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滿地雷的中國金融市場

2014-09-29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817335

〈社論〉

 

佈滿地雷的中國金融市場

=====================

中國資本市場近日有兩件大事,值得關注與探討。

 

一是滬港通十月將上路,

未來上海、香港的投資人

可以透過當地證券商直接買賣對方交易所的股票,

逐步建立中國境內股票交易的聯通機制;

二是中國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

募資二百多億美元,上市首日股價漲幅近四成,

市值達二千三百多億美元,堪稱風光上市。

 

滬港通與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看似兩件獨立個案,

但從中國資本市場的角度觀察,

卻可歸納出共通的目標,

乃在擴大中國金融市場,

建立資本大國的地位。

 

如果說中國經濟發展的首部曲是

吸引外國的資金、人才與技術,

到中國投資設廠,發展製造業,打造世界工廠。

 

但在此階段,外資對中國幾乎只能進行直接投資,

亦即投入實體經濟領域,至今雖已累積三兆多美元外匯,

然而金融市場的規模與遊戲規則仍未完備,

無法充分運用資金推動經濟發展,

因此健全與壯大資本市場,

成為中國下階段亟欲追尋的目標。

 

實施滬港通

中國將可利用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與成熟的金融市場運作經驗,

間接引進境外資金挹注中國資本市場。

 

而阿里巴巴以一中國最成功的電子商務公司,

在滬港通上路前夕,

竟然捨棄香港而至美國上市,

加上許多中國的龍頭企業亦有意追隨阿里巴巴的腳步,

顯見讓中國大企業到全球最大資本市場上市,

對全世界吸金,不僅是企業本身的考量,

更重要的是,配合中國當局的意圖。

 

令人憂心的是,

相對於中國展現擴大資本市場的積極作為,

我財經當局卻對資本市場,尤其股市,

採取多項不友善措施。

 

如股利課徵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股利扣抵稅率減半、

年成交金額逾十億元課徵證所稅的大戶條款,

以及年所得超過一千萬元綜合所得稅的稅率

由四十%調為四十五%的富人稅,

造成資金外流的疑慮。

 

近日台股量縮價跌,尤其成交量的萎縮,

似乎透露資金出走的跡象。

 

兩岸之間的競爭,

在產業方面,台灣所擁有的優勢逐漸喪失,

即將被中國追趕超越。

 

如今在資本市場上也面臨同樣的挑戰。

 

台灣的金融監管似有愈益緊縮與嚴厲的趨勢,

此舉或為防止市場失序、崩潰的必要舉措,

但稅制的羅網愈來愈緊密,

在現今資金自由流動的全球化網絡下,

並無法防止資本外流。

 

諷刺的是,原先設定的稅收目標可能無法達成,

反因資金大量流失,導致稅收減少。

 

尤甚者,資金若是流往中國,更將造成彼長我消的局面。

 

其實,我執政當局若是願意檢討改進錯誤政策,

則仍可在兩岸的競逐中維持原先優勢。

此因中國雖有心壯大資本市場,

但箇中充滿作假帳的弊端與政商掛勾黑幕,財務不透明,

流動性差,是一個佈滿地雷的高風險市場,

對於外資根本缺乏吸引力。

 

中國市場最嚴重的問題乃是政商掛勾,

以阿里巴巴成功上市為例,

背後即充滿金權的黑幕。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

阿里巴巴上市案獲利最多的,

乃是一群所謂的紅二代、紅三代,

亦稱之太子黨的權貴後代。

 

這些掌握中國權力要樞的領導人後代所創立的基金

(此種基金亦是靠政治關係向富商募集而來),

認購中國當局迫使阿里巴巴第二大股東美國雅虎所讓出的股權,

投資八十億美元在短短兩年即暴漲至三百億美元,

賺上近四倍利潤,

才是最令人稱奇的紅色致富奇觀

 

平心而論,

如此缺乏法治與健全遊戲規則的市場,

西方的投資機構若有縝密的專業研究,

應不致將資金大量投入。

 

但是,對於投資管道有限,且政策與稅制嚴苛的台灣,

中國打開金融市場大門,卻充滿致命吸引力。

 

這二、三十年來,

部分台商將工廠遷移西進,

助長中國經濟的崛起,

如今其在全球電子產業無可挑戰的供應鏈地位,

卻遭到中國本土企業,即所謂紅色供應鏈的反噬,

面臨被取代的危機。

 

而台灣投資者若將資金大量投入中國金融市場,

恐亦重蹈台商覆轍,淪為中國金融叢林的犧牲者,

一旦資金失血過多,

台灣經濟將陷入彌留狀態,

再也無法回春了。

============================================

投資阿里巴巴前,請先回歸常識

2014年09月21日

http://cn.nytimes.com/business/20140921/c21stewart/zh-hant/

JAMES B. STEWART

 

投資阿里巴巴前,請先回歸常識

===========================

 

投資者喜歡好故事。

本月早些時候,

幾百名投資者在紐約華爾道夫(Waldorf-Astoria)酒店排起長隊,

準備聆聽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馬雲(Jack Ma)為這家中國互聯網零售商的IPO做推介。

 

「當時這裡就像是個動物園,」

在倫敦的投資公司JO漢布羅資本管理

(J. O. Hambro Capital Management)擔任高級投資組合經理的文森特·里弗斯(Vincent Rivers)說。

「排隊的肯定有400人。所有人都在,彷彿是一場社交活動。」

 

羞澀而略顯局促的馬雲在開場白中說,

15年前,他第一次來到美國,

希望籌集200萬美元(當時約合166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

「如今,」他說,「我想籌的錢比這多一點點。」

 

由於事先了解,人群中傳來笑聲

——阿里巴巴這次希望能籌集將近220億美元,

這是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IPO。

不過,馬雲畢竟不是笑星,這些人真正想聽的,

其實是阿里巴巴的增長情況,而馬雲並沒有讓他們失望。

 

幾幅生動的圖表和一些統計數據就概括了整個故事。

阿里巴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

使用其網站的活躍買家共有2.31億人,

每年的訂單量為113億,

而年商品銷售額則為2960億美元

——阿里巴巴沒有使用營收作為衡量標準。

 

相比之下,

亞馬遜(Amazon)的營收還不到820億美元,

而eBay的則勉強超過170億美元。

但是,讓阿里巴巴的潛在投資者感到興奮的並不僅僅是它的規模,

而是其規模繼續擴大的可能性。

中國目前有3.02億人在網上購物,還不到中國 6.18億互聯網用戶的一半。

中國總人口約為13.5億,而其互聯網普及率還不到總人口的一半。

與美國相比,在中國實體商店構成的競爭遠沒有那麼激烈,

這個因素也可能會增加網絡購物量。

 

「潛力絕對巨大,」里弗斯說。

「真正的問題不是他們的用戶是否會增加,

而是這些用戶會花多少錢。」中國網購人群的人均消費額比美國少得多。

他說,「如果從長期來看,他們能縮小這個差距,那麼就能得到巨大的回報。」

 

阿里巴巴的利潤率超過了40%,即便以互聯網行業的標準衡量

,這個比率都高得令人艷羨,更別提零售行業了。

數十年來,亞馬遜苦心經營,也只能勉強維持較低的利潤率;

eBay營業利潤率為20%,谷歌則為23%。

 

阿里巴巴是中國目前佔主導地位的電商公司,

它的利潤率很高,

這都表明它屬於投資者所喜愛的那種自然壟斷。

 

阿里巴巴認為這要歸功於所謂的網絡效應。

 

公司在其招股書中稱,

「買家和賣家之間的互動創造了網絡效應,

商戶越多就能吸引越多的消費者,而消費者越多也能吸引更多商戶。」

阿里巴巴能維持高利潤率,

主要是靠迴避困擾美國互聯網零售商的一些高成本、低利潤的業務。

 

阿里巴巴只是一個聯繫買家和賣家的平台。

招股書指出,

「我們不參與直接銷售、不與商戶競爭,也沒有任何存貨。」

周五上午,我也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的現場,

很明顯,人們對於剛誕生的百億美元財富深感興奮。

阿里巴巴的交易站佔據了交易所現場的中心地帶,

一群「VIP來賓」擠在天鵝絨繩後面的。

外面的街道上擠滿了人,陽台上也滿是圍觀者,每當開盤價上調,

人群中就會傳來歡呼聲。

 

馬雲按下開盤鈴,

並順便在現場接受了CNBC的採訪。

 

周四夜間,

阿里巴巴的發行價為每股68美元。周五,

積蓄已久的需求使開盤價提高到了每股92.7美元。

 

股價開始在此基礎上迅速上升,

當天收盤價為每股93.89美元。

 

或許,一些股票能反映出我所說的「興奮溢價」。

 

阿里巴巴上市的過程中,

興奮溢價肯定很明顯,

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興奮逐漸消退。

 

為了聽到更清醒的觀點,

我找到了《揭開競爭的面紗》(Competition Demystified)和

《價值投資》(Value Investing)的合著者、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金融教授布魯斯·格林沃爾德(Bruce Greenwald)。

像格林沃爾德這樣的價值投資者,

生性傾向於對故事持懷疑態度,

尤其是那些故事像阿里巴巴的情況一樣樂觀時。

 

然而格林沃爾德表示,自己認同阿里巴巴的許多說法。

「毫無疑問,他們得益於網絡效應,有增長潛力,」他說。

但價值投資者傾向於更相信數據,而非說辭。

 

而阿里巴巴的數據儘管令人印象深刻,

卻也可能讓部分投資者遲疑。

 

按68美元的股價計算,

阿里巴巴的市值約為1680億美元。

 

很難找到一家可以直接與其相提並論的美國公司,

但格林沃爾德說,eBay是最接近的。

 

和阿里巴巴一樣,

eBay擁有一個得益於強大的網絡效應的拍賣網站,

還有一個品類廣泛的電商網站,

以及支付系統PayPal。

 

(儘管阿里巴巴剝離了自己的支付系統支付寶,

但如果支付寶出售或上市,阿里巴巴依然能夠獲益。)

EBay的市值約為650億美元。

 

當然,eBay並沒有以阿里巴巴對中國電商行業那樣的主導程度,

主導美國的電商業。

但隨着中國市場的成熟,

認為這種主導地位會持續下去的想法合理嗎?

 

在美國和歐洲,

沒有哪家公司在電商領域佔據着主導地位,

也沒有哪家企業的規模能像傳統經濟模式下的沃爾瑪(Walmart)那麼大。

 

或許,

全國性實體連鎖品牌的服務還滿足不了中國的需求,

但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改變。

 

格林沃爾德表示,

他認為阿里巴巴市值高於eBay

——或許是eBay市值的兩倍

—— 實至名歸。

 

「但三倍呢?真的有些牽強,」他說。

 

然後便是最常見的估值指標市盈率。

按每股68美元計算,

 

阿里巴巴的市盈率略高於40倍。

在上一個季度,eBay屬於虧損,因此不存在市盈率。

但縱觀eBay上市以來,其平均市盈率略高於26倍。

 

也沒有哪家中國互聯網公司很像阿里巴巴,

因此很難將其和中國公司的股票進行比較。

 

但中國版的谷歌(Google)百度的市值約為800億美元,

市盈率為45倍。

 

百度同樣獲益於網絡效應,

以及中國互聯網使用量的擴大。

 

儘管兼具兩方面的元素,

但卻被歸為社交媒體,

而非電商企業的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差別更大。

 

騰訊的市值為1470億美元,

同樣低於阿里巴巴,但其市盈率卻高達51倍。

 

阿里巴巴的估值可能不會太令人震驚,

但對格林沃爾德教授而言,

這些比較「相當嚇人」。

 

他接著說,

阿里巴巴受到了大量炒作,這是能從股價上看出來的。」

 

但這不會改變阿里巴巴的故事,有時候一個故事就已足夠。

 

幾乎不盈利,

但卻讓價值投資者趨之若狂的亞馬遜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其市值為1500億美元,幾乎可以比肩阿里巴巴,

市盈率超過500倍。

 

投資者相信亞馬遜說的,

即互聯網商業的主導地位,

以及高額的利潤近在咫尺。

 

阿里巴巴在紐約的推介會結束後,里弗斯說,

我想說,情緒很興奮。

其實真的沒什麼新東西,但現場充滿活力,

都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增長機遇。」

 

里弗斯接著說,投資者「希望能夠說自己去過現場」。

==================================================================

[中國馬云阿里巴巴集團紐約掛牌上市]

 

中國馬云的阿里巴巴集團紐約掛牌上市,

引發全球的關注。

 

阿里巴巴最大的風險跟中國中央政策有直接關係

 

馬云並沒有說出跟北京政府密切往來的實情

 

[ 相關 ] 德媒:阿里巴巴集團含政治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