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誰選了川普?

09.11.2016

http://dw.com/p/2SPoq

達揚/李魚 (明鏡在線,美國有線電視網CNN)

美國大選前的各項民調中,克林頓一直被普遍看好,

而最終當選的卻是共和黨的特朗普。

那麼,究竟是誰把選票給了特朗普呢?

 

CNN在投票站前的抽樣調查也許會提供些許答案。

USA Wahl Präsidentschaftswahl Wähler Urne Wahlkabine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

究竟是誰選了特朗普?

=================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顯然很受中老年選民的青睞。

四十歲以上選民中特朗普明顯領先,

相比之下,克林頓在18歲至39歲選民中更受喜愛。

 

老年選特朗普年輕人支持克林頓

按照CNN在投票站前對選民進行的抽樣調查,

特朗普在選民人數最多的50至64歲年齡段中,支持率高達53%,

遠遠超出克林頓的44%。

 

而在年輕選民中,情況則恰恰相反,18至24歲選民中,

克林頓的支持率達55%,而特朗普的支持率只有33%。

 

不過,這一年齡段選民在選民總數中所佔的份額只有10%。

US-Präsidentschaftswahl 2016 - Anhänger Donald Trump - Blacks for Trump (Reuters/B. Webb)

女性和少數族裔多數支持克林頓

有趣的是,克林頓競選陣營事前曾預計,

克林頓會獲得女性選民的廣泛支持,但最終結果是,

克林頓雖然在女性選民中獲勝,但優勢卻並不明顯,

共有54%的女性選民將選票投給了克林頓。

 

少數族裔方面,結果也低於克林頓陣營的期望值。

黑人選民中克林頓的得票率高達88%,

但在陣容同樣強大的拉丁裔選民中,

克林頓的得票率則”只有”65%,遠不如2012年,

奧巴馬在上述兩個族群分別為93%和71 %的得票率。

 

亞裔選民中,支持克林頓的比例也同樣高達65%,

支持特朗普的則有29%。

 

不過,民意專家普遍認為,

針對少數族群展開的投票統計並不具很高的權威性,

因為抽樣的地點和被訪者的背景不同都會

導致調查結果出現幾個百分點的波動。

 

學歷越高越選克林頓

就選民學歷背景來看,

只有高中學歷的選民中,特朗普領先優勢明顯。

大學學歷人群中,克林頓領先,

但領先優勢遠不如選前民調的結果。

 

高中畢業和大學肄業人群中,

特朗普分別以51%和52%領先於克林頓的45%和43%。

而在學士畢業和研究生畢業人群中,情況正好相反,

克林頓分別以49%和58%的優勢領先於特朗普的45%和37%。

Pennsylvania Trump-Anhänger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S. Strasburg)

選情中貧富懸殊明顯

年收入少於五萬美元的人群中,克林頓支持率為52%,

遠遠超過特朗普的41%。

 

年收入超過五萬的選民中,

特朗普則以49%領先於克林頓的47%。

 

政治陣營兩極分化

意識形態取向自由派的選民中,克林頓的得票率高達84%,

特朗普只有10%。

 

而在保守派陣營中,克林頓的得票率則只有15%。

 

特朗普高達81%。

=================================

 

==================================

The American people will not be delighted

The people of USA won’t  be delighted

 

[ 相關 ] The Seat of “Leader of The world” Was Vacant ![紐約時報]

=================================

[權貴資本主義敦促美國成為中國的附傭]

 

上月,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的牽頭下,

51位美國重量級商界領袖敦促奧巴馬

把2016年簽訂中美雙邊投資條約

作為與習近平會晤的一個優先重點。

 

這一條約將為兩國帶來巨大利益

 

[ 相關 ]  重啟中美關係[ 紐約時報 ]

=============================

以共和黨高層為代表的美國部分精英階層,

與草根階層,與黨內的普通黨員和大量的基層支持者之間,

已經出現了斷裂現象。

 

這些高層脫離現實,根本不知道普通人民的情緒,

而滿足於華盛頓特區的政治遊戲中。

 

其次,

川普能夠崛起,眾所周知,背後體現的,

不是對他的支持,

而是美國普通民眾對精英階層的不滿。

 

而這個不滿,

主要是來自全球化的結果,

並沒給美國人帶來經濟繁榮和普遍富裕,

相反,

新的自由貿易帶來不公平的分配原則,

使得美國社會的分配不正義問題日益嚴重。

 

占領華爾街」運動其實已經敲響了警鐘,

但是顯然,華盛頓的人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

 

這個問題的本質,

是美國人對資本主義制度自身的信心,

產生了動搖。

 

[ 相關 ]   川普現象的背後[ 王丹  ]

========================

[ 馬英九/中國/歐巴馬共管體系]

以同樣的思路宣稱

民進黨政府的政策有導致兩岸關係倒退之虞」,

而不是說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策有導致兩岸關係倒退之虞」,

從事實看來,在海峽兩岸不斷運作施壓的始終是中國,

因此後面那句話遠比前者更能準確地陳述現場實況。

 

 [ 相關 ]  台灣,與民主黨的自食其果[Peter Enav 溫逸德]

======================================

 

=============

國際貿易停止增長,發達國家背棄全球化?

2016年11月1日

http://cn.nytimes.com/business/20161101/a-little-noticed-fact-about-trade-its-no-longer-rising/zh-hant/

BINYAMIN APPELBAUM

九月,加利福利亞長灘港口,韓進海運(Hanjin Shipping)的一個貨櫃。該公司的破產申請導致自亞洲至美國的物流陷入停滯。

Lucy Nicholson/Reuters

九月,加利福利亞長灘港口,

韓進海運(Hanjin Shipping)的一個貨櫃。

該公司的破產申請導致自亞洲至美國的物流陷入停滯。

 

國際貿易停止增長,發達國家背棄全球化?

===============================

韓國海運公司韓進上個月申請破產之後,

曾導致公司的數十艘貨輪困在公海上,

使得從亞洲接連不斷地運往美國的貨物流一度中斷。

 

那個時刻是全球化停滯不前的字面意義上的體現。

 

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增長

是近幾十年來最重要、也最有爭議的經濟發展形式。

 

然而,儘管有關的辯論十分激烈,

並在這次美國總統競選期間達到了新的高度,

但人們不太注意的一個事實是,貿易已不再上升。

 

據掌握著最好數據的荷蘭統計學家,

全球貿易量在2016年第一季度持平,而後在第二季度下降0.8%。

 

美國的情況也不例外。

 

美國去年的進出口總值下降了2000多億美元

在2016年頭9個月裡,貿易額再次下降了4700億美元。

 

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

美國與其它國家的貿易首次在經濟增長期間出現下降。

 

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是貿易減少的原因和結果。

 

在經濟看好時,繁榮增加貿易,貿易促進繁榮。

 

目前的情況正相反。

消費和投資的減少拖累了貿易,繼而導致經濟增長放緩。

 

但也有跡象表明,貿易減少也有結構性的原因。

發達國家似乎在背棄全球化進程。

 

世界貿易組織最近一輪全球貿易談判去年以失敗告終。

太平洋沿岸國家試圖建立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區域貿易協議

也在走向破產。

 

美國兩大黨的總統候選人都反對這個協議。

 

同時,新的貿易障礙在增加。

 

英國正在離開歐盟。

世界貿易組織今年7月表示,

其成員國自從2008年以來共實施了2100多項新的貿易限制措施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凱瑞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

最近在一篇文章中呼籲各國重新開啟貿易承諾,

她寫道:「抑制自由貿易將會導致在過去數十年

給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福祉的引擎熄滅。」

 

反潮流而行之,

歐盟與加拿大於週日簽署了一項新的貿易協議

 

但是,激發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公眾對貿易的熱情可能很難。

 

全球化的好處已不成比例地讓富人變得更富

全球化的代價卻落在了失業的工人身上

政府則未能緩解他們的痛苦

 

「沃爾瑪革命」結束了。

 

在20世紀90年代,

全球貿易的增長速度是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的兩倍以上。

 

歐洲聯合起來了。

中國成了世界工廠。

 

關稅下降了。運輸成本大幅下降了。

那曾是沃爾瑪時代。

 

但是,這些變化的後果已經出現。

 

歐洲正在分崩離析;

低關稅和低運輸成本不能再往下降多少。

 

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作用正在改變。

 

中國正在為國內消費製造更多的東西,

也在消費更多本國製造的東西。

 

另外,中國日益成熟的工業也在越來越多地生產自己的零部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簡稱IMF)在去年的一份報告中說,

「中國製造」的產品中使用的進口零部件份額

已從1990年代的60%下降到35%。

 

IMF的研究計算出來的結果是,

在20世紀90年代,全球經濟每增長1%能為貿易帶來2.5%的增長,

而近年來,同樣經濟增長只能帶來0.7%的貿易增長。

 

與其他大型海運公司一樣,

韓進把賭注下在全球貿易將繼續快速增長上。

 

2009年,世界上的貨運公司有運送1210萬件標準集裝箱的充足能力,

這些集裝箱在全球貿易增長上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雖然人們很少知道這點。

 

截至去年,這些貨運公司有運送1990萬件集裝箱的能力,

但很大一部分都用不上。

 

印度不是中國再現。

 

大多數貿易是在發達國家之間進行的。

 

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計算,

15個國家佔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的63%

它們在全球金融投資上占的份額更大。

 

中國用老式的方法加入了這個俱樂部:

中國用工廠養起來一個中產階級。

 

但是,製造業的自動化讓其他國家走這條路變得更難。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丹尼·羅德裡克(Dani Rodrik)的計算表示,

印度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製造業就業已經達到了頂峰,

他稱這種現象為「過早去工業化」。

 

全球經濟的疲軟正在加劇這個趨勢。

 

據聯合國的數據

跨國公司的基礎設施投資在2015年連續第三年下降。

 

聯合國預計這種投資今年將進一步下降。

 

但是,即使經濟增長反彈,

自動化也降低了對低勞動力成本的發展中國家進行投資的動力,

從而減少這種投資為發展中國家居民帶來的好處。

 

政治的反彈也是全球性的。

 

經濟學家布蘭科·米拉諾維奇(Branko Milanovic)

曾在2012年發表過一條曲線,該曲線有時被稱為「大象曲線」,

因為兩者有一定的相似性

 

該曲線顯示,在1988年至2008年期間,

世界上大多數人口的實際收入大幅上升,

但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大多數居民的收入沒有上升。

 

這條曲線常被作為全球化後果的刻畫。

雖然現實更複雜,但這種看法不可否認。

發達國家的選民們越來越認為

自己是本國與發展中國家貿易的受害者

一種政治反彈正在形成。

 

唐納德·J·川普(Donald J. Trump)的總統競選

就是這種反彈的一個明顯表現

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也改變了

自己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貿易協議的支持。

 

今年4月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

失業率最高的國會選區選民不考慮中間派候選人的可能性更高,

而是選擇採取更極端立場的候選人。

 

經濟停滯也讓歐洲選民對貿易持反對態度。

 

羅德裡克教授說,

自由貿易的支持者犯的錯誤是,

誇大了貿易帶來的好處,

低估貿易的代價。

 

由於他們沒有做出這些區別和警告,

如今貿易與各種弊病被視為是一路貨色,

即使並不都罪有應得,」

 

他說

如果說蠱惑民心的政客和本土主義者

對貿易發起無稽之談的攻擊很得人心的話,

貿易的吹鼓手們對此負有一定的責任。」

=========================================

=========================================

[ 西方精英階層挫敗  ]

自由貿易支持者的錯誤:

誇大貿易的好處, 低估貿易的代價。

 

「他們沒有做出區別和警告,

如今貿易與各種弊病被視為一路貨色,

即使並不都罪有應得,」他說

如果說蠱惑民心的政客和本土主義者

對貿易發起無稽之談的攻擊,很得人心的話

貿易的吹鼓手們對此負有一定的責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