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精英潮兇猛 全球經濟領袖反思全球化

 

發表時間 07-10-2016 更改時間 07-10-2016 發表時間 00:32

http://trad.cn.rfi.fr/%E4%B8%AD%E5%9C%8B/20161007-%E5%8F%8D%E7%B2%BE%E8%8B%B1%E6%BD%AE%E5%85%87%E7%8C%9B-%E5%85%A8%E7%90%83%E7%B6%93%E6%BF%9F%E9%A0%98%E8%A2%96%E5%8F%8D%E6%80%9D%E5%85%A8%E7%90%83%E5%8C%96

作者 安德烈

media

FMI總幹事拉加德,德國財長

在華盛頓世銀與FMI年會上回答提問。

路透社

反精英潮兇猛 全球經濟領袖反思全球化

==============================

全球化受人詬病,

但輪到全球經濟領袖–全球化的推動者尋找全球化的缺陷,

很不尋常。

面對世界範圍內的反精英潮流,在華盛頓,

出席G20財長會議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的政要們,

被迫對全球化的問題進行反思。

 

精英階層過去常常鼓吹,全球化,自由貿易,

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會讓人員流通更容易,

富國、發展中國家、窮國統統受益。

 

但是,現在為全球化、自由貿易唱頌歌的人越來越少。

 

迫使全球的經濟領袖們也不得不反省。

 

德國財長朔伊布勒在華盛頓這場全球經濟盛會上開炮:

從英國脫歐公決,到美國狂攻全球化的競選造勢,

有一個共同的導火索,那就是越來越多的人對精英,

對政治和經濟領袖失去了信任。

 

這種語言很少從經濟要人的嘴裡說出,

平常,這種半年一度的經濟大會到處迴響的是

激情澎湃的鼓吹自由貿易、商業自由化的聲音,

自由貿易被視為說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

 

然而,如今的政治背景、經濟背景完全不同。

 

美國本是自由貿易最大的鼓吹者,

但是在距離勝負難定的美國總統選舉還有一個月的時候,

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反全球化的話語繼續吸引着選民。

 

他保證,上台後將與“造成美國工薪階層工資停滯不前”的

中國進行商貿大戰,他指責中國操縱彙率,

他宣稱自由貿易是愚蠢的貿易。

 

民主黨另外一位參加初選的總統候選人桑德斯

就是以批判全球化的面目出現,現在,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正向桑德斯靠攏;

在大西洋的另外一邊,六月份英國人投票公決決定脫歐,

在就業市場萎縮的背景下,

這一事件正在威脅着歐盟經濟的整合和振興。

 

從中國到英國再到美國,全球經濟領袖被迫承認,

全球化造就了許多不滿的人。

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稱,經濟增長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

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反全球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幹事拉加德提出“全球化必須有所不同”。

 

她堅持認為:

全球化運作很成功,許多人從全球化得到了好處,

她不認為現在是反全球化的時候。

不過,拉加德承認,全球化應該有所不同,

不只是像歷史上所作的那樣,提升國際貿易量而已。

 

在多少年不聞不問之後,全球經濟領袖們被迫適應形勢,

承認全球化存在缺陷。

 

拉加德的同行,世界銀行行長金墉也是同樣的聲調:

他承認不平等現象非常嚴重,

“我們應該設法使得經濟增長更加平衡”。

美國財長雅各布·盧也承認經濟全球化導致產生了一種恐懼感。

 

人們擔憂的是,

經濟增長並沒有讓生活在經濟增長地區的人們、讓工薪階層得益。

不過,在華盛頓,尚無人指責全球化是一條錯誤的道路,

世界銀行稱,僅僅四分之一世紀,

全球化使得全球一億人口脫離了貧窮。

 

一些非政府組織讚賞全球政要開始意識到全球化的缺陷,

但對他們能做什麼仍然感到懷疑。

 

非政府組織指出,全球化讓百分之一的人大獲其利

致使反精英潮流已經普遍化,覆蓋全球。

 

作為對全球化的反動,美國歐洲保護主義傾向日益嚴重,

金磚國家銀行副行長巴蒂斯塔認為,

日益上升的保護主義

正是對金融精英極大不信任的一個信號

 

重新平衡同時推動經濟增長並不容易,挑戰十分嚴峻,

許多央行的貨幣政策似乎已達到極限,

大部分國家很難推出經濟振興計畫。

 

在華盛頓,圍繞全球化的爭論使有關

中國私人債務飛漲以及德國銀行的擔憂相形失色,

窮國的經濟發展也被放在了次要地位,

儘管這些國家經濟形勢嚴重,

非洲撒哈拉以南國家

今年的經濟增長將是四分之一世紀以來最低。

==========================================

[ 全球政要意識到全球化的缺陷 -百分之一的人大獲其利 ]

非政府組織讚賞全球政要開始意識到全球化的缺陷

但對他們能做什麼仍然感到懷疑。

 

非政府組織指出,全球化讓百分之一的人大獲其利

致使反精英潮流已經普遍化,覆蓋全球。

 

[ 相關 ]

反精英潮兇猛 全球經濟領袖反思全球化[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

[ 全球化收益少數人享受多數人受害  全球化威脅民主制度 ]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郎教授點出了問題關鍵:

全球化的絕大部分收益,

在各個國家裏能夠分享到的只有一小部分人。

 

所以,全球化有益無益不是問題,

很顯然它是有益的, 關鍵在於誰享受到了這些好處。

 

[ 相關 ]   全球化四面楚歌?學者稱關鍵在於誰受益[ BBC ]

=========================================

在美國,中國曾高調地嘗試收購大型新聞媒體公司

——比如黨擁有的南方報業集團

在2010年提出過購入《新聞周刊》(Newsweek)

——但均以失敗告終。

 

不過,《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與《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目前雙雙發行

由得到國家支持的《中國日報》提供的一份付費增刊

名為《中國觀察》(China Watch)。

 

新華則正在時報廣場的一塊巨型廣告牌上傳播自己的訊息,

近年來還有數以億計的中國資金湧向好萊塢。

 

中國還正在世界各地的學術機構紮根。

  [ 相關 ]

  抵制中國模式[ 紐約時報,Mareike Ohlberg,Bertram Lang]

===========================================

布朗:

面對經濟全球化的問題頻出,

各國政客卻更願意單獨行動;

而歐盟非但無助解決問題,反而成了最大的問題。

 

一場醜陋的英國退歐公投運動帶來了更為醜陋的後果。

 

歷史學家將把 這場

民眾對政治、商業和金融界精英的規模最大的反抗,

視為英國幾百年來最接近革命的一次。

 

時候已到,

眼下世界各地的政府都應賦予全球化它所缺少的領導力,

並賦予全球化它所需要的人性的一面。

  [ 相關 ]

“全球化機遇”為何淪為“全球化危機”?[英國《金融時報》]

=============================================

[ 中國共產黨正構建與西方中心的世界觀並行的敘事 ]

 

在英國議會發表的演講中,

習近平稱贊他的東道國在13世紀就建立了議會,

但隨後表示,

在比那早3300年的時候,

中國已建立了一個“以民為本”、

實行他所說的法治的國家。

 

盡管他所指的那個皇帝只存在於神話中。

 

中國想告訴全世界,它的時代正在到來

 

[ 相關 ] 

 “中國敘事”挑戰西方價值觀[英國《金融時報》]

=========================================

美國社會已經被 左派媒體幾十年一貫制的教育之下,

變成了不講邏輯、不分因果的社會。

美國人、特別是在媒體、娛樂行業的美國人,

他們的邏輯是根本性錯誤的!

 

但是這些人對於社會的影響力巨大。

 

可以說,美國這次選舉,是一次邏輯顛覆的選舉。

 

如果川普上台,

美國人可能會恢復一點常識性的邏輯思維。

 

如果繼續讓希拉里搞下去,

美國社會的邏輯會越來越糟糕。

全球化不僅僅是經濟上對於西方形成了強大的衝擊

——可以說,在某些行業上,是毀滅性的衝擊

——更重要的是讓一些沒有這種求聖邏輯思維的人,

移民進入了西方國家。

 

穆斯林移民是一個最嚴重的問題。

 

 [ 相關 ]  2016美國大選,為何如此分裂[一劍飄塵]

=========================================

[ 全球化國際合作–威脅民主制度   西方精英階層  ]

 

美國總統預選出現新特色,

公然否定全球化的經濟成果、

公然背離媒體精英和專家的意見、

公然挑戰“政治正確”的種種說辭,

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力度。

 

如果說

川普出其不意的崛起、

英倫始料未及的脫歐、

伊斯蘭國及其推動的層出不窮的恐怖襲擊,

成為全球性逆動的風信標的話,

那麽這些徵兆背後的大趨勢

——各國正謀從國際合作退縮,

收縮各自所抱的“團”,

回歸到“主權國家”的“身份認定”的範圍,

甚至在國內的族裔集團之間繼續分化。

 

以美國來看,

近年來種族間的裂隙和躁動重新抬頭,已令人十分不安。

——————————————————

 

[ 相關 ]

西方精英階層何以喪失影響力?[英國《金融時報》]

==========================================

[中國共產黨精心策劃低調擴張對世界及亞洲秩序影響更大]

 

美國國防副部長羅伯特•沃克(Robert Walker)日前説,

中國和俄羅斯正試圖改變世界秩序

 

但是,有專家警告説,

俄羅斯對西方的直接和公開挑戰相比,

中國精心策劃的低調擴張對世界以及亞洲的秩序影響力才更大

 

中國才是真正改變遊戲規則的國家。

 

[ 相關 ] 中國在悄然改變世界秩序?[VOA ]

 

===========================================

全球化四面楚歌?學者稱關鍵在於誰受益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6/10/161006_globlization_unpopular

德國反自貿、反全球化抗議示威,對執政者是一大挑戰。

 

全球化四面楚歌?

學者稱關鍵在於誰受益

=================

幾年前,

中國廉價輪胎大量出口美國市場,威脅到美國本土企業生計,

業界抗議。

奧巴馬總統於2012年推出懲罰性關稅,讓中國「按規矩來」。

國內朝野對此很滿意,

但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一項調查,

這一關稅意味著美國消費者買輪胎多付了11億美元。

 

自由貿易和全球化潮起潮落數十載,現在卻受到來自多方的抨擊,

處境不妙。有人說風向變了,幾十年的強大共識裂痕越來越明顯了。

全球化的好處至少兩代人耳熟能詳:

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工資更高、物價更低,

而且受益的不光是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和窮國也一樣獲益。

可現在包括國際政壇要人都開始怒叱自由貿易和全球化,

把本國工作機會被機器和別國奪走、夕陽產業加速滅亡、

移民難民非法偷渡客前赴後繼地撼動著國境和建制、穩定被攪亂。

證據已經不少,

比如英國脫歐公投前後這類言辭的起落,

美國大選中特朗普的異軍突起,

以及歐洲多國對尚未成型的國際貿易協定的抗議浪潮。

 

全球化陷入危機

美國大選似乎成了當下

全世界反自貿反全球化潮流的一個中心。

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的手指不斷指向中國,指責中國操縱匯率,

國際貿易中有「欺騙」行為,是要「餓死」美國人民。

他說「自由貿易是愚蠢的貿易」,

他當選總統後要豎起高關稅壁壘來抵抗中國對美國的「經濟強姦」。

 

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簡直就被發難者包圍了,

他們質問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究竟帶來了什麼好處。

Image copyright Getty Image caption

都怪中國?

爭取民主黨候選人提名失敗的桑德斯

把自己的競選基調設為批判全球化,

聲稱全球化掏空了美國中產階層。

 

更說明問題的是,

克林頓女士似乎在這個問題上正向桑德斯和特朗普靠攏,

對美歐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合作伙伴協議的支持不再那麼強硬。

 

「敵進我退」?

美國製造業的衰落無疑在這紛紛擾擾中起到推波逐浪作用。

人們的憤怒是明確的、真實的;

美國官方統計數據顯示1999-2011年間

美國製造業工作職位減少了600萬。

 

更有研究顯示中國的崛起跟美國的衰退就如鏡像一樣相伴。外國去

但是,美國製造業工作流失,部分原因是生產業務外包,

以及自動化程度提高和生產流程效率提高。

學者指出,所有的國家都有被科技進步淘汰的輸家,

電話接線員、銀行櫃員,都是敗在科技進步腳下。

美國的問題在於那些敗給科技進步的人群

沒有得到足夠的社會福利或再就業培訓等幫助。

 

有些地區先天條件不利於新興產業的崛起,

也不利於能夠帶來大量就業的產業興盛。

現實是,

過去十年左右,歐洲、美國和日本的家庭收入都沒有增加,

大家都很不滿,最容易找到的洩憤對象就是外國、外國人。

 

「都要怪中國」

反全球化的政治思潮隨之興起,

恰逢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造成國際貿易增幅減半,

兩者相輔相襯。

世界貿易組織數據顯示,今年全球貿易擴張速度預計將只有1.7%,

而2012-2015年期間平均年增幅是3.2%,

1986-2008年間平均增幅6.5%。

 

這將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貿易滯脹。

Image copyright Getty Image caption

特朗普誓言要對中國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

 

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降溫和歐元區政治經濟困局

也是貿易滯脹的部分原因。

與此同時,

貿易保護主義在世界各地都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抬頭,

因為各國當政者在民粹主義壓力下

推出貿易壁壘措施來保護本國企業免受進口貿易衝擊。

 

當然,經濟學家不無憂慮地發出警告,對政客和決策者來說,

面對民眾怒火,保護主義措施顯得很有魅力,

但最後消費者要為此付出高昂代價。

攻擊與反擊

壓力都是雙向的。

反自貿和全球化的浪潮也不會暢行無阻。

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

本周在美國華盛頓特區開年會,

就把制訂對這一潮流的反攻計劃列入議程。

 

1990年以來,全球11億人脫離赤貧。

世界銀行搬出一組數據顯示,世界上最窮的40%的家庭,

2008-13年期間收入不減反增。

 

也有跡象顯示,

發達國家和國際政壇精英中已經有一種清醒的認識,

即收入不平等和經濟滯脹,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都必須正面迎戰。

 

即使只是出於維護自身政治生命的考慮。

 

誰受益是關鍵

Image copyright Getty Image caption

歸根結底,總有人會成為科技進步的犧牲品。

 

然而,診斷容易,處方卻不那麼容易開,實際操作也不那麼容易。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郎教授點出了問題關鍵:

全球化的絕大部分收益,

在各個國家裏能夠分享到的只有一小部分人。

 

所以,全球化有益無益不是問題,

很顯然它是有益的,

關鍵在於誰享受到了這些好處。

 

一旦全世界的家庭收入都提高了,

經濟增長打破了貿易滯脹的僵局,

那麼民眾的憤怒可能會消散。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貿易專家哈夫鮑厄說,

要化解這些問題,就需要提振全球經濟。

 

各國政府需要拿出財政刺激措施,提振本國經濟。

 

反全球化反國際貿易陣營,他們可能覺得看到了戰績。

 

跨大西洋和跨太平洋的貿易談判目前似乎都陷入了僵局,

新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數量減少。

 

傳承了幾十年的自由貿易共識

被反對自貿的不諧和聲勢包圍,

來自政壇左翼和右翼的聲音質問全球化的益處

不滿情緒在世界各地找到了廣泛基礎。

 

但是,全球化也許正處於八方來襲的困境,

但全球化的倡導者在堅守陣地,

聲稱讓反全球化陣營閉嘴的釜底抽薪之策只有一個,

就是推動全球化復興。

========================================

[ 全球化收益少數人享受多數人受害  全球化威脅民主制度 ]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郎教授點出了問題關鍵:

全球化的絕大部分收益,

在各個國家裏能夠分享到的只有一小部分人。

 

所以,全球化有益無益不是問題,

很顯然它是有益的, 關鍵在於誰享受到了這些好處。

 

[ 相關 ]   全球化四面楚歌?學者稱關鍵在於誰受益[ BBC ]

=======================================

在美國,中國曾高調地嘗試收購大型新聞媒體公司

——比如黨擁有的南方報業集團

在2010年提出過購入《新聞周刊》(Newsweek)

——但均以失敗告終。

 

不過,《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與《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目前雙雙發行

由得到國家支持的《中國日報》提供的一份付費增刊

名為《中國觀察》(China Watch)。

 

新華則正在時報廣場的一塊巨型廣告牌上傳播自己的訊息,

近年來還有數以億計的中國資金湧向好萊塢。

 

中國還正在世界各地的學術機構紮根。

  [ 相關 ]

  抵制中國模式[ 紐約時報,Mareike Ohlberg,Bertram Lang]

=========================================

 

[ 相關 ]

英德競相討好中國,歐洲為經濟利益妥協價值觀[紐約時報]

==============================================

大力倡導全球化的人對他們自己的事業造成了極大的損害,

他們不僅淡化了真實存在的恐懼與擔憂

——全世界的川普勢力因之壯大

——也忽略了更適度的全球化的好處。

 

我們必須重新考慮民族自治經濟全球化之間的平衡。

 

簡單地講,

我們已經在經濟全球化這條路上走得太遠,

走到了不太現實的一面,或許可以稱之為「過度全球化」。

 

向過度全球化的轉變與兩個事件尤其相關:

一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在1989年做出取消跨國資金流動所有限制的決定

 

二是經過近10年的談判,世界貿易組織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於1995年成立,

給各國國內的衛生與安全制度、補貼和工業政策帶來廣泛的影響。

 

新的全球化模式成為這兩個組織的優先事項,

結果是讓民主服務於全球經濟,而非反過來。

 

排除貿易和資金流動的障礙本身成為了目標,

而不是實現根本的經濟與社會目標的手段。

 

像俄羅斯、中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等非民主國家

——在那裡法治通常被公然無視,公民自由也得不到保障

——應當無法像民主國家那樣依靠國際體系中的權利和好處。

 

當一個國家不民主時,我們就不應再假設,

它的制度安排可以反映出公民的偏好。

 

所以,它並沒有貌似正當的理由來保護其市場規則免受國際審核

 

[ 相關 ]

  別讓民主成為全球化的犧牲品[Dani Rodrik,紐約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