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眾擔憂安保法將促使低收入者加入自衛隊

 

2015年09月19日

http://tchina.kyodonews.jp/news/2015/09/105667.html

日本民眾擔憂安保法將促使低收入者加入自衛隊

日本民眾擔憂安保法將促使低收入者加入自衛隊

隨著安保法的成立,

日本的年輕人及有著幼兒的母親們

紛紛擔憂未來貧困階層可能將迫於無奈而加入自衛隊。

圖為“反對安保相關法案媽媽會”

7月在參院議員會館舉行成立記者會。

(共同社)

日本民眾擔憂安保法將促使低收入者加入自衛隊

========================================

  【共同社9月19日電】

隨著安保法的成立,

未來貧困階層的年輕人可能將迫於無奈而加入自衛隊。

 

鑒於美軍主要動員低收入階層入伍

日本的年輕人及有著幼兒的母親們萌生了這樣的擔憂。

 

  他們紛紛擔心,隨著人口減少、

非正規就業者增加貧富差距擴大

“自衛隊也會像美軍那樣通過獎學金制度等吸引年輕人加入”。

 

  美國在開始從越南撤軍1973年廢除了徵兵制

 

之後美軍通過擴充獎學金制度、退伍後介紹就業等措施

以低收入階層為主要對象開展了入伍動員。

 

看中退伍後機會而入伍的年輕人被送往了伊拉克等戰場。

 

這一現象又被稱為“經濟型徵兵制”。

 

儘管與原本意義上的徵兵制不同,

但年輕人還是受經濟條件所限而被迫入伍

 

  家住東京都新宿區的一名東洋大學男研究生(34歲)表示:

日本的貧富差距也在擴大,貧困連鎖現象嚴重。

如果有像美國那樣的經濟援助,

可能有越來越多的人迫不得已而選擇自衛隊

 

他也參加了國會前的抗議集會,

稱“如果不反對安保法案,世道將變成弱者受制於權力階層”。

 

  家住西東京市、孩子剛滿5歲的池田亮子(36歲)表示:

經濟型徵兵制是媽媽們經常談論的話題。”

 

池田還是“反對安保相關法案媽媽會”的成員,

該組織的口號是“不許殺害任何一個孩子”。

 

她擔憂地表示,

人口持續減少將造成自衛隊員不足,

屆時自衛隊可能也會加強對低收入階層的動員,

孩子們可能被迫執行危險任務,從而面臨殺戮或被殺”。

 

  熟悉勞動問題甲南大學名譽教授熊澤誠分析指出:

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的失業率仍然較低,

應該不會立即發生美國那樣的情況。”

 

他同時也表示:

安倍經濟學中缺乏改善貧富差距的措施,可以理解年輕人的不安。

 

相比進入無望接受職業培訓的黑企業,

年輕人更傾向于加入自衛隊以學習技能的局面可能會慢慢到來。”

(完)

=======================================================

未來貧困階層的年輕人可能迫於無奈而加入自衛隊。

 

如果不反對安保法案,世道將變成弱者受制於權力階層”。

===================================================

熟悉勞動問題甲南大學名譽教授熊澤誠分析指出:

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的失業率仍然較低,

應該不會立即發生美國那樣的情況。”

 

他同時也表示:

安倍經濟學中缺乏改善貧富差距的措施,可以理解年輕人的不安。

 

相比進入無望接受職業培訓的黑企業,

年輕人更傾向于加入自衛隊以學習技能的局面可能會慢慢到來。”

=========================================================

美國1973年從越南撤軍廢除徵兵制

 

1973年美國從越南撤軍廢除徵兵制

==========================================================

[ 日本的為政者掌權者 <> 不是低收入階層 ]

 

在戰後不久,很多人認為

日本的為政者掌權者日本國民造成了傷害

————————————–

當聽到接受上級毫無道理的命令時,

就應該明白軍隊絕對不是英雄的集合

———————————–

避免將戰爭認為是另一個世界的事非常重要。

 

可以想像一下,如果生活在戰爭期間,自己會採取哪些行動。

 

軍隊是一個組織,存在管理和命令系統。

這一點與現代的企業和政府沒有差別。

這個組織動員軍官和士兵發動了戰爭。

如果是公司職員,可以將所屬的企業換成軍隊,

將自己換成士兵加以思考。

通過這樣做,或許將易於理解軍隊和戰爭。

 

[ 相關 ]     戰爭並非發生在另一個世界[小熊英二]

=====================================================

整個日本社會明明處於劇烈的變化中,

在議會中卻沒有反映出這些變化。

事實上是議會制功能不健全的體現。

這既是選舉制度的問題,

同時也體現了民意中抱有“看不到未來”的想法。

 

[ 相關 ]   日本人,現在開始思考政治吧[小熊英二]

=============================================

[ The endless World War Two !!! ]

日本佔領軍憲法

日本教育基本法

=========================================

2013年04月27日

安倍向年輕網民說:“我認為網絡將大幅改變政治。”

 

[ 相關 ] 安倍出席“niconico動畫”網站活動 [ 共同社 ]

================================================

安倍談到了未來。

 

他說,戰後幾十年出生的日本年輕人,

不應再繼續為他們祖輩的罪行道歉。

 

他說,

歷史“應該銘刻在我們心中”,

但不應再被用來嚇唬對那場戰爭不背負任何責任的年輕人。

 

雖然歷史教訓必須永遠銘記,

但總需要一個為過去劃上句號的時刻。

 

為了亞洲的和平未來,現在是時候了。

 

[ 相關 ]    亞洲應該向前看[英國《金融時報》]

===============================================

[ 日本戰後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世代 ]

 

====================================================

日本人的日子過得不錯

2015年03月13日 07:28 AM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61037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教授

嘉治佐保子 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

 

日本人的日子過得不錯

====================

光顧日本任何大城市旅游景點的外國人,

往往得到一切都很美好的印象。

 

至於光鮮明亮的錶面背後的某條小巷上在發生什麽,

只有當地人才知道。

 

但在陷入所謂“失去的幾十年”的日本,

即便對某些日本人來說,

生活也變得更加美好亮堂了。

 

日本經常成為批評的對象,

被說成像某種幽靈:

有人警告,這種幽靈可能降臨歐洲

——如果歐洲也走進“通縮、停滯、抵制變革”的死衚衕。

 

不過,

對日本國內的許多人、或至少某些群體而言,

“日本化”並不是一件太糟糕的事。

 

如果你屬於60%的全職就業群體、45%的50歲以上者

或者65%的大城市居民,

那麽始於上世紀90年代的“失去的幾十年”所帶來的痛苦

很可能跟你無關

——尤其如果你是男性的話。

 

你有體面、穩定的收入,

有一份延續到退休年齡的工作,

有政府發放的相當於男性平均工資水平三分之二的退休金。

 

由於物價停滯或下降——至少到不久前是這樣

——如果薪水只是略微上升的話,對你來說不太要緊。

 

無論如何,

只要有一份在日本很普遍的終身工作,

你的薪水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上升。

 

那些在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的好年景中

爬上這部“自動扶梯”的人,

目前基本上仍過得很滋潤

——這就是80%的財富掌握在50歲以上者手中的原因。

 

如果你是那些人的子女,你也過得不錯。

 

每天晚上,

有專職司機的黑色轎車

在東京銀座(Ginza)購物區的街邊排隊等候。

 

日本首都的林蔭大道和公路上,行駛著保養良好、非常清潔的汽車

——盡管未必是扎眼的進口車。

 

高端購物街兩旁的樹木和大樓上點綴著節能燈。

 

東京的城市天際線發生了變化,文化景觀得到了拓展。

 

特色咖啡店里全天擠滿了商務人士和學生。

 

距離中午還有好久,

煎餅(這是最新潮流)店門外便排起了長隊。

 

商店里擺滿了北歐風格的小裝飾,以及其他漂亮的小物品。

 

許多餐廳,就連那些居住區里的飯館,是世界級的。

 

人們享受著生活。

 

但是,

日本化有什麽負面影響?

 

利率目前實際上為零,這使得人們對物價產生了新的視角。

 

100萬日元(約合8000美元)存款的年利息,

只能買到一張最短程的火車票。

 

在日本

類似於10美分店和1英鎊店的100日元店成了城市景觀的一部分。

 

但是,在購買價格更高的物品時,

大多數日本人不會考慮利率的影響

——除非他們不得不借錢,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

通縮會提高債務的實際價值。

 

“失去的幾十年”侵蝕了日本社會珍視的統一與和諧的觀念。

 

對於那些工作和未來不確定的人來說,

這幾十年毀掉了他們的目的感。

 

上世紀90年代後期,隨著經濟開始停滯,

日本社會的自殺率大幅升高,

如今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60%。

 

那些正在承受“失去的幾十年”痛苦後果的人,

基本上是在默默忍受。

 

除了不滿的員工或絕望的年輕人偶發的暴力行為,

以及零星的反核游行,日本的街頭巷尾是平靜的。

 

犯罪率甚至下降了。

 

不過,

總體上的平和感實際上可能掩蓋了水面下的危險湍流。

 

由於20多歲的人的投票率僅為60多歲群體的一半,

日本的民主程序沒有聆聽弱勢群體的憤怒聲音。

 

努力爭取更年輕選民的政客仍是少數,

心懷不滿的群體基本沒有機會訴說自己的苦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