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精英階層何以喪失影響力?

更新於14小時前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68508?full=y

經濟學者 孫滌

 

精英階層何以喪失影響力?

==========================

孫滌:

當下西方社會矛盾積累的一大原因,

精英階層沒有關心其他階層權益,

沒有切身體驗他們的感受和痛楚。

本次美國總統預選出現的一些新特色,

筆者分析曾著重指出過,

公然否定全球化的經濟成果、

公然背離媒體精英和專家的意見、

公然挑戰“政治正確”的種種說辭,

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力度。

 

如果說川普出其不意的崛起、

英倫始料未及的脫歐、

伊斯蘭國及其推動的層出不窮的恐怖襲擊,

成為全球性逆動的風信標的話,

那麽這些徵兆背後的大趨勢

——各國正謀從國際合作退縮,

收縮各自所抱的“團”,

回歸到“主權國家”的“身份認定”的範圍,

甚至在國內的族裔集團之間繼續分化。

 

以美國來看,

近年來種族間的裂隙和躁動重新抬頭,已令人十分不安。

 

普選作為民主制度的一種基本建制,

實質上是“定期的合法內部政變”,

將為美國帶來改弦易轍的契機。

 

過去三十年的全球化經濟運作,可說成果豐碩,

即使在2008年發生的金融海嘯,

表現仍是可圈可點。

 

對於中國人,

全球經濟合作尤其無可置疑,

整體收入猛增超過廿倍,

一半以上的國民從此脫貧,

都是在這樣的國際大氛圍之下才實現的。

 

然而在西方發達經濟體,

全球化的結果遠非所有的國民所樂見,

甚至令多數人鬱悶、沮喪、深感擔憂,

因為在增長的經濟大餅里他們分到的份額顯然是在萎縮。

 

最近有人把全球化經濟成果的分配狀況繪製成一張宏觀視圖,

稱作“象形圖”(見附圖),加深了人們對現狀的認知。

 

要知道,

全球合作的退卻對於目前中國經濟的趨軟下滑有雪上加霜的影響。

“象形圖”是一條經濟成果的分配曲線,

勾勒出一隻大象從象尾到高高翹起的象鼻的外形輪廓。

 

圖的橫軸是世界人口按經濟收入從低到高的排列,

數字表示全球有百分之幾的人比你還貧困;

豎軸則是20年間(1988-2008)經濟收入的實際變化(百分比)。

 

很容易看明白,

有一個群體的收入在絕對下降,或增加極為有限的。

 

在世界範圍內處於75-95%的區間,屬於“富裕的”群體,

而實際上是發達國家裡的中下階層,

而且每況愈下的窮人。

 

與其形成尖銳對照的,是他們國家裡的上層富人,

處在象鼻子的頂端。

 

換句話講,

全球化合作的增長成果盡入其所在國家裡不足5%的人的袋中,

絕大部分則為頂層的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的人所得。

 

有了這番粗淺的“庖丁解牛”,

不需要太多的細致分析,我們也可以理解民眾的憤懣,

為什麽美國有這麽多人成為特朗普這等“混球”的擁躉,

為什麽英國公投里支持脫歐的人席捲了幾乎整個英格蘭地區,

除了倫敦、牛津、劍橋等極少的知識和財富精英雲集的都市。

 

同時也說明瞭,

即使在一個比較自由公平的市場環境下,

相對公平的競賽的確會導致很不平等的結果。

 

前兩年法國的經濟學家皮凱蒂

在《新資本論》里得出結論說,

世界的財富越來越集中在最富有的10%、1%,

甚至0.1%的精英手裡,激起了軒然大波的熱議。

 

盡管不少精英以種種理由和各類分析,

來搪塞和掩飾不平等在加劇的基本事實,

這種局面的持續卻越來越難以心安理得。

 

事實上1983年到2013年的三十年間,

美國社會經濟狀況處於中間的百分之六十的大數人財產

平均縮水了高達40-80%。

 

他們中有近半數的人認為,將來的日子會更辛苦,

擔憂下一代的前景將更慘淡,會更不妙。

 

悲觀情緒如此彌漫,在美國歷史上可說很少見到過。

 

“公平”和“平等”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也都是人類社會在致力追求的兩個主要的價值。

 

關鍵在於,要適地適時地取得某種平衡,

太偏向於一端,或兩者皆失,是難以持久的。

 

而當下的西方社會矛盾積累的一個主要原因,

是精英階層更顧憐自己,埋首於精英文化中,

沉醉在自我正當的感覺和“政治正確”的言辭里,

沒有關心或照顧到其他階層的權益,

沒有切身體驗他們的感受和痛楚。

 

西方的精英階層當然也在深刻反思。

 

不用說,倡導和組織英國脫離歐盟的人,

保守黨內的幾個頂級政客,同屬精英分子。

 

而美國的一些知識精英,和財富精英特朗普之流一樣,

也意識到了民間的失望彌漫,

正在轉化為敵視精英階層的憤怒情緒。

 

譬如著名的學者福山,

他以前鼓吹的“歷史的終結”學說

大家應該是耳熟能詳,

隨著世界大勢的起伏回擺,

他的見解幾乎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軌,

令他改而認同了其導師

亨丁頓的“文明的沖突”和“抱團競爭”的模式。

 

最近福山建議人們重讀一本書,

《分崩離析》

(Coming Apart, Charles Murray 於2012年出版的書,

分析美國白人中產階級五十年來的陷落狀況)。

 

我曾撰寫過那本書的詳細書評,

介紹書中解析美國精英階層不但在財富,

同時也在知識技能、生活品味、價值取向各個方面

怎樣疏離普羅大眾,演變為與社會隔膜的上層特權階級的過程。

 

該書作者引用大量的統計並努力申訴,

精英階層和社會大眾漸行漸遠造成的可悲局面,

是眼下美國的社會合作陷於松垮瓦解的深層次根源。

 

反過來,瞭解民眾漠視各類專業人士的意見,

甚至敵視整個精英階層的態度的根源,

也是我們把握美國選情的脈動,

乃至世界格局的演變趨勢之所必需的。

====================================================

[ 全球化國際合作–威脅民主制度 ]

 

美國總統預選出現新特色,

公然否定全球化的經濟成果、

公然背離媒體精英和專家的意見、

公然挑戰“政治正確”的種種說辭,

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力度。

 

如果說

川普出其不意的崛起、

英倫始料未及的脫歐、

伊斯蘭國及其推動的層出不窮的恐怖襲擊,

成為全球性逆動的風信標的話,

那麽這些徵兆背後的大趨勢

——各國正謀從國際合作退縮,

收縮各自所抱的“團”,

回歸到“主權國家”的“身份認定”的範圍,

甚至在國內的族裔集團之間繼續分化。

 

以美國來看,

近年來種族間的裂隙和躁動重新抬頭,已令人十分不安。

——————————————————

 

[ 相關 ]

西方精英階層何以喪失影響力?[英國《金融時報》]

===================================================== 

 

全球化的結果 >> 全球中國化

———————————————————————————- 

  全球化 >> 全球中國化

—————————————–

一窮二白的中國 >> 底氣十足中國投資者

 

吃中國飯的西方企業

—————————-

資本全球化

======================================================

[ 全球化獲利的是一窮二白的中國西方大企業 ]

 

英國人民公投決心退出歐盟,

對流行一時的「整合」及全球化是一次重挫,

它反映一般人民受整合與全球化之害,

百般無奈的強力反彈。

 

英國與歐盟離異,

象徵國族主義及主權意識的再覺醒。

 

整合的結果與全球化過程,人民並不覺得因而獲益,

反而讓國家主權受約束,

人民不能依自己國家的需要制定法律與政策,

解決自己的問題。

歐洲民主、法治、獨立國家

以對等地位整合的超級國家模式,

都已出現離異的大逆轉。

 

全球化」也流行一時,

獲利最大的是一窮二白的中國,和西方大企業

一般人民因中國勞工廉價競爭,

慘受失業之害,又無力改變政策維護自己權益,

在經濟及政治上都有被剝奪感。

 

[ 相關 ]     區域整合與全球化失速![ 王景弘 ]

==========================================================

英國退歐,

既反映出人們希望 英國向不受控制的移民關閉大門

又體現出英國對擁抱更廣闊世界的渴望。

 

[ 相關 ]

  退歐後的英國會擁抱世界嗎?[英國《金融時報》]

==================================================

英國人公投拿回英國

Brexit: our country back

===========================================

BRexit vs. JPexit

——————————-

[ 日本社會現狀:「戰後體制」以隱匿的形式延續擴大]

 

 

 

[ 相關 ]

  英國脫歐公投對日本有何影響?[ 英國《金融時報》 ]

=====================================================

英國脫歐公投震動了日本,

其造成的社會分裂也引發日本人共鳴,

不公平問題在日本老齡化社會逐漸顯現。

 

日本民眾在目睹了

英國“公投”造成的社會“分裂”之後,

似乎從中獲得了某種共鳴,

這是因為在英國國民身上,他們多少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 相關 ]

英國脫歐公投對日本有何影響?[ 英國《金融時報》]

===============================================

[  2011海嘯核災 中國威脅 >> 日本人民奮起 ]

日本突然的轉變確實有兩個強力的催化因素

2011年海嘯中國

>>

幾十年來, 人們第一次真正發出這樣的疑問:

日本工業是否會出現整體外逃

 

第二因素就是中國。

 

如果日本故意選這樣一位領導的,中國可能就是一個誘因。

 

安全的擔憂經濟上無力感的聯系由來已久, 並且非常深刻。

 

 [ 相關 ] 日本為何突然奮起? [  英國《金融時報 》]

=======================================================

[ 全球化帶來的改變 — 選民感受的挫折 ]

 

奧巴馬說,這場公投是

“對全球化帶來的進行中改變和挑戰發聲。”

 

奧巴馬在訪問中說:

我想該是時候了,所有歐洲國家應該說:

讓我們喘口氣,想清楚要如何維護我們的國家認同,

如何維持統合的好處,

如何處理我們的選民所感受的挫折。”

 

[ 相關 ] 

卡梅倫:人員自由流動是英國與歐盟未來關係的關鍵[ 法廣 ]

=======================================================

[Brexit! 思考日本未來的戰略與走向 ]

 

30歲的圖書編輯指出,

由於目前全民關注 Brexit的事情,

這次參議院選舉的關注度變得很低。」

 

日本的第24屆參議院選舉是6月22日公示,

7月10日投票、開票。

 

我同意這位編輯的觀察,

在有公民責任感的知識精英和普通百姓看來,

思考日本未來的戰略與走向的角度說,

Brexit即將帶來的影響比一次參議院選舉的結果

更加重要而深遠。

 

眾所周知,英國公民最終選擇了離開歐盟。

 

那一刻,就像發生了地震似的,

政治家、媒體人、普通百姓在不同的場合激動又感嘆地說:

「哦,來了,Brexit!」。

 

[ 相關 ] 

日本人和中國人看待英國脫歐的異同[ 加藤嘉一,紐約時報]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