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為什麽更愛國?

更新於16小時前 李江 為FT中文網撰稿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69047?full=y

中國留學生為什麽更愛國?

====================

李江:

中國留學生出國後往往更加愛國,

其情感動因比較復雜,

有時愛國主義甚至成為他們砥礪自我的精神支柱。

我剛到英國讀書的時候,

曾經收到過一封學校發給全體學生的郵件。

郵件主要是提醒學生最近倫敦安全狀況不佳,要註意防盜防騙。

讓我不解的是,

郵件專門提及了最近發生在中國學生身上的受騙和失竊案例,

而言辭之間帶有一絲嘲諷。

這讓我感到了冒犯。一開始,我擔心自己想多了,

於是就徵求了印度、美國和法國室友對此的看法。

他們與我意見一致,

於是我立馬回郵件指出他們這樣描述中國學生是不恰當的。

學校辦公室倒是很快就回復,郵件里說,

他們並不覺得這樣的表達有何不妥。

於是我二話不說找了中國學聯主席,

希望他能與學校辦公室溝通。

然而,他的回復與國內典型的學生會主席如出一轍:

郵件說法不妥,但你不要鬧事。

於是,我又迅速通過QQ聯系中國學生一起向學生辦公室投訴。

學校有規定,只要有五名學生投訴,

學校行政人員與學生會代表要組成相關小組處理投訴事宜。

然而,我通過各種渠道聯絡了數十名中國學生,

他們均表示憤慨,但無一人願意與我一起投訴。

由於初來乍到,我完全不知應當如何繼續我的投訴,只好作罷。

然而,讓我瞠目結舌的是,

一個月後我卻被一些中國留學生公開指責為賣國賊。

事情的起因是我在輔導課(tutorial)上非常坦率地

跟西方人就中國某些社會現象進行學術討論,

其中含有一些批評意見。

許多中國留學生本來就氣憤於西方人對中國的偏見,

一聽到我作為一個中國人居然認可他們的某些批評

則更是怒不可遏——而我反駁西方學生的話

他們倒是一點都不記得。

下課以後,一些中國學生對我口誅筆伐,

甚至有人在微博公開指責我的“賣國行徑”實在給中國人丟臉,

同意者甚眾。

弄了半天,我反倒成了賣國賊。

只是,當時我不知道為什麽他們表達愛國的方式是罵我不愛國。

留學生為什麽更愛國?

在海外生活過的華人都有體會,

中國留學生出國後往往更加愛國。

他們的愛國有著更為復雜的情感動因,

有時候愛國主義甚至成為他們砥礪自我咬牙堅持的精神支柱。

只是,愛國主義的深處流淌著對故土和親人深深的思念,

而愛國常常成為這種思念的情感表達方式。

不少留學生都有過一番體會,

看著《舌尖上的中國》淚流滿面,逢年過節思鄉心切。

遠離故土和親人的孤獨逐漸吞噬了初來乍到的新鮮感,

而每當凄冷的月光灑落桌面,

一股思鄉之情總是難以抑制地充盈心緒之間。

對千里之外同一片土地的思念構成了留學生強烈的共同情感體驗,

盡管來自五湖四海,但共有的家國記憶讓所有留學生

懷有同樣的身份認同,那就是炎黃子孫、中華兒女。

對故鄉的思念之所以如此強烈,

一方面確實發自肺腑,另一方面也由留學生

難以融入當地社區的孤獨感驅動。

情感體驗可以在人與人的互動中獲得,

而相對隔絕的個人生活往往使自己

只能訴諸於從歷史記憶中獲得情感體驗。

大多數中國留學生由於語言不過關和文化習俗難以適應,

難以與當地人結為好友,遑論融入當地社區了。

中國留學生往往喜歡跟本國人扎堆,

一起做飯、旅游、聊天、逛街、玩游戲、談戀愛。

有一定數量中國留學生的大學或城市,

幾乎肯定會存在一個以上的中國留學生亞社群。

在這個亞社群中,

中國留學生依然延續著相當一部分的中式生活習慣,

同時也結合一部分當地的文化習俗。

這個亞社群相對保守和封閉,

以至於當地人往往視中國留學生為一幫獨特的存在。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用來描述他們實在再貼切不過。

保守和封閉的亞社群會不斷自我強化社區成員的認同,

並且會加劇主流文化對該亞社群文化既已存在的偏見。

西方國家系中國留學生最主要的目的地。

西方人對中國本來就存在偏見,

而偏見的緩解有賴於互動與交流的加強。

本來中國留學生應該是一群可以起到加強中國與所在國

交流中介作用最合適的群體之一,

但他們所形成的保守的亞社群現象卻在某些方面

加深了西方人對中國的某些偏見。

更何況,主流文化本來就擁有話語霸權,

亞社群的封閉屬性更會加強成員對主流人群的偏見觀感

和受壓迫心理。

反過來,許多中國留學生就愈發覺得中國人一定要團結。

然而,這種心理多少帶有偏執色彩。

偏執的內群體偏好

人類具有內群體偏好的屬性,

也就是說,人類天然就會“你們”、“他們”和“我們”。

愛國就是一種典型的內群體偏好。愛國是一國國民自然的情感表達,

它本身是神聖和莊嚴的。

只是人畢竟生活在一個復雜的社會環境中,

他或她的愛國情感必然受到社會倫理的規訓和建構。

在規訓和建構之下,人們愛國的方式就會趨同於主流社會意識。

這就是為什麽,中國人對父母的愛在古代社會會衍生出愚孝,

而這在現代中國人看來是可笑的;

西方人對民族的愛會從19世紀開始逐漸衍生出狂熱的極端民族主義,

而這在全球範圍內至今十分活躍。

 

許多留學生在亞社群文化的建構中容易形成偏執的內群體偏好。

 

由於人類天生具有保守天性,那麽在保守的亞社群文化中,

留學生就更會趨向於強化自我特質。偏執性心理,

體現在留學生對信息進行選擇性接收和解讀。

 

留學生生活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享受著新鮮的空氣、安全的食品、相對自由的資訊、良好的秩序環境,

對國內種種不良現象的體驗感會逐漸淡化

——短暫的回國與長期生活所獲得的體驗無法相提並論,

因而對祖國的形象認知和認同會更趨於完美化,

也就是距離產生美。

 

而他們對生活的國家所存在的種種不良現象

如種族歧視、文化偏見、較差的網購體驗、老化的基礎設施等

則身臨其境,難免放大自己的糟糕體驗。

 

這就愈發使得留學生懷有對祖國的自豪感,

同時也形成了留學生偏見觀感激化的惡性循環。

 

保守的內群體偏見是中國留學生的愛國主義的主要特點,

它擁有對非我族類更為強烈的消極觀感甚至敵意

——並不是指對個體。

 

中國留學生亞社群的弱者心態在所有少數族裔社群當中

屬於比較明顯的,他們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更為敏感。

 

一是由於亞社群成員本來就會存在弱勢心態,

其次是因為長期以來國內教育過於強調近代中國的悲情色彩,

以至於中國留學生面對世界時無法擁有真正的自信。

 

第三,中國人至今遵循著儒家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和“家醜不可外揚”這種隱惡的倫理信條。

相比之下,同樣愛國的美國留學生

面對外國人對美國的嘲諷表現得更為坦然,

甚至常常跟別人一起“黑美國”。

 

若中國人這麽做,

就很難不招致同胞們洶涌的怨憤和無盡的道德審判。

 

留學生最應學會理性愛國

不可否認,愛國是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

但正如我在《哈佛女孩與她的愛國敘事》里所說的那樣,

愛國之心不應該被對“他者”的偏見和怨憤所占據,

那樣會使愛國主義成為黨同伐異的工具。

 

正如伊斯蘭教本質上是一個教人向善的宗教,

但世俗層面的糾葛卻使得它成為各種極端主義的工具。

 

中國留學生要走出封閉的小圈子,積極融入當地社區。

 

如果他們真正熱愛中國,不妨致力於加強中國與當地的文化交流,

消除雙方隔閡和偏見,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當然,我們也應該尊重那些不這麽做的留學生,

只是後者也必須同樣學會尊重擁有不同選擇的人。

 

在美國(社群),

你極少見到有人因為批評美國而被人為是“賣國賊”,

或者被人要求“滾出美國”。

 

反而美國主流社會(文化)

會對公民不積極融入主流社會、當地社區、社會秩序

和推動社區建設的行為比較反感。

 

我們無法確認美國式的愛國主義

會成為中國愛國主義的發展方向

——中國的愛國主義必須深深地根植於其本土文化之中。

 

然而,愛國主義同樣需要融合於普世性的現代文明精神之中,

正如時至今日愚孝在現代中國已不再被主流社會接納。

愛國主義本身就在經歷現代化的過程,

因而我們不妨站在更為宏觀和深遠的視角去看待當下的愛國主義。

 

即便我們無法擁有賢達智者的見識,

也不妨在愛國的時候努力祛除暴戾之氣,留存愛人之心。

 

中國留學生愛國是可貴的,

但如果他們依然無法擺脫身上的偏執觀感和暴戾之氣,

沒有學會西方文明所教導他們的要保持

獨立於經驗的深思明辨(critical thinking),

那這樣的景象何嘗不令人絕望?

 

畢竟,中國對留學生依然有著非同一般的期待。

=========================================

[ 中國人民一人一票決定中國領導人  ]

 

中國留學生愛國是可貴的,

如果他們無法擺脫身上的偏執觀感和暴戾之氣,

沒有學會西方文明所教導他們的要保持

獨立於經驗的深思明辨(critical thinking),

那這樣的景象何嘗不令人絕望?

 

[ 相關 ] 

中國留學生為什麽更愛國?[英國《金融時報》,李江 ]

=======================================

[ 中國人民一人一票決定中國領導人  ]

中國現在確實是一個大國。

 

是一個問題非常非常多的大國,但是它是一個大國。

 

大,是它有很大的影響力,也拿著一手好牌。

 

中國有問題,不代表你看衰這個國家。

 

在之前,我心裡「中國」這個概念代表著弱國。

 

我現在覺得中國是一個你沒有辦法定義的國家。

 

它一定要做很多大事的。

無論主動還是被動,很多事情都會發生。

 

從那以後,我覺得自己很幸運。

幸運就在於我生在這樣一個國家,這個國家不是沒有問題。

 

[ 相關 ]    常春藤的一隻啄木鳥[ 紐約時報 ]

=====================================

 

 

[ 相關 ] 

哈佛女孩的“愛國演講”:你所不知的台前幕後[英國《金融時報》]

=====================================

一位美軍攝影師,一段國民黨的抗戰史

2016年6月14日

http://cn.nytimes.com/lens/20160614/t14lens-greenberg/zh-hant/

本文最初發表於2012年4月21日。

DAVID GONZALEZ

被遺忘的二戰中緬印戰場

二戰期間,

希德·格林博格是中緬印戰場的一名美軍戰地攝影師。

他的鏡頭記錄了20世紀40年代的

中國和一段塵封的戰爭記憶。

 

一位美軍攝影師,一段國民黨的抗戰史

================================

在中國,

很多人都知道希德·格林博格(Syd Greenberg)的事情。

要知道自從20世紀40年代中期以來,

他就沒有再到過中國。

 

當時,他作為美軍陸軍通訊部攝影師,

被派到中緬印戰區,

記錄美軍與中國國民黨部隊如何抗擊日軍。

 

有幾十年的時間,

中國共產黨政府從人們的集體記憶中抹去了這段歷史。

 

但是近年來,

中國一些業餘歷史研究者努力讓人們對這個時期增進了一些了解,

他們從美國國家檔案館的2.3萬張相關照片中選取了一些照片,

舉辦了一個巡迴展。

 

該展覽名為「國家記憶」(National Memories)。

 

在香港附近工作、協助開辦該展的建築師晏歡說,

「我非常熟悉格林博格的名字,有很多次,

我都在照片的背面發現了他的簽名。

籌備這個展覽時,我們把他的照片放在一個特別單元裡。」

 

格林博格的紀念儀式將於週六在康涅狄格州的新迦南舉行。

 

他從20世紀50年代起一直在這裡定居。

 

去年10月他在車禍中受傷,於今年1月去世,享年92歲。

 

大多數鄰居都知道他是鎮上的攝影師

——他白天在一個客戶定製沖印室上班,業餘時間就拍照

——但是有更多他從未見過的人

通過他在軍隊服役時拍攝的照片深深喜愛上了他。

 

「這些展覽可以向中國人民講述一點他們自己的歷史,

一點他們此前並不知道的歷史,」

 

中緬印戰區的美軍指揮官約

瑟夫·史迪威將軍(Gen. Joseph Stilwell)的外孫

約翰·伊斯特布魯克(John Easterbrook)說。

 

1949年之後,

國民黨政府和軍人在抗日戰爭中扮演的角色被掩蓋了。

當時,好像只有共產黨打敗了日本人。

但在最近10年間,這部分歷史被揭開了。」

 

格林博格的兒子菲利普(Philip)也是一名攝影師。

 

他說,他的父親出生在紐約下東區,

十幾歲時隨家人一起搬到布魯克林。

 

格林博格入伍後,

陸軍通訊部派遣他隨兩名士兵,一名上尉一同前往中國。

 

「那名上尉被狙擊手打死了,」菲利普說。

 

菲利普說,

格林博格的任務就是使用徠卡相機和4×5相機記錄這場戰爭。

有時候,他們外出執行任務一去就是幾個星期,

無法把膠片送出去。

 

他在中緬印戰場上度過了數年時間才回到美國。

 

回國後,他曾為紐約的報紙擔任自由攝影師,

之後為一家沖印室工作。

 

20世紀50年代搬到新迦南後,

他開始教當地警察怎樣拍好頭像照片與事故現場照片。

「這個工作他做了10年,從來沒有報酬,」菲利普說。

 

「所以鎮上的人都認識他。他拍照片從來不要錢。」

 

兩年前,晏歡和幾個同事來到美國國家檔案館,

為展覽的核心部分收集照片。

 

這項工作與他本人關係密切

——他的外祖父是一位中國將軍,曾與史迪威並肩作戰。

 

半個多世紀以來,共產黨一直掩蓋了這段歷史,」晏歡說。

 

所以我們非常感謝美軍陸軍通訊部

為我們留下了這樣豐富的歷史資源。

我們從來沒見過這些東西。

 

在中國,人們不能使用檔案資料。

共產黨控制着歷史檔案,並且隱瞞了很多秘密。」

 

晏歡很快從伊斯特布魯克那裡了解到,

希德·格林博格還活着。

他們開始通過電子郵件聯繫。

 

第一次展覽開幕時,

格林博格還送來了一份特別錄製的視頻信息。

 

該展覽還配有書籍和DVD,已經在幾個中國城市展出,

主辦方也在討論把它搬到美國。

 

伊斯特布魯克說,展覽在中國受到了熱情的回應。

 

「中國人民從來不會忘記朋友,」他說。

「這是真的。」

 

這一點,格林博格一家也體會到了。

 

那是去年希德受傷之後。

 

在醫院進行康復治療期間,

他開始收到電子郵件和明信片。

都是來自陌生人。來自中國。

 

「我們的一個朋友,我都不知道是誰,貼出了他醫院的地址,」

晏歡說。

 

「有些在美國的中國人知道這家醫院在什麼地方,

於是帶了聖誕賀卡和鮮花去看望他。」

 

格林博格去世後,慰問的聲音也從大洋彼岸傳來。

 

「人們都知道格林博格先生,」晏歡說。

「我們真的非常尊敬他。」

=============================================

[ 2016二戰結束71週年 ]

中國共產黨政府掩蓋歷史

中國共產黨控制着歷史檔案隱瞞了很多秘密

 

==================================================

 

1949年之後,

國民黨政府和軍人在抗日戰爭中扮演的角色被掩蓋了。

當時,好像只有共產黨打敗了日本人。

但在最近10年間,這部分歷史被揭開了

 

======================================================

[ 二戰結束時沒有俄羅斯聯邦 也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 ]

 

觀看俄國慶祝二戰勝利閱兵的錄影時,

感覺歷史相當諷刺,

因為二戰結束時並沒有俄羅斯聯邦

也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

這兩個全新的國家都是後來的歷史產物。

 

俄羅斯總統普京沒有蘇維埃聯邦共和國

與它競爭民族主義的招牌,

所以採取肯定斯大林的軍事貢獻的態度,

允許其軍人在斧頭鐮刀勝利旗的引導下,

穿舊蘇聯軍服出場。

 

中共在民族主義方面,

則仍然面對台灣中華民國的競爭,

我不知道中共會不會讓軍隊穿着抗戰時期的國軍服裝出現

中國官方已表示會安排部分國民黨老兵接受檢閱——編注),

但是在1941年以前,中共軍隊都是穿國軍制服的,

都戴有青天白日帽徽的軍帽。

 

[ 相關 ]   紅色的閱兵式,藍色的抗戰史?[ 紐約時報 ]

====================================================

[防堵共產主義擴散為藉口默許流亡的殘餘國民黨非法竊佔台灣]

 

[ 台灣北韓還要不如的地方 ]

國際社會普遍認知北韓非自由民主的國家

國際社會被誤導以為台灣已經民主化

 

事實上 ,以防堵共產主義擴散為藉口,

流亡的殘餘國民黨非法竊佔台灣

寄生台灣自稱中華民國流亡中國人台北政權

掠奪台灣人資源,建構外來殖民政權一個台灣兩個世界

六十五年流亡的中國人台北政權始終嚴密的掌控台灣

台灣人爭取免於恐懼生活基本人權被污名化為麻煩製造者

—————-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

美國對蔣介石政權非法據台保持沉默

——–>

我用「沉默的同謀」(a conspiracy of silence

形容蔣介石政權美國政府當時的關係。

美國國務院對於蔣氏政權下的專制暴行一清二楚,

卻不讓美國人民了解真相。

[ 相關 ] 白色恐怖 沉默同謀[ 唐培禮(Milo Thornberry)]

=======================================================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

封面圖片是中國主席習近平手拿一支筆與步槍的合成照,

標題是「習的歷史課」,

裡面文章標題

中共掠奪歷史為當前野心找藉口,

The Communist Party is plundering history to justify its present-day ambitions〉,

直接表明要掠奪中國國民黨抗戰的果實

中國國民黨歷史微調

難道不是要掠奪台灣歷史的真相為當下野心找藉口?

 

 [ 相關 ]  黑吃黑 當王曉波遇上毛澤東...[賴福順]

====================================================

[ 中國共產黨掠奪歷史為野心找藉口 ]

 

習近平對歷史的邏輯,大概有如下的認知:

“中國過去消滅日本帝國主義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其勇氣和苦難,不但應該獲得世人遲來的尊敬,

中國而且還應該​​對今天亞洲事務有更大話語權。

 

 [ 相關 ] 中共掠奪歷史為現下野心找藉口[經濟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