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習會:台灣輿論前後聚焦點不同

2015年 11月 7日

 

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吳燕玲

馬英九習近平

Image caption

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

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會晤前握手

 

馬習會:

台灣輿論前後聚焦點不同

=====================

台灣輿論在馬英九總統與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新加坡會晤之前,

討論的焦點主要集中於「黑箱作業」VS「歷史融冰」,

會後則聚焦於「九二共識」VS「一中各表」;

更有許多人關注,如果蔡英文當選,

她究竟要不要延續馬習兩人搭好的這座橋?

 

台灣海峽兩岸領導人66年來首度會面11月7日在新加坡舉行,

台灣輿論討論的焦點,在會前、會後,明顯呈現出兩樣情。

 

關於兩岸領導人的首度會晤,

總統府方面原本打算在11月4日兩岸同時宣佈,

台灣方面卻因為《自由時報》在11月3日晚間搶先曝光,

逼得總統府被迫在深夜證實,

此一爆炸性的消息讓朝野震驚,

在馬英九啟程到新加坡之前,

台灣輿論已經展開第一波角力戰。

 

黑箱作業 VS 歷史融冰

馬習會前,台灣爭論的焦點,

在於是「黑箱作業」還是「歷史融冰」?

 

對於藍營而言,馬習會徬佛是一記強心針,

為低靡的選情注入了新活力,

但另一方面從太陽花學運應孕而生的第三勢力,

基於對馬英九的不信任,

選擇到立法院抗議、提出要罷免、彈劾馬英九,

態度比民進黨更激烈;

民進黨的反應則顯得有些慌亂,

根據民進黨幕僚的說法,他們推衍了各種變量,

「就是沒有算到會有馬習會」,

但是民進黨並未隨著第三勢力起舞,

只把攻擊的火力,

放在「馬是為個人的歷史定位、黑箱作業、迴避國會監督」。

 

台灣媒體觀察,

蔡英文對於馬習會的批評並不算嚴厲,

畢竟更多人想問蔡英文,難道她當選,

會不願意和習近平見面嗎?

 

她除了一再重申兩岸領導人會面不應有政治前提之外,

著墨最多的,是降低馬習會的「歷史意義」,

她說:「如果只是為見面而見面,

只能說是新聞時刻,還稱不上歷史時刻」。

 

九二共識 VS 一中各表

等到馬習會正式登場,

台灣輿論討論的焦點,

立刻轉移到「鞏固九二共識」 VS 「一中各表」。

 

從馬習會後雙方各自召開的記者會,

台灣學、政界已普遍認為,

此次習近平會願意在新加坡見馬英九,

是擔心一旦蔡英文當選,維繫兩岸之間「超穩定結構」的基礎

——九二共識,

發生動搖,因此馬習兩人見面的目的,

就是鞏固九二共識。

 

但是馬英九被賦予的期待,顯然並不止於此,

像具有藍營色彩的節目主持人趙少康就認為,

如果馬英九此行只談九二共識,未強調一中各表的「各表」,

「那新加坡也不用去了!」

 

結果馬英九在開場白中,

只談一中原則、九二共識,未提一中「各表」,

讓許多坐在電視機前面看著轉播的藍營立委,

都捏了把冷汗;

特別是隨後在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記者會轉述習近平的說法,

不容許一中一台、兩個中國、台灣獨立」,

顯示中方立場相當強硬,

馬英九雖然後來在記者會提及,

在與習近平的閉門會談中,

以還原一九九二年歷史的方式,闡述了「一中各表」,

還以

「我方不會表述一中一台、二個中國、台灣獨立,

是因為中華民國憲法不允許」,

以這種夾帶的技巧,

在習近平面前說出了「中華民國」,

但這樣的方式,是否會讓台灣民眾滿意?

 

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就認為,

馬英九沒有在所有媒體都在的開場白,

就說出「一中各表」、「中華民國」,

反而是在閉門會議中提及,

且記者會又是在最後一個記者提問時才說出來,

其效果大打折扣;果不其然,台灣親綠的媒體,

在網絡實時新聞,紛紛報導馬英九在馬習會中,

只談「一中」,未談「各表」,

不少綠營政治人物開始以此批評馬英九,

令陸委會趕緊發佈馬習會談話的新聞稿澄清。

 

此次隨TVBS一同赴新加坡,

曾任陸委會副主委、現為淡江大學

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黃介正透露,

根據他事前所得到的消息,

只知道馬英九會在馬習會上提「一中各表」,

但是沒有想到,馬後來還加碼說出「中華民國憲法」,

著實令他感到意外。

 

蔡英文要不要延續?

但是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則表示,

他原本對馬習會有期許,但看完馬習會後,

卻感到「遺憾」。

 

他認為,馬團隊在事前的凖 備明顯不足,

「設定的主題高度不夠,也沒有強調中華民國存在的立場」;

許多網友也在網絡上留言表示,覺得馬英九未把握契機,

「焦點瑣碎,談了很多問題,卻 沒有深入下去」。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則在晚間發表聲明,

一改她之前較為溫和的批評。

 

她說,看完馬習會後,

「台灣大部份人民都會感到非常失望」、

「我們原先都期待,從馬總統口中說出台灣的民主、台灣的自由,

以及中華民國的存在。

更重要的,還有台灣人民自由選擇的權利。

不過,他都沒有提到。」

 

她認為,馬習會唯一達成的效果,

「是在國際舞台上,企圖用政治框架,

框限未來在兩岸關係上人民的選擇。」

 

台灣媒體紛紛解讀,馬習會鞏固九二共識,

是「衝著蔡英文而來」,現在馬習會結束,

問題已轉到了蔡英文身上,

她可以不說清楚她的「維持現狀」,

是什麼樣的「現狀」,

但是面對馬習兩人連手搭起來的這座橋,

她當選總統之後,到底要不要延續呢?

==========================================

中華民國總統沒資格代表台灣人

======================================

keep making Taiwan become another ukraine !

keep making Taiwan become another  Crimea !

====================================

[ 烏克蘭對比台灣 ] Crimea vs. Taiwan

 

( Ma vs. Yanukovych)

與強權鄰國掛鉤如出一轍

 

台灣人擔心,

俄國兼併克里米亞的悲劇可能在東亞上演

中國就是俄羅斯,而台灣就是克里米亞。

===========================================

讓馬英九下台的幾個途徑

2015-04-07 10:52

台灣北社法政組副召集人)

◎范姜提昂

 

讓馬英九下台的幾個途徑

=====================

馬英九已不適任,

也不該、不可、不配繼續享有「直選總統」的權力光環,

相信不分藍綠,絕大多數公民都有同感。

 

現在問題只剩:

體制內,有哪些合憲合法途徑讓馬下台?

體制內,有哪些合憲合法途徑讓馬下台?

(資料照,記者林正堃攝)

 

憲法第52條:

「總統除犯內亂或外患罪外,非經罷免或解職,不受刑事上之訴究。」

是否起訴馬英九內亂外患罪?

 

關鍵在檢察官,這點很難寄以希望。

 

但,馬市長時期「主導弊案」的跡象越來越明,

若就貪汙、圖利等罪嫌訴究,只有兩個途徑:

罷免或解職,讓馬脫離「憲法52條」的保護罩。

 

一、罷免,增修條文第2條:

須經全體立法委員1/4之「提議」,

2/3之「同意」後提出,

並經我國「選舉人總額」過半數投票,有效票過半同意。

 

換句話說,就是大約4、500萬人的同意,才能罷免馬。

 

二、解職,讓總統解職的途徑就是國會彈劾。

 

增修條文第4條:

須經全體立委1/2以上「提議」,

2/3以上「決議」,聲請大法官審理。

 

彈劾,非司法審判,本質是政治審判,

有罪的處分就是「解職」。

 

在美國,首席大法官雖主持審判庭,但是否有罪,

是由參議院投票決定,若2/3認定有罪,

大法官就判總統有罪,

解職下台。

 

我國單一國會,只能由大法官審理。

 

以上依據憲法52條所揭示的兩個途徑:

罷免及彈劾,門檻都很高;

更重要的是站在馬立場,等於以待罪之身,

接受不同形式審判,

被罷免、被彈劾解職,都難免屈辱感,

最好還是自動請辭。

 

若不願意,若要顧及尊嚴,

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學習美國1933年

為了解決「跛鴨總統」問題所使用的修憲手段。

 

具體言之,明年1月16日為併選投票日,

若各黨能聯手提出「總統就職日予以提前並固定」之修憲案,

於併選日公民複決,那麼,依此首度入憲的就職日期,

馬可能要提前2到3個月下台。

 

重點在:

對憲政改革,馬是犧牲、是貢獻;

 

解決了「併選造成4個月空窗期」的憲政危機;

歷史評價而言,也可功過相抵。

 

提醒:提前下台,已勢不可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