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反省的歷史不值學習

2015年02月23日

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花亦芬)

 

焦點評論:

沒有反省的歷史不值學習

=====================

去年教育部以不合程序的手段,

通過高中歷史與公民課綱微調案;

但在今年農曆年前,

被高等行政法院判決違法。

 

教育部長仍表示,微調後的課綱將於今年八月上路。

 

面對目前態勢,有高中老師發起「教師自訂課綱」運動;

也有立委表示,將助提案修法,

讓民間版獲得法定程序該有的審議。

 

有觀察指出,去年學運以來,

台灣社會本質上已超越藍綠對抗,升級到公民社會2.0版。

九合一大選結果也顯示,對台灣而言,

公開透明的公共價值已超越無良政經集團的利益輸送。

以此而觀,目前我們除了嚴正要求教育部撤回違法課綱外;

也應積極思考,重視公平正義的台灣,

該給年輕世代什麼樣的歷史教育?

如果說,

「沒有經過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

那麼,我們也該問:

沒有經過反省的歷史,值得學習嗎?

 

「華夷之別」貼標籤

台灣雖以海洋立國自居,

但我們中學歷史教科書,

卻有不少篇幅在講「華夷之別」與中國「天下秩序觀」。

 

在講述這部分歷史時,我們是否有引導學生深入反省,

長期形塑人民對「非我族類」抱持排他思想,

最終是利於掌權者操控?

 

許多版本的課綱,也不時用「蠻╱夷」或「蠻族」

稱呼歷史上分布世界各地的原住民。

 

我們有教導學生批判性地反思,

不論本國或他國的書寫傳統,

做這種貼負面標籤的動作,

本身究竟有多「文明」?

 

轉型正義探討不足

我們的歷史教育如果還認為追溯單一文化根源是重要命題,

不斷在教科書有意無意加入區分「我者」與「他者」的思維;

卻從不深刻自省,過去我們是否也曾對他人造成傷害。

 

這種作法,如何教導學生從尊重生命的多元視角,

去了解普世價值的意義?

到目前為止,台灣的轉型正義工作,進行得並不順利。

但歷史教科書對「轉型正義」探討之不足,更令人遺憾。

我們對納粹如何為害普世人權的教導太少,

以至於不時有高中生穿納粹軍服取樂。

對於二次戰後,像西德與南非走過曲折歷程,

終將轉型正義推動上路,這些值得借鏡之例,

我們的歷史課綱付之闕如。

天底下雖沒完美的課綱與教科書,

但過去對歷史課綱爭鬧不休的教訓,

我們也應思考教育問題如何不再被政治力量左右?

我們既然要走向「多元」社會,就不要再用「一套」課綱來管制。

課綱與教科書的產出,既屬於國民知識建構的一環,

如何藉由網路公開透明,讓課綱與教科書審議,

在參與者具名的前提下,透過類似公開的學術研討活動,

接受公民社會理性公評與監督,是值得思考的方向。

 

鬆綁課綱探索未來

隨著十二年國教開辦,

每科老師在原定課程外,還要開設選修的特色課程。

在教科書之外,高中老師已須自行設計新的教學內容。

高中教學現場正慢慢脫離「考試領導教學」。

 

許多高中歷史與社會科老師組織共學團體,互相支援自主開發新課程。

而隨著大學招生管道愈趨多元,透過指考分發的新生人數持續下降。

各大學也提供頗有彈性的雙修與輔修管道,

並不一定大一進什麼系就只能學什麼。

德國各邦有自己獨立課綱,

不少出版社在出版符合各邦課綱的教科書之餘,

也出版全國通用版。

只要編寫用心、有創意,

而教科書審議不必要求根據課綱逐條來寫,

審議時能大處著眼、彈性處理,

鬆綁課綱與教科書編寫,

何嘗不是讓台灣真正有機會去探索,

最適合幫助年輕人走向未來的教育是什麼?

歷史教育是為下一代的未來在努力。

 

我們不該讓年輕人帶著觸犯政治禁忌的恐懼學歷史。

=========================================

教部欲採認中國學歷 網友批溫水煮青蛙

2014-10-14  13:51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130762

教部欲採認中國學歷

網友批溫水煮青蛙

================

 

〔本報訊〕

 

2014海峽兩岸大學校長論壇

今天在彰化大葉大學舉行,

中國與台灣共50所公私立大學的大學校長、副校長與學者與會出席,

針對兩岸教育等議題分享經驗並提出建言。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在論壇上表示,

希望增加中生招生規模和彈性,

未來欲擴大招生省市範圍、擴大採認中國高校學歷。

 

有網友批評政府根本是溫水煮青蛙,

太陽花學運後政府依然未覺醒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在論壇上表示,希望增加中生招生規模和彈性,未來欲擴大採認中國高校學歷。(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在論壇上表示,

希望增加中生招生規模和彈性,

未來欲擴大採認中國高校學歷。

(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陳德華表示,

希望進一步簡化並鬆綁兩岸教育交流規範

並針對中國生招生及就學狀況來檢討相關法令,

並強化兩岸大學「雙聯學制」,

吸引更多優秀中生來台。

 

她也認為,

協助中生就業也是吸引優秀中生來台的誘因之一,

因此教育部正與中國台商合作,

希望透過協助中生畢業後回中國就業,

讓中生更願意來台灣。

 

中國教育部前副部長吳啟迪則表示,

增加開放省市至台念大學是趨勢,

但不可能一下子全面開放,

中方同時希望台灣多照顧中國學生權益,

例如比照在中國的台生,同樣享有醫療保障。

 

但網友批評馬政府當初說很多項目都不會對中國開放,

現在這麼急著開放,根本企圖溫水煮青蛙;

更痛批在太陽花學運之後,政府依舊還沒覺醒,

立場依然傾中。

=======================================

[ 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