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聲人語:枝微末節的議論?

 February 14, 2015

http://asahichinese.com/article/opinion/AJ201502140003

(原文於2015年1月27日刊載)

 

天聲人語:枝微末節的議論?

=======================

 

70年前的那一個時間點,

究竟該稱為「戰敗」、還是「戰爭結束」呢?

 

從以前開始,便出現過這樣的議論。

 

廣為閱讀的《永續敗戰論》作者白井聰便在書中毫不諱言地寫到,

以終戰之日代稱戰敗之日是一種「欺瞞」。

 

  也存在著其他的觀點。

 

那年夏天,許多國民比起勝利、更希望結束戰爭。

 

何況軍事上的勝負,早在之前便幾乎已經見分曉。

 

本報便曾在1995年時,

介紹過有人因為如此而認為應該稱為戰爭結束。

 

  在戰後50周年的1995年,

當時首相選擇的是戰敗一詞,

也就是那場

曾針對「殖民統治及侵略」一事

表示反省、及公開道歉的「村山談話」。

 

根據《村山富市回顧錄》的記載,

原本草稿中同時使用了戰敗及戰爭結束2種說法。

 

然而,

因為當時的通商產業大臣橋本龍太郎建議應該統一為戰敗,

才變成後來的樣子。

 

  而侵略這樣的說法,

也在應該使用「侵略戰爭」、還是停留在「侵略性行為」上有過一番討論。

 

甚至連官房長官及官員們都加入其中,

在每一個細微的地方繃緊神經,找出最適切的詞彙。

 

村山本人對此自信地表示說道:

所以那篇文章才能如此出色。」

 

  安倍首相在戰後70周年的談話雖然尚未公佈,

但是前天則已經對外表示

將不沿用過去內閣所使用的殖民統治、侵略等詞彙。

 

同時,

安倍首相也提及

不使用至今為止的詞彙、或選用新詞彙等問題

都是枝微末節的討論。

 

  雖然期待能聽到一席鏗鏘有力的談話,

但是將傳遞到日本國內外的訊息內容本身

才是真正的試煉,

而那說穿了無非便是用詞的選擇,

可不是枝微末節的問題。

===============================================

 

 

==================================================

是否繼承“侵略”表述 安倍處境兩難

 

2015年01月05日

安倍前往伊勢神宮參拜

安倍前往伊勢神宮參拜

1月5日下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眾多內閣成員前往三重縣伊勢市的伊勢神宮進行了參拜。

(共同社)

 

關注:

是否繼承“侵略”表述

安倍處境兩難

==================

 

  【共同社1月5日電】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在今年8月15日發表戰後70週年談話

將發表的談話能在多大程度上

繼承1995年村山富市首相談話中明確表示的

對“日本的殖民統治與侵略歷史”的反省,

這是安倍要面臨的課題。

 

安倍被認為對承認“侵略”持消極態度。

 

如果談話中以其他表述代替“侵略”,

要求日本明確戰爭責任的中國和韓國將提出反對,

認為安倍推行“歷史修正主義”的觀點也可能在歐美擴散。

 

如何決定談話的內容,安倍處境兩難。

 

  安倍5日在會見記者時重申,

將基本繼承對上次大戰表示“痛徹反省”的村山談話

 

但是,與以往在國會答辯時一樣,

安倍使用了“總體上繼承”這一說法,

對是否會逐字逐句繼承“侵略”等表述依然態度模糊。

 

  2013年安倍在國會答辯時曾表示:

“‘侵略’的定義在學術界和國際上都還沒有定論。”

 

對於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東京審判),

他也曾表示“聯合國是根據戰勝者的判斷來定罪的。”

 

這與他背負著不接受東京審判歷史觀的部分保守派的期待也有關係。

 

  2005年,

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在戰後60週年談話中

繼承了“侵略”表述。

 

安倍有意在新談話中宣傳

戰後日本作為和平國家的發展道路以及今後將做出的國際貢獻,

但國際社會無疑將對其歷史觀以及是否與往首相談話的精神相一致予以關注。

(完)

========================================

日本戰後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世代

日本二戰後70年

=======================================

在日本,民族主義者否認戰爭罪行的言行,

往往會受到關注。

 

但9月那次活動的參與者說,

他們屬於相對沉默的大多數。

 

對那場導致300萬日軍和平民死亡,

並讓國家成為廢墟的戰爭,

這個群體既不謀求讚美它,

也不試圖洗白它。

 

他們只是希望恢復有關那場戰爭的記憶,

特別是那些

在瓜達爾卡納爾島這樣的遙遠戰場上陣亡的普通士兵的經歷。

 

他們不希望日本再發生這種事。

 

 [ 相關 ]

日本青年搜尋二戰日軍遺骨和一段漸遠的歷史[紐約時報]

======================================================

[ 相關國家政客繼續攪動亂局獲得他們自以為的好處 ]

 

他對日本是否是二戰中的侵略者

這一問題很謹慎地不置可否,

並為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Yasukuni Shrine)辯護,

把那個埋葬着13名日本甲級戰犯的神社

美國的阿靈頓國家公墓(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相提並論。

 

現在中國已再度強大,北京要糾正歷史記錄,

不論那片荒島的實際價值有多麼小。

 

北京其實是在1969年聯合國調查組表示

在釣魚島/尖閣諸島附近發現石油之後

才表示對島嶼有興趣的,這絕非巧合。

 

 [ 相關 ]

東亞各國為何拂不去歷史陰雲 [ 紐約時報, Jonathan Tepperman]

=======================================================

[  中美韓日本  東海新冷戰– 日本對美國的承諾心存懷疑 ]

 

日本全民心態根本轉變

二戰以來日本比任何時候都更有意願、更有能力捍衛本國

 

部分原因是,日本對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承諾心存懷疑

 

[ 相關中美日韓,東海「新冷戰」[David E. Sanger,紐約時報]

=========================================================

[  2011海嘯核災 中國威脅 >> 日本人民奮起 ]

日本突然的轉變確實有兩個強力的催化因素

2011年海嘯中國

>>

幾十年來, 人們第一次真正發出這樣的疑問:

日本工業是否會出現整體外逃

第二因素就是中國。

如果日本故意選這樣一位領導的,中國可能就是一個誘因。

安全的擔憂經濟上無力感的聯系由來已久, 並且非常深刻。

 

 [ 相關 ] 日本為何突然奮起? [  英國《金融時報 》]

======================================================

[ 主權在民>>憲法還給國民>> 日本還給日本國民 ]

 

日本人和深夜勞作的德國人很像﹐在最悲觀時實現重建的經歷。

1950年到2008年﹐其人均收入大幅增長。

重視教育愛國主義在日本社會中佔據突出地位﹐

國家土地短缺、自然資源不足情況下實現了繁榮。

最強大的資源﹐應該說是日本人民

他們幾乎全部受過良好教育﹐擁有達成所願的強大動力﹐

並且始終具有創新精神。

他們發自內心地關注國家的興衰這可以叫做愛國主義

但更加深刻﹐屬於某種體現在他們文化之中的東西

>>>

[ 相關 ] 日本重建最強大的資源:人民 [ WSJ, Marshall Loe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