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母語新打手

2015-10-23 06:00

(作者為台灣羅馬字協會會員,台語教師)

◎ 蔣日盈

 

自由廣場》

 

台灣母語新打手

=============

外來政權要消滅台灣母語(台語、客語、原住民語)

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現在除了講一些五四三的話欺騙人民外,

又用新住民語來稀釋台灣母語資源。

 

首先,

本土語未列必修,教育部次長林騰蛟的說詞,

又在轉移焦點及賣乖。

 

他說:「一週只有一節課學習母語絕對不夠。」

說得好!

 

那接下來,不是該增加授課時數?

 

可是他卻以所謂「夏日樂學」來彌補本土語未列必修的不足。

 

稍微計算一下就知道,

夏日樂學的授課時數遠少於學期中的時數。

 

暑假看起來有兩個月,

但去頭去尾不超過一個半月,

且僅上半天,還要塞入其他課程,母語能分配到多少?

 

學生也不是每人會選上母語課,

所以所謂夏日樂學,

學母語僅是虛應故事。

 

次長不妨來示範教教看,讓老師觀摩。

再則,

將新住民語納入本土語,又是一種細膩的打壓母語手法。

 

以發展多元語文做幌子,

行稀釋台灣母語資源(時間、經費)之實。

 

不用腦筋想就知道,

加入新住民語一定會排擠到台灣母語。

 

新住民語要成為本土語,應須經過本土化過程。

 

基本上要有足夠的人數,

並歷經三代以上,

內涵已參入台灣本土特色才談得上本土化,

否則異國婚姻越來越普遍,

異國配偶的語言難道都要算本土語?

 

過去台灣母語被打趴地上,

現在又利用新住民語夾殺,

實在可惡。

 

台語有句俗諺:

瘦蟳相挾」,統治者慣常以有限資源,

讓不同族群搶奪,製造族群分裂,而坐收漁人之利。

 

台灣母語已陷入滅亡危機,

拿我們稅金的教育官員應以救活台灣母語為職責,

訂出搶救母語的計畫及目標,沒達成就下台負責,

才不辜負人民所託,如仍像現在,有權無責,

容易養成胡言亂語、敷衍塞責習性,

甚至淪為政治打手;

那才真是「飼老鼠咬布袋」。

==================================

將新住民語納入本土語,又是一種細膩的打壓母語手法。

 

以發展多元語文做幌子,

行稀釋台灣母語資源(時間、經費)之實。

[ 相關 ]     台灣母語新打手[蔣日盈 ]

=========================================

 

 

=============================================

 

 

=================================================

統合視導 老師忙到昏倒

2015-09-25 06:00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918467

(作者為退休小學教師)

◎ 藍聰文

 

自由廣場》

 

統合視導 老師忙到昏倒

=====================

宜蘭縣長林聰賢昨天宣布拒絕教育部的「統合視導」,

簡化評鑑指標,把時間還給老師,把老師還給學生,

此舉也深切的點出目前中小學教育的最大問題:

老師為了應付教育主管機關的各項考評,

而犧牲了大部分用來準備教學的時間。

 

最近這幾年,

每次學校開學後的期初校務會議,

從三處主任報告開始接著各組長的報告,

有大部分都跟考評或視導有關,最典型的就是:

「╳月╳日前各班請交某某宣導成果

─需要學生學習單三張、

宣導時照片三張或活動照片三張」等內容。

 

每位組長都有其業務相關的考評,

級任老師光要記錄何時要繳交甚麼成果就一大堆了,

更不用說接下來的準備和製作要花掉多少時間。

 

筆者回想廿幾年前剛擔任小學教師時,

雖然班上有四十八名學生,

但是擔任導師的自己總能利用科任課的空堂備課,

有充分的時間來準備對於學生的教學,

班級經營亦游刃有餘。

 

退休前一年擔任導師時班上只有廿二位學生,

即使如此卻感覺比以前更忙,

因為有許多空堂時間都在製作成果、

整理學生學習單、學習照片、活動照片…。

 

一切只為了那許許多多上級單位的考評。

 

記得多年前一位校長曾經說過:

「行政單位要支援教學。」但是曾幾何時,

這種情況已經改變,

行政不要干擾教學就「阿彌陀佛」了。

 

而現況已成了「教學要支援行政單位」了

(為了應付各項考評)。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學習才是學校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教育工作者花了太多的時間去應付教學以外的事務,

勢將排擠掉花在學生身上的時間

這絕非學生之福,

亦是「捨本逐末」的做法。

 

宜蘭縣長看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希望我們的教育部能針對問題研擬出正確的解決之道,

否則很難奢望基層教育重返正軌,

長期如此恐怕影響下一代的教育甚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