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對華態度為何左右搖擺

2014/11/18

http://zh.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column/11892-20141118.html

    (吉也直也 布里斯班)

 

歐巴馬對華態度為何左右搖擺

========================

 

    美國總統歐巴馬11月15日在布里斯班

發表演講稱美國將繼續開展重視亞洲的外交戰略。

 

對加速海洋戰略的中國發出了警告。

 

其目的是打消受到中國挑戰的相關國家的擔憂。

 

在美國國內,

主張對華強硬的在野黨共和黨批評歐巴馬「軟弱」,

雖然歐巴馬顧忌到共和黨做出了強硬發言,

但是仍給人以根據場合和對象來改變發言的印象。

歐巴馬15日在澳大利亞的大學演講 (reuters-kyodo)

 

       「亞洲的安全必須通過國際法和國際規範來確保,

而不是大國欺負小國」,

 

歐巴馬暗指在南海和東海與相關國家産生摩擦的中國。

 

但歐巴馬此前在北京與中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時表示:

美中合作關係是美國重視亞洲戰略的核心。

 

歐巴馬到底在想什麼?

在相關國家中,猜疑的氣氛出現升溫。

       雖然沒有直接點名,但是誰都知道歐巴馬指的是中國,

其目的是希望緩和相關國家的不信任。

 

歐巴馬敦促中國負起對亞洲的責任和保持自覺,

稱「問題是中國如何行動」。

 

同時表示美國曾為了亞太地區的自由「流過血,

美國對同盟國履行防衛義務的決心不容置疑」。

 

此番發言也是為了打消相關國家的猜疑。

   在11月4日的美國中期選舉中掌握了參眾兩院的在野黨共和黨,

正在不斷批評歐巴馬的對華外交政策「軟弱」。

 

如果歐巴馬進一步突出靠近中國的姿態,

有可能對議會運營産生消極影響,

因此有分析認為與中美首腦會談時相比,

歐巴馬修正了軌道。

  「永遠以確保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力作為外交政策的基石」,

歐巴馬明確表示剩下的2年任期仍將推進重返亞洲戰略。

 

歐巴馬希望將結束與阿富汗和伊拉克的2場戰爭變為在任期間的「政治遺産」,

但由於重新向伊拉克派遣美軍,這個願望已經破滅。

  與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擴大統治區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戰鬥

仍然處於激烈的狀態下。

 

此外,與伊朗的核談判也沒有取得進展。

即使再次強調以亞洲為核心的美國外交政策,

也難以掩飾理想與現實的背離。

 

外交和內政屬於表裏一體的關係。

 

在中期選舉中遭遇大敗後,

這是歐巴馬首次在國際會議上作出發言和演説,

其「輕率」被凸顯……

===================================

重啟中美關係

2014年11月12日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41112/c12wang/zh-hant/

王棟

王棟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前會長、

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中國項目高級顧問柯白(Robert A. Kapp)

及美軍退役少將伯納德·勒夫克(Bernard Loeffke)對本文亦有貢獻。

 

重啟中美關係

=============

 

奧巴馬總統已於周一抵達北京,

參加亞太經合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論壇的會議。

 

他將於周三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會晤。

 

這是兩位領導人重啟雙邊關係的重要契機。

 

自奧巴馬和習近平上次

於2013年6月在加州蘭喬米拉的「陽光之鄉」(Sunnylands)舉行會面之後,

很多分析人士對兩國關係開始抱持悲觀態度。

 

中國於去年11月宣布在東海建立「防空識別區」,

同時兩國在計算機犯罪、氣候變化及貿易等領域仍然存在分歧,

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種互不信任的氛圍。

 

兩位領導人應該利用周三的會晤

對解除彼此的戰略企圖進行再保證,

並消除兩國政府之間的疑慮。

這需要兩位領導人保持坦率。

 

奧巴馬應該重申,

美國歡迎中國繼續和平崛起,成為世界大國,

而美國對中國的策略不是很多中國分析人士所說的「遏制」策略。

 

習近平則應該使奧巴馬放心,

中國無意(更不用說能夠)

在亞洲實施中國版的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

中國承認美國能在東亞發揮建設性作用。

 

首先,他們應該勾勒出如下的全球事務願景:

即追求和平與穩定的過程離不開美國和中國的合作。

 

兩位領導人在會談中將有機會涉及美中關係的很多領域。

 

他們應該重申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合作研發節能技術的承諾。

 

並且他們應該討論聯合應對西非埃博拉危機的方法。

 

兩國都有意推動阿富汗地區的和解與重建,

並且通過共同合作,

在阿富汗實現和平、穩定與繁榮的願景。

 

所謂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的崛起對中東地區的穩定造成嚴重威脅,

也給國際社會帶來潛在威脅。

 

中國和美國都是恐怖襲擊的受害者,

並且都被伊斯蘭國視為仇敵,

因此兩國應該不遺餘力地通過聯合國和其他多邊論壇加強合作,

打擊伊斯蘭國,比如可以在情報共享方面儘可能開展合作。

 

在朝鮮問題上,兩位領導人應該重申無核化承諾。

 

他們應該令朝鮮領導人確信,

國際社會永遠不會接受擁有核武器的朝鮮。

 

平壤回歸去核化進程是朝鮮實現該國看重的目標的唯一途徑,

比如安全、經濟發展、朝美關係正常化方面。

 

兩位領導人應該攜手重啟陷入停頓的六方會談。

 

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中美關係「穩定器」的經濟關係

——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儘管自從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

中美雙邊貿易和投資出現了大規模增長。

 

上月,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的牽頭下,

51位美國重量級商界領袖敦促奧巴馬,

把2016年簽訂中美雙邊投資條約作為與習近平會晤的一個優先重點。

 

這一條約將為兩國帶來巨大利益。

 

中美兩軍關係長期以來被視為兩國關係最薄弱的環節,

但近兩年獲得了大幅改善。

現在兩國軍官在各個層面進行定期互訪和交流。

 

雙方已在亞丁灣反海盜行動中開展合作,

並舉行人道主義援助和災難救援聯合演習。

 

不久前,中國海軍還首次參加了

美國太平洋艦隊所牽頭舉行的兩年一度的國際海上演習。

 

更廣泛的層面上,兩國元首必須採取行動,

抑制和扭轉中美之間正在出現並不斷加深的所謂的「安全困境」,

即「一國增加自身安全,導致對方不安全」。

 

中美關係絕不能變成螺旋向下型的戰略敵對關係

 

兩軍應繼續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

推進在聯合國維和行動和反恐等領域的務實合作。

 

隨着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不斷增長,

以及對亞太地區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北京和華盛頓將不得不就雙方權力和影響力的邊界進行談判和再談判,

也要發展對於中美在全球的角色和責任的共同理解。

 

中國領導人提出了建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框架,

以解決國際關係史上最大的難題之一:

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

即正在崛起國和守成國之間常常會發生的權力爭奪。

 

要構建這樣一個新型關係,

兩國元首將不僅需要向雙方公眾證明其有能力

超越悲觀主義犬儒主義

並為兩國公眾提供實實在在的利益,

而且還能夠描畫一種雙邊關係的發展路徑,

使雙方都獲益,並形成正和博弈,而非零和博弈。

 

本周,他們應該重新更新

並推進去年陽光莊園會談所帶來的勢頭,

為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裡,

中美兩國形成成熟、合作、強大的關係奠定基礎。

==============================================

[權貴資本主義敦促美國成為中國的附傭]

上月,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的牽頭下,

51位美國重量級商界領袖敦促奧巴馬

把2016年簽訂中美雙邊投資條約

作為與習近平會晤的一個優先重點。

 

這一條約將為兩國帶來巨大利益

 

==================================================

美國福克斯電視台新聞網站

11月14日刊登的一篇觀點文章卻認為,

奧巴馬這次在與習近平的會談中又敗下陣來。

 

由專欄作家Liz Peek撰寫的這篇文章說,

雖然美國媒體大肆吹捧奧巴馬與中國方面新達成的應對氣候變化協議,

但有一個事實是無法改變的,

那就是奧巴馬不是習近平的對手。

 

[相關] 奧巴馬贏了還是中國贏了?[WSJ]

==================================================

在《紐約時報》社論發布後,

雙方檯面下妥協的希望似乎已經渺茫。

 

一個信號是,

親政府小報《環球時報》今天就此發布社論

《紐約時報也該用“為什麼”問問自己》。

 

該文指責,一些西方媒體試圖直接干預中國政治進程,

為中國設置議題,影響中國註意力和做事的方向,

這超出了外國媒體在中國所應扮演的角色。

 

該文說《紐約時報》的報導“時常與中國國家利益對立”,

有些報導和評論讓“大多數中國人都挺反感”。

 

《環球時報》暗示,

這些機構自知它們做了一些

“中國無法接受的報導”,未必能“在中國繼續工作”。

 

有傳言稱,

如果在任的駐京記者無法在新一年獲得中國政府頒發的駐京簽證,

《紐約時報中國》可能會被迫

將這些記者安置到香港或者澳門繼續報導中國新聞。

 

短暫的APEC藍並未給中國政治帶來透明的藍天。

[相關]

《紐約時報》提問為APEC峰會劃下意味深長的句號[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