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向違法進口日本食品的24家企業開出罰單

 

2015年07月09日

http://tchina.kyodonews.jp/news/2015/07/101107.html

 

臺灣向違法進口日本食品的24家企業開出罰單

======================================

  【共同社臺北7月9日電】

臺灣食品衛生部門8日發佈消息稱,

對違法進口日本福島、茨城、群馬、栃木千葉5縣

出產食品的日資食品生產商、進口商等總計24家企業

開出總計1539萬新臺幣(約合人民幣308萬元)的罰單。

 

福島核事故後,臺灣禁止從上述地區進口食品。

 

  據衛生部門和當地媒體介紹,

受罰的24家企業中有23家將上述5縣食品的產地偽裝為東京、大阪等,

剩餘1家則是隱瞞產地。

 

衛生部門並未透露24家企業的名稱和所在地。

  今年3月臺灣曝出非法進口上述5縣食品的情況。

 

臺灣政府將此定性為“偽裝產地”,

從5月15日起實施限制強化措施,

要求日本其他42個都道府縣的所有出口食品必須出具產地證明,

部分都府縣的產品還要接受輻射檢測。

 

日本政府曾要求臺灣方面放寬對5縣產食品的限制。

隨著強化措施的出臺,日本政府需要做出新的應對。

(完)

===============================================

馬英九政權考慮事件將對16年1月的總統選舉産生影響,

擔心在食品問題上被貼上「軟弱」的標籤。

        雖然馬英九政權只是在表面上強化限制以保全顏面,

但是日本食品的形象已受到影響。

 

台灣一家高檔超市的負責人表示

「今後考慮將日本食品換成歐美産食品」。

 

此外還有聲音指出

「韓國産食品似乎正在加強攻勢」(相關人士)。

 

       馬英九政府似乎希望

以日本查明替換産地標籤問題為條件放寬進口限制,

不過日台當局的談判陷入僵局。

 

受到政治擺布的日本食品似乎將繼續「受苦」……

 

[ 相關 ] 台灣叫停日本食品進口的真與假[日經中文網]

=================================================

台灣總統馬英九18日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時強調,

因為發生了福島核事故,

從15日起對日本食品實施的進口限制強化措施是必要的

 

台灣在福島核事故後禁止進口福島等日本5縣的食品,

但今年3月發現有被禁食品被標註其他產地後出口到了台灣。

 

台灣主張強化進口限制是為了消除民眾對日本食品的不安。

 

  台灣在核事故後也進口了除福島等5縣之外的日本食品,

未檢測出超標的放射性物質。

 

日本政府因此以“沒有科學依據”為由要求台灣取消強化限制措施。

 

  馬英九表示,

實施強化措施並不意味著日本食品是危險的,

稱“這不是科學問題,是法律的問題”。

 

[ 相關 ]  馬英九強調有必要強化日本食品進口限制[共同社]

===============================================

[ 馬政權為政治目的拿日本食品開刀 ]

 

台灣加強限制日本食品

是在台灣揭發了本地食品不安全問題

引起民眾對馬英九政權不滿後,

台灣當局拿日本食品開刀的在政治目的。

台灣人並不真擔心日本食品不安全,

台灣旅客是訪日人數最多的外國旅客,

他們在日本吃日本食品都很滿意, 沒人懷疑不安全」。

 

[ 相關 ] 台灣嚴控日本進口食品 日本各方反應不一[BBC]

================================================

[ 馬王政爭 殃及日輸台食品 ]

日本政府內部的了解是,

台灣爆出日本災區五縣市食品經改產地後輸台,

是因民進黨立委林淑芬的質詢,

因此政府借力使力,

「這是立委丟出來的問題,所以須慎重處理」。

 

[ 相關 ] 日方官員:馬王政爭 殃及日輸台食品

===================================================

臺灣貿易商因限制加強而減少日本食品進口

 

2015年05月16日

http://tchina.kyodonews.jp/news/2015/05/97612.html

臺灣貿易商因限制加強而減少日本食品進口

臺灣貿易商因限制加強而減少日本食品進口

5月14日,臺灣衛生部門官員

在記者會上就日本食品進口限制強化措施進行說明。

(共同社)

 

臺灣貿易商因限制加強而減少日本食品進口

===================================

  【共同社臺北5月16日電】

鑒於臺灣政府15日起實施日本食品進口限制強化措施,

臺灣方面出現了減少日本食品進口的動向。

 

因強化措施的操作尚有不明確之處,

部分日本企業為規避商品通關受阻風險及成本增加,

似乎正在尋找臺灣以外的銷路。

 

  據臺灣貿易相關人士透露,有不少商家決定暫停進口日本食品。

 

也有意見稱,過去在加工食品中占多數的日本食品

“數月後可能會被韓國和歐洲的食品取代”(臺北某超市人員語)。

 

  在臺灣市場佔有率約5%的日本食品有可能缺貨。

 

  15日起從日本出貨發往臺灣的食品都是強化措施的對象。

 

預計臺灣通關手續的正式進行是在第一批海運抵港數天后,目前臺灣沒有大的混亂。

 

  圍繞以福島核事故為由實施的強化措施,

臺灣並未與要求取消強化措施的日本方面進行協商,其操作令人不安。

 

  臺灣政府表示將靈活操作,也有意見認為多數食品進口遇阻的可能性不大。

 

看清對進口量等的具體影響還需時日。

(完)

=======================================================

 

======================================================

[ 馬王政爭 殃及日輸台食品 ]

日本政府內部的了解是,

台灣爆出日本災區五縣市食品經改產地後輸台,

是因民進黨立委林淑芬的質詢,

因此政府借力使力,

「這是立委丟出來的問題,所以須慎重處理」。

 

[ 相關 ] 日方官員:馬王政爭 殃及日輸台食品

=====================================================

民間主導的日臺關係

 

目前, 日本與臺灣尚未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

 

1972年,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邦交正常化之際,

日本與此前建有邦交的臺灣的中華民國斷絕了邦交。

 

時至今日,「臺灣」仍是「臺灣」,一直保持著無邦交的狀態。

 

然而,

日方設有交流協會,臺方設有亞東關係協會,

這兩個機構長期維持著實質性的關係。

 

可是即便如此,

未建立邦交這一點始終會造成諸多不便。

 

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臺灣的民主化和經濟發展,

日本的臺灣觀和日臺關係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應該說是日本與臺灣雙方的「民間」和「社會」成為主角,

構築了如此緊密的關係。

 

日本與臺灣之間的無邦交信賴關係

是由眾多人士彷如水鳥在水下拼命划水般的苦心經營支撐起來的。

 

[ 相關 ] 日本與臺灣——支撐無邦交信賴關係的基礎[川島真]

===========================================================

[ 日中邦交 72年體制 ]

從歷史角度看, 2012年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年,

時值日中邦交正常化日華(臺)斷交40週年、

中韓邦交正常化華(臺)韓斷交20週年。

 

圍繞這一點,在學術界的討論中有“72年體制”之說,

是指197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之際的政治框架,

成為日後日中關係的基礎。

 

具體內容,是以“日中友好”為基調,

在臺灣問題、歷史認識問題以及領土問題上達成共識,

暫時擱置有爭議的部分。

當然,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

日中關係的最大焦點實際上就是臺灣問題

(尖閣列島問題歸根到底也是臺灣問題),

關鍵仍舊在於歷史這一點,沒有任何改變。

 

但是,圍繞臺灣的局勢正在不斷變化,同時,

在中國的國力、美中關係也產生諸多變化的今天,

這個“72年體制”是否足以能夠繼續作為今後日中關係的基礎,

則存在著不確定的一面。

 

[ 相關 ] 日中、日臺 “1972年體制”的未來[川島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