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恒煒專欄>金溥聰告謝志偉等學者

 

<金恒煒專欄>

金溥聰告謝志偉等學者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an/18/today-o8.htm

中國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小刀」出鞘,

這回是透過司法控告學者謝志偉教授等多人毀謗。

值得注意的是,金溥聰不告刑事,

只告民事,換句話說,

就是意圖用錢壓死窮書生外,

還用時間綁住學者,

目的就是製造

另類白色恐怖來扼制知識份子的口舌;

殺一、二學者警惕其他學者,

看還有人敢上電視批判國民黨?

金溥聰用司法對付學者的源頭,

還可溯及據稱也是學者的胡佛。

五都選前胡佛的名言是:

第一流學者不上電視」,

接下來就是上民視的學者活該被告;

反正是二流學者,告了又如何?

問題是,

金溥聰據報導也是學者出身

在毀謗除罪化已成文明指標之一的今天,

不知道胡佛會不會發表更像學者的話,

比如,

第二流的學者才告人毀謗?

看來不會。

胡佛「坐而言」,金溥聰「起而行」

(兩句引文皆出自金溥聰之口)。

過去國民黨透過軍法置人於死,

現在透過民事迫人生計;

箝民之口則絲毫沒有改變,

只是從「寒毛」效應改為「寒蟬」效應,

國民黨果然是「老店新開」。

先談一下上電視的是不是二流學者。

批判電視機制極其嚴厲的法國社會學者

波笛爾(P. Bourdieu)說:

「純粹而簡單的拒絕上電視,這種立場選擇,

在我看來,是站不住腳的;我甚至認為,在某些情況下,

可能有必須上電視的責任…。」

重點是,

知識份子發言

—無論用筆還是用舌

—是責任所在。

兩蔣的「戒嚴時代」,

電視只有御用的一流學者才可以上,

「二流學者」勉強在報紙上發言。

當年的一流學者不像胡佛那麼聰明,

說出「二流學者才在報紙或報屁股寫文章」的話。

有趣的是,

胡佛為什麼批判二流學者?

金溥聰為什麼控告二流學者?

明顯的是,

二流學者們太有影響力了;

胡佛看到了,金溥聰感受到了。

大法官五○九號解釋文下,

刑事絕對告不上,

把腦筋動到民事,本來是馬英九以下的慣伎。

國民黨們有黨產、有御用律師,

而且多的是時間。

相反的,

學者們相形見絀,結果當然是以勞待逸,

官司輸贏不說,曠日廢時累到半死,

花錢請律師偌大開消,

看你如何教書、做研究、養家活口?

誰敢上電視再批逆鱗?

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權力之大,

絕對不在「馬統」一人之下,

誰主內誰主外還很難說。

不然為什麼在電台批判政務官畏戰、拒戰,

青輔會主委王昱婷嚇到馬上提辭呈?

不要忘記王昱婷沒有意願出戰的理由是,

青輔會「正值組織整併、業務銜接的重要階段」,

如此關鍵時刻,王昱婷為什麼寧摘烏紗帽?

正顯示黨「內」的手已伸到「外」部的行政院了!

秘書長權力如天,國民黨開的法院敢秉公辦案?

何況學者們主職在大學,不管公立、私立大學,

尤其公立大學會不會體仰上意,

會不會用「有辱校譽」接手而進行校園迫害?

即使不會,被告的二流學者不會惴惴然?

上電視發言,

惴惴然不能善盡言責、

在校惴惴然深怕飯碗不保。

在金溥聰提告的名單中,

「民視」有主持人謝志偉、

來賓游盈隆、郭正亮,

「三立」有徐永明、侯漢君教授,

洋洋乎大觀!

這不僅殺雞而已,更要儆猴,

意在阻止對國民黨說三道四的效尤?

還有人敢上「民視」、「三立」?

金溥聰及國民黨可以每天提告、向每人提告,

損害賠償一案開口就是二百萬元之多,

這是向台灣人民示威。

只有人民才能當謝志偉等的後盾,

第一場庭訊在十九日上午九時半

的台北地方法院民事庭;

大家站出來罷。

 

(作者金恒煒現任《當代》雜誌總編輯)

這是什麼教育政策?

 

這是什麼教育政策?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dec/1/today-s1.htm

由於失業率居高不下,

實質薪資所得倒退等因素,

國內許多大學生的家庭經濟支持力大幅弱化。

於是,

申請助學貸款的人愈來愈多,

犧牲課業去打工的人也愈來愈多,

甚至無以為繼而休學者亦所在多有。

年輕一代無法安心讀書、研究,

勢必會影響國家未來的競爭力。

然而,

馬政府與大學當局彷彿滿不在乎,

他們擔心的不是國內大學生的處境,

而是如何提出誘人條件

以吸引中國學生來台。

根據立委透露,

台大管理學院在院內會議要求,

每系負責募款五個名額,

鼓勵中國學生就讀,

募款額度預定碩士、博士

每人每年新台幣四十萬、五十萬之譜。

同時,

台大對本地學生的補助卻相對減少,

研究生助教薪水,

博士生從每月八千減到六千,

碩士生從六千減到四千。

忽略本地學生,

一味替中國學生著想的,

不只是台大而已,

幾乎公私立大學都得了「中國熱」。

馬政府大學當局眼中,

本地學生幾乎

淪為二等學生了!

這是什麼教育政策?

什麼教育心態?

不好好地為下一代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讓下一代在學校專心用功,

成為有用之才,

反而處心積慮為中國培養下一代,

而中國則是企圖併吞台灣的國家!

不必解釋也可以知道,

多一個中國學生來台,

本地學生的教育資源

就多被排擠了一分。

上述所謂的募款,

表面上來自政府以外的資源,

但那些資源如果募來用在本地學生身上,

不是可以把教育環境改善得更好嗎?

甚至,

那些資源用到偏遠學校的

營養午餐、照明設備、電腦教學,

不是更符合百年樹人之計嗎?

無奈,

馬政府一意孤行,

就是要執行向中國傾斜的教育政策。

開放中國學生來台,

美其名要

讓兩岸的年輕人

能在人生的較早階段成為朋友,

彼此了解,

學習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

實際上,

馬政府與大學當局對中國學生照顧有加,

把中國學生當成小皇帝來看待,

本地學生反而有可能

在人生較早階段便誤以為,

中國學生是高人一等的族群。

前一陣子,

暨南大學的中國交換學生,

竟然在網路羞辱「豬狗不如台灣人」,

學校當局息事寧人,

馬政府也不當一回事,

反面教育作用不言可喻。

本地學生面對的,

還不僅校園內的差別待遇。

那些中國學生來台日久,

畢業後是否離台返中是個未知數。

不無可能的是,

他們在台灣就讀期間,

與本地人交往進而結婚,

乃至於繼續居留台灣,

在台灣尋找工作機會。

而本地學生畢業後,

本來就要面對

產業移往中國後的就業困難,

現在又可能多了中國學生畢業後

留在台灣搶飯碗,

年輕人這種苦之又苦的痛苦,

馬政府不是應該聞聲救苦嗎?

現在年輕人普遍對馬政府心存反感,

志在連任的馬英九

難道一點也不在意嗎?

兩年多來,

馬政府以犧牲台灣主權的所謂九二共識,

與中國簽署ECFA等十四項協議,

主權與經濟逐漸淪落中國掌控之中。

接著,

馬政府又進行意識形態改造,

透過加強中國的文史教育比重,

企圖讓台灣年輕的一代喪失台灣主體性,

認同大中華主義。

中國學生分布到台灣的每個大學,

向本地學生宣揚「中華文化的優越性」,

即是中國來台學生的歷史任務。

簡單說,

馬政府就是要把不同於中國人的台灣人,

包括原住民,

全部徹底洗腦成為「炎黃子孫」。

大學國際化很重要,

這一點自然沒有錯。

不過,

馬政府所謂的大學國際化,

往往也和它所謂的經貿國際化一樣,

並非真正的面向國際、融入國際,

而是偏離國際而向中國傾斜。

今天,

馬政府積極為中國學生鋪路,

極可能造成一種非常惡劣的後果,

那就是,

中國學生充斥台灣各個大學,

有礙於台灣的言論自由、學術自由,

因而降低了大學教育的水準。

結果,

其他國家的學生,

對於來台灣就讀望之卻步。

果真如此,

台灣的教育便也鎖進中國了。

或許,

這正是

馬政府求之不得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