部對於日本人的兩極看法

台灣內部

對於日本人的兩極看法

http://www.twtimes.com.tw/html/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51106

施正鋒

日前,鄰國日本發生強烈的地震,

迄今已有一萬多人證實罹難。

人飢己飢、人溺己溺,

對於同樣是海島國家的台灣而言,

那麼多寶貴的生命在霎那間被大自然奪去,

特別是九二一災難的悲劇記憶猶新,

我們應該是感同身受才對。

然而,

立委黃昭順的辦公室主任趙某竟然在網上幸災樂禍,

而基隆也傳出有高中生口出惡言。

這可以說是國民黨政府的仇日教育成功

不過,我們也可以推測,

這背後互許也有相當成分的族群差異存在。

對於本省人而言,尤其是受過日本教育者,

普遍會對於日本人有好感,

特別是奉公守法的精神。

另外,近年來,

大家重新面對半世紀日本統治的功與過,

大體肯定日本人帶來的現代化,

包括教育、衛生、以及基本建設,

特別是這些努力如何奠定日後經濟發展的基礎。

另外,

老一輩的邀請日治時代的小學老師

來台參加同學會的消息時有所聞,

當然也是感恩於先生的有教無類。

坦承而言,長輩所描寫的日本時代,

幾乎是一個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香格里拉境界,

有別於學校所教導的負面呈現,

包含無禮、歧視、甚至於殘暴。

這絕對是選擇性的記憶,畢竟,

一九一五年的譙吧年事件

(或稱西來庵事件)是久遠的事情;

而一九三○年的霧社事件,

即使有數千名賽德克族原住民喪生,

除了偶而看到二十元銅幣上的莫那魯道肖像,

讓人有一些異國情調的遐想,

真正會想要費心了解的人,恐怕也不多了。

對於本省人而言,

不管是集體記憶、還是失憶,

與其說集體經驗是烙在基因上面,

倒不如說是透過家庭的教育,代代相傳。

蔣介石政權在戰後移入,

以軍事實施高壓統治,

加上將百萬軍民安置軍公教單位

讓原本懷有高度期待的本省人

頓時產生強烈的相對剝奪感,

原先興高采烈歡迎的祖國王師

在幻滅中淪為外來政權

相對之下,

殖民統治只剩下美好的回憶。

當對同胞的評價飛速下跌到遠不如異族

這種發展雖是造化弄人,卻未必是歷史所必然。

其實,除了留學日本的社會菁英,

大多數台灣人在戰前所接觸的日本人,

並非日本社會的縮影,而是有相當的選擇性,

特別是來自鹿兒島的薩摩藩人士。

在明治維新時期,

日本政府為了安撫異議的英雄人物西鄉隆盛,

在一八七四年派遣胞弟西鄉從道

率軍攻打台灣的原住民,也就是牡丹社事件。

在馬關條約後,中國將台灣割讓日本,

海軍上將樺山資紀向伊藤博文

積極爭取擔任第一任台灣總督,也是出身鹿兒島。

日後,不少薩摩藩人來台灣建設,

據說是要一洗西南戰爭(電影「末代武士」所描寫)後的「逆賊」之恥。

薩摩藩在一六○九年征服中國的藩屬琉球,

進而在一八七一年納入鹿兒島縣,

沖繩人無奈地變成日本人。

在牡丹社事件中,五十四名日本船員因誤解而被砍頭,

主要是沖繩宮古島民。

在日本時代,不少低階警察、官員、或是教師

來自沖繩,譬如在霧社事件中的日本警察。

夾在日本人與臺灣人之間,

沖繩人本身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

身分應該是相當尷尬。

在一三○年後,排灣族以「愛與和平」為名,

前往沖繩尋求和解,彼此已經沒有怨恨。

對於自認為是在台灣的中國人而言,

南京大屠殺的記憶猶新,國仇家恨,

如果不是受害者、或是其後代,別人無權要求寬恕。

然而,對於二二八事件,

政府的一貫立場是往前看,似乎是有兩套作法。

在積極追求與中國共產黨握手言歡的今天,

難道國民黨政府不能想辦法

帶頭與日本進行歷史和解?

(作者為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暨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

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

國民黨政府的仇日教育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