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72年的畢業證書」日大學校長來台親頒

2017-03-04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082933

〔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

日本中央大學校長酒井正三郎上週訪台,

參與二二八紀念活動。

酒井正三郎一行人還特地前往宜蘭,

拜訪一名高齡九十三歲、白髮蒼蒼的中央大學校友梁敬宣,

並頒發「特別畢業證書」。

梁敬宣接到這份「戰後七十二年的畢業證書」時眼眶泛紅,

感到相當榮幸與感動。

日本中央大學校長酒井正三郎訪問梁宅,頒布「特別畢業證書」給校友梁敬宣。(日本中央大學提供)

日本中央大學校長酒井正三郎訪問梁宅,

頒布「特別畢業證書」給校友梁敬宣。

(日本中央大學提供)

 

梁敬宣生於台灣桃園,十二歲時赴日本東京留學,

世田谷中學畢業後進入中央大學預科就學

 

一九四四年,梁敬宣被動員到東京軍工廠工作,

負責高射砲信管製造相關職務。

 

二戰結束後,梁敬宣歸屬於中華民國,

成為「戰勝國國民」返台,就此中斷學業。

 

中央大學對於因二戰無法完成學業的台韓畢業生,

設有特別畢業證書。此回藉酒井正三郎訪台之際,

於二月廿七日訪問梁宅,

親自頒發這份「戰後七十二年的畢業證書」。

=========================================

=========================================

台灣歸屬於中華民國的謊言,  台灣人至今無國籍     ] 

 

  戰後72年的畢業證書,日大學校長來台親頒[ ]

=========================================

[台灣地位、國民黨政權在台治台行為金馬地位法律觀點]

《歸納》
1.

開羅宣言是未實現的意向聲明 (statement of intent)。
2.

波茨坦宣言將履行開羅宣言定為簽訂日本和平條約的條件之一。
3.

中國部隊 1945 年 9 月依降伏文書及一般命令第一號

取得臺澎管理權,

但這並非割讓,也無移轉主權效力。
4.

蔣介石是為同盟國對台澎進行軍事占領,

以等待與日本簽署和平條約,

但因為和約未對臺澎主權為最終處置,

此軍事佔領的目的變成等待最終處置。

軍事佔領的安排不會使臺澎成為中國領土。
5.

日本於和平條約放棄臺澎主權,此舉無法將主權移轉給中國。
6.

日本和平條約只是使日本失去主權,並未改變治理權的安排。

 

《歸納》
1.

臺澎法理主權未定。
2.

英國政府在實務上承認中國國民黨政權是福爾摩沙治理當局,

但不承認其為事實上政府。

《歸納》
1.

中國國民黨政權只能在台灣行使有限的權力。
2.

中國國民黨政權無權利用台灣來重返中國大陸。
3.

中國國民黨對台灣的權力應嚴格限縮在治理台灣。

 

《歸納》

臺澎未來已成為國際問題,可於適當時機交由聯合國考慮。

 

《歸納》
1.

中國沿海島嶼是中國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權行使權力。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若藉武力對這些島嶼行使權力

會有害和平與安全並引發國際關注。

 

[ 相關 ]

台灣地位、國民黨政權在台、治台行為及金馬地位的法律觀點[英國政府]

=========================================

2017二戰結束72週年

 

keep making Taiwan become another ukraine !

keep making Taiwan become another  Crimea !

=======================================

[ only because the Chinese call them Chinese! ]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 英國報紙報導

「六百萬島民絕大多數是中國人,歡迎和中國合併。」

 

英國外交部立刻糾正:

台灣人是中國人,這話是中國人說的。

其實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是原住民,

明朝以來不被中國統治。」

 

原文如下:

only because the Chinese call them Chinese!

 

The great majority are aboriginals

over whom the Chinese administration

even in Ming times had little or no control.

 

[ 相關 ]  明鄭? 看看鄭經怎麼說![ 沈建德 ]

========================================

[ 日本推出台灣歷史  台灣推入中國內戰  ]

李筱峰指出,

從現在回推一百年,就台灣這塊土地來看,是由日本所統治;

從中華民國來看,卻正在推翻滿清政府。

========================================

[國民黨台灣(日本)40年戒嚴30年假民主>>聯共併吞台灣]

內戰負於共產黨後,

國民黨殘餘軍隊和支持者逃到台灣( 日本國土 )

 

國民黨統治台灣實行了40年的戒嚴

在上世紀80年代末將台灣引向了(假)民主

 

多數台灣人強烈主張維持台灣事實上的獨立

馬英九卻開啟一個與北京建立更緊密聯繫、

開展政治談判的不可逆轉的趨勢

 

台北的領導人, 維持事實上獨立的現狀時,

可以有理有據地指出, 政府是遵從公眾的意見

 

台灣民眾渴望中國大陸所帶來的和平和繁榮

他們並不願意為了和平與繁榮 放棄主權民主。

 

北京的立場是無法動搖的,

北京的勢力和影響是無法迴避的。

 

中國大陸以不同的方式向台灣加大施壓力度

不可避免地會滑向中國大陸所渴望的統一

 

[ 相關 ] 台灣的現狀還能維持多久[ 紐約時報 ]

=============================================

[一個中國政策混淆導致長期誤判>強化中國威權統治者立場]

 

我國的政策何以造成這麼多混淆?

第一,

因為台灣關係法已有三十二年之久,大多數起草此一重要法案的人都已過世。

但這並不是藉口,因為美國憲法有兩百多年歷史,也仍受人熱烈討論。

第二個原因在本質上就與第一個不同,

即:我國官員只聽北京的說法我們刻意地對我們與台北的接觸設限

假若我們與台灣民選領導人有直接、高層級面對面接觸,

那麼美國在這個議題上就會有更平衡的觀點。

第三個原因是,我國的政策並未明確定義

助理國務卿凱利

在二○○四年四月二十一日承認,美國在定義「一中政策」的立場上有其困難。

*

他說,我不確定我能很容易就下定義」,

他接著說,

我能告訴你的是,我們的立場不是什麼,就是不是北京所指的一中原則。」

這樣的混淆只會導致長期的誤判並且強化中國威權統治者的立場。

所以,

或許我們應該更清楚地定義並聲明,

一個中國」政策的意思是,我們只承認一個政府做為真正的中國政府

 

[ 相關 ] 華府有必要釐清「一個中國」政策的混淆[白樂崎專欄]

=========================================

[ 中國外交部稱釣魚台為"中國台灣"固有領土 ]

中國一直以

“釣魚島(即尖閣諸島)是台灣的一部分,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所以釣魚島也屬於中國”

這樣的邏輯來主張對尖閣的所有權。

而現在台灣與日本握手言和,無論如何中國也難以接受吧。

[ 相關日台漁業協定的衝擊[ 朝日新聞,鵜飼啟 ]

==============================================

日治時代台灣人的「自由」想望

2017年01月04日

http://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0087

※作者為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詩人

李敏忠

賴和紀念碑。

(圖片來源:彰化城鄉局)

日治時代台灣人的「自由」想望

========================

近日總統府因擷取賴和作於1915(時年21)年

的〈乙卯元旦書懷〉:

「自自由由幸福身,歡歡喜喜過新春。」二句

改為「自自冉冉、歡歡喜喜」作賀歲吉祥話,而引發諸多討論。

對此,筆者以為其中對「由」、「冉」字跡的討論,

至今已獲得釐清,當「由」字無誤,在此不再贅述。

 

此外,諸多討論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

有人對賴和不諳「自由」的質疑。

 

或謂時年 21,1915年在彰化開業行醫的賴和,

對是否受到日本維新思想,

或梁啟超新民思想影響而有「自由」概念心存質疑。

也認為賴和所「受過的漢語教育是絕對沒這些的。」

其實這些質疑是無謂而多餘的。

「自由」一詞,在日治時代的台灣,早已是生活用語。

這查一下由小川尚義主編《台日大辭典》

(台灣總督府編、上:1931、下:1932)的詞條即知:

至於賴和本人,除了〈乙卯元旦書懷〉之外,

其〈題自由奔放圖〉(1915-1917) 也用了「自由」一詞:

「一鈎月影印沙灘,遠海無風漾碧瀾。濃自多情郎薄倖,

自由魂共夜潮寒。」再者,

賴和對1919年三月《崇文社文集》十五期

刊出數篇〈台灣青年自覺論〉為名的徵文文章,

其中有人提出要青年「求學問之進步,謀事業之發展。

 

為同化實現之張本,為他日雄飛之資料」。

賴和則有感而發地說出其異見。

其中有言:「生於台地,不敢自忘為台人,心希同化,不敢自求。

隨遇為安,以力作活,事所當事,行所當行,為自自由由幸福之身,

作歡歡喜喜太平之民,如斯而已。

戲廢學荒,願諸先覺有以覺我小子之迷惘。」

(見林瑞明編《賴和手稿集 筆記卷》

(彰化:賴和文教基金會,2000))。

 

這一年,賴和25。在同化政策之外,

「自自由由幸褔之身,作歡歡喜喜太平之民」

是其殖民地解放的終極想望。

這想望,

在蔣渭水的《臨床講義》(1921.11.31)也可看到。

 

文中蔣渭水主張以

「正規學校教育最大量、補習教育最大量、幼稚園-最大量、

圖書館最大量、讀報社最大量」策略

作台民「智識營養不良」的解藥,此心同理,皆為對抗同化,

尋求殖民地的終極解放。

 

這想望不是自由,是什麼?

 

然而於今,卻有人質疑、不知日治時代台灣智識分子的自由想望。

 

這便是一種對台灣歷史理解的闕如使然,

更牽涉到我們的文學教育內涵、體制等老問題。

 

別再自欺欺人了,

我們可能熟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名、軼事及作品,

卻不見得了解如賴和、文化協會與民報的關聯。

 

我們的人文教育真的病了,而且很重。

筆者以為,我們的台灣古典、現代文學的訓練宜「最大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