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豐銀與中華民國的百年黑歷史

2016/10/25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2276

文:鄭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篇文章提醒我們,

這些國有財產或許有可能在缺乏監督的情況下,

遭遇不當的挪用。

因此這些國有財產的持有與使用狀態,

應該受到台灣人積極的監督。

 

兆豐銀與中華民國的百年黑歷史:

關注黨產議題,你更該留意各種海外巨大資產

===================================

放下了一兩個星期,這件事卻還是在燃燒,

我就再談一下。我跟我在臺灣的政界朋友談過之後,

把他們的資訊整理過。

 

他們也希望我多談論,我就多談論。

所以平時我很少這樣針對性的談一件事情,但這次例外。

 

為何我會特別注意之前潤泰集團(即尹衍樑)借兆豐銀的錢,

間接的協助他成立鑑機(有網友提醒我這件事)

收購中信金那件事。

 

是因為,其實你真的要追歷史脈絡,

兆豐銀可以追到清朝的中國銀行

 

一個經歷了民初、民國時代的銀行。

 

在國共內戰時,中國銀行被內戰導致分裂時,

他的資產分為在中國大陸,以及海外的部份。

 

而海外的部份,則是由臺灣繼承。

 

比起甚麼黃金運臺灣,這些海外資產才是一切的起點。

 

而這些資產一直是由誰持有的?

中華民國作為法人持有的?

以怎樣方式持有的?

 

別忘了兆豐銀在叫「兆豐銀」這個看不出本質的名字之前,

叫「中國國際商業銀行」,你可以去查維基看兆豐銀的歷史

 

之所以必須強調,

尹衍樑在中國那種做大規模量販生意的背景。

 

那是因為,明顯地中國能控制他在中國生意的生死,

而直接間接控制他。

 

如果只是他被控制,那並不是大問題。

但是如果這個很有可能被控制的人,有能力染指臺灣的金融系統。

 

甚至能夠把中華民國的國家資源,也就是公股銀行的資產,

引為己用的時候,那問題就非常巨大。

 

這篇新聞就展示出問題所在。

 

兆豐銀是中華民國的公股銀行,

 

然後實際上持有的是兆豐銀而不是法人中華民國。

 

這可以推演,中華民國政府能控制的海外資產,

有多少是透過兆豐銀或類似的公股金融機構去控制的。

 

而之前尹衍樑這個事情,就是和兆豐銀的控制者內應和合,

把這筆資產,透過貸款的形式,

使潤泰集團有額外的資金,成立鑑機。

 

而後,之前在兆豐銀裡任職的蔡友才,

退休之後也空降成為鑑機「資產管理」的董事長。

 

某君任職甲銀行,放貸款給乙公司,然後乙公司拿出一筆錢,

成立一個丙公司。某君再辭職甲銀行,就任丙公司。

 

那豈不是說,當初他用權力借出的那筆錢,

變最終成了丙公司的資金?

 

而他轉了不同的組織,卻能動用同一筆資金。

把以億計的資產從公營機構,帶到私營機構。

 

沒有兩人這樣合作,根本就不會成事。

 

而這筆資產這樣流動後,

最後是用來收購臺灣本地有牌照的金融機構?

 

計劃去到這裡,就曝光了。

這計劃還未完成大家就知道了,但也似乎沒有很用力去阻止。

 

問題不在於停在這裡的計劃,而是這計劃的本質,

他最後是為了達成什麼?

 

有什麼需要他要這樣千方百計,去收購臺灣的金融機構?

如果他成功了,他下一步是想做些什麼?

 

在PTT的八卦版有人不斷強調別想太多,人家是商人那是為了賺錢。

 

好,那請告訴我,這要怎樣賺錢?

這麼大筆的資產,要拿來賺錢,是為了出賣給誰?

 

這一點都不是陰謀論,

特別是你理解兆豐銀背後與中華民國關連的歷史。

 

像這個巴拿馬的使館,也許包括各使館,

香港、澳門、各個唐人街的會館,各式會所等等。

 

從清朝去到民國,去到今天,這麼多年積累下來的海外資產,

大量的外幣。

 

這些在國際外交當中重要的資源,最後的實際控制權,

會落在什麼人的手上?

 

而這次事件是否冰山一角?

 

在這群人背後控制多年,

可以差不多把這些錢當成自己的金庫任意使用而曝光之下。

 

我們是否該懷疑和清查一下,兆豐銀在掌握的海外資產,

到底還是安全?

 

既然我們已知道了兆豐銀的資產,可以被一群人隨意的操弄時。

那不就是意味著,一早已經有人滲透進來,

對這些從百年歷史累積下來的東西產生興趣,

悄悄的一件一件的螞蟻搬家掉?

 

如果不是發生了兆豐金和尹衍樑的事情,

可能我們還是完全蒙在鼓裡,可是發生了。

 

鑑機是為何存在的?

潤泰集團在中國那邊二十年的成就,單純只是因為營商有道?

 

你相信在中國做生意成功沒有政治因素?

 

我們還是只能看到冰山一角。

 

今天說要清黨產時,大家是否也意識到,

有多少的財富根本打從一開始就不存在於臺灣島,

而是在全世界。

 

如果你真的要談論黨產的事情,

你該留意到有很多像這樣被神秘的方式控制,

各種在海外的巨大資產。

 

灣可能不習慣把事情看到這百年的歷史,

以及臺灣外的海外。

 

可是這裡涉及的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而且很可能落入臺灣的敵人手中。

 

這不僅是以權謀私,

同時這裡巨大的金融力量,

你不知道會被拿來做對什麼對臺灣不利的事情。

=====================================

 

 

========================================

[ 國民黨中華民國 ] [ 中華民國 : 中國廢棄的國名  ]

 

1949年前的中華民國,

與其後的「中華民國」 ( 國民黨中華民國 )

是同一個實體(continuity)嗎?

 

1949年1月20日蔣介石正式移交總統權力給李宗仁後下台;

1949年4月23日首都南京陷落,總統李宗仁離開南京。

 

官方雖美稱此為:分批疏散、分地辦公,

但「中華民國」實已經解體而走向滅亡,

 

1949年10月1日成立新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

 

蔣介石的殘餘部眾經廣州、重慶、昆明、桂林四散過程,

終流亡到仍為盟軍佔領地的台北,

經重整後享受短暫的「中華民國」落日餘暉,

旋即又恢復為流亡地位中國人台北政權」(Chinese Taipei)。

 

1949年中華民國解體、總統李宗仁沒來台灣

抵台的蔣系軍隊、官員可自稱「中華民國」嗎?

 

已辭職並移轉權力的蔣介石又自行上台,

可稱「中華民國」總統嗎?

 

哪些國家以條約承認了此政權為「中華民國」?

 

[ 相關 精采100 流亡62[ 雲程 ]

=========================================

 

==============================================

公股環境養出兆豐土皇帝蔡友才?

2016-10-04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E6%98%AF%E4%BB%80%E9%BA%BC%E6%A8%A3%E7%9A%84%E7%92%B0%E5%A2%83%E9%A4%8A%E5%87%BA%E5%85%86%E8%B1%90%E5%9C%9F%E7%9A%87%E5%B8%9D%E8%94%A1%E5%8F%8B%E6%89%8D

張瀞文

兆豐內部缺乏監督機制,才會出這麼多包。
(圖片來源/維基)

 

是什麼樣的環境養出兆豐土皇帝蔡友才?

==============================

10月3日,

行政院「兆豐銀行遭美裁罰案督導小組」召開第七次會議,

督導小組決定近日完成查核報告後,

將把兆豐案發生期間時任金管會主委的

陳裕璋、曾銘宗、王儷玲、丁克華,

及財政部長張盛和、許虞哲移送監察院究責。

 

同時間台北地檢署也針對兆豐案發動第二度搜索,

除了兵分七路再度搜索「鑒機」資產管理公司外,

也傳訊潤泰集團尹衍樑、兆豐金前主秘王起梆、

兆豐金前總經理魏美玉等18人到案說明,

其中兆豐金前董事長蔡友才已是第五度遭到檢方傳訊。

 

董總當太久,一切都是蔡說了算

可以說,從兆豐案發生到現在一個半月左右的時間,

不僅檢調辦案的動作持續不斷,

蔡英文總統也對此案說了重話,

內閣因兆豐案有三位財經官員下台不說,

更牽連到前後任多位財經首長遭移送監察院究責,

只是這一連串的責任追究之後就可以杜絕弊案再生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回頭看,

一家資產兩兆、堪稱國銀金控績優生的兆豐金,

為什麼今天會爆出這麼大的弊端?

是什麼樣的環境,養出了兆豐金土皇帝蔡友才?

「蔡在兆豐金太久了,搞到底下都是他的人,

當底下都是他自己的人,他在內部就像個土皇帝一樣,

一切都是他說了算,就會變成沒有人跟他講真話,結果就出事了。」

一位民營金控高層不諱言兆豐金今天會出這麼大的包,

來自於「官官相護」以及「內部缺乏監督機制」。

根據財政部資料,

兆豐金前董事長蔡友才自2001年10月接任

中國國際商銀(後併入兆豐金)總經理以來,

除2008年到2010年間的二年赴永豐金擔任執行長,

2010年回鍋擔任兆豐金董事長,蔡友才掌控兆豐金時間超過12年。

 

國王的人馬,位子可以任意換

蔡友才在兆豐擔任董總的時間加起來超過12年,

內部自然怪象叢生。

 

兆豐金控集團工會理事長吳世哲就說,

在金融機構,內部調動、輪調是非常正常,

但我們內部人事、採購等單位,幾乎都是20多年都沒有調動過。

 

而蔡在兆豐十幾年,基本上裡面已經都是蔡的人馬,

他就像個土皇帝一樣,內部山頭林立,一切唯「蔡」是問,

缺乏內部監督,「我們早就說過兆豐遲早會發生問題。」吳世哲說。

以國外分行的最主要窗口兆豐商銀企畫處來說,

吳世哲表示,任何從國外分行回來的訊息,

第一個窗口一定會先到兆豐商銀的企畫處,

只是企畫處幾乎都是國王的人馬,

主要的掌門人梁美琪(現已遭免職),

就是蔡的頭號愛將。

 

「這一次紐約分行的事情為何會搞這麼大,

就是因為他們平常隨便慣了,所以『把隨便當方便』,才會出事!」

吳世哲說。

 

除了有蔡當靠山,造成內部管理鬆散,吳世哲還說,

 

只要是蔡的愛將、人馬還可以「退休」後又轉到其他子公司擔任董總,

而且「愛怎麼轉就怎麼轉」,王起梆就是最明顯的一個例子。

 

前年5月,原擔任兆豐金子公司兆豐票券總經理的王起梆,

當時早已超過65歲公股金融機構退休的年齡,

後來仍以超齡的歲數,罕見的升任兆豐票券董事長,

在公股金融機構形成特例。

 

去年2月,王在兆豐票券董監任期屆滿後未再續任,

又被兆豐金改聘為顧問,同時擔任董事會主秘一職,直到今年4月1日。

吳世哲表示,只要是國王的人馬,

就可以在不同的子公司之間換來換去,

完全不受退休年齡限制,類似王起梆的例子在兆豐內部還不只一件。

一位民營金控高層認為,就算總統也是有任期的限制,

最多就是兩任八年,結果蔡友才在兆豐金竟然可以一做就是超過12年,

難怪最後會演變成沒人可以監督他,

而在兆豐案相關責任追究之後,

他認為「落實公股法治化」是接下來相當重要的事情。

 

法治化未落實,肥貓大家輪流當

他建議,

首先限制公股董總的任期,再來就是提高公股董總的薪資,

等於是棍子與胡蘿蔔齊下。

 

也就是說,

未來應該規定公股董總加起來一共最多只能做兩任共六年,

之後就不再擔任其他公股行庫的董總,唯有如此,

才不會形成公股行庫最後都是從金管會、財政部等退下來的官員在當,

也都是這一群人在「萬年輪替」。

 

由於現在許多財經官員都等著退下來之後轉換跑道

到公股行庫當董總,而且是A公銀行庫當完換到另一家B繼續當,

過一陣子就玩一次位子大風吹,

「肥貓大家輪流當」當然無法達到監督的效果,

也會形成「官官相護」的情況,如果制度不改,

這樣的環境當然就會繼續培養出「蔡友才們」,

那類似兆豐案難保不會再發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