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防部:不與中共進行軍備競賽

台灣國防部:

不與中共進行軍備競賽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1/03/110304_taiwan_national_defence_ministry_by_linnansen.shtml

林楠森  BBC中文網台北特約記者

2009年「十一」國慶閱兵上展示的中國東風21D導彈

在中國國防經費持續上升的同時,

台灣的國防經費則逐年減少。

 

在中國11屆人大公布2011年

國防預算將比去年增長超過一成之際,

台灣國防部表示「不與中共進行軍備競賽」。

台灣國防部說,

中國大陸軍費逐年持續以兩位數字增加,

雖同其經濟大幅增長有關,

但亦不斷引起各國的強烈關切。

台國防部對BBC中文網說,

台灣政府當前政策

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預防戰爭

不會與中共進行軍備競賽。

在中國國防經費持續上升的同時,

台灣的國防經費則逐年減少,

其2011年編列的預算為2,972億台幣。

相對而言,

中國2011年國防費預算約為6,011億元人民幣,

中國人大副秘書長李肇星說,

如果獲得人大的審核批准,同比大約增長12.7%。

"巨大壓力"

 

在面對中國近十倍軍費的劣勢下,

台國防部說其將充份靈活運用國防預算

"建構堅若盤石的國防武力,確保台灣安全"

執政的國民黨立委林郁芳認為,

中國軍費的上升台灣只是目標之一,

其主要應是想同美國競爭,

但台灣在第一線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他表示,

馬英九多次向美國呼籲

售台潛水艇與F16 C/D型戰鬥機,

華盛頓應真心考慮此一軍售案以促進台海和平,

台灣若取得這些武器也不可能會威脅中國大陸。

對於台灣軍費降低問題,

林郁芳指出這是因為美國遲不通過軍售案,

台灣國防部因預算繳庫等問題而不敢編列預算,

然而若華盛頓通過這些軍售案,

台灣將立即編列特別預算支應。

"促統威嚇"

 

在野的民進黨立委黃偉哲表示,

中國軍費的上升其中對台部份上升的比例值得探究,

總的來說對台灣而言這是加大了促統的威嚇。

他表示,

在馬英九的態度下

中國對台灣的威嚇仍日益增加令人憂心,

這表明瞭北京並不以馬英九模式而感到滿足。

黃偉哲說,

台灣只要是非流一都受到中國軍事上的威嚇,

這對台灣是否能維持現狀令人憂慮。

他認為,

中國經濟發展成果未被多數中國人民共享,

北京不解決貧富不均問題反而增加軍費,

這不只對台灣形成重大威脅,

也造成周邊國家壓力,

對世界和平沒有幫助。

中國軍費增長

——————————————————————————————————–

陳雲林為馬英九上了一課

 

陳雲林為馬英九上了一課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dec/24/today-s1.htm

據稱,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

日前會見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時,

就中國對台灣軍事部署表達看法,

陳雲林卻回稱,

雙方敵對狀態尚未解除,

兩岸必須坐下來商談解決。

陳雲林雖然來者不善,

在這一點倒是非常坦白,

將兩岸仍屬敵對狀態的事實,

向馬政府官員上了一課。

這句冷冰冰的事實說明,

不知道能否喚醒被中國熱沖昏頭,

對兩岸關係自我感覺良好的馬政府。

尤其是馬英九總統,

以及莫名其妙推出

「國旗原本在哪裡,就在哪裡」

宣傳廣告的賴幸媛?

過去,

兩蔣的政策是

「反攻大陸」、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不論是軍事反攻,

還是政治反攻,

都清楚界定兩岸的敵對狀態

反觀,

中國對兩蔣,乃至現在的台灣,

從「解放台灣」到「和平統一台灣」,

也清楚界定兩岸的敵對狀態。

然而,

馬政府無視於中國敵對台灣的本質

誤以為無限制地向中國表達善意,

包括外交休兵等,

便可以解除中國對台灣的敵意。

最糟糕的是,

馬政府的中國政策,

都是以「非敵對狀態」為前提制定的。

因此,

馬政府的傾中政策一一出爐,

徒然奉送中國統戰攻勢

入島、入戶、入心的機會,

而其併吞台灣的部署

也得以按部就班地展開。

馬政府經常向國人吹噓,

國共達成的協議對台灣有利,

以非國家名義參與國際組織活動也是一大成就,

反正,

所有的傾中作為都是為了顧台灣。

問題是,

清楚界定兩岸屬於敵對狀態的中國,

真正的目的是要拖垮台灣經濟,

扼殺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

如果馬政府上述所謂的「政績」,

真的對台灣那麼好,

中國併吞台灣的意圖豈不是更難實現了?

專制中國的領導人頭腦都壞掉了嗎?

絕非如此,

陳雲林點出敵對狀態,

說明他們的對台政策相當具有攻擊性

一切都是以併吞台灣為前提而制定的!

例如,

中國的對台經貿政策,

開宗明義便強調:

要從祖國和平統一的戰略高度

認識對台經貿工作的意義;

在經濟上把台灣拖住,

這也就是用經濟促統一。

這種認知截然不同於

馬政府的「經濟歸經濟,政治歸政治」,

中國的目的是要併吞台灣,

而不是致使台灣更加茁壯,

從而更加堅持自主性,

更加獨立於中國之外。

可怕的是,

馬政府把中國的敵意當成善意,

為中國的「以經促統」併吞台灣攻勢,

敞開更大的門。

賴幸媛的宣傳用語:

「開大門,阮顧厝」,

便反映著引狼入室

還心安理得的無知,

實在可悲。

至於,

在何種情況下,

中國才可能談及解除對台灣的敵對狀態呢?

二○○八年底,

胡錦濤便講得清清楚楚:

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

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

達成和平協議。

換句話說,

台灣必須正式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亦即,

台灣願意讓中國完成併吞台灣的手續,

兩岸之間的敵對狀態才能解除,

台海才有真正的「和平」可言。

事實上,

國共協商ECFA等協議的過程中,

中國早就一步一步

誘導馬政府走向這個目標,

而馬政府也乖乖地

走上這條自掘墳墓之路了。

當然,

馬英九本人並不是笨笨地走上這條路,

一心一意追求終極統一的他,

但悲不見九州同,

明知中國想讓台灣安樂死,

也願意迎合中國的統戰部署,

讓台灣逐漸陷入一中框架,

最後被一中繩索牢牢綁住不得脫身。

中國要併吞台灣,

馬英九要終極統一,

可謂兩情相悅,

一拍即合。

諷刺的是,

馬英九經常喊冤,

說自己不會出賣台灣,

但,

大家有冤枉馬英九嗎?

面對中國瞄準台灣的一千多枚飛彈,

面對中國官員當面宣稱

兩岸仍屬敵對狀態,

馬英九依舊

把台灣的生存命脈送往中國,

同時為中國勢力長驅直入台灣

開方便之門,

其結果會是賣水果,

還是賣台灣,

不言可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