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情偽善裝外行嗎?!

2015-10-21 14:31

(公司法務人員)

◎羅及強 

 

自由開講》

 

矯情偽善裝外行嗎?!

===================

台灣近期經濟成長動能大幅衰退,

不僅出口數據連八黑,

經濟成長率更陷入「保一」的窘境,

當各界憂心忡忡,希望政府能提出有效振興方案時,

政府官員個個束手無策,提不出一個有效方法,

此時因超徵稅額而榮獲「亞洲最佳財長」的張盛和部長

又跳出來護主搶功,說出能救經濟的方法竟是減稅,

看了真令人傻眼,更直搖頭。

依照張部長的說法,

只要減稅就有多出來的盈餘,

公司可以多投資,個人可以多消費,倘若如此經濟就可好轉,

那張部長真的可說是只會狂徵斂稅但經濟外行的財長了!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的統計,

今年第一季超額儲蓄率為15.84%,

整年預估為15.52%,恐創下28年來的新高。

 

所謂超額儲蓄就是指儲蓄扣除投資後的閒錢,

其實近年來個人與企業的超額儲蓄金額節節攀升,

財長談減稅救經濟,真的是笑掉人家大牙,

更何況張財長在位歷年來,

已經一直在減稅了,

每每總是只為財團富人減稅,

遺贈稅率由最高50%調降至10%,

但調降後多出來的所得有增加投資、提高就業,

提升經濟的動能嗎?

因超徵稅額而榮獲

「亞洲最佳財長」的張盛和部長

又跳出來說,

能救經濟的方法竟是減稅,看了真令人傻眼。

(資料照,記者陳志曲攝)

 

反而讓財團有更多資金流入股市及不動產投資,

造成股價及房價飛漲,富人快速累積財富,

一般百姓苦不堪言,加深貧富差距,

形成新的社會問題,更加惡化經濟問題。

 

現在的問題不是口袋沒錢,

是大家對未來沒有信心,

所以公司不敢投資、個人不敢消費,

經濟動能如同死水一潭。

其實,

台灣真正的經濟弱者,因收入不高,

許多根本無需繳稅,或者雖要繳稅,但稅額不多,

倘若財長佛心來著,施以減稅小惠與這些經濟弱勢小百姓,

所能造成的經濟效能也不多。

 

根據瑞士信貸委託倫敦政經學院在去年全球財富分配的研究

《Global Wealth Research》,

台灣前1/5的富人,擁有全台約3/4的財富;

而前1/100的富人,就拿走1/3的財富!

 

最窮的1/5族群卻只分到4/10000,

而國人因對政府的經濟政策沒信心,

富人不斷將資金移往國外投資,

造成國內產業空洞、失業率大幅攀升,

及國內就業市場萎縮,

連帶造成低薪,致使薪資結構倒退到16年,

而馬政府的油電雙漲引起的高飛物價,

更讓白領階級因實質所得減少而不敢消費,

所以若國人皆對未來經濟不看好,信心不足下,

「增加儲蓄,減少消費」乃必然趨勢,

高談以減稅來增進消費或經濟動能,

只能斥為無稽。

量能課稅是財政的基本原則,有錢的人就多繳一點,

沒錢的人就少繳一點,

張盛和在位財長多年來

對照顧財團及富人一向是「不遺餘力」,

不斷協調修法降稅

,讓財團及富人享盡降稅的好處,

卻將稅負重擔移轉至中下產階級,

依2012年綜所稅資料,

領薪水的小老百姓貢獻的綜所稅超過總稅收的3/4,

創下近10年新高,而相對有些富人竟是免繳稅的,

這符合財稅的公平正義原則嗎?

 

奉勸張部長,

目前經濟低迷、民不聊生之際,

若無法提出有效刺激方案則罷,

但請不要再假借「減稅救經濟」之名,

對財團及富人行錦上添花之實,

聽在小老百姓心裡,真的是太矯情偽善了!

================================================

台灣前1/5的富人,擁有全台約3/4的財富;

而前1/100的富人,就拿走1/3的財富!

 

最窮的1/5族群卻只分到4/10000,

=======================================

2012年綜所稅資料,

領薪水的小老百姓貢獻的綜所稅 超過總稅收的3/4,

=======================================================

台灣經濟的困境

2015-07-19 06:00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899180

(作者是資深新聞工作者)

◎盧世祥

 

《星期專論》

 

台灣經濟的困境

==============

 

我國經濟最近頻傳警訊。景氣指標急遽下降,

出口連續衰退,全年經濟成長率下修。

 

經濟不振如為短期現象,或係景氣波動所難免,尚不足為慮,

但細究其本質,顯係長期趨勢,不容輕忽。

 

紅色供應鏈衝擊

經濟現象常肇因不一,我國當今經濟警訊,卻與中國息息相關。

其中,「紅色供應鏈」最顯著,

亦即隨中國發展進口替代產業,其供應鏈本土化,

廠商就地採購中間原料、零組件、機器設備,減少從國外進口,

多年來以投資帶動對中國出口的台灣,深受衝擊。

 

同時,中國去年經濟成長率廿四年來最低,今年七%難保,

最近股市失控崩跌,使它可能成全球經濟衰退根源;

我國經濟高度依賴中國,自受拖累。

 

總的來說,台灣的困境,癥結在經濟被困於中國。

 

再往前看,中國經濟於廿一世紀第一個十年達最高峰,

今後很難連續再現兩位數成長。

 

據獨立機構日本研究經濟中心(JCER)中期預測,

中國因地方債務和高齡少子化等結構問題嚴重,

十年間年經濟成長率將下降為四.一%。

 

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更直言,中國若不加緊改革,

五年後會陷入中等所得陷阱:

平均所得達中等水準後,因成長動能不足,

陷入經濟停滯,無以躋身高所得國家行列。

 

我國經濟因受困中國而衰頹,最應檢討的是我們自己:

回顧以往廿多年,

台灣經濟產業偏向取巧順風路線,較少投注實幹升級發展。

 

這一偏差,顯現於

產業西進壓倒上進、成本重於價值、規模先於品質、代工優於創新,

而以向中國傾斜集其一體,以致有如今的煩惱與困境。

 

台灣國家認同錯亂

如此偏差,原因有政治的,也有文化或價值觀的,加上時勢演變。

政治上,台灣的國家認同錯亂,政媒間一直有龐大勢力否定台灣做為一個國家的主體性,

把被中國政經統一視為最終目標。

 

在文化或價值觀,台灣社會偏重個人、短期利益,

工商界尤多唯利是圖、見利忘義、不識大體之徒。

 

先是文化因素作祟。

從一九九○年代起,因六四血腥鎮壓而遭國際制裁的中國,

亟須外資挹注時,台灣廠商大膽西進。

 

他們利用中國廉價勞工、土地、環境,大量複製台灣經驗,

降低成本,擴大規模。

 

從個別廠商出走,到產業關聯聚落連根拔起,

對李登輝總統的「南向」、「戒急用忍」政策視若無睹;

加上民進黨八年執政在「開放」、「管理」之間游移,

台灣經濟對中國依賴大增,資金、人才、就業、產業盡遭吸納。

 

中國經濟產業崛起,台商功不可沒;但從中獲利的「紅頂商人」,

並未回饋台灣上班族,反拉低了薪資水準。

馬英九當上總統,先為前任戴上「鎖國」帽子,

復以「六三三」、「黃金十年」、「和平紅利」大吹法螺,

加速向中國全盤傾斜。

 

他寬鬆投資中國的審查及限制,大量引進中國觀光客,

與對岸簽署ECFA,開放金融業西進曝險,

還要讓中國服務業大舉前來。

 

諸多作為,直到服貿協議激發太陽花,九合一又大敗,才被迫些微收斂。

 

其間,「民主內戰」及兩度政黨輪替造成行政部門弱化。

 

政務官更迭頻仍,常以事務官充數,

加上事務官以識時務為俊傑,

本位、官僚、敷衍、形式主義大行其道,

台灣最需以遠見策劃執行經濟轉型升級之時,

行政部門卻陷入平庸而效能缺缺之境。

 

有錢卻不在台灣投資

經此演變,工商業有錢卻不在台灣投資,

海外生產達五成三,中國台商有六、七萬家而投資超過兩千億美元,

明顯不利台灣的趨勢已然形成。

 

第一,台灣經濟獨沽中國一味,

且中國利用其人口紅利、規模經濟廣引外資而崛起,

彼長我消,台商遭「騰籠換鳥」,台灣經濟產業隨中國浮沉,

且曝險於泡沫之中。

 

最近為救股市使出的「中國特色」手法,

尤讓國際間瞠目結舌,共產黨就是共產黨,

資本市場也嚴控不手軟,更使習近平改革形象破滅。

 

更壞的,中國力可「以商逼政」、「以經促統」,

把黑手伸進台灣政媒,政壇難有寧日,台灣主體不彰,

所幸太陽花學子挺身制止,公眾以選票唾棄。

 

第二,我國產業一窩蜂西進,荒疏了轉型升級所應有的上進

儘管還有紡織等若干產業以差異化、客製化等產品及市場區隔,

提升附加價值與競爭力,殺出重圍而致勝;

不少工商業者仍守故常,研發投資不足,

並動輒期待政府以補貼、台幣貶值相助,連科技大賈也不例外。

 

第三,改革淪為官樣文章

六年前為促進國內投資,大降遺贈稅,反成房價飆漲元凶,

足見改革不能失焦。

 

同時,政府產業升級方案多如牛毛,

三業四化、傳產維新、生產力4.0…,卻都形同具文。

馬政府近日宣稱兩週內提出振興出口及經濟方案,

必又落得虛應故事一場。

 

質言之,只開會救不了經濟,官樣文章無以振興產業。

 

第四,把中國化當國際化,導致與先進國家疏離,上進動力不足

當前經濟困境既因鎖進中國而起,

再投入「一帶一路」、加入亞投行、服貿貨貿協議過關…

只會讓台灣在中國陷阱越陷越深,前途無亮。

 

另一方面,

自由貿易協定(FTA)兼有開拓國際及改革國內的效應,

我國因受中國打壓而洽簽FTA受阻,

加入美國主導、屬進階版FTA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是唯一出路。

 

馬政府已無可期待

突破經濟困境,需要卓越領導。

日本安倍首相今年四月在美國國會演說,

強調日本經濟要繁榮,

除了改革,別無他途(TINA ,There Is No Alternative.)。

 

身陷經濟困境的我國,

馬政府已無可期待,脫困的TINA,

唯降低對中國經濟依賴、透過美日歐增強上進動力、進行全面改革,

這也是總統及國會大選應受辯論的首要課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