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繼續尋找身份71年的島嶼

更新於2016年12月9日 09:38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70481?full=y

(作者為台灣新聞工作者,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責編郵箱:[email protected]

台灣新聞工作者 黃哲斌 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

繼續尋找身份71年的島嶼

===================

黃哲斌:

蔡英文當選,戴立忍事件,同性婚姻爭議,

堪稱今年最能體現台灣內部政治力社會力的重大紀事。

 

三起看似獨立的事件,卻能互相耦合,

共同貫穿2016年的台灣,

一個嘈鬧,偶爾缺乏自信,經常尋找身份的島嶼。

 

第一件,元月中旬的總統暨立法委員選舉,

民進黨獲得史上未有的勝利,第一次同時贏得總統府及國會多數。

 

對於本土崛起的民進黨,這是過去難以想像的成就,

象徵著國民黨過去八年的施政,遭到選民徹底否定。

 

這次選舉另一重大意義,是馬英九“親中”路線的公民否決,

也是中共開放旅游,農產品等對台策略的挫敗。

 

國民黨與共產黨類似的政策交易,

在台灣民間常被認為是一種“買辦”行為,

除了少數農漁業及旅游業者,

一般人感受不到這類經濟統戰的好處;

相對而言,卻帶來以商逼政的疑慮,

兩年前因兩岸服貿協議挑起的太陽花運動,

堪稱是今年大選的系列電影前傳。

 

大選過程中,少有意外驚奇,彷佛結果早已寫定,

勉強出乎意料的是,國民黨在國會的慘敗程度,

以及新政黨“時代力量”昂然崛起。

 

國民黨從國會占有64席席萎縮到35,雖然還是主要反對黨,

卻失去阻擋法案的否決力量;時代力量黨憑借名人參政,

加上較民進黨更強烈的本土認同,取代過去偏獨色彩的小黨,

拿下5席,獲得黨團協商的關鍵入場券。

 

這次選舉,賦予蔡英文比照馬英九第一任的優勢:

掌握國會穩定多數,而且總統兼任黨主席

“完全執政”讓蔡政府得以強勢通過

針對國民黨的“不當黨產處理條例”,

也讓她與民進黨無從迴避種種施政爭議。

 

挑戰來得又急又快,研議開放美國豬肉進口,

取消七天國定假日的“砍假爭議”、

進口日本核災地區食品,

都讓蔡英文遭逢支持者的強烈抗議。

 

蔡英文出身李登輝的政治幕僚

一向被認為是稱職的談判代表及政策研議者;

相對而言,她缺乏李登輝的謀略佈局及意志力,

也較少陳水扁的群眾魅力及馬基維利式的心機手段。

 

蔡英文的崛起,始自後扁時期的黨內真空,

她是派系權力妥協下的結果;

也因如此,她在黨內一向尋求妥協,

避免沖突,如此政治性格,

讓她在決策之際不時前後失據,

左右不討好。

 

目前,蔡英文最大的政治資產,

除了國會與地方山頭的拱衛,

就是日益攀升的本土認同,

而她也正在消耗這些資產。

 

她需要同黨縣市長及派系的支持,

因此,她不得不在適當時機償還人情。

 

至於本土認同的民意,雖因她的當選,獲得暫時性滿足,

然而,兩岸對政治前景的迥異想像,由於雙邊官方刻意冷處理,

民間對抗轉而潛入臺面下,像是兩道互相沖激的伏流。

 

七月間的戴立忍事件,

可視為中國網民對蔡英文時代焦慮不滿的一次集體宣泄。

 

臺面上兩岸關系冷,臺面下伏流沖激

戴立忍是台灣頗受好評的中生代導演及演員,

他擔綱主演趙薇執導的“沒有別的愛”就在電影即將殺青之際,

微博等中國社交媒體掀起一波指責“戴立忍是台獨分子”的怒火,

為了平息網民鋪天蓋地的洗版,據悉中國廣電總局透過製片方施壓,

要求戴立忍必須對“反對台獨,反對法輪功,

我是中國人”明確表態,甚至暗示他若不從,未來將全面封殺台灣藝人。

 

戴立忍並未直接回應官方要求,

“沒有別的愛”片商宣佈撤換男主角之後,

他發表一篇三千多字的微博長文,除了自述生命歷程,

剖析為何參與社會運動,並自陳並非台獨分子。

 

他的文章無法滿足中國官方及網民,他參與演出的電影一律被封殺。

 

在此事件中,戴立忍無疑是兩岸認同焦慮的碰撞出口。

 

微妙的是,一開始,挑起中國網民指控的源頭,

除了共青團的官方帳號,還有台灣的急統人士,

後者在國民黨面臨泡沫危機,認同依附失落之際,

將以往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戴立忍,

理所當然視為“偏綠藝人”進而當作打擊台獨的象徵性假想敵,

因而在微博積極挑起攻擊。

 

然而在台灣,戴立忍的聲明也觸發本土網民的反彈,

批評他為了在中國拍戲的利益,作出迎合對岸的宣示,

相關話題在島內攪動一陣論爭。

拉遠來看,戴立忍的處境,正是兩岸多重政治經濟矛盾的縮影,

他並未違反政治良心,為中國政府背書,

而是憑借自己的職業才華,交換專業及經濟上的酬償。

 

但在兩岸極其敏感的現況下,一點有心撩撥,一點擦槍走火,

都可能讓兩邊網民失控,進行激烈意見對抗。

 

由於經濟依附關系,據台灣政府部門統計,

目前約有85萬人常駐中國工作,這些經濟因素的中短期移工,

有時被迫面臨不同等級的認同夾殺,從選前的周子瑜,

選後的戴立忍,到長期在中國媒體工作的資深財經記者胡採蘋,

都曾領教“小粉紅”的愛國狂熱。

 

曾在阿裡巴巴旗下新媒體擔任主編的胡採蘋,

是台灣習稱的“外省第二代”,當她試圖理解父親的故鄉,

六月底,卻被中國網民批鬥為台獨,不得不“被迫休假” 。

 

七月間,另一位曾在“鳳凰網”工作多年,

網名“衚衕台妹”的台灣記者宮鈴,在微博及臉書留下最後一篇文章,

暗指受到中國網民極大壓力,精神難以負荷,隨即因憂鬱症去世。

 

因為政治冷和對抗,

在險峻海峽間飽受壓力與沖突的個人,兩岸皆有。

 

以台灣而言,

來台念書的“陸生”是否納入台灣全民健康保險

(簡稱“健保”)議題即為一例。

 

馬英九執政期間,開放中國學生來台攻讀正式學位,

除了不能打工等“三限六不”

這些年輕人原本無法加入台灣健保,

掛號,看診及藥費全數自負,

部分中國學生要求加入這個全球最優惠的健保體系,

遭到一些政治人物強烈反對,

認為會讓體質不佳的健保財務更加惡化。

 

經過長期爭取,蔡英文上臺後,定調醫療是人權議題,

但為平衡本土勢力的反彈,最後端出的“陸生健保”方案,

是必須負擔全額保費,政府不加補貼,其他外籍學生一並比照。

 

此一方案雖無法讓所有人滿意,但可視為蔡政府折衷風格的代表。

 

蔡英文的折衷風格,也反映在第三起年度事件中。

 

婚姻平權法案意外掀起台灣內部高度爭議

蔡政府上臺後,

少數普獲贊揚的舉措之一,就是十月間的大法官提名。

 

在立法院同意權審查的詢答中,

七位被提名人有六人傾向支持同性婚姻,

這波被視為開明進步的司法人事案,

加上臺灣大學法國籍教授畢安生墜樓死亡事件,

他的同性戀背景激發許多同情,也催化開放同性婚姻的立法進度。

 

台灣一向被視為“對同性戀最友善的亞洲國家”選前,

蔡英文就曾表態支持婚姻平權,

也針對同志族群發行“彩虹悠游卡”迅速搶購一空。

 

民進黨內,最積極的立法推動者,

是長期關註性別平等的立法委員尤美女,

她與國民黨籍立委許毓仁、時代力量黨各自提出修改《民法》

讓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提案,三者合計獲得近六成立委連署支持。

 

眼看同志婚姻合法化近在咫尺,

以宗教團體為核心的保守勢力迅速反撲,

十一月中旬,在立法院外集結兩萬人激烈抗議,甚至沖進院內,

阻擋法案審查。

 

台灣社會旋即陷入贊同,反對同性婚姻的兩極辯論,

主流媒體,網絡社群大致一面倒表達支持,

認為基於人權及性別平等,應該開放同性婚姻。

 

另一方面,反對陣營透過Line等社交媒體,

傳布各種“破壞家庭價值”,

“造成道德敗壞”的恐嚇訊息,引發家長團體及保守人士的恐慌,

又在各大報及電視刊登廣告,強力攻訐同性婚姻,

從一開始提出“以同性伴侶專法,取代修改《民法》”方案,

接著又提出“單點修民法”,讓同性伴侶成為“家屬”,

但仍反對同性婚姻。

 

這是台灣社會在政治議題外,少見的大規模民意板塊碰撞;

根據民調,支持與反對意見各占一半,愈年輕,

教育程度越高的民眾,愈是傾向贊同。

 

但在民意分歧情況下,蔡英文政府釋放出“不急,

以國會及民意為主”的風向,截至年底,雙方仍在拉鋸;

明年春天,將是另一波決戰點。

 

蔡英文當選,戴立忍事件,同性婚姻爭議,

堪稱今年最能體現台灣政治力與社會力的重大紀事,細細剖分,

三者交纏著政治情勢,社會沖突,認同對抗,

科技媒體運用等不同面向,這些囂噪的獨立事件,

盤據了尖銳高亢的民間聲量,

顯然,也可能在2017餘音裊裊,甚至再次拔高。

 

另一層意義是,這些追求身份認同的大事件,

暫時緩沖了台灣產業疲弱,人口老化,財政短絀,稅賦失衡,

 社會安全網瀕危等議題急切性;然而,

這些經濟或社會議題不會自動消失,

在新政府邁向第二年之際,它們極可能叩門挑戰,

捲動為益發嚴峻的復雜危機。

==========================================

==========================================

台灣總統直選的騙局 ,蔡英文的非民主權力系統  ]

 

 

 [ 相關 ] 台灣,繼續尋找身份71年的島嶼[  黃哲斌  ]

=======================================

[ 台灣獨立運動–>台灣國共爭奪中國主權內戰脫身 ]

=======================================

[ 台灣日本領土至1952年4月28日 ]

 

中華民國憲法體制下維持現狀就是一個中國

依據憲法學理, 中華民國憲法是

1946年由包括中國大陸人民蒙古人民在內

的憲法制定權力所制定。

這一部憲法與這些人民是不可分割的,這些人民有權制憲,

當然有權廢除這部憲法,實際上也早已宣布廢除。

 

[ 相關沒有中華民國憲法的台灣[ 許慶雄  ]

======================================

[台灣在法理上沒有權利修中華民國在中國制定的憲法 ]

 

世界上那有透過「修憲」重新界定國家主權者是誰?

以及國家主權管轄領域?

 

尤其把原來做為主權者的國民

98%都排除在憲法的管轄保護之外的

所以1991年的憲改其實是界定新主權的制憲行為

 

台灣在法理上根本沒有權利

修中華民國在中國制定的憲法。

 

 [ 相關大法官與中華民國-國王的新衣 [林濁水 ]

=========================================

[  Trump 稱「台灣總統」,為何自稱「中華民國總統」?  ]

  中文網讀者評「川蔡」事件

全世界的人都需要懷疑自己的心智判斷能力,

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而還沒被自己察覺出來。

 

譬如台灣的總統被美國總統當選人Trump先生

尊稱為「台灣總統」,拿來檢驗這個通話事件的「吉凶」,

也就是,我要問:為何自己稱呼為「中華民國總統」?

 

而在外面,必然被外人貶低為「台灣領導人?」

 

我認為這是:絕大部分人有問題

 

首先,在「台灣內部」70年來黨國思想,

早已滲透進入每個人的思想模式裡面。

 

有能力能夠排除黨國毒素者,畢竟是少數人,

大部分的經濟金融文化社會價值等等取向的「話語權」,

社會事件的判斷模式「詮釋權」,文教機構的「施教權」,

都是掌握在黨國統派族群的手中。

 

任何人若擁有跟黨國思想體系不相同者,

不只是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氣決心,

和擁有一定程度以上的獨立批判思考能力,

才有可能擺脫黨國的思想鉗制。

 

「台灣外部」則是37年以來美中的「一個中國」政策的專家們,

他們長期嘴裡一直固執在「一個中國」魔咒之下,

一面口中念念有詞,一面以心中所企求的「一個中國」魔咒,

來作祟世人。

這批政客,「中國問題專家」,媒體, 替中國北京「為龍作倀」,

他們捏造的「一個中國」迷魂仗陣, 迷惑世人罷了!

 

綜合以上「內部」及「外部」這兩因素自然地,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此「通話事件」絕對是壞事一樁。

——Chen-Li Pan,台灣台中,數學家

 

 [ 相關 ]  讀者評川蔡事件,誰的棋局?誰是棋子?[ 紐約時報 ]

=========================================

2016二戰結束71週年

keep making Taiwan become another ukraine !

keep making Taiwan become another  Crimea !

==========================================

The Great Chinese Lie About Taiwan

————————————————

中華民國:中國廢棄的國名

—————————————————–

===========================================

 

把「台灣獨立建國」這個最終議題擺在一邊,

以所謂的「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的「中華民國

來談中華民國在那裡

 

中國國民黨的馬英九說中華民國包括大陸地區與自由地區,

台灣是中國的一省;

但是,

民進黨的蔡英文說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是中華民國。

 

眾所皆知,

馬英九的中華民國,走的是「終極統一」的路線,

蔡英文的中華民國,走的是「終極兩國」的路線。

2016年,台灣人民以選票,贊成蔡英文和民進黨的終極兩國論,

打敗馬英九和中國國民黨的終極統一論。

 

請仔細看,

2016年,

蔡英文在就職演說時表示,她是中華民國的總統,

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架構,

繼續「維持現狀」、推動「兩岸和平」,

看來四平八穩,美國有點頭,中國卻跳腳!

 

中國認為蔡英文打斷馬英九維持一中的現狀,

開始全方位對蔡政府施壓,蔡英文很努力很勇敢的抗壓。

 

關於這一點,蔡英文的領導方向算是正確的,

值得大家鼓勵支持,中國應該拿她沒辦法,

除非透過美國來施壓。

 

但是,以目前中美關係來看,美國向蔡英文施壓的機會不大。

 

接下來,中國會繼續封鎖和打壓。

 

中華民國在那裡,應該怎麼辦?

中華民國在那裡?

 

依據中華民國憲法,

中華民國的固有疆土並未明示是否包括中國和蒙古,

但總統府的網頁說,目前有效統治領士只有台澎金馬。

 

所謂的「固有疆土」,

指的是退到台灣來以前所統治管轄的領土,

所謂的「有效領土」,

指的是退到台灣來以後所佔有統治的領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來沒有統治過台灣。

 

台灣是中華民國的領土,

中華民國的領土沒有包括中國大陸與蒙古。

 

因為兩岸已經沒有領土重疊的問題,中國沒有藉口再說,

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國內問題。

 

蔡英文說,

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

 

要落實這些話,要宣示中華民國的領土只有台灣(台澎金馬),

我國領土沒有中國和蒙古。

 

中華民國在那裡?

 

[ 相關 中國難民的「中華民國」在那裡?[ 黃界清 ]

======================================

[ 台灣獨立運動–>台灣國共爭奪中國主權內戰脫身 ]

=================================

[ 蔡英文百日執政 : 騙到一張四年空白支票 ]

台灣人民用最進步的小豬捐款挺出蔡英文,

經過百日,蔡英文回應了台灣人民什麼?

台灣人受夠了馬政權八年,願意出錢出力挺蔡英文,

人民那麼支持蔡英文,經過百日,蔡英文回應了什麼?

政治就是保護人民的生活方式

民調顯示台灣人民對中國霸權警覺與不安,

台灣必須要維持民主自由生活方式與獨立國格。

 

如果蔡英文認為「中華台北」是很適切的稱謂,

那麼在選前就要講清楚,不要互相誤解,

對台灣人民更是不盡公平。

 

[ 相關 ]  蔡英文怎麼看都像是百日維舊[ 張昭仁  ]

======================================

[ 台灣總統直選的騙局 ,蔡英文的非民主權力系統 ]

蔡英文就職中華民國(中國廢棄的國名)第14任總統

(中華民國:中國廢棄的國名)

=====================================

川普的美國與新全球秩序

更新於2016年11月21日 07:13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70227?full=y

本文作者是斯坦福大學(Stanford)

弗里曼•斯波利研究所(Freeman Spogli Institute)

高級研究員,其最新著作是

《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敗》

(Political Order and Political Decay)

斯坦福大學高級研究員 弗朗西斯•福山

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

 

福山:

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將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在那個時代,

美國對世界各地的人們而言就是民主的象徵

川普的美國與新全球秩序

====================

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

在選舉中意外擊敗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

不僅對美國政治而言標志著一個分水嶺,

對整個世界秩序也是如此。

 

我們似乎正進入一個新的民粹民族主義時代。

 

在這個時代,自上世紀50年代構建起的主導的自由秩序,

受到了情緒激憤的民主多數的攻擊。

 

世界陷入同樣憤怒的各種民族主義相互競爭的風險巨大。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

它將標志著一個與1989年柏林牆倒塌同樣重大的關頭。

 

特朗普獲勝的方式暴露了他動員起的這場運動的社會基礎。

 

看一看投票地圖,我們可以發現,希拉里的支持者集中於沿海城市,

而農村和小城鎮地區堅定地投票支持特朗普。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在賓夕法尼亞、密歇根和威斯康星的翻盤,

這三個北部工業州在最近幾次選舉中曾是如此固若金湯的民主黨州,

以至於希拉里甚至沒有去威斯康星造勢。

 

特朗普獲勝是因為他得以爭取到

那些受到去工業化沖擊的工會工人的支持,

他承諾通過恢復他們失去的製造業工作崗位,

“讓美國再次變得偉大”。

 

這一幕似曾相識。英國退歐就是這種情況

——支持退歐的投票同樣集中於農村地區、

小城鎮以及倫敦以外的其他城市。

 

在法國也是如此,

父輩和祖父輩曾投票給共產黨或社會黨的工人階級選民,

眼下正投票支持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的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

但民粹民族主義是一個遠比這更廣泛的現象。

 

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在聖彼得堡、

莫斯科等俄羅斯大城市受教育程度較高的選民中仍舊不受歡迎,

但在該國其他地區卻擁有眾多支持者。

 

對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

或者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維克托(Viktor Orban)來說也是如此,

前者在土耳其保守的中產階級下層中受到狂熱的支持,

而後者在除了布達佩斯的整個匈牙利都受到歡迎。

 

如今,由個人受教育程度界定的社會階層,

似乎已經成為很多工業化和新興市場國家中最重要的社會分割線。

 

這種現象受到全球化和技術進步的直接推動,

而促進全球化和技術進步的

正是自1945年以來主要由美國創建的自由世界秩序。

 

在我們談論自由世界秩序時,我們說的是近年來推動全球增長的、

基於規則的國際貿易和投資體系。

 

正是這一體系使得蘋果手機能夠在中國組裝、

並在聖誕節前一周運至美國或歐洲的消費者手中。

 

這一體系還方便了數以百萬計的人口從較貧困國家遷移至較富裕國家

——在那裡他們可以為自己和子女找到更好的發展機會。

 

這一體系如宣傳的那樣奏效:

從1970年到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

全球商品和服務產出翻了兩番,讓數億人口擺脫了貧困

——不僅包括生活在中國和印度的人,

還包括生活在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人。

 

但正如現在大家都已痛苦地意識到的,

該體系所帶來的好處並沒有層層惠及所有人群。

 

隨著企業為應對競爭殘酷的全球市場而進行外包並盡可能提高效率,

發達國家工人階級失去了工作。

 

這一長期問題因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

以及幾年後歐洲遭遇的歐元危機而大大加劇。

 

在這兩場危機中,精英們設計的體系

——美國的自由金融市場以及歐洲的歐元

和管理內部人口流動的申根(Schengen)體系等政策

——在面對外部沖擊時都迅速崩潰。

 

這些失敗的代價又一次更多地由普通工人、

而非精英自身承擔。

 

從此以後,

真正的問題不應再是為什麽民粹主義在2016年出現,

而是為什麽它過了這麽久才顯現出來。

 

在美國,政治上出現了這樣一個錯誤:

政治體制未充分代表傳統工人階級。

 

從全球化中獲利頗豐的美國企業界及其盟友主導了共和黨

民主黨已變成一個玩弄身份政治的政黨

一個由女性、非洲裔美國人、西裔美國人、環保主義者

以及LGBT(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

與跨性別者)等群體組成的聯盟,不再關註經濟問題。

 

美國左翼未能代表工人階級,

歐洲各地的左翼也犯下同樣的錯誤。

 

二十年前,歐洲的社會民主主義就已經同全球化和解了,

和解的表現就是布萊爾中間路線,

以及德國前總理格哈德•施羅德(Gerhard Schröder)的社會民主黨

在本世紀頭十年設計的新自由主義改革。

 

但左翼的更大錯誤跟一戰前的那個是同一個,

當時的情況

——借用捷克裔英國哲學家埃內斯特•格爾納(Ernest Gellner)

形象的描述

——是一封本應投進標為“階級”(class)的郵箱的信件,

被錯誤地投進了標為“民族”(nation)的郵箱。

 

民族幾乎總是壓倒階級,因為它能利用一種強烈的身份認同感,

那種與一個有機的文化共同體建立聯系的渴望。

 

這種對身份認同的渴望

正以美國另類右翼(alt-right)的形式顯現出來,

另類右翼包括各種以前受到排斥的形形色色的白人至上主義團體。

 

即使沒有這些極端主義者,

很多普通美國公民也開始奇怪為什麽他們的社區中

出現越來越多的移民,

又是誰授權建立了一套講究語言的政治正確性的體制,

在這個體制中人們甚至不能抱怨這一問題。

 

這就是為什麽特朗普從受教育程度更高、更富裕的選民

那裡也得到了不少選票,這些人不是全球化的受害者,

但仍感到有人正從他們手中奪走他們的國家。

 

不用說,英國投票退歐本質上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

那麽,特朗普獲勝對國際體系將帶來哪些實際影響?

 

與他的批評者相反,特朗普確實擁有始終如一、

經過深思熟慮的立場:

他在經濟政策和全球政治體系方面是一個民族主義者。

 

他明確表示,將尋求就現有貿易協議重新進行談判,

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可能還有世貿組織(WTO)。

 

如果他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他願意考慮讓美國退出。

 

他對普京等通過果斷行動一樣辦成了事情的“強人”領袖

表示了贊賞。

 

相比之下,他對北約成員國或日本、韓國等

美國的傳統盟國要冷淡得多,

並指責這些國家搭美國力量的便車。

 

這意味著,對這些盟友的支持將依據對現有費用分擔

安排的重新談判而定。

 

這些立場對全球經濟和全球安全體系的威脅,

怎樣往嚴重了說都不為過。

 

當今世界充滿經濟民族主義。

 

一直以來,一個開放的貿易和投資體系的正常運轉,

依靠的都是美國的霸權。

 

如果美國開始單方面採取行動修改這一契約的條款,

全世界範圍內有很多強大的參與者都將樂於展開報復,

並引發一場上世紀30年代那樣的經濟螺旋式下行。

 

這些立場對國際安全體系的威脅同樣巨大。

過去幾十年間,俄羅斯、中國已崛起為重要的威權主義大國,

且兩國都有領土野心。

 

特朗普對俄羅斯的立場尤其令人擔憂:

他從未對普京有過半句批評,

還暗示後者吞並克裡米亞或許是合理的。

 

考慮到特朗普對外交政策大多數方面整體的無知,

他對俄羅斯的始終如一的特殊態度暗示著,

普京對特朗普擁有某種隱形的影響力,

或許後者的商業帝國賴以維系的債務幕後的債主是俄羅斯人。

 

特朗普與俄羅斯“改善關系”的任何嘗試,

最先傷害的將是烏克蘭和格魯吉亞,

這兩個身處困境的國家一直依靠美國的支持

才得以保持獨立的民主國家地位。

 

更廣泛地說,特朗普擔任總統將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在那個時代,

美國對世界各地生活在腐敗威權政府統治之下的人們而言

就是民主的象徵。

 

美國的影響力一直更多地依賴於其“軟實力”,

而非像入侵伊拉克那樣的不明智的武力使用。

 

美國11月8日作出的選擇意味著,

它脫離自由國際主義陣營,

改投了民粹民族主義陣營。

 

特朗普受到英國獨立黨(UKIP)領袖奈傑爾•法拉奇(Nigel Farage)

如此強烈的支持並非偶然,

國民陣線的馬琳•勒龐是最早對特朗普獲勝

表示祝賀的人之一也非偶然。

 

過去一年,一個新的“民粹-民族主義國際”已經浮現,

想法相同的組織通過這個新的“國際”跨境共享信息和支持。

 

普京領導的俄羅斯是這一事業最熱心的支持者之一,

不是因為它關心其他民族的民族認同,

而只是為了製造混亂。

 

俄羅斯通過侵入民主黨全國委員會

(Democratic National Committee)郵件系統發動的信息戰,

已然對美國的制度造成了巨大的侵蝕,

我們可以預期這種狀況還將持續。

 

關於這個新美國,目前仍存在若乾較大的不確定因素。

 

雖然特朗普本質上是一個一貫的民族主義者,

但他也非常善做交易。

 

當特朗普發現其他國家不會按照他的條件,

就現有貿易協定或同盟安排重新進行談判時,他會怎麽做?

 

他會退而接受自己能得到的最好交易,

還是會一走了之?

 

對於由他來控制核按鈕的危險性,人們已經談論了很多,

但我的感覺是,他內心深處更是一個孤立主義者,

而非一個渴望在全世界使用武力的人。

 

在他面對處理敘利亞內戰這個現實時,

他最後很可能會借鑒奧巴馬的劇本,繼續袖手旁觀。

在這一點上,性格特徵將會發揮作用。

 

像許多美國人一樣,

我覺得很難想象有性格比特朗普更不適合擔當自由世界領袖的人了。

 

他實質性的政策立場只是部分原因,

其他原因還包括他極端的虛榮心以及敏感的自尊心。

 

不久前,在與榮譽勛章(Medal of Honor)獲得者同台時,

他脫口而出,稱自己也很勇敢——“在財務上很大膽”。

 

他聲稱要對自己所有的敵人和批評者進行報復。

 

當面對輕視他的其他世界領導人時,

他的反應是會像一個受到挑戰的黑手黨老大,

還是會像一個善做交易的商人?

 

如今,對自由民主的最大挑戰,

與其說來自中國等公開實行威權主義的國家,

不如說來自於自由民主世界內部。

 

在美國、英國、歐洲以及其他許多國家,

政治體制中民主的部分正在反抗自由的部分,

並有可能利用其錶面上的合法性來撕毀現行的一些規則,

正是那些規則一直以來

約束了行為,支撐起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

 

創造了這一體系的自由主義精英們需要傾聽門外憤怒的聲音,

社會平等身份認同作為他們必須解決的最重要問題來思考。

 

不管怎樣,我們在未來幾年都免不了經歷一段艱難旅程。

=======================================

=========================================

在這兩場危機中,精英們設計的體系

——美國的自由金融市場以及歐洲的歐元

和管理內部人口流動的申根(Schengen)體系等政策

——在面對外部沖擊時都迅速崩潰。

這些失敗的代價又一次更多地由普通工人、

而非精英自身承擔。

 

從此以後, 真正的問題不應再是

為什麽民粹主義在2016年出現,

而是為什麽它過了這麽久才顯現出來。

 

在美國,政治上出現了這樣一個錯誤:

政治體制未充分代表傳統工人階級。

 

從全球化中獲利頗豐的美國企業界及其盟友主導了共和黨;

而民主黨已變成一個玩弄身份政治的政黨:

一個由女性、非洲裔美國人、西裔美國人、環保主義者

以及LGBT(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

與跨性別者)等群體組成的聯盟,不再關註經濟問題。

 

美國左翼未能代表工人階級,

歐洲各地的左翼也犯下同樣的錯誤。

 

  [ 相關 ]    川普的美國與新全球秩序[ 英國《金融時報》 ]

=======================================

對自由民主的最大挑戰,

與其說來自中國等公開實行威權主義的國家,

不如說來自於自由民主世界內部。

 

在美國、英國、歐洲以及其他許多國家,

政治體制中民主的部分正在反抗自由的部分,

並有可能利用其錶面上的合法性來撕毀現行的一些規則,

正是那些規則一直以來

約束了行為,支撐起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

 

創造了這一體系的自由主義精英們需要傾聽門外憤怒的聲音,

社會平等身份認同作為他們必須解決的最重要問題來思考。

 

 

  [ 相關 ]    川普的美國與新全球秩序[ 英國《金融時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