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廣島行,喚醒歷史深處的幽靈

 

 

2016年5月12日

http://cn.nytstyle.com/culture/20160512/t12hiroshimaessay/zh-hant/

歷史

David E. Sanger在1988年至1994年期間

是《紐約時報》東京分社社長、記者。

 

DAVID E. SANGER

1945年8月6日,原子彈爆炸約一小時後,日本廣島上方升起蘑菇雲。

U.S. Army, via Hiroshima Peace Memorial Museum, via Associated Press

1945年8月6日,原子彈爆炸約一小時後,

日本廣島上方升起蘑菇雲。

 

歐巴馬廣島行,喚醒歷史深處的幽靈

==============================

 

華盛頓——幾十年來,

廣島和平資料紀念館

如同70多年前原子彈爆炸後的唯一倖存者一樣矗立着,

來到這座的冷森森的穹頂下,

參觀者彷彿走進了一個混合著無法言說的悲劇和歷史失憶的世界。

 

歐巴馬總統本月即將訪問的這座紀念館代表着

一種幾乎是所有日本人的共識,

認為廣島是一場沒有必要的暴行的受害者

——父母和孩子燒成灰燼、千萬人斷送生命、

一代人遭受輻射毒害。

 

然而,

是什麼最終導致了這個恐怖事件,

附近的博物館陳列卻基本上保持沉默。

 

當時,

日本戰爭機器肆虐亞洲已經10年,

直至那個改變了20世紀歷史的早晨。

 

對於二戰時期的美國人和很多他們的子女來說,

廣島卻是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中的主角。

 

他們認為,

哈裡·S·杜魯門總統投下原子彈的決定

挽救了數萬美國戰士的生命。

 

如果進攻日本主島本州島,

那些美國人很可能就要命喪沙場。

 

要是去問那個時代倖存下來的老兵

——他們從硫磺島一路浴血奮戰到沖繩縣,

而且知道接下來等待他們的會是什麼

——他們毫不認為有必要反思杜魯門總統的決定,

在造成2000萬亞洲人喪生的日本戰爭行為

和終結了這場災難的原子彈的恐怖後果之間,

也沒有什麼道德上的可比性。

 

歐巴馬總統決定在這座著名的穹頂下發表講話,

邁出了他之前11位美國總統都迴避了的一步

 

僅僅是踏上廣島,就意味着他別無選擇,

只能在

日本和美國兩國民眾強烈衝突的歷史記憶的雷區中

謹慎地穿過。

 

戰爭的劫灰之後,

兩個國家締結了堅實的同盟;

而關於歷史的兩種截然相反的解讀,

卻總是帶來干擾,有時盡在不言中。

 

而今天,儘管兩國都存在一些引人矚目的不同意見,

這些解讀卻仍然冰封於歷史之中,

就像刻在核爆點旁堤岸石階上的那道陰影一般

——留下那道陰影的,

是爆炸發生時一個坐在石階上的可憐人。

 

週二,美國政府堅定表示,

歐巴馬總統不會在廣島道歉。

 

他不會去事後質疑

杜魯門總統在廣島投放原子彈的決定,

也不會質疑三天後因為天皇拒不投降

而在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的更具爭議的決定。

 

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

本傑明·J·羅茲(Benjamin J. Rhodes)週二寫道,

這次訪問會是一個契機,緬懷所有在戰爭中喪生的無辜的人。」

歐巴馬在上任之初曾說要建立無核世界

——一個他後來發現比想像中更難實現的願景。

 

對他來說,

此行也讓他有機會在任期的最後幾個月告訴世界:

廣島悲劇重演的風險並未遠去。

 

這也可能是跳入那個歷史大斷裂的好時機。

 

廣島事件催生了一批偉大的作品

——最早在1946 年,廣島還是一片廢墟之時

約翰·赫西(John Hersey)就在《紐約客》上

發表了一篇無與倫比的報導

——也激發了20世紀最深刻的道德辯論。

 

今天,「埃諾拉·蓋伊」號轟炸機

飛越城市的高空並投下炸彈的那個早上倖存下來的人,

比仍然健在的美國老兵更加鳳毛麟角。

 

老兵們都已年過九旬,他們相信,

同樣是那顆原子彈,他們的生命因而得救。

 

新近的展覽提醒着遊客們,

廣島當年被鎖定為攻擊目標,絕非偶然,

而是因為它曾是日本戰爭機器的繁忙的製造中心。

 

「有人認為,每當我們想起那次轟炸的時候,也理應想到那場戰爭,」

廣島市市長在1994年參觀新展覽的時候對我說道。

 

那時,日本右翼人士還竭力反對新展覽開幕。

 

但即便是在22年後的今天,

日本對戰爭的洗白式解讀還在教育着他們新一代的學生,

避免對引發太平洋戰爭和南京大屠殺的決策追根究底,

也不過多探討「慰安婦」是否是由日本軍方所組織的這一問題。

 

廣島的鮮明形象,

已經和日本對轟炸之前的歷史的委婉敘述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讓美國人更加強烈地感到,

日本從未像德國那樣直面他們的過去。

 

很多日本人說,美國也是一樣。

 

他們猶記,

1995年,史密森尼博物館(Smithsonian)

舉辦「埃諾拉·蓋伊」號轟炸機的首次展覽,

紀念二戰勝利50周年。

 

那時,

美國老兵強烈反對冷靜檢討投擲原子彈的決定及其後果,

以至於國會舉行了聽證會,博物館的主管被迫辭職。

 

展覽內容被嚴重刪減。

 

直到今天,

赫赫有名的B-29被安放在杜勒斯國際機場

(Dulles International Airport)外的

史蒂文·烏得沃爾哈齊中心

(Steven F. Udvar-Hazy Center),

任何關於原子彈投擲所帶來的

短期和長期的恐懼的討論都還是草草而過,

其背後的歷史也仍然充滿爭議。

 

參加過二戰的美國高級軍方領導都十分清楚,

當時日本已經瀕臨投降,因此投擲原子彈是沒有必要的。

 

此外,他們當中很多人都認為,

傷及如此多的無辜平民有違道德。

 

那些對這一記錄毫不知情的人對此一定會非常吃驚」,

加爾· 阿爾佩羅維茨(Gar Alperovitz)

去年在《民族報》(The Nation)中如是寫道。

 

加爾正在領導一場運動,試圖修正美國自身的歷史解讀

 

從現在到5月27日歐巴馬總統正式訪問廣島期間,

一個重要的問題將是,

美日兩國自1995年以來對待這一歷史事件的態度有何轉變

日本廣島,建築外殼前的廢墟。它曾經是展覽中心和政府辦公室的所在地。一個月前,1945年8月6日,原子彈首次在戰爭中爆炸。

Stanley Troutman/Associated Press

日本廣島,建築外殼前的廢墟。

它曾經是展覽中心和政府辦公室的所在地。

一個月前,1945年8月6日,原子彈首次在戰爭中爆炸。

 

我認為日本對歷史的態度並沒有真正的改觀,

至少,右翼分子和那些堅決否認日本曾在亞洲發起破壞性戰爭

並堅稱日本自身才是受害者的人的態度沒有改變」,

麻省理工大學的理乍得·塞繆爾斯教授(Richard Samuels)說道。

 

他著有一些關於日本軍方的書,

觀點鞭辟入裡,

並圍繞日本軍隊探討了日本戰前與戰後的文化

 

「對這些人來說,

歐巴馬總統此次的訪問不過是他們重申觀點的一個契機罷了。」

 

塞繆爾斯先生認為,

要預測美國民眾的反應會更加困難。

 

值此總統大選之際,

「這無疑是給那些認為廣島是歐巴馬道歉之旅下一站的人提供了充足證據。」

 

但是,要說有什麼不同的話,

那就是對1945年太平洋戰爭最後幾個月歷史的質疑越來越強烈

 

根據一些統計,

當年3月的東京大轟炸奪去了近10萬條生命。

 

另外,很多對投擲原子彈的決定持質疑態度的人

都曾問過這樣的問題:

要測試新武器的威力,為什麼不挑選無人居住的區域?

 

但塞繆爾斯先生認為,

最大的改變也許是由於沒有證人

 

20年前,「最偉大的一代,

同時也是對二戰有着最生動記憶的一批人,都還活着。」

 

而如今,這批人已所剩無幾了。

 

再過不久,

為廣島遺留問題而爭辯的少數群體

也將是從未感受過炸彈投擲之時的緊迫感、

從未生活在爆炸之後的恐懼中的一些人了。

================================================

2016年5月27日歐巴馬總統訪問廣島

 

 

===================================================

[ The endless World War Two !!! ]

===================================================

[  中美韓日本  東海新冷戰– 日本對美國的承諾心存懷疑 ]

 

日本全民心態根本轉變

二戰以來日本比任何時候都更有意願、更有能力捍衛本國

 

部分原因是,日本對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承諾心存懷疑

 

[ 相關中美日韓,東海「新冷戰」[David E. Sanger,紐約時報]

=====================================================

[毛澤東後中共大張旗鼓重提抗日戰爭>需要新意識形態取代共產主義]

 

1985年,

為銘記1937到1938年“南京大屠殺30萬遇害同胞的紀念館

落成開放了。

由於南京並非中共領地這場屠殺之前從沒引起過中共多大興趣。

如今,

南京大屠殺在中國被廣泛討論,

其熱烈程度遠遠超過中國人間更大規模的自相屠殺,

特別是毛澤東發起的

大躍進”(Great Leap Forward)

文化大革命”(Cultural Revolution)。

毛澤東時代過後,

中共大張旗鼓地重提抗日戰爭的話題,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需要新的意識形態來取代共產主義

 

 [ 相關 ]  “被遺忘的戰爭” [ 英國《金融時報》 ]

=====================================================

[ 相關國家政客繼續攪動亂局獲得他們自以為的好處 ]

他對日本是否是二戰中的侵略者

這一問題很謹慎地不置可否,

並為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Yasukuni Shrine)辯護,

把那個埋葬着13名日本甲級戰犯的神社

美國的阿靈頓國家公墓(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相提並論。

現在中國已再度強大,北京要糾正歷史記錄,

不論那片荒島的實際價值有多麼小。

北京其實是在1969年聯合國調查組表示

在釣魚島/尖閣諸島附近發現石油之後

才表示對島嶼有興趣的,這絕非巧合。

 [ 相關 ]

東亞各國為何拂不去歷史陰雲 [ 紐約時報, Jonathan Tepperman]

==============================================================

 

美國非得使用原子彈不可嗎?

 

70年前, 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

加速了太平洋地區戰爭的結束,

也推出了核武器時代。

 

70年後,《紐約時報》詢問讀者,

他們如何看待 哈里·S·杜魯門(Harry S. Truman)總統的決定。

 

當年,杜魯門對投放原子彈決定的辯白是,

那是避免對日本本土發動全面進攻的唯一途徑。

 

可以說,發動全面進攻將會給美國和日本帶來更多生命損失,

比在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中死亡的約20萬人還要多。

 

 [ 相關 ]

對日本投下的原子彈,是正義還是罪惡?[紐約時報]

======================================================

 

歷史學家指出, 俄羅斯加入太平洋戰爭是重要因素。

 

日本學者長谷川毅否定了傳統論點。

 

他更認為蘇聯參與太平洋戰爭才是日本投降的原因。

 

長谷川是目前該理論最具代表性的學者。

 

 

然而,

上述史學家的論點卻讓許多人感到不自在。

 

無論是日本西方社會都堅稱原子彈

是結束太平洋戰爭的唯一原因。

 

對於日本而言,

這樣的觀點有助於營造日本為戰爭受害者的形象

轉移人們對日本的侵略行為和戰爭罪行的注意力。

 

而美國人則將日本的投降歸功於原子彈襲擊,

藉此解釋美國投擲原子彈的正當性

 

   [ 相關 ]  日本是因為原子彈而投降嗎?[德國之聲]

==========================================================

加速軍事部署,中國向實際控制南海更近一步?

 
2016年3月9日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60309/c09chinasea/zh-hant/

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自香港、Jane Perlez自北京報導。

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是《紐約時報》記者。

Yufan Huang自北京對本文有研究貢獻。

 

傅才德, JANE PERLEZ

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部隊在永興島巡邏。

 

加速軍事部署,

中國向實際控制南海更近一步?

=========================

香港——

當約翰·C·斯坦尼斯號(John C. Stennis)航空母艦

及四艘其他美國軍艦上周

駛入南海進行所謂的例行演習時,

該行動發出的信息是明確的:

美國是這個地區的主要軍事力量,並打算保持其主導地位。

 

但是美國海軍方面表示,

當時也有許多中國海軍艦艇在附近行動,

數量明顯比過去幾年的多。

 

一位中國軍官對官方新聞媒體說,

中國海軍艦艇在那裡

「監測、識別、跟蹤、驅逐」外國船隻和飛機,

看它們距離「我們的島嶼」有多遠。

 中國在菲律賓巴拉望西部南海爭議水域建立的人工島嶼。

Pool photo by Ritchie B. Tongo

中國在菲律賓巴拉望西部南海爭議水域建立的人工島嶼。

去年9月,美國總統歐巴馬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白宮。去年習近平對美國進行了國事訪問。

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去年9月,

美國總統歐巴馬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白宮。

去年習近平對美國進行了國事訪問。

 

這次沒有發生意外的近距離接觸,

是美國和中國在名為帕拉塞爾群島和斯普拉特利群島

(the Paracels and the Spratlys,

中國分別稱為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譯註)

領土爭端問題上令人擔憂的對峙的最新事件。

 

自三年前上任以來,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一直在用這些島嶼來擴大中國在該地區的軍事足跡,

一步又一步地在遠離中國大陸的海域修建和裝備前哨

不顧鄰國和華盛頓的抗議。

 

這一付出數十億美元的努力已經引起地區局勢的緊張,

加強了中國對整個南海有爭議的領土主張,

南海有一些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

 

造島活動也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西太平洋軍事現狀的挑戰,

讓中國距離實現在遠離自己海岸線的地方

建立安全緩衝區的目標更接近了,

這是自朝鮮戰爭以來中國戰略家的夢想。

 

「中國想要一個洗澡盆,」

在挪威國際事務研究院

研究中國外交政策的高級研究員蘭馬克(Marc Lanteigne)說,

他把中國的做法與美國在加勒比地區的主導地位作比較。

 

「中國希望有自己的海域,

讓他們的軍艦和海警艦隻可以在那裡行動,

而不必擔心美國、或菲律賓、或越南、或印度的海上力量存在。」

 

這些軍事化建設是逐步的,

但鑒於中國及其鄰國在這些島嶼的爭議上僵持不下已有幾十年,

這個過程的速度是相當快的。

 

挖掘泥沙在斯普拉特利群島的珊瑚礁上修建人工島

最早始於2014年,但去年速度加快,

這些人工島上現已有適于軍艦的深水港和戰鬥機可用的長跑道。

 

然後,

地對空導彈系統上個月在這些人工島

約500多公里以北的帕拉塞爾群島出現。

 

如今,衛星照片上已能看到一些看似強大雷達設施的東西,

潛在地延伸了中國大陸設計部署的可擊沉航空母艦導彈的殺傷區。

 

這些新防禦工事對美國軍事力量的威脅不大,

發生衝突時,美國很容易將它們擊毀。

 

但是,美國官員越來越擔心,修建及裝備人工島的活動,

如果不加以控制,

將會讓中國對一片相當於墨西哥大小的海域擁有實際控制權,

並讓中國在與鄰國對該海域的主權競爭上擁有軍事優勢。

 

有些人說,這有可能引發一場地區軍備競賽,增加發生衝突的風險。

 

儘管華盛頓的官員表示,

中國還遠不具有把美國軍事力量從南海中趕走的能力,

但分析人士說,

軍事化建設將讓美國海軍在迅速幫助軍事防衛較弱的盟國時變得困難,

比如菲律賓。

 

他們說,戰鬥機、反艦導彈,尤其是更強大的雷達的部署,

可能為中國海軍壯膽,同時也會讓美軍指揮官猶豫。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小哈里·B·哈里斯

(Adm. Harry B. Harris Jr.)

上個月在參議院軍事委員的聽證會上警告說,

中國的行動「正在改變南海的行動格局」。

 

在一份提交給參議院軍事委員的書面答覆中,

歐巴馬政府的最高情報官員詹姆斯·R·克拉珀(James R. Clapper)預測,

中國在明年年初將會「具有在該地區迅速投射軍事力量的顯著能力」。

 

他寫道,雖然中國尚未完成施工,

但已經能在南沙的新人工島上部署戰鬥機、地對空導彈、海防巡航導彈,

以及大型軍艦和相當大數量的海岸警衛隊船隻。

 

克拉珀還確認,

中國在距離海南省島嶼逾600英里的克德朗礁(Calderon Reef)

部署了軍事雷達,這是七個人工島中最南端的島礁。

 

理論上,

這會提高中國所說的「航母殺手」

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打擊遠距離目標的能力,

擾亂美國海軍制定反制措施的努力。

 

上個月,衛星照片顯示中國在帕拉塞爾群島

最大的島嶼伍迪島(中國稱永興島——譯註)

部署了紅旗-9地對空導彈

越南為此提出正式抗議。

 

越南宣稱對帕拉塞爾群島和斯普拉特利群島擁有主權,

自兩年前中國石油鑽井平台出現在帕拉塞爾群島附近,

引發反華示威活動和騷亂以來,

越南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

 

中國在斯普拉特利群島的建造活動還激怒了菲律賓。

 

在四年前的一場曠日持久的對峙後,

中國從菲律賓手中奪過了對斯卡伯勒淺灘

(Scarborough Shoal,中國稱黃岩島——譯註)的控制權。

 

菲律賓總統貝尼尼奧·S·阿基諾三世(Benigno S. Aquino III)

後來將此舉與納粹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的行為相提並論。

 

共和党參議員、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

最近警告稱,中國似乎已經準備好將菲律賓部隊驅逐出另一處前哨,

並敦促歐巴馬政府說明美國會做出何種回應。

 

上個月,中國船隻阻止菲律賓漁船到達一個具有爭議的環礁,引發抗議。

 

分析人士表示,

這種建造活動使得中國船隻更容易在斯普拉特利群島長期操作,

而不用返回中國大陸。

 

「如今,中國船隻可以隨時待在斯普拉特利群島,非常自信,」

華盛頓戰略及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亞洲海事透明倡議(Asia Maritime Transparency Initiative)

負責人格雷戈里·B·波林(Gregory B. Poling)說。

 

波林表示,

中國在克德朗礁安裝的新雷達裝置使得中國能夠觀察整個區域,

或許還能追蹤遠在西南數百英里處的馬六甲海峽的重要目標。

 

去年9月與歐巴馬總統舉行峰會時,

習近平承諾不會在斯普拉特利群島「追求軍事化」,

但他沒有提及帕拉塞爾群島,

北京方面此後一直堅稱,

他們有權在南海設置「有限的防禦設施」,

稱這與美國的夏威夷基地類似。

 

中國分析人士辯稱,

建造活動會通過阻止其他提出領土主張的國家

——汶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台灣

——進入該海域來維護和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許利平說,

「島礁建設主要是為了告訴這些國家不要再挑釁,

因為如果繼續刺激,我們是有能力反制的。」

 

美國官員表示,

他們認為中國下一步會在島嶼上建造大型燃料儲存罐,

延長戰鬥機在該地區停留的時間,

然後宣布在南海建立「防空識別區」,

就像2013年晚些時候在東海爭議區域建立識別區一樣。

 

中國宣稱有權要求進入防空識別區的飛機進行身份識別,

有權對不聽從命令的飛機採取軍事行動。

 

日本和美國拒絕承認這種權利或合作。

 

歐巴馬政府難以制定政策減緩或阻止中國的南海軍事化行動。

 

一名高級國防官員指出,

雖然中國可能在「海事領域」有所收穫,

但相關活動的進行也促使菲律賓、越南等鄰國

擴展與美國的軍事關係。

 

為了自由討論美國政策,這名官員要求匿名。

 

最近幾個月,

五角大樓還在南海增加了為行使「航行自由」而進行巡邏

派遣美國軍艦和飛機進入北京方面宣稱擁有主權的領域,

以此說明華盛頓方面的觀點,

即這些領域仍然是國際海域和空域。

 

但中國作出回應,

藉此事辯稱是美國在軍事化南海,並繼續建造工程。

 

「中國最早發現、命名、開發、管轄南海諸島,」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周二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歷史終將證明,誰只是匆匆過客,誰才是真正的主人。」

=======================================================

=====================================================

歐巴馬政府難以減緩或阻止中國的南海軍事化行動。

 

 

==============================================

[ 歐巴馬政權對華政策的失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