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日本政治陷入漂流的前兆?

2017/07/28

http://zh.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politicsasociety/26266-2017-07-28-02-49-25.html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坂本英二

 

這是日本政治陷入漂流的前兆?

=======================

 

坂本英二:

日本防衛相稻田朋美和日本最大在野黨民進黨黨魁蓮舫

在同一天突然表示辭職意向,

這也許是日本政治再次陷入漂流狀態的前兆

 

稻田朋美至今即使遭到批評也不辭職,身邊沒有提供適當建議的人。

 

長期政權的傲慢弱小在野黨的撒嬌

正在加劇日本對兩大政黨前景的擔憂。

 

    稻田在南蘇丹聯合國維和行動(PKO)的日報問題上

的監督責任是直接的辭職理由。

 

半年前日報隱瞞嫌疑浮出水面,

稻田對防衛省和自衛隊的統率能力受到質疑,

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仍始終採取支持姿態。

左側為蓮舫,右側為稻田朋美

 

    推遲至8月上旬內閣改組時換人的判斷,

結果加劇了對安倍政權的批評。

 

朝鮮固執地進行彈道導彈發射,憲法第9條修改討論浮出水面,

在此背景下,有關安全保障的討論卻陷入停滯。

 

   安倍政權中的高官也沒有對安倍推動核心內閣成員諫言,

很多自民黨議員針對稻田作為閣僚的資質都在私下談論。

   不十分清楚民進黨黨魁蓮舫辭職為何選在這個時候。

 

即使7月2日在東京都議會選舉中敗北,

之後蓮舫仍表示對民進黨重建的熱情,

18日還剛剛公佈了證明取消雙重國籍的戶籍。

 

   蓮舫去年9月就任民進黨黨魁時提出了

針對執政黨的「替代方案」的路線,但確沒有落實,

仍看不到民進黨的政策旗幟,

只有重視避免黨內對立的做法引人注意。

 

本來政黨就不是選舉的互助會,

如果在經過路線爭論之後更新體制,

也能理解。

 

但此次蓮舫辭職,民進黨的新領導層需要從一開始重新討論。

 

 2007年以後,日本政權都是隔1年就更替一次,

共産生了6個政權。

 

2012年12月安倍第二次擔任日本首相後,

雖然被稱為「獨大」的體制仍在持續,

但由於內閣支持率迅速下降,前景難以預料。

 

   7月初東京都議會選舉時無黨派階層壯大,

除了長期政權的傲慢之外,

還體現出選民對於缺乏贏得政權批評者的在野黨

這一現狀的強烈不滿。

 

如果兩大政黨均陷入沉淪,日本很糟糕。

=============================================

=============================================

[ 2007年後,日本政權隔1年更替,共産生6個政權,  ] 

 

2012年12月安倍第二次擔任日本首相後,

雖然被稱為「獨大」的體制仍在持續,

但由於內閣支持率迅速下降,前景難以預料。

 

 [ 相關 ]    日本政治再陷入漂流的前兆?[ 日經,坂本英二]

  ========================================

2007年-2012年12月,産生6個政權

沒有人記得,日本首相是誰?

————————————————————————

世界是否應該在意日本首相府到底住著誰?

>>>  

日本選民在意日本首相府到底住著誰 !!!!

——————————————————–

小泉純一郎 20060925

——————————————————

20060926—20121226  ( 6 年7 任首相 )

 

90 57  安倍晉三      2006年9月26日   2007年9月26日 ( 1年 )

91 58  福田康夫      2007年9月26日   2008年9月24日 ( 1年 )

92 59  麻生太郎      2008年9月24日   2009年9月16日 ( 1年 )

93 60   鳩山由紀夫 2009年9月16日   2010年6月8日  ( < 1年 )

94 61  菅直人         2010年6月8日     2011年9月2日   ( 1年 )

95 62 野田佳彥     2011年9月2日      2012年12月26日 ( 1年 )

96 57 安倍晉三     2012年12月26日  2014年12月24日  (2 年)

97 57 安倍晉三     2014年12月24日  2015年8月26日  (現任)

============================================

[ 作為日本人到底意味著什麼    中國女模      ]

 

一個女孩在日本國旗前微笑。

 

海報上寫著:

我很高興身為日本人,請驕傲地將太陽旗放在胸前。」

當中使用的是日語中的日本國旗名稱。

 

  [ 相關 ]     身為日本人真好:海報上是中國女模[ BBC ]

======================================

[ 2016二戰結束71週年 ]

1946年公佈憲法,

美國定下10年不得修改的制約, 防日本翻案。

 隨東西方冷戰日趨激烈, 美國希望日本修憲或改變解釋的意向。

 

尤其是90年代波斯灣戰爭時日本以憲法為理由不參與出兵後,

美國期待日本修憲的願望趨於鮮明。

21世紀, 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蒂奇 (Richard L. Armitage)

在東京公開演講敦促日本修憲。

 

 [ 相關 ]   拜登 :“日本憲法是美國寫的”[ VOA ]

============================================

[ 日本社會現狀:「戰後體制」以隱匿的形式延續擴大 ]

 

日本能真正地終結「戰後體制」嗎?

 

日本的「戰後體制」以一種奇妙的形式得以延續,

這就是當下的社會現狀。

 

[ 相關 ] 

「戰後」何時結束?——探索未來的年輕人們 [古市憲壽]

=========================================

  [ 日本佔領軍代理人 – 戰勝國的日本人  ]

「躺在納稅人血汗錢上的寄生蟲。」

這是我的父親鄙夷日本天皇的用語。

 

那時候,我們的天皇是裕仁(Hirohito),

而我父親對他的反感在日本知識分子當中很普遍。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認為越早把天皇趕到街上越好。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

看著現任天皇明仁 (Akihito)兢兢業業地履行自己的象徵性職責,

年復一年,不知疲倦地向公眾致意、探訪受災者,

我的態度軟化了。

 

我開始喜歡他,甚至開始同情這位說話柔聲細語的天皇。

 

這與許多同胞的想法一樣,

不管他們是保守派還是自由派。

 

天皇的日程毫無鬆懈的餘地,他這份工作誰都不想乾。

 

[ 相關 ]  誰還願意嫁給天皇?[ 紐約時報 ,水村美苗 ]

=========================================

  [ 日本佔領軍代理人 – 戰勝國的日本人 –  ]

 

躺在納稅人血汗錢上的寄生蟲。」

這是我的父親鄙夷日本天皇的用語。

 

那時候,我們的天皇是裕仁(Hirohito),

而我父親對他的反感在日本知識分子當中很普遍。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認為越早把天皇趕到街上越好。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

看著現任天皇明仁 (Akihito)兢兢業業地履行自己的象徵性職責,

年復一年,不知疲倦地向公眾致意、探訪受災者,

我的態度軟化了。

 

我開始喜歡他,甚至開始同情這位說話柔聲細語的天皇

 

這與許多同胞的想法一樣, 不管他們是保守派還是自由派

 

天皇的日程毫無鬆懈的餘地,他這份工作誰都不想幹。

 

 [ 相關 ]  誰還願意嫁給天皇?[ 紐約時報,水村美苗 ]

===========================================

[ 主權在民>>憲法還給國民>> 日本還給日本國民 ]

 

日本人和深夜勞作的德國人很像﹐在最悲觀時實現重建的經歷。

1950年到2008年﹐其人均收入大幅增長。

重視教育愛國主義在日本社會中佔據突出地位﹐

國家土地短缺、自然資源不足情況下實現了繁榮。

最強大的資源﹐應該說是日本人民

他們幾乎全部受過良好教育﹐擁有達成所願的強大動力﹐

並且始終具有創新精神。

他們發自內心地關注國家的興衰這可以叫做愛國主義

但更加深刻﹐屬於某種體現在他們文化之中的東西

>>>

[ 相關 ] 日本重建最強大的資源:人民 [ WSJ, Marshall Loeb]

=============================================

[  日本二戰後名存實亡72年 ] 吉田茂路線(Yoshida Doctrine)

 

大量「不好說」的回答,不意味着他們沒答案,

而是反映出

日本人至今看待「那場戰爭」的心態依舊複雜

 

日本普通民眾國家的關係上來理解。

 

記得在日本上小學、中學期間,

有些師生望着國旗「國歌齊唱」的時候,

都會覺得很尷尬,甚至難受。

 

不少日本國民看來

國旗國歌軍國主義者發動戰爭的象徵,

不僅給他國人民造成了傷害,

還迫使日本陷入崩潰

 

由於這段歷史,

媒體、學者、百姓心裡始終存有疑問:

國家政府憑什麼不會犯錯誤呢?

「國」字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我認為,日本修憲派的最大阻力,

不是來自中國、韓國的外交壓力,

是來自日本國內對「國家主義」的厭煩和警惕

 

二戰結束已近70年,戰後日本拿着「和平憲法」,

在美國「核保護傘」下走

「重經濟、輕安保」的吉田茂路線(Yoshida Doctrine)。

 

日本社會迄今依然走在這條路上,卻顯出疲態。

 

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後「失落的二十年」

中國崛起的大時代背景令日本人感到擔憂:

「我們這樣下去,

經濟影響力下降,政治無話語權,

會不會被孤立,被邊緣化,

最終變成全球化時代的孤兒呢?

 

[ 相關 ]日本倒向「右翼」了嗎?[加藤嘉一,紐約時報]

===========================================

 

 

 [ 相關 ] 

為何決定與韓國和解的會是安倍?[英國《金融時報》]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