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的時候究竟學了什麼?

2016/03/17

http://zh.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tearoom/18720-20160317.html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

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

《903國民教育》主持,

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

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

著書超過二十七本,

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

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東京眼(107)

留學後看得見的成果

=================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

 

留學的時候究竟學了什麼?

      在香港也有一些人認識的搞笑藝人,

擅長模倣美國歌手比昂絲的渡邊直美最近就到了紐約留學,

接受電視訪問時説:

「是因為事務所的前輩的激勵才去留學的。

那時候前輩説,最好就是加強自己(身為一個人)的優點,

於是就想去發現自己的優點,

和再學一下如何在表演的時候好好表現自己。

而去留學的時候,就令我學會,原來自己的好處,

或自己想做的事,不説出來,是沒有人會明白的。」

      很多大學生在大學唸書的時候,都會想自己去「交換留學」。

 

不少人去面試,去爭奪那些面試的機會的時候,

都會説自己「如何可以去留學,都一定會脫胎換骨的回來。」

好像是,去留學,一定會學到一些東西。

 

而學到的究竟是什麼?

 

是可看見,抑或是看不見的成果呢?

      對我來説,這條問題也是頗好回應的。

自從在日本唸完大學,做現在的工作,都有好幾位記者問過我。

我當然可以一句撇脫的回應:學日語嘛。

      對,以前的自己很簡單,對成就的概念也很直接。

 

以前,我只覺得看日劇的時候不用看字幕版,

看生肉也看得明白,就是很大的成就。

到我慢慢明白電視劇的內容,又發現原來天外有天的,

叫綜藝節目和動畫。

 

動畫中的主角的譴詞用語都不是正常的教室中會教的文句,

像《火影忍者》中的鳴門常常説的「しやがれ」,

日語老師説是一些「不禮貌」日本語,

留學生會聽就好,不需要學會如何用。

 

而到後來有一個綜藝節目,叫《嵐にしやがれ》,

才把這句用法帶到尋常百姓家。

對以前的自己,我要求沒有那麼高的。

      後來我發現,

我的學生去日本唸書,都不一定可以學到東西回來。

 

像一些去層次較差的學校的,都不能認識到日本人的朋友。

 

而去美國交換留學的同學,

就説香港去的大學生「學的東西」,就好像更不同。

 

去美國東岸某大學交換留學的M説,

他看到很多香港同學都會跟亞洲的同學玩,

像日本或是韓國的。

 

甚至,再誇張一點,

他們會花時間去跟中國同學會的人打交道,

從而希望可以認識一兩個官二代或富二代,

以便將來可以打好關係,甚至嫁入豪門。

 

因此,你説他們在留學時期是不是學不到東西呢?

 

又不一定,

他們至少可以得到一些嫁入豪門的希望或機會,

只是關於學術,他們就好像沒有什麼的進步。

      而學到東西回來的學生,又學到什麼呢?

 

我的學生,

那些日本研究學系的同學,都真的學到很多「看得見的成果」。

 

如從不施脂粉的大學二年級女生C就説:

「都是學化粧吧。

真的,在大學校園,

沒有見過一個沒有化粧的女孩。

如果你沒有化粧,就好像沒有穿衣服一樣。

於是,就開始慢慢學了。不會的,都可以問人。

而且有大量雜誌和電視節目可以教我。」

      結果,有趣的事情發生了。

我的學生在香港中文大學的時候,

人人不施脂粉,素顏上學,天天都只是牛仔褲球鞋。

 

也不能怪他們的:

中大佔地很廣,要用校巴出入。在山路追校巴,不穿球鞋也不成。

山城很熱,來來回回走走透,流流汗,粧都溶掉化掉。

她們在日本一年,回來後,就可以整副打扮粧容整整齊齊的上學去。

這種「看得見的技能」,對她們找工作有非常強大的優勢。

因為,會化粧的香港女生,不多。

會化粧,不是指「化得好看」,而是,在適當時候化適當的粧容的「技能」,

日本女生每個都不是説笑的專業。

      而對她們而言,也是一輩子的技能:

「你以前也説過,女生都學會化粧回來,是『日本文化』的力量。

以前我不信的。

現在,我信了。」

 

C説:

「文化的力量,令人都會融入大潮流,跟著潮流行。

 

口説要做自己做自己,但到了校園,只有自己一個不會化粧,

倒是很難以存活的。」

 

在留學的時候,學到什麼?

 

如果他們真的學會「文化的威力」,為師也無憾了。

================================================

 

 

 

===============================================

台灣男孩許哲寧 辦雜誌探索日本

March 24, 2015

http://asahichinese.com/article/news/AJ201503240041

文/攝影:鵜飼啟

 

(人物)

台灣男孩許哲寧

辦雜誌探索日本

=============

  現年23歲的許哲寧從日本本州呈長弓狀,

聯想至日本武士刀、然後是秋刀魚。

 

去年11月他在台灣創辦了一本介紹日本文化的雜誌,

並命名為「秋刀魚」。

該雜誌內容走介紹書籍及大眾文化等輕鬆路線,相當受到讀者歡迎。

 

  許哲寧過去白天曾在書店及出版社工作,

晚上則在台灣的大學夜間部學習印刷。

 

在採訪的過程中,

他發現台灣從流行服飾到飲食生活無一不受到「日本」影響,

而這也讓他決定要創辦一本以日本為主題的雜誌。

 

  許哲寧第一次到日本是在2年前的農曆春節期間。

 

當時他買了廉價航空的機票,

為的是去聽一個愛爾蘭樂團的演唱會。

 

  他表示自己原本對日本並不了解,

也認為台灣已經經濟高度發展了,應該和日本差不多吧。

 

然而,當他走在東京街頭時,卻感受到文化的衝擊。

 

不論是並排在書店內的雜誌種類、還是唱片行內的CD數量,

他憶起當時情景說道:「想要什麼,全部都有。」

 

  創刊號以「好想認識的100種日本」為主題,

所發行的3000本全數銷售完畢。

 

第2期以京都旅遊資訊為主題,並增刷至4500 本。

 

在市場規模不大的台灣,

初期能有這樣的銷售數量可以說相當成功。

 

雜誌充滿懷舊氣息的封面也抓住了讀者的目光,

大型書店也因為這本雜誌「符合台灣讀者的喜好」而致力推銷。

 

  台灣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親日的地方,

但介紹日本文化的期刊雜誌卻意外的寥寥無幾。

 

雖然編輯成員只有3人,規模仍不大,

但許哲寧表示:

「希望能把多元的日本打包起來,送到讀者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