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迷與警惕:我這一代日本人眼裡的習近平

2018年4月3日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80403/kato-how-does-xi-play-in-japan/zh-hant/

三國+1

加藤嘉一(Kato Yoshikazu),日本作家,

現任察哈爾學會研究員、遼寧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客座教授。

中文專著有《我所發現的美國》、《中國的邏輯》、《愛國賊》等。

「三國+1」是加藤嘉一在紐約時報中文網的專欄,

記錄他對日本、中國、美國三個國家及其互動的觀察與思考。

加藤嘉一

2017年,習近平在天安門廣場。儘管習近平用強硬手腕鞏固了權力,他試圖展現一個比他的前任更柔和、人性化的領袖形象。

2017年,習近平在天安門廣場。

儘管習近平用強硬手腕鞏固了權力,

他試圖展現一個比他的前任更柔和、人性化的領袖形象。

 Greg Baker/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著迷與警惕:我這一代日本人眼裡的習近平

===============================

中國「兩會」已經閉幕,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已通過,

通過修憲免除了國家主席和副主席的兩屆制,

習近平在可預見的將來可以接著當中國一把手。

 

如今,新領導班子已經開始行動,

習近平著手處理一些重大而棘手的問題,

邀請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訪問中國。

日本政府一般不對他國內政公開表達看法或評價,這次也不例外。

不過,從官方到民間,日本人對今年「兩會」上

習近平進一步掌權的評價基本與海外主串流媒體對中國的擔憂一致。

讀賣新聞》3月21日的社論:

加快對自己的權力集中,加強長期政權的基礎,

把離任了共產黨要職的重要人物安排在權力的中心。

一系列的措施反映的恰恰是中國如今所面臨的經濟、

外交等領域的問題多麼嚴峻。」

 

產經新聞》2月27日「產經抄」的專欄則評論道:

習近平正在試圖否定鄧小平的改革,

復活『個人獨裁』……習近平的獨裁體制將在對外政策上

也加強霸權主義。

為了維護地區的和平與安全,以日美同盟為基軸,

共享民主理念的國家之間的協調必將變得更加重要。」

 

「兩會」閉幕後的幾天,

我向日本不同行業的若干「80後」同齡人提出了一個問題:

「此時此刻,你對習近平有什麼看法?」,

並試圖討論2018年「兩會」後中國政治的走向問題。

這次與我交流的人當中,沒有一個人是中國問題專家,

但他們均對中國的問題和事宜比較感興趣或有所關注。

 

他們平時都居住和工作在東京一帶,

通過電話、郵件、Facebook、LINE回答了我的問題。

 

一個家庭主婦本能地反應說

他不是國家主席嗎?看起來是獨裁者」;

一個財經記者則回應說「只能說點印象,習近平終於成為了皇帝呢」。

 

在我看來,這些反應算是日本普通老百姓對習近平的普遍印象。

 

也許他們最近看到過部分媒體比較誇張的報導,

但很多同齡人對於顯得日益強大的中國與習「領袖」

確實感到越來越有憂慮了。

 

我的所有受訪者都要求匿名,理由有「在政府工作,不方便」,

但也有「怕得罪習近平先生」、「擔心將來入境不了中國」等。

 

關於習近平,無論如何鞏固了權力基礎,

接下來他想落實他想做的事情吧。

這就是我對中共最新的政治氛圍的印象。

 

習近平對中國來說或許是個好皇帝,

但在國際上難免產生壞皇帝的色彩,對此,我們需要保持警惕,

做好應有的準備,」

在外務省內負責對美關係的官員這樣說。

 

習近平上台後,尤其通過這次修憲,

「好皇帝」或「壞皇帝」的討論角度和觀察維度正在重新凸顯。

 

圍繞這個問題,我的看法現階段有三:

一,

習近平是「好皇帝」還是「壞皇帝」,只能讓歷史去說,

至少在習近平的任期內不適合給予判斷和評價。

二,

假如2022~23年後習近平繼續以「三位一體」

擔任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

這次通過修憲免除國家主席任期

比「到時候」在什麼都不解釋的情況下留任,

至少更有透明度和制度化的成分。

三,

假如一個人或一個黨統治一個國家30年,

老百姓幸福安康、安居樂業,那也沒問題,

這種統治方式有其合理性。

 

不過,人類的歷史證明,絕對的權力往往會導致絕對的腐敗,

也會遇到政府合法性的問題,從而難以保證長期、平穩的政權運營,

這也是很多國家和地區作為妥協而選擇走向民主體制的根本原因。

 

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是發否成為歷史的例外,

這才是我最關注的問題,

也是有可能影響人類未來政治走向的最大變數。

 

其實,上述外務省官員對此持有更尖銳的看法,

他說:「無論如何,取消任期是不可以做的。

一國領導人,暗殺、病死,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在此情況下建立取消任期這樣的制度是危險的。

你看普丁和安倍,他們是在擴張權力,但沒有取消任期。

中國是走著完全不同於他國的統治道路,

除了非洲一些不設任期限制的國家以外。

 

而一位擔任過民主黨執政時期的大臣政策秘書則認為,

習近平對於「掌握權力」的覺悟和執著格外厲害,令人震撼,

尤其跟他前任胡錦濤相比。

 

「不過,重要的是其動機,會有四個可能:

一,權力本身的最大化;

二,渴望與毛澤東、鄧小平等創造時代的人平起平坐;

三,純粹地擔憂共產黨的未來;

四,徹底打倒政敵的眼下,除了擴大權力以外沒有保護自己的方法,

從而陷入了沒有終結的鬥爭。

 

我不知道其動機是什麼,也不覺得是一個。」

 

我對他的分析及其框架基本贊同,並回應說,

習近平屬於『紅二代』,包括這次當選為副主席的王岐山也是。

這一代對『共產黨』三個字的忠誠,

以及對於『亡黨亡國』的擔憂格外顯著和赤裸裸。

 

在我看來,不是習近平的共產黨,而是共產黨的習近平,

他對掌握權力的覺悟和執著在某種意義上也是迫不得已。」

 

他緊接著說,

「不過,習近平所創造的權力機構總有一天是要被接班人繼承的,

在這個意義上,他正在做令人可怕和恐懼的事情。

 

所以,Post-Xi(後習近平時代)才是如今我最關注的。

 

接班習近平的是像鄧小平那樣的良心派還是像北朝鮮的金家那樣的,

令人拭目以待。

反正,這次習近平的權力掌握至少提升了中國政治北朝鮮化的風險。

高科技的進步也會是影響中國政治的一個因素或變數。」

 

(習近平在跟剛剛訪問中國的金正恩會談時提出,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

朝鮮社會主義建設也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我則很好奇,習和金在政治體制和意識型態上持有何等程度的親近感?)

 

這位前大臣政策秘書把「後習近平時代」作為最大關注點,

而在我看來,中國共產黨作為政治機器也好,意識型態也好,

最怕的是黨高層的分裂,因為它才是可能導致國家出現動盪、

陷入崩潰的最大導火線,

尤其黨的合法性遭遇侵蝕的政治事件發生的時候。

 

1989年「天安門事件」爆發時有鄧小平在,

沒有讓分裂的潛在因素和變數浮出水面。

 

如今,我也不認為黨高層因突發事件而會陷入分裂,

因為有習近平在。不過,任何政治權力過於膨脹時,

都有可能遭遇體制內或來自民間的反彈,

那麼進入「後習近平時代」,

換句話說,當真正面臨「接班人問題」的時候,

對中國共產黨來說或許是一個風險,

它有可能伴隨權力真空和政治縫隙的出現而動搖黨中央的權威和穩定。

 

習近平作為毛澤東去世後不由鄧小平指定的首位國家一把手,

其上台的合法性在相當程度上與其「紅二代」的背景有關。

 

他的父輩作為革命一代在共產黨建立新中國的過程中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正因為如此,「紅二代」對共產黨權威地位的信仰

比其他年代的人要來得根深蒂固。

 

這一點也體現在習近平在「兩會」閉幕講話中說的一句話: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

中國共產黨是國家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

黨是領導一切的。」

 

我不知道習近平作為「三位一體」的一把手究竟乾到什麼時候,

但設想一下,接班習近平的繼承者,其合法性會是什麼?

 

來自哪裡?

 

到時候「紅二代」們的年齡太大,不太可能接班,

「紅三代」時機尚早,並且當官的也少。

 

那麼,依我看,只有一種可能:是習近平親自篩選和指定的人。

 

但倘若要說服全黨全軍全民,讓所有人接受這一點,

一個前提是,習近平得有無法質疑和挑戰的絕對權威,

否則其合法性會遭遇威脅,

黨的高層也可能會面臨因接班人問題而陷入分裂。

 

在我看來,這也是習近平站在黨的核心立場,

想方設法、持續不斷地鞏固權力的一個動機和理由。

 

反正,接班「後習近平時代」的那個人,其合法性務必,

也只有可能來自習近平本人。

 

其實,也有從正面的角度評價習近平的日本受訪者。

 

一名與中國女性結婚,在一家教育公司擔任高管的人說,

「我不討厭習近平先生,有時也把中國領導人的行動作為教訓,

為我自身的經營所實踐。

 

習近平先生被日本媒體報導得不那麼正面,但我至少尊重他的執行力。

領導人在任何時候被要求行動,要經得起挨罵。

但我覺得,習近平先生正因為拚命做出行動,才能維持那個地位。」

 

曾經編過有關中國政治書籍的一名出版社編輯也表示:

「我尊重習近平先生壓倒性的存在感和執行力。

西藏問題等仍值得擔憂,但從日中關係的角度看,

習近平先生的判斷標準很清晰,

這樣的領導人繼續負責共產黨政權有積極意義。

 

尤其與鄰國韓國的文在寅總統顯得焦慮、

為短期的政績 和國內支持率的提升而急功近利相比,

立足於追求中國長期發展的習近平先生負責共產黨政權

對日本的東亞戰略來說也有好處,

我們能夠更加容易、清楚地制定戰略。」

 

一名在野黨的眾議院議員也向習近平給予積極的評價,

「很多人對習近平先生的獨裁政治給予批評,

但在我的印象當中,這段時間以來中國的腐敗減少了,

老百姓的生活也有所改善,

對此,習近平先生作為領導人是有貢獻的。」

 

當然,他們也表示一些擔憂,尤其是與中國打交道的日本人當中。

 

那位娶了中國太太的企業高管說,

「習近平先生擁有太多權力,從而降低制衡功能無疑是一個風險。

作為一輩子與中國打交道的人,這一點我必須隨時關注和留意。

中國憑現在的體制發展得很迅速,假如發展的方向是正確的,

中國的前途會無量,但也有走向不同方向的可能,

為此,我要隨時做好準備,必須認真觀察中國。」

 

據我觀察,在作為日本精英的年輕官僚們看來,

在國內政治上進一步鞏固了權力基礎的習近平,

接下來在對外戰略上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似乎是一個深層次的擔憂。

 

一名經濟產業省的官員評價,

習近平主導下的中國正在向世界上的獨裁國家提供著正當性。」

中國共產黨

他說,

前一陣去了一趟坦桑尼亞,中國的影響很顯著,英法撤退後,

中國官方和民間的資金和基礎設施企業支撐著非洲國家的開發事業。

這樣的非洲國家很有可能把獨裁中國作為榜樣。

 

這樣一系列的趨勢在國際社會上會引發民主VS.獨裁的討論,

而且中國的政治滲透會加劇『不一定要民主』的結論。」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其經濟權益往外擴張,是可以理解的,

但倘若經濟外交迫使那些深受中國政治滲透的國家

走向非民主的獨裁體制,那是另外一個問題,

這一點也使得日本年輕官僚們感到擔憂和警惕。

 

我和經產省的官員在大學時代就認識,我們都是學習國際政治出身。

 

「其實,我原來是內心期待著中國總有一天會民主化的。

但最近越來越覺得事情好像不是這樣,

中國不會走向民主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他感嘆道。

 

「不過,如果中國人真的不相信民主,

他們隨著國家的崛起向全世界推廣獨裁體制

或許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

================================================

[ 這一代日本人眼裡的中國習近平 , 日本戰後中國化   ]

 

  習近平主導下的中國正在向世界上的獨裁國家提供著正當性。」

 

 

[ 相關 ]

  著迷與警惕:我這一代日本人眼裡的習近平[加藤嘉一 ,紐約時報]

===============================================

 

 

==================================================

日本不能幻想免費的和平

 

自由民主人權的代價從來都不是低廉的

 

==================================================

[ 歐巴馬立場搖擺造成新總統無法阻止中國南海擴張 ]

 

奧巴馬政府在南海議題上立場搖擺,

未來美國新總統也無法阻止中國在南海擴張。

 

喬治華盛頓大學

中國問題專家沙特(Robert Sutter)表示,

奧巴馬政府對中國的政策十分反覆,

尤其在對兩國都嚴重的南海問題上,

美國無法阻止中國在南海的擴張。

 

而未來南海問題還將繼續,新總統也無法阻止中國。

 

[ 相關 ]

阻止中國南海擴張? 美國新總統可能也力不從心[ RFI ]

===========================================

[ 日本社會現狀:「戰後體制」以隱匿的形式延續 ]

 

 日本能真正地終結「戰後體制」嗎?

 

日本的「戰後體制」以一種奇妙的形式得以延續,

這就是當下的社會現狀。

 

[ 相關 ] 「戰後」何時結束?——探索未來的年輕人們 [古市憲壽]

============================================

[ 日本戰後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世代 ]

日本佔領軍代理人

日本佔領軍憲法

日本二戰後名存實亡73年

==================================================

最大的政治課題是制定一個考慮到

當今日本及世界形勢的憲法。

現行憲法中並未寫明發生緊急事態時該怎麼做。”

 

  作為尋求戰後70週年意義的活動之一,

日本記者俱樂部此次邀請了奧野。

 

[ 相關 ] 

日本102歲前法相奧野誠亮呼籲制定自主憲法[共同社]

=============================================

首相說是“把憲法還給國民”。

《舊金山和約》生效之日 日本並未還給日本國民

日本二戰後將近70年

佔領軍代理人仍然日本還給日本國民

>>

佔領軍表面上離開了!!!

佔領軍制定的憲法佔領軍制定的教育基本法並未離開

佔領軍培養的代理人並未離開!!!

>>>“日本還給日本國民”。

 

 [ 相關思考憲法可改與不可改 [  朝日新闻 ]

===================================================

[ 相關國家政客繼續攪動亂局獲得他們自以為的好處 ]

 

他對日本是否是二戰中的侵略者

這一問題很謹慎地不置可否,

並為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Yasukuni Shrine)辯護,

把那個埋葬着13名日本甲級戰犯的神社

美國的阿靈頓國家公墓(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相提並論。

 

現在中國已再度強大,北京要糾正歷史記錄,

不論那片荒島的實際價值有多麼小。

北京其實是在1969年聯合國調查組表示

在釣魚島/尖閣諸島附近發現石油之後

才表示對島嶼有興趣的,這絕非巧合。

 [ 相關 ]

東亞各國為何拂不去歷史陰雲 [ 紐約時報, Jonathan Tepperman]

=================================================

[ 日本無視定義的國家 ] >>>[ 日本名實不相符的國家 ]

日本名義上民主國家 除三年外 五十年一黨執政

(順便,那三年,多數人視為災難)。

——

所有人都認為,日本必須改變。但是,日本人害怕改變。

所以,他們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

政府說要投資、讓日本重返繁榮。 誰也不清楚能否見效。

但是,聽上去總比放棄自己最熟悉、最信任的生活方式要更動聽吧。

—->

政府 ???

日本名義上民主國家,但是日本人民擺脫不了世襲的政治勢力

[ 相關 ] 在日本成了「丈二和尚」![ BBC,傅東飛]

===========================================

[ 2007年後,日本政權隔1年更替,共産生6個政權,  ] 

 

2012年12月安倍第二次擔任日本首相後,

雖然被稱為「獨大」的體制仍在持續,

但由於內閣支持率迅速下降,前景難以預料。

 

 [ 相關 ]    日本政治再陷入漂流的前兆?[ 日經,坂本英二]

===========================================

日本大學提到留學生就不得不依賴中國人 ]

 

日本政府與民間合作,積極吸引留學生推動本國大學全球化。

 

就目前來看,很多大學提到留學生就不得不依賴中國人。

 

日本教育一線質疑:「這樣下去算得上全球化嗎?」

 

日本大學的國際地位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

 

但在為了眼前的就業

而追求仍未褪色的日本名牌大學的中國留學生,

與不得不依賴他們推進全球化的日本大學之間,

同床異夢的中日留學熱潮或將不斷升溫。

 

[ 相關 ]

在日本一流大學「復活」的中國留學生[日經,古山和弘]

==========================================

[  日本二戰後名存實亡72年 ]  

 

盟軍東京總部GHQ  –   吉田茂路線(Yoshida Doctrine)

 

大量「不好說」的回答,不意味着他們沒答案,

而是反映出  日本人至今看待「那場戰爭」的心態依舊複雜

 

日本普通民眾國家的關係上來理解。

 

在日本上小學、中學期間,師生望着國旗「國歌齊唱」的時候,

都會覺得很尷尬,甚至難受。

 

不少日本國民看來國旗國歌軍國主義者發動戰爭的象徵,

不僅給他國人民造成了傷害,還迫使日本陷入崩潰

 

由於這段歷史,媒體、學者、百姓心裡始終存有疑問:

國家政府憑什麼不會犯錯誤呢?

 

「國」字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日本修憲派的最大阻力,不是來自中國、韓國的外交壓力,

是來自日本國內對「國家主義」的厭煩和警惕

 

二戰結束已近70年,戰後日本拿着「和平憲法」,

在美國「核保護傘」下走

「重經濟、輕安保」的吉田茂路線(Yoshida Doctrine)。

 

日本社會迄今依然走在這條路上,卻顯出疲態。

 

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後「失落的二十年」

中國崛起的大時代背景令日本人感到擔憂:

「我們這樣下去,經濟影響力下降,政治無話語權,

會不會被孤立,被邊緣化,

最終變成全球化時代的孤兒呢?

 

[ 相關 ]日本倒向「右翼」了嗎?[加藤嘉一,紐約時報]

==========================================

在日本,

民族主義者否認戰爭罪行的言行,往往會受到關注。

 

但9月那次活動的參與者說,他們屬於相對沉默的大多數。

 

對那場導致300萬日軍和平民死亡,

並讓國家成為廢墟的戰爭,

這個群體既不謀求讚美它,也不試圖洗白它。

 

他們只是希望恢復有關那場戰爭的記憶,

特別是那些

在瓜達爾卡納爾島這樣的遙遠戰場上陣亡的普通士兵的經歷。

 

他們不希望日本再發生這種事。

 

 [ 相關 ]

日本青年搜尋二戰日軍遺骨和一段漸遠的歷史[紐約時報]

============================================

日本媒體國家意識淡薄

Another Japan !!!

Japan with no history.

Chinapan >> 支那日本

============================================

[ 主權在民>>憲法還給國民>> 日本還給日本國民 ]

 

日本人和深夜勞作的德國人很像﹐在最悲觀時實現重建的經歷。

1950年到2008年﹐其人均收入大幅增長。

重視教育愛國主義在日本社會中佔據突出地位﹐

國家土地短缺、自然資源不足情況下實現了繁榮。

最強大的資源﹐應該說是日本人民

他們幾乎全部受過良好教育﹐擁有達成所願的強大動力﹐

並且始終具有創新精神。

他們發自內心地關注國家的興衰這可以叫做愛國主義

但更加深刻﹐屬於某種體現在他們文化之中的東西

>>>

[ 相關 ] 日本重建最強大的資源:人民 [ WSJ, Marshall Loeb]

==============================================

村田富市、河野洋平

==============================================

日本德國第2次世界大戰的侵略國

在電影和小說中被刻畫為敵人的情況司空見慣,

照常理來說,世界普通民眾不應該對兩國具有好印象。

而另一方面,

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和中國則都是戰勝國

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卻都難以躋身最受歡迎國家排行榜的前3名。
   

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五個大國不受歡迎,

而日本和德國卻受到好評,其原因何在呢?

 

[ 相關 ] 日本曾遭全世界討厭[ 日經,村山宏 ]

=============================================

2018誰讓安倍政權被疑團「纏身」?

2018/04/11

http://zh.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politicsasociety/29999-2018-04-11-01-44-21.html?start=1

安倍政權被疑團「纏身」

===================

安倍政權內部接連被曝出存在對公文進行篡改和隱瞞的情況,

這已成為可能導致日本民眾失去對其政權信賴的重大事態。

前往出席內閣會議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10日,首相官邸)

      4月10日,圍繞學校法人「加計學園」

在愛媛縣今治市新設獸醫學部的計劃又浮現新的疑團,

那就是存在一份寫有前首相秘書官向該縣職員表示

「該項目是首相的項目」的文件。

 

財務省篡改文件的問題好不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平息,

安倍正準備考慮重新提振其政權,

但如今似乎仍難以從醜聞的陰影中走出。

加計學園

      圍繞加計學園新設獸醫學部一事,

愛媛縣此前矢口否認的新設計劃相關文件確實存在。

 

4月10日有媒體報導稱,

愛媛縣保留了一份該縣職員2015年4月

與時任安倍首相秘書官的柳瀨唯夫見面時記錄雙方溝通內容的文件,

文件顯示柳瀨曾針對加計學園新設獸醫學部一事稱

「該項目是首相的項目」。

愛媛縣知事中村時廣10日召開記者會

      愛媛縣知事中村時廣在10日的記者會上

承認該縣職員確實作為「備忘錄」製作了一份文件,

但同時稱,目前尚未實際確認到該份文件。

 

關於該縣職員是否在2015年4月與柳瀨進行了會面,

中村知事沒有給出直接的回答,只是稱「是關係到對方的事情,

所以不予置評」。

中村還指出,該縣對於「備忘錄」沒有保管義務,

稱「我們不認為這是必須實施資訊公開的對象」。

      圍繞加計學園的問題,

2017年6月日本文部科學省在重新調查過程中發現了

寫有「總理意向」等內容的文件,

這其中被指存在首相官邸的「授意」以及官僚對此的「揣測」。

文部科學省前事務次官前川喜平也主張稱

首相官邸施加了影響,而「備忘錄」的存在

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首相官邸參與了此事。

      一方面,當事人柳瀨在10日下午向記者團表示

「我今天早上已經説過了」,再次否認曾見過愛媛縣方面相關人士等。

 

森友學園

      圍繞「森友學園」,在日本政府向該學園出售國有土地時,

是以什麼為依據做出了高達8億日的大幅降價,

這一問題成為了目前的爭論焦點。

日本政府方面此前給出根據是,由學園承擔了土地垃圾清理費,

所以在出售時抵扣了這筆費用。

但目前這一依據越來越站不住腳。

 

其背景是,越來越多觀點認為財務省當時揣測了安倍首相夫婦的意向。

   森友問題在日本國會上被提及是在2017年2月。

 

大阪府豐中市的國有土地出售價比鑒定價格低了8億日元,

以1.34億日元的價格出售給了森友學園。

當時,作為名譽校長與該學園息息相關的首相夫人安倍昭惠

被指與此次降價存在干係。

 

      日本財務省最初解釋説,

降價的依據是由森友學園負責土地垃圾清理費用。

 

但在野黨對此指出,

「(8億日元的垃圾清理費)相當於4千輛卡車的運費」,

對日本政府方面給出的解釋提出了質疑。

      這一局面發生轉變的導火線是

4月9日財務省理財局長太田充在參議院決算委員會上的答辯。

 

太田提到,理財局職員曾在2017年2月向森友學園建議

「要使用清理垃圾的卡車數以千計的表述」。

 

為了能與此前的答辯保持一致,承認財務省曾要求學園方面統一口徑。

 

      垃圾清理費這一依據不成立後,

對政府為何要大幅降價8億日元的質疑也越來越強烈。

日本政府如果拿不出有説服力的證據,

首相夫婦被指涉嫌參與此事的聲音就不會停止。

 

自衛隊日報

      關於此前不承認存在的自衛隊伊拉克派遣部隊日報

被曝光出來的問題,由誰掌握、究竟掌握多少成為了焦點。

 

據4月10日的最新消息,

陸上自衛隊研究本部(現教育訓練研究本部)

在2017年3月27日就了解到日報的存在,

但當月30日卻向陸上幕僚監部回答不存在。

 

在野黨表示「這是有組織地隱瞞」,正加緊追查。

      日本防衛省在10日的參院外交防衛委員會上表示,

去年3月27日曾要求公開伊拉克派遣部隊的日報等相關信息。

防衛省的內部部門通過陸上幕僚監部總務科

拜託陸上自衛隊研究本部查找文件。

但該本部在30日回答「不存在」。

日本防衛相小野寺五典已表明要調查事情原委的意向。

      時任防衛相的稻田朋美

2017年2月20日在國會上答辯稱「沒發現」。

 

隨後在當月22日做出指示,要求再次調查「是否真的不存在」。

 

發現日報的研究本部教訓課長

在就南蘇丹國家維和活動(PKO)日報問題

進行特別防衛監查過程中發現了伊拉剋日報,

他表示,「沒有意識到這是大臣的指示」。

 

不過,在要求公開信息後,可能意識到了報告的必要性。

==============================================

==============================================

[   ]

 

 

 [ 相關 ]  2018誰讓安倍政權被疑團「纏身」? [ 日經中文網 ]

===============================================

[      近畿財務局                            ]

 

民進黨共產黨等在野黨則是指出,

本次的解散是為了規避被追究森友學園國有地出售

以及加計學園獸醫學系新設等問題,

並加強對安倍首相執政的批判。

 

 [ 相關 ]  眾議院解散,選舉10月10日公告,22日投開票 [ 朝日新聞 ]

—————————————————————————–

森友學園國有地出售,加計學園獸醫學系新設

==================================================

[     近畿財務局                          ]

日本財務省理財局長太田充

19日出席參院預算委員會的集中審議,

就篡改前的森友學園

相關審批文件中記載有安倍昭惠的名字的理由稱:

“我認為因為她是首相夫人。”

 

這一發言意味著製作文件的該省近畿財務局當時意識到

首相夫人這一立場的影響力。

 

共產黨書記局長小池晃進一步追究稱:

“這是重大發言。因為是比國會議員更須重視的人物,

所以才出現在文件中。”

 

  首相安倍晉三反駁稱:

如果不是我的妻子就不會記載。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他指出篡改前的文件並沒有記載安倍昭惠

近畿財務局施加影響,再次否認自己和夫人參與此事。

 

 [ 相關 ] 森友文件記載安倍夫人名字,或因意識到其影響力[共同社]

================================================

[ 川普要求同盟國承擔更多美軍駐留經費的主張有一定道理  ]

全球將再次向由大國充當主角的局面過渡。

俄羅斯在烏克蘭和敘利亞、中國則在南海和東海

借助軍事力量來排除西方各國的影響力。

這是我們必須適應的全球的現實。

 

在國家與國家的關係中, 美國總統應該避免獨自承擔過大的責任。

因為即使是領導人也會犯錯誤。

比如,

羅斯福是偉大的美國總統,一直相信能與蘇聯的斯大林交鋒

事實上,到二戰末期,斯大林更佔上風

 

 

 [ 相關 ]   英軍情六處前局長解讀川普與世界走向 [ 日經 ]

================================================

[ 二戰核攻擊日本前外交秘史,美國允許日本保留天皇制  ]

 

二戰結束70多年,很多有關歷史爭議沒有結束,

包括使用核武器的問題。

 

70年代由一些日本前外交官出版的

日本外交》一書中,也包括了辛田大使的兩封電報,

但電文被改動了。

 

比如奎格利傳達的美國可以允許日本保留天皇制

投降條件的內容被刪除。

 

這一改動要求正是辛田提出的,

而書的編輯人則是看到過他的電報的外務省老上級。

德本認為很可能是辛田因為未能完成天皇的使命的罪責感

改動了書裏的內容

 

 

  [ 相關 ]     朝核危機反思:二戰核攻擊日本前外交秘史 [ BB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