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滿地雷的中國金融市場

2014-09-29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817335

〈社論〉

 

佈滿地雷的中國金融市場

=====================

中國資本市場近日有兩件大事,值得關注與探討。

 

一是滬港通十月將上路,

未來上海、香港的投資人

可以透過當地證券商直接買賣對方交易所的股票,

逐步建立中國境內股票交易的聯通機制;

二是中國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

募資二百多億美元,上市首日股價漲幅近四成,

市值達二千三百多億美元,堪稱風光上市。

 

滬港通與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看似兩件獨立個案,

但從中國資本市場的角度觀察,

卻可歸納出共通的目標,

乃在擴大中國金融市場,

建立資本大國的地位。

 

如果說中國經濟發展的首部曲是

吸引外國的資金、人才與技術,

到中國投資設廠,發展製造業,打造世界工廠。

 

但在此階段,外資對中國幾乎只能進行直接投資,

亦即投入實體經濟領域,至今雖已累積三兆多美元外匯,

然而金融市場的規模與遊戲規則仍未完備,

無法充分運用資金推動經濟發展,

因此健全與壯大資本市場,

成為中國下階段亟欲追尋的目標。

 

實施滬港通

中國將可利用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與成熟的金融市場運作經驗,

間接引進境外資金挹注中國資本市場。

 

而阿里巴巴以一中國最成功的電子商務公司,

在滬港通上路前夕,

竟然捨棄香港而至美國上市,

加上許多中國的龍頭企業亦有意追隨阿里巴巴的腳步,

顯見讓中國大企業到全球最大資本市場上市,

對全世界吸金,不僅是企業本身的考量,

更重要的是,配合中國當局的意圖。

 

令人憂心的是,

相對於中國展現擴大資本市場的積極作為,

我財經當局卻對資本市場,尤其股市,

採取多項不友善措施。

 

如股利課徵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股利扣抵稅率減半、

年成交金額逾十億元課徵證所稅的大戶條款,

以及年所得超過一千萬元綜合所得稅的稅率

由四十%調為四十五%的富人稅,

造成資金外流的疑慮。

 

近日台股量縮價跌,尤其成交量的萎縮,

似乎透露資金出走的跡象。

 

兩岸之間的競爭,

在產業方面,台灣所擁有的優勢逐漸喪失,

即將被中國追趕超越。

 

如今在資本市場上也面臨同樣的挑戰。

 

台灣的金融監管似有愈益緊縮與嚴厲的趨勢,

此舉或為防止市場失序、崩潰的必要舉措,

但稅制的羅網愈來愈緊密,

在現今資金自由流動的全球化網絡下,

並無法防止資本外流。

 

諷刺的是,原先設定的稅收目標可能無法達成,

反因資金大量流失,導致稅收減少。

 

尤甚者,資金若是流往中國,更將造成彼長我消的局面。

 

其實,我執政當局若是願意檢討改進錯誤政策,

則仍可在兩岸的競逐中維持原先優勢。

此因中國雖有心壯大資本市場,

但箇中充滿作假帳的弊端與政商掛勾黑幕,財務不透明,

流動性差,是一個佈滿地雷的高風險市場,

對於外資根本缺乏吸引力。

 

中國市場最嚴重的問題乃是政商掛勾,

以阿里巴巴成功上市為例,

背後即充滿金權的黑幕。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

阿里巴巴上市案獲利最多的,

乃是一群所謂的紅二代、紅三代,

亦稱之太子黨的權貴後代。

 

這些掌握中國權力要樞的領導人後代所創立的基金

(此種基金亦是靠政治關係向富商募集而來),

認購中國當局迫使阿里巴巴第二大股東美國雅虎所讓出的股權,

投資八十億美元在短短兩年即暴漲至三百億美元,

賺上近四倍利潤,

才是最令人稱奇的紅色致富奇觀

 

平心而論,

如此缺乏法治與健全遊戲規則的市場,

西方的投資機構若有縝密的專業研究,

應不致將資金大量投入。

 

但是,對於投資管道有限,且政策與稅制嚴苛的台灣,

中國打開金融市場大門,卻充滿致命吸引力。

 

這二、三十年來,

部分台商將工廠遷移西進,

助長中國經濟的崛起,

如今其在全球電子產業無可挑戰的供應鏈地位,

卻遭到中國本土企業,即所謂紅色供應鏈的反噬,

面臨被取代的危機。

 

而台灣投資者若將資金大量投入中國金融市場,

恐亦重蹈台商覆轍,淪為中國金融叢林的犧牲者,

一旦資金失血過多,

台灣經濟將陷入彌留狀態,

再也無法回春了。

============================================

在中國,揭露詐騙的風險幾何

2014年08月29日

http://cn.nytimes.com/business/20140829/c29norris/zh-hant/

FLOYD NORRIS

 

在中國,揭露詐騙的風險幾何

=========================

中國,

有些在其他國家被認為理所應當的事情可能也會非常危險。

 

出生於中國的加拿大公民黃昆在中國服刑兩年後回到溫哥華。

 

他的罪名是參與了一項調查,

促使他的僱主建議賣空希爾威金屬礦業(Silvercorp Metals)。

 

希爾威金屬礦業是一個設在加拿大的銀礦生產商,

但採礦是在中國進行的。

 

2006年,

現年37歲的黃昆從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畢業後,

拿着一個商業學位回到中國。

 

1997年,他的父母移民來到溫哥華,

他當時20歲;2002年他成了一位加拿大公民。

 

他的工作就是研究正開始在美國和加拿大的股票市場上市的中國公司。

 

他在採訪中說,他曾受聘於Eos

——加拿大資金經理人約翰·卡恩斯(Jon Carnes)運營的一家對沖基金,

工作內容是「檢查中國所有的財務記錄,與管理層、顧客以及供應商交流。」

 

開始,Eos是找一些好股票購買,

但卡恩斯最後卻以發現中國的欺詐現象而聞名,

他後來以阿爾弗萊德·利特爾(Alfred Little)為名把他的發現公布到了網上。

 

黃昆一直在研究其中的一些報告,但是直到2011年以前,

從未與中國官方發生衝突。

 

當年6月,他受託對希爾威進行調查。

 

他說他發現在希爾威交給中國政府的一些報告中,

公司的表現不如在加拿大發佈的報告中好。

 

他讓同事前往位於北京西南方向約500英里(約合800公里)的河南省

的月亮溝鉛鋅銀礦,這裡是希爾威最大的一個項目。

 

他們拍攝了載着礦石離開礦區的卡車,

還撿了一些從車上掉下來的礦石樣本。

 

9月,阿爾弗萊德·利特爾的一篇報告質疑希爾威是否誇大了礦區的產出。

 

報告稱,從他們撿回的礦石樣本來看,

每噸礦石的含銀量要比公司所說的少很多,

卡車運輸礦石的數量太少,

根本達不到希爾威所說的規模。

 

公司對此做了憤怒的回應,並要求對那些攻擊公司的人進行調查。

 

12月28日,黃昆在打算從北京飛往香港時被捕。

 

來自靠近礦區的城市洛陽的一名警察警告黃昆,

如果不合作,他可能會被關四到五年。

 

對他進行質詢的警察接了很多個電話

——黃昆說他認為這些電話都是希爾威的管理人員打來的

——隨後還要求他提供「Eos郵箱服務器密碼」等信息。

 

數日之後,黃昆獲得保釋,但是被禁止離開中國。

 

不過,2012年7月我為《紐約時報》寫的一篇專欄文章發表後,

情況突然發生改變。

 

文章援引卡恩斯的話說,洛陽警察「逮捕、恐嚇我的研究人員,

並禁止他們與我聯絡或對中國公司展開進一步調查。」

 

他告訴我,黃昆再次被捕,

警察這次明確表示這種舉動是對那篇文章的「直接報復」。

 

根據黃昆本月在溫哥華對希爾威提起的訴訟,

他隨後在洛陽監獄度過了接下來的兩年,

與多達34名其他囚犯一起

被關在一個300平方英尺(約合30平方米)的牢房裡。

 

9月,多倫多《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

發表了一篇關於黃昆和希爾威的長文

其中包括黃昆在保釋期間接受採訪時所做的聲明。

 

黃昆在訴訟文件中稱,這進一步激怒了警方。

 

文件稱,他被要求「徒手擦洗醫務室」。

 

黃昆告訴我,洛陽的監獄「是中國最令人難以忍受的監獄」。

 

當然,他也沒有見過中國的大多數監獄,

不過他說這裡比北京監獄糟糕很多——他也在那裡待過。

 

最後,到了2013年6月,他被指控有犯罪行為,

並且在9月一次持續了一天的不公開審判中被定罪。

 

他被罰款50萬元人民幣,並被判刑兩年。

他在第二次被捕後被拘留的時間也計入服刑時間。

今年7月,他被釋放並驅逐出境。

 

他犯了什麼罪?

一家上訴法院駁回了他的上訴。

希爾威提供給我的那份裁決的翻譯版本顯示,

他犯了「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

 

對他的第二項指控是非法使用監控設備

——拍攝卡車離開礦場的攝像機

——但被判罪名不成立。

 

攝像機既不是他買的,也不是他在拍攝。

撰寫報告的也不是他,儘管他提供了信息。

 

上訴法院的裁決

聽上去似乎是說,

按照中國的法律,僅僅是賣空股票也是一種犯罪。

 

「本院判定,黃昆清楚地知道,

卡恩斯獲取產品信息和前述中國企業的照片的目的是做空相關股票,」

法官寫道。

 

在加拿大和美國,希爾威試圖起訴參與了相關報告的人,

但未獲成功,

然而去年12月不列顛哥倫比亞證券委員會

(British Columbia Securities Commission)對卡恩斯提起欺詐指控,

稱他發表第一篇報告在一定程度上

是因為購買的希爾威看跌期權即將到期。

 

該委員會稱,因為該報告,他通過那些期權大賺數百萬美元。

 

卡恩斯否認了相關指控,圍繞此事的聽證會定於今年舉行。

 

希爾威的一名官員拒絕和我討論相關案件,

洛陽警方也未回復我請其置評的電話和傳真。

 

與此同時,希爾威業務下跌。

去年,該公司稱月亮溝鉛鋅銀礦出現了欺詐行為。

 

欺詐方是按挖出的石頭噸數計酬的礦工。

希爾威稱,為了獲得更高的報酬,那些礦工摻加了廢料。

 

加拿大雷蒙德·詹姆斯公司(Raymond James)的分析師

克里斯·湯普森(Chris Thompson)表示,

希爾威的銀產量從3月結束的2012財年的560萬盎司,

跌至2013財年的490萬盎司和2014財年的385萬盎司。

 

他說該公司的鉛、鋅和金的產量也下降了。

 

但希爾威本月表示,在6月結束的2015財年第一季度,

公司業績有所改善,不過銀銷量依然低於去年同期。

 

2011年4月,希爾威的股價創下15美元的最高水平。

到卡恩斯公布第一份報告時,該公司股價不足8美元。

如今,公司股價約為1.85美元。

 

股價下跌部分是因為銀價持續走低,

但希爾威的股票表現不如其他白銀生產商的股票。

 

黃昆依然供職於Eos,並表示自己還是想當股票分析師。

「我在學校學的就是這個,」並且認為自己擅長這一行。

進行研究期間,他無法前往中國。

 

在某些方面,中國依然是一個封閉的社會。

對外國來說,中國大得無法忽視,

但能掌握漢語的外國人卻少之又少。

 

近些年被曝光的欺詐案件中,許多都涉及一些謊言。

如果和那些公司有關聯的擔保人、審計人員和分析師

事先分析了提交給中國政府機構的文件,

這些謊言就會很明顯。

 

但相比於欺詐方,

中國對那些發現欺詐行為的人表現出了更多的敵意,

並且一直不願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簡稱SEC)的調查人員共享信息。

 

卡恩斯說,

七家被他認為是騙子的公司已在美國上市。

SEC已對其中三家公司提起了欺詐訴訟。

 

或許中國政府是特別痛恨像黃昆這樣移民出去又回來的人

本月初,

出生於中國的美國公民虞英和丈夫韓飛龍(Peter Humphrey)

在應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的要求

調查該製藥公司的一名前僱員時,

被判違反了中國的法律。

 

和黃昆一樣,虞英曾被判處兩年有期徒刑。

——————————————————————————–

Chen Jiehao對本文有報道貢獻。

===================================================

[在其他國家理所應當然的事情>>在中國會非常危險]

在中國揭露詐騙的風險 >>

相比於欺詐方

中國政府對發現欺詐行為的人表現出更多的敵意

=============================================

[中國的欺詐現象] >> [中國對發現欺詐的人表現出敵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