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股環境養出兆豐土皇帝蔡友才?

2016-10-04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E6%98%AF%E4%BB%80%E9%BA%BC%E6%A8%A3%E7%9A%84%E7%92%B0%E5%A2%83%E9%A4%8A%E5%87%BA%E5%85%86%E8%B1%90%E5%9C%9F%E7%9A%87%E5%B8%9D%E8%94%A1%E5%8F%8B%E6%89%8D

張瀞文

兆豐內部缺乏監督機制,才會出這麼多包。
(圖片來源/維基)

 

是什麼樣的環境養出兆豐土皇帝蔡友才?

==============================

10月3日,

行政院「兆豐銀行遭美裁罰案督導小組」召開第七次會議,

督導小組決定近日完成查核報告後,

將把兆豐案發生期間時任金管會主委的

陳裕璋、曾銘宗、王儷玲、丁克華,

及財政部長張盛和、許虞哲移送監察院究責。

 

同時間台北地檢署也針對兆豐案發動第二度搜索,

除了兵分七路再度搜索「鑒機」資產管理公司外,

也傳訊潤泰集團尹衍樑、兆豐金前主秘王起梆、

兆豐金前總經理魏美玉等18人到案說明,

其中兆豐金前董事長蔡友才已是第五度遭到檢方傳訊。

 

董總當太久,一切都是蔡說了算

可以說,從兆豐案發生到現在一個半月左右的時間,

不僅檢調辦案的動作持續不斷,

蔡英文總統也對此案說了重話,

內閣因兆豐案有三位財經官員下台不說,

更牽連到前後任多位財經首長遭移送監察院究責,

只是這一連串的責任追究之後就可以杜絕弊案再生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回頭看,

一家資產兩兆、堪稱國銀金控績優生的兆豐金,

為什麼今天會爆出這麼大的弊端?

是什麼樣的環境,養出了兆豐金土皇帝蔡友才?

「蔡在兆豐金太久了,搞到底下都是他的人,

當底下都是他自己的人,他在內部就像個土皇帝一樣,

一切都是他說了算,就會變成沒有人跟他講真話,結果就出事了。」

一位民營金控高層不諱言兆豐金今天會出這麼大的包,

來自於「官官相護」以及「內部缺乏監督機制」。

根據財政部資料,

兆豐金前董事長蔡友才自2001年10月接任

中國國際商銀(後併入兆豐金)總經理以來,

除2008年到2010年間的二年赴永豐金擔任執行長,

2010年回鍋擔任兆豐金董事長,蔡友才掌控兆豐金時間超過12年。

 

國王的人馬,位子可以任意換

蔡友才在兆豐擔任董總的時間加起來超過12年,

內部自然怪象叢生。

 

兆豐金控集團工會理事長吳世哲就說,

在金融機構,內部調動、輪調是非常正常,

但我們內部人事、採購等單位,幾乎都是20多年都沒有調動過。

 

而蔡在兆豐十幾年,基本上裡面已經都是蔡的人馬,

他就像個土皇帝一樣,內部山頭林立,一切唯「蔡」是問,

缺乏內部監督,「我們早就說過兆豐遲早會發生問題。」吳世哲說。

以國外分行的最主要窗口兆豐商銀企畫處來說,

吳世哲表示,任何從國外分行回來的訊息,

第一個窗口一定會先到兆豐商銀的企畫處,

只是企畫處幾乎都是國王的人馬,

主要的掌門人梁美琪(現已遭免職),

就是蔡的頭號愛將。

 

「這一次紐約分行的事情為何會搞這麼大,

就是因為他們平常隨便慣了,所以『把隨便當方便』,才會出事!」

吳世哲說。

 

除了有蔡當靠山,造成內部管理鬆散,吳世哲還說,

 

只要是蔡的愛將、人馬還可以「退休」後又轉到其他子公司擔任董總,

而且「愛怎麼轉就怎麼轉」,王起梆就是最明顯的一個例子。

 

前年5月,原擔任兆豐金子公司兆豐票券總經理的王起梆,

當時早已超過65歲公股金融機構退休的年齡,

後來仍以超齡的歲數,罕見的升任兆豐票券董事長,

在公股金融機構形成特例。

 

去年2月,王在兆豐票券董監任期屆滿後未再續任,

又被兆豐金改聘為顧問,同時擔任董事會主秘一職,直到今年4月1日。

吳世哲表示,只要是國王的人馬,

就可以在不同的子公司之間換來換去,

完全不受退休年齡限制,類似王起梆的例子在兆豐內部還不只一件。

一位民營金控高層認為,就算總統也是有任期的限制,

最多就是兩任八年,結果蔡友才在兆豐金竟然可以一做就是超過12年,

難怪最後會演變成沒人可以監督他,

而在兆豐案相關責任追究之後,

他認為「落實公股法治化」是接下來相當重要的事情。

 

法治化未落實,肥貓大家輪流當

他建議,

首先限制公股董總的任期,再來就是提高公股董總的薪資,

等於是棍子與胡蘿蔔齊下。

 

也就是說,

未來應該規定公股董總加起來一共最多只能做兩任共六年,

之後就不再擔任其他公股行庫的董總,唯有如此,

才不會形成公股行庫最後都是從金管會、財政部等退下來的官員在當,

也都是這一群人在「萬年輪替」。

 

由於現在許多財經官員都等著退下來之後轉換跑道

到公股行庫當董總,而且是A公銀行庫當完換到另一家B繼續當,

過一陣子就玩一次位子大風吹,

「肥貓大家輪流當」當然無法達到監督的效果,

也會形成「官官相護」的情況,如果制度不改,

這樣的環境當然就會繼續培養出「蔡友才們」,

那類似兆豐案難保不會再發生。

===================================

 

 

======================================

 

 

========================================

矯情偽善裝外行嗎?!

2015-10-21 14:31

(公司法務人員)

◎羅及強 

 

自由開講》

 

矯情偽善裝外行嗎?!

===================

台灣近期經濟成長動能大幅衰退,

不僅出口數據連八黑,

經濟成長率更陷入「保一」的窘境,

當各界憂心忡忡,希望政府能提出有效振興方案時,

政府官員個個束手無策,提不出一個有效方法,

此時因超徵稅額而榮獲「亞洲最佳財長」的張盛和部長

又跳出來護主搶功,說出能救經濟的方法竟是減稅,

看了真令人傻眼,更直搖頭。

依照張部長的說法,

只要減稅就有多出來的盈餘,

公司可以多投資,個人可以多消費,倘若如此經濟就可好轉,

那張部長真的可說是只會狂徵斂稅但經濟外行的財長了!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的統計,

今年第一季超額儲蓄率為15.84%,

整年預估為15.52%,恐創下28年來的新高。

 

所謂超額儲蓄就是指儲蓄扣除投資後的閒錢,

其實近年來個人與企業的超額儲蓄金額節節攀升,

財長談減稅救經濟,真的是笑掉人家大牙,

更何況張財長在位歷年來,

已經一直在減稅了,

每每總是只為財團富人減稅,

遺贈稅率由最高50%調降至10%,

但調降後多出來的所得有增加投資、提高就業,

提升經濟的動能嗎?

因超徵稅額而榮獲

「亞洲最佳財長」的張盛和部長

又跳出來說,

能救經濟的方法竟是減稅,看了真令人傻眼。

(資料照,記者陳志曲攝)

 

反而讓財團有更多資金流入股市及不動產投資,

造成股價及房價飛漲,富人快速累積財富,

一般百姓苦不堪言,加深貧富差距,

形成新的社會問題,更加惡化經濟問題。

 

現在的問題不是口袋沒錢,

是大家對未來沒有信心,

所以公司不敢投資、個人不敢消費,

經濟動能如同死水一潭。

其實,

台灣真正的經濟弱者,因收入不高,

許多根本無需繳稅,或者雖要繳稅,但稅額不多,

倘若財長佛心來著,施以減稅小惠與這些經濟弱勢小百姓,

所能造成的經濟效能也不多。

 

根據瑞士信貸委託倫敦政經學院在去年全球財富分配的研究

《Global Wealth Research》,

台灣前1/5的富人,擁有全台約3/4的財富;

而前1/100的富人,就拿走1/3的財富!

 

最窮的1/5族群卻只分到4/10000,

而國人因對政府的經濟政策沒信心,

富人不斷將資金移往國外投資,

造成國內產業空洞、失業率大幅攀升,

及國內就業市場萎縮,

連帶造成低薪,致使薪資結構倒退到16年,

而馬政府的油電雙漲引起的高飛物價,

更讓白領階級因實質所得減少而不敢消費,

所以若國人皆對未來經濟不看好,信心不足下,

「增加儲蓄,減少消費」乃必然趨勢,

高談以減稅來增進消費或經濟動能,

只能斥為無稽。

量能課稅是財政的基本原則,有錢的人就多繳一點,

沒錢的人就少繳一點,

張盛和在位財長多年來

對照顧財團及富人一向是「不遺餘力」,

不斷協調修法降稅

,讓財團及富人享盡降稅的好處,

卻將稅負重擔移轉至中下產階級,

依2012年綜所稅資料,

領薪水的小老百姓貢獻的綜所稅超過總稅收的3/4,

創下近10年新高,而相對有些富人竟是免繳稅的,

這符合財稅的公平正義原則嗎?

 

奉勸張部長,

目前經濟低迷、民不聊生之際,

若無法提出有效刺激方案則罷,

但請不要再假借「減稅救經濟」之名,

對財團及富人行錦上添花之實,

聽在小老百姓心裡,真的是太矯情偽善了!

================================================

台灣前1/5的富人,擁有全台約3/4的財富;

而前1/100的富人,就拿走1/3的財富!

 

最窮的1/5族群卻只分到4/10000,

=======================================

2012年綜所稅資料,

領薪水的小老百姓貢獻的綜所稅 超過總稅收的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