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權下的美中關係走向與日本的對華戰略

2017.03.03

http://www.nippon.com/hk/in-depth/a05302/?pnum=4

川島真

川普政權下的美中關係走向與日本的對華戰略

==================================

 
「接觸」與「防範」——歐巴馬政權的對華政策

在當選總統川普即將上臺之際,

其政府下的美中關係和日本的地位問題引發了廣泛討論。

而此時我認為有必要回顧一下歐巴馬政權的對華政策。

 

歐巴馬政權成立於2009年1月,

其對華政策內容中始終貫穿著這樣一種態度:

基本上採取「接觸(engage)」和「防範(hedge)」

相結合的手段,以促使中國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但是這個政策很難講是取得了預期的成果。

 

在此我們也有必要檢驗一下中方是否理解了

什麼是接觸、什麼是防範,是否是與美國具有相同的理解。

此外,

如果我們以時序來觀察整個歐巴馬政權時代,

就可以看出其前期和後期的對華政策有所不同,

存在幾個轉折點。

 
胡錦濤政權警惕重視中國的「G2論」

歐巴馬政權成立之初,

展示出重視中國的態度。

 

一個背景原因在於2008年雷曼危機

導緻美國經濟面臨諸多課題,

美國期待中國能夠分擔支撐全球經濟的重任。

 

再加上當時資源價格高漲,

所以新興國家的作用開始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重視。

 

2009年11月,歐巴馬總統訪問了中國,

人們猜議他或許會提出「G2論」。

 

那個時候大家都認為,

正如「中美共同體(Chimerica)」一詞所代表的那樣,

或許會形成一個基於美中兩個大國的全球級別的合作體制。

 

可是,當時的胡錦濤・溫家寶政權

莫如說對美國的這種態度傾向保持著警惕。

 

這可能有兩個原因,

一是擔心作為「開發中國家」的中國恐怕會被要求承擔更多的負擔,

二是胡錦濤政權儘管在對外政策方面逐漸採取了一些強硬政策,

但依然沒有完全放棄「韜光養晦政策」

(重視經濟,以合作外交為基本方針的政策)。

 

當時的雙方會談中實際談了什麼內容我們不得而知。

不過,確鑿無疑的是,

溫家寶總理明確表示過中國不會接受G2論。

 
中國開始重視「核心利益」

歐巴馬政權用

「戰略再保證(Strategic Reassurance)」一詞

重新定義了美中關係,一方面容忍了中國的崛起,

另一方面也希望

雙方彼此承認「全球共同利益(Global Commons)」,

共同追求全球規模的穩定與和平。

 

史坦伯(James Steinberg,第一屆歐巴馬政權的副國務卿)

提出的這種發展方向應該是意在加強美中關係的。

然而,2009年正是中國調整對外政策,

轉變方針的時期,

中國開始像重視經濟那樣重視起了主權和安保問題。

 

尤其是在南海(日本稱南支那海——譯註)問題、

劉曉波獲得諾貝爾獎(2010年)

和哥本哈根COP15(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15次締約國會議)

等事件中,都可以看到中國試圖挑戰區域秩序和國際秩序的姿態。

而且在南海問題上,

2010年以後中國不僅沒有改變強硬態度,

還開始頻頻使用「核心利益」

(當時指的是絕不會通過談判等方式做出讓步的、

國家主權和安全保障方面的利益)這個表述。

 

可以說中方的這種態度也導致了

歐巴馬政權難以找到再次向中國提出G2論的外在條件。

 

不過即便如此,或許還是可以認為

美國引導中國成為「負責任大國」的政策並沒有變化,

接觸和防範的原則也延續了下來。

 
因南海問題加強警惕,但仍然維持對華基本態度

2012年習近平政權上臺以後,

最初一段時間美方的政策基本上也沒有發生變化。

 

歐巴馬總統在加州見了習近平。

當時,習近平方面不同於胡錦濤政權,或許是十分願意接受G2論的。

然而美國卻沒有提出這種方案。

 

中方提出了「新型大國關係」這樣一種框架,但美國並沒有明確回應。

 

不過,美國保持著尊重中國的姿態,

甚至可以認為美中兩極時代的氛圍已經逐漸形成。

 

美中兩國通過戰略對話等方式,

建立了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合作框架。

 

可是,正如美國的中國問題研究者的對華觀

在2014到2015年期間發生了巨大變化那樣,

2015年以後,或許是鑑於中國在南海建設基地等動向,

美國的對華觀趨向了保持警惕。

 

並且,美國在南海實施了「航行自由」的軍事行動。

 

不過,該行動未能改變中國對南海的態度。

幾乎是在同一時期,

美國派遣其他艦船前往上海地區實施了聯合軍事演習,

還邀請中國參與了「RIMPAC(環太平洋聯合軍演)」。

這些舉動之中也貫穿了接觸和防範的思想。

 
無法遏制中國的強硬舉動

然而,在中國看來,這些政策只不過是軟硬兼施而已,

即使受到了防範,最終還是會被接觸,

所以中國恐怕會認為現在這樣也沒有什麼問題。

發現中國不會停止在南海建設基地以後,

美國便繼續實施「航行自由」作戰,

2016年7月常設仲裁法庭下達判決結果後,

美國總統助理萊斯(Susan Rice)訪問中國

與中方舉行了會談,9月的「杭州G20」期間,

歐巴馬總統在會談首日和習近平主席

共同出席了巴黎協定批准文書交存儀式,

在第2天的會談中則在南海問題上表現出了批判的對立態度。

 

但這也同樣不足以遏制中國,

中國在12月又捕獲了美國的無人潛航器,

兩國之間始終延續著一定的緊張關係。

 

在中國周邊地區的外交方面,韓國局勢撲朔迷離,

菲律賓開始和美國保持距離,等等,

歐巴馬政權陷入了難言對西太平洋地區同盟關係

實現了充分掌控的境地。

 
候任總統川普搖擺不定的對華態度

川普政權上臺後,

是否會沿用前述歐巴馬政權的對華政策?

 

選舉期間,

川普並沒有自成系統地批判歐巴馬政權的對外政策。

不過,身為候選人的川普提出了「美國第一主義」,

公開許諾要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

相較於國際主義,他更傾向於堅持單邊主義。

 

同時,在安保方面他表示要讓同盟國承擔更多負擔,

在經濟方面批判中國操縱匯率,還聲稱要對中國產品徵收高關稅。

不過,也有人指出川普可能會在領袖之間開展各種交易。

 

鑑於這種情況,中方預測川普政權上臺後,

美國的對外政策在安保領域將有利於中國,

而在經濟領域則不利於中國。

 

同時,也有觀點認為,

相較於估計將比歐巴馬總統對華更加強硬的柯林頓候選人當選,

川普當選總統還算是一個比較好應付的對手。

 

自川普當選下任總統後,

其言行開始變得和選舉期間不完全一致了。

 

2016年11月與安倍晉三首相舉行會談後

聲明將退出TPP的做法是對選舉承諾進行了確認,

但也出現了一些選舉期間未曾料想到的事態。

 

比如12月與臺灣的蔡英文總統舉行電話會談,

還有挑戰「一個中國」的言論。

 

人事任命方面,

川普提名了被認為與習近平主席關係親近的愛荷華州州長

布蘭斯泰(Terry Branstad)擔任駐華大使。

 

而國務卿一職則起用了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公司

的CEO提勒森(Rex Tillerson)。

 

此人雖然缺乏外交經驗,

但曾經就南海油氣田開發問題與中國展開過談判。

 

從美國無人潛航器在南海被中國捕獲那時開始,

川普便在南海問題上屢屢發表要牽制中國的言論,

並對「航行自由」作戰給予了肯定。

 

觀察這些言行便可以理解,

川普還沒有一個考慮成熟的對華政策,

而且不能簡單化地認為軍事安保方面就對中國有利,

經濟方面就對中國不利。

 

此外,正如可以從其與臺灣蔡總統通話一事看出的那樣,

他也具有將一部分智囊團隊成員的建議迅速反映到言行之中的傾向,

存在某種搖擺幅度。

 

不過,或許開始執政以後,這種幅度會被逐漸縮小。

 
「美國第一主義」川普政權和日本的對華政策

現階段我們難以推測

美國新總統川普上臺之後的對華政策。

 

不過我們或許可以從下面幾點來思考。

第一是

川普政府是否會沿用「接觸與防範」

這種美國的「傳統」對華政策。

 

若要沿用這種政策,

那就需要「促使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大國』」這樣一種取向,

或者說需要「怎樣才是理想的世界、在其中如何定位中國」

這樣一種世界觀。

 

假如川普政權提倡「美國第一主義」,徹底強化單邊主義傾向,

並將之作為對外政策的基軸,

那麼美國長期以來的對華政策可能就會面臨大幅調整。

 

但實際上,雖說是「單邊主義」,

但恐怕也僅限於重視本國利益的程度,

並不意味著全盤否定國際主義。

 

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認為「接觸與防範」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沿用。

 

但在局部問題上,也可能做一些交易,

也可能會採取一些突發式的外交行動。

 

作為日本來說,既有必要做好應對這種可能性的準備,

也需要密切展開對話。

 

第二是

前述的單邊主義與國際主義的問題。

 

即便是川普政權,

也不可能在所有事情上都放棄國際主義。

 

實際中,在具有被認為

對美國不利的框架的一些特定領域、地區,

川普政權或許會採取退出或保持距離的政策。

 

對於日本而言,重要的課題就是要弄清楚,

這些將是哪些領域和地區,而美國又將會保持多大程度的距離。

 

另一方面,作為中國來說,

是趁機填補美國退出後產生的空間,

並在國際主義的框架中取代美國發揮主導力量,

還是也會像川普政權那樣,開始加強單邊主義傾向。

 

這一點也將對日中關係產生巨大影響。

如果日本要選擇保持國際主義的一方,

那或許就有可能出現為了維護國際主義而與德國等國,

甚至有時與中國協同努力的局面。

 

第三是

美中兩個大國之間是否會進行某些交易。

這一點也取決於川普政權的大國外交。

 

比如,近來中俄關係日趨穩固的一個背景原因

在於歐美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制裁。

如果美俄關係改善,那麼中俄關係也將受到影響。

 

在這種大國遊戲之中,美中之間可能會進行怎樣的交易呢?

 

是否會尊重「一個中國」原則

現在中國最為關注的是

美臺關係和「一個中國」原則的未來。

 

這與「九二共識」密切相關,

它被視為中國大陸和臺灣共同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

 

換言之,

如果美臺之間出現試圖否定該原則的舉動,

那麼不僅是美中關係,

兩岸(中臺)關係也將出現劇烈動盪。

 

儘管人們眾說紛紜,

認為川普與蔡英文總統通話是為了尋求對臺售賣武器,

但川普上任後是否會提及這個原則,

將被視為一個最大問題。

 

此外需要關注的是,如果在這一點上出現任何動向,

那麼對於同樣

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構建日中、日臺關係的日本而言,

也將是一個重大問題。

===============================================

===============================================

[    美國一中政策  vs.   中國一中原則           ]

 

中國最為關注的是

美臺關係和「一個中國」原則的未來。

 

這與「九二共識」密切相關,

它被視為中國大陸和臺灣共同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

 

如果這點出現任何動向, 那麼對於同樣

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構建日中、日臺關係的日本而言,

也將是一個重大問題。

 

[ 相關 ]

川普政權下的美中關係走向與日本的對華戰略[川島真,Nippon]

================================================

 

 

 

=============================================

[台灣地位、國民黨政權在台治台行為金馬地位法律觀點]

《歸納》
1.

開羅宣言是未實現的意向聲明 (statement of intent)。
2.

波茨坦宣言將履行開羅宣言定為簽訂日本和平條約的條件之一。
3.

中國部隊 1945 年 9 月依降伏文書及一般命令第一號

取得臺澎管理權,

但這並非割讓,也無移轉主權效力。
4.

蔣介石是為同盟國對台澎進行軍事占領,

以等待與日本簽署和平條約,

但因為和約未對臺澎主權為最終處置,

此軍事佔領的目的變成等待最終處置。

軍事佔領的安排不會使臺澎成為中國領土。
5.

日本於和平條約放棄臺澎主權,此舉無法將主權移轉給中國。
6.

日本和平條約只是使日本失去主權,並未改變治理權的安排。

 

《歸納》
1.

臺澎法理主權未定。
2.

英國政府在實務上承認中國國民黨政權是福爾摩沙治理當局,

但不承認其為事實上政府。

《歸納》
1.

中國國民黨政權只能在台灣行使有限的權力。
2.

中國國民黨政權無權利用台灣來重返中國大陸。
3.

中國國民黨對台灣的權力應嚴格限縮在治理台灣。

 

《歸納》

臺澎未來已成為國際問題,可於適當時機交由聯合國考慮。

 

《歸納》
1.

中國沿海島嶼是中國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權行使權力。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若藉武力對這些島嶼行使權力

會有害和平與安全並引發國際關注。

 

 

[ 相關 ]

台灣地位、國民黨政權在台、治台行為及金馬地位的法律觀點[英國政府]

===========================================

[國民黨台灣(日本)40年戒嚴30年假民主>>聯共併吞台灣]

內戰負於共產黨後,

國民黨殘餘軍隊和支持者逃到台灣( 日本國土 )

 

國民黨統治台灣實行了40年的戒嚴

在上世紀80年代末將台灣引向了(假)民主

 

多數台灣人強烈主張維持台灣事實上的獨立

馬英九卻開啟一個與北京建立更緊密聯繫、

開展政治談判的不可逆轉的趨勢

 

台北的領導人, 維持事實上獨立的現狀時,

可以有理有據地指出, 政府是遵從公眾的意見

 

台灣民眾渴望中國大陸所帶來的和平和繁榮

他們並不願意為了和平與繁榮 放棄主權民主。

 

北京的立場是無法動搖的,

北京的勢力和影響是無法迴避的。

 

中國大陸以不同的方式向台灣加大施壓力度

不可避免地會滑向中國大陸所渴望的統一

 

[ 相關 ] 台灣的現狀還能維持多久[ 紐約時報 ]

=============================================

[一個中國政策混淆導致長期誤判>強化中國威權統治者立場]

 

我國的政策何以造成這麼多混淆?

第一,

因為台灣關係法已有三十二年之久,大多數起草此一重要法案的人都已過世。

但這並不是藉口,因為美國憲法有兩百多年歷史,也仍受人熱烈討論。

第二個原因在本質上就與第一個不同,

即:我國官員只聽北京的說法我們刻意地對我們與台北的接觸設限

假若我們與台灣民選領導人有直接、高層級面對面接觸,

那麼美國在這個議題上就會有更平衡的觀點。

第三個原因是,我國的政策並未明確定義

助理國務卿凱利

在二○○四年四月二十一日承認,美國在定義「一中政策」的立場上有其困難。

*

他說,我不確定我能很容易就下定義」,

他接著說,

我能告訴你的是,我們的立場不是什麼,就是不是北京所指的一中原則。」

這樣的混淆只會導致長期的誤判並且強化中國威權統治者的立場。

所以,

或許我們應該更清楚地定義並聲明,

一個中國」政策的意思是,我們只承認一個政府做為真正的中國政府

 

[ 相關 ] 華府有必要釐清「一個中國」政策的混淆[白樂崎專欄]

 

==============================================

百年馬拉松─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超強的秘密戰略

 

早期在政策態度上較為親中的白邦瑞,

也將分享美國的官員與智庫學者

這些年來如何被北京欺騙, 卻又不承認自己錯誤。

 

白邦瑞的論點是

中國讓美國誤以為他們很友善、友好,

後來才發現中國說一套做一套,

例如「亞投行」、「一帶一路」等

都是挑戰美國霸權的做為,

最近又竊取了美國許多美國政府的資訊。

 

不過這些紅隊的官員和學者卻都不願意承認誤判,

仍然採取和以往相似的路線,

白邦瑞則是選擇承認錯誤, 並且把這些事情都寫出來,

這些經驗都值得台灣參考。

 

 [ 相關 ] 前美國防官員來台談「美國如何被北京欺騙」

—————————————————-

The Hundred-Year Marathon:

China’s Secret Strategy to Replace America

as the Global Superpower

================================================

[中國共產黨精心策劃低調擴張對世界及亞洲秩序影響更大]

 

美國國防副部長羅伯特•沃克(Robert Walker)日前説,

中國和俄羅斯正試圖改變世界秩序

 

但是,有專家警告説,

俄羅斯對西方的直接和公開挑戰相比,

中國精心策劃的低調擴張對世界以及亞洲的秩序影響力才更大

 

中國才是真正改變遊戲規則的國家。

 

[ 相關 ] 中國在悄然改變世界秩序?[VOA ]

===========================================

[ 日本推出台灣歷史  台灣推入中國內戰  ]

李筱峰指出,

從現在回推一百年,就台灣這塊土地來看,是由日本所統治;

從中華民國來看,卻正在推翻滿清政府。

===============================================

 

[ 相關 ]   歐洲比馬英九更關心台灣民心向背[林育立]

================================================

[ 中國外交部稱釣魚台為"中國台灣"固有領土 ]

中國一直以

“釣魚島(即尖閣諸島)是台灣的一部分,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所以釣魚島也屬於中國”

這樣的邏輯來主張對尖閣的所有權。

而現在台灣與日本握手言和,無論如何中國也難以接受吧。

[ 相關日台漁業協定的衝擊[ 朝日新聞,鵜飼啟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