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流失的GDP

2014-12-29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842997

 

找回流失的GDP

=============

 

在全球化風潮下,

形成國際產業分工,

而人力的大量釋出,使生產端往勞力便宜國家遷移,

且因要素價格均等化之故,先進經濟體的薪資被拉低;

另一方面,資金的自由流通,大都投入金融、商品市場,

引燃投機炒作,貧富差距擴大,

中產階級逐漸消失,

低薪化的現象愈來愈普遍。

台灣已成為一個低薪族、窮忙族充斥的國家,而低薪化更從中低階勞工,延伸到高階主管。台灣經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值得深思反省。(資料照)

台灣已成為一個低薪族、窮忙族充斥的國家,

而低薪化更從中低階勞工,延伸到高階主管。

台灣經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值得深思反省。

(資料照)

 

然而,

台灣的低薪化現象尤其嚴重,

不但實質薪資倒退十五年

月薪不到三萬元者則有三百四十八萬人,

佔受僱者比率四十一.六%,

顯見多數勞動者的所得僅能餬口,

欲求生活品質的提升與良好的生長環境,

無異緣木求魚。

 

其實,

我國低薪化現象不僅侷限在中低階勞工,

根據全球最大的人資諮詢顧問公司韜睿惠悅公司(Towers Watson)的調查,

我高階主管的薪資水準在調查的亞太十三國中排名倒數第四,

甚至輸給我外勞之主要引進國印尼、馬來西亞、泰國。

 

而調薪率的調查,台灣也是倒數第三,輸給所有東南亞國家,

顯示台灣未來幾年實質薪資收入,很難大幅增加。

 

綜合這些現象看來,

台灣已成為一個低薪族、窮忙族充斥的國家,

而低薪化更從中低階勞工,延伸到高階主管。

台灣經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值得深思反省。

 

一般探討低薪問題,多數以個人層面為主,

即能力、素質、教育程度、企圖心與專業能力等,

但吾人認為必須深入討論

產業結構與國際分工的大架構,

尤其台灣與中國的經濟互動關係,

才能發現台灣低薪化的真正原因,

找到解決方法,予以對症下藥。

 

由此角度著眼,

日前訪台的法國知名經濟學家皮凱提曾提出一個很好的問題。

 

這位對全球分配不公現象有深入研究的學者,

一聽到台灣薪資水平時「嚇了一大跳」,

他說對比於GDP,台灣薪水低到不成比例,

他笑說:

我不曉得這些GDP到哪去了?

但我確定它肯定去了某些地方。」

 

其實,

中研院院士朱敬一已經為皮凱提找到答案了,

那就是與「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模式有關,

台灣底層勞工根本分不到經濟成長果實。

 

至於GDP到哪去了?

 

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統計也畫出清楚的路徑圖,

去年我國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重為四十四.六五%,

創下史上次低,

相對的營業盈餘占GDP比重卻大幅攀升至三十四.六一%,

GDP成長果實是到企業與股東那邊去了。

 

其實,

我們反對台灣經濟向中國傾斜,

早就指出「要素價格均等化」必將拉低台灣的薪資水準,

而「台灣接單,海外生產(中國生產之代名詞)」的三角貿易盛行,

表面上讓台灣GDP成長數字亮麗,

實質上只替中國創造就業機會,

無助於改善台灣高失業率現象。

 

如今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更超過五成,

亦即我出口一百元物品,

就有超過五十元在國外生產,經濟困境更形惡化。

 

以今年蘋果iPhone6熱銷為例,其代工訂單多數由我廠商接到,

反映在我外銷訂單迭創佳績,

今年GDP成長率上修,但這些代工廠皆設在中國,

製造此一智慧型手機所需的百萬勞工,

幾乎全數在中國僱用,在台灣與之相關者,

只有接單之企業與股東罷了。

 

因此台灣之薪資依舊停滯不前,失業問題亦只有些微改善。

 

總之,解決台灣的低薪化現象,

個人層面的檢討與改進,固然是一個途徑,

但大環境因素未有徹底變革,則一切努力終必徒勞無功。

 

藥方是吾人一再強調的,

台灣必須停止對中國的傾斜,

阻絕人才、技術、資金繼續流向中國,

以避免台灣產業空洞化,

讓企業能在台灣生根茁壯,

大量創造就業機會,

使人人都有工作做。

 

換言之,

對外投資、貿易必須揚棄掛羊頭賣狗肉的中國化,

真正走向全球化;對內投資,則應全盤翻新產業政策思維,

培植符合台灣產業生態特性,能夠創造工作機會的產業,

方可真正解決低薪化的問題,

締造出多數人共享的經濟成長。

===============================================

對比於GDP,台灣薪水低到不成比例,

他笑說:

我不曉得這些GDP到哪去了?

但我確定它肯定去了某些地方。」

===========================================

焦點評論:民主的威脅來自那1%(陶儀芬)

2014年04月03日

 

焦點評論:

民主的威脅來自那1%

 

(陶儀芬)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403/35742793/%E7%84%A6%E9%BB%9E%E8%A9%95%E8%AB%96%EF%BC%9A%E6%B0%91%E4%B8%BB%E7%9A%84%E5%A8%81%E8%84%85%E4%BE%86%E8%87%AA%E9%82%A31%EF%BC%85%EF%BC%88%E9%99%B6%E5%84%80%E8%8A%AC%EF%BC%89

 

學生佔領立法院以來,

得到台灣社會的廣泛迴響,

不僅各大媒體民調顯示

這場運動始終得到六至七成的民意支持,

330五十萬黑潮佔領凱道,

更是台灣社會認同學生反對黑箱作業

堅持程序正義等民主價值的最好展現。

 

但仍有不少輿論將學生視為暴民,

佔領立法院行動視為毀壞民主的不良示範,

並將這場運動與埃及、泰國、烏克蘭做類比,

主張運動所釋放的「民粹」情緒是民主崩壞的前兆。

 

持這種看法的人,

過去就將台灣民主化的動力歸因於獨裁者的睿智

甚至是軍人的守護

而把為爭取台灣民主運動視為洪水猛獸,

以「民粹」來抹黑。

 

如今,

在看到台灣的民主體制也受到經濟全球化帶來的

階級正義世代正義問題所衝擊時,

他們又站在歷史潮流的對立面,

指摘挑戰體制不義的年輕人是民主的威脅。

然而,

民主政治中的公民參與本來就不僅是選舉投票而已,

當立委被黨意綁架,

長期漠視社會反服貿與反核四的多數民意時,

人民當然要上街抗議維持政治參與暢通

例如兩年前美國威斯康辛州的州議會

即為學生與社運人士佔領了17天,

抗議右派州長行政專斷。

事實上,

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

佔領運動跟隨金融資本的腳步,

已從華爾街開始席捲全球,

無論在老牌民主國家或新興民主國家,

我們都看到

長期被政治決策過程排除在外的年輕人不再冷漠,

透過網路組織佔領運動,

凸顯當今資本主義體系,

由於財富過度集中造成富人與政客的權錢勾結。

 

99%公民抵抗逆流

去年,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

便將這場99%起來反抗1%全球青年公民運動

視為自1848巴黎公社、1968民權運動、1989柏林圍牆倒塌以來,

新的一波人民推動歷史進步的潮流。

 

這波浪潮在一些國家有所進展,

例如最近一次的美國紐約市長選舉,

進步陣營的白思豪就以壓倒性的勝利

打敗長期執政的共和黨,

可視為佔領華爾街運動在草根公民社會發酵的間接成果。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書中,

兩位作者以諸多歷史實例

說明一個經濟學的簡單道理

當政府的經濟政策制訂為少數既得利益者所壟斷時,

該國的經濟制度就會往特權尋租而非自由競爭的方向發展,

掠奪而非創新成為致富手段,

經濟必然停滯,國家必然失敗。

 

歷史也證明,

民主政體要比威權獨裁更具糾錯能力,

十九世紀末

美國的政經結構為「強盜貴族」(robber barons)所壟斷,

但後來來自公民社會

自我保護的「進步運動」(progressive movement)

帶來美國政治與經濟制度革命性的變革,

為二十世紀美國的民主政治與自由經濟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中國為當今世界以特權尋租來追求經濟發展之極致政體

台灣的民主政治與自由經濟備感威脅,

近年跨海峽政商聯盟已成為台灣的1%,

壟斷政策制訂過程

要將台灣的經濟制度更進一步往特權尋租的方向推進,

惟有代表99%的公民力量

對民主的價值堅持可以抵抗這股逆流。

誠如目前在立法院前守護著學生的林義雄先生所言:

純真青年對不公不義所迸發出的義憤,

是股無法抗拒的巨大力量,

只是這股力量必須有深具良知的眾多人民做為後盾。」

 

人民集體的道德堅持才是推動與保衛民主的歷史力量

———————————————————————————————–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

 

隨著台北政府逐漸傾向將台灣界定為中國的主權領土

也難怪日本方面會感到驚憂。

台灣人自己也該驚憂,

畢竟,台灣在二次大戰後的國際地位「未定」,

明載於舊金山和約,也是日本對台關係形而上的核心。

 

台灣地位未定」也是美台關係的核心方針。

 

至於其他簽署舊金山和約的國家,

如英國、澳洲與加拿大,也分享台灣地位「未定」此一哲理,

即便五十八年後它們已不見得會為此輾轉難眠。

不過,

台灣地位未定卻讓日本外交官員

(至少是處理中國與台灣事務的外交官員)徹夜難眠。

 

在美國眼中,「中華民國」根本不存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了中華民國代表中國,

對美國來說,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

美國政府在「中華民國」地位上的立場,

根本沒有什麼「未定」。

 

這些是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六日美中建交公報」的精髓。

 

跟齋藤不同的是,

韋德寧沒花時間在心裡分清楚「台灣」與「中華民國」,

否則他應該會注意到,台灣─而非「中華民國」─的地位未定。

再者,倘若韋德寧曾多花點時間思考,

就不會將

台灣做為「國際社會一個國家」的客觀地位

將之與

美國政府不對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地位採取立場官方態度混淆

當時我們並未聽到

台灣的「中國國民黨」抱怨韋德寧失言,

原因可能出在國民黨人都堅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無論這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還是韋德寧口中地位「未定」的中華民國。

 

[ 相關 ] 齋藤正樹的台灣地位未定論《譚慎格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