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學生發起的台灣六四晚會: 「人權是最大公約數」

2016-06-03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6/06/160602_china_junefourth_anniversary_taiwan

劉子維 BBC中文網記者

台灣及港澳留學生自2011年開始在自由廣場舉辦六四晚會,圖為2013年六四24週年紀念活動。

Image caption

台灣及港澳留學生自2011年開始在自由廣場舉辦六四晚會,

圖為2013年六四24週年紀念活動。

 

由學生發起的台灣六四晚會: 「人權是最大公約數」

=========================================

六四天安門事件屆滿27週年前夕,

BBC中文網採訪曾參與主辦台灣六四紀念活動的「90後」青年,

以及1989年當時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王丹、在台灣的政治學者吳介民,

觀察在中國對台灣關係轉變之下,「紀念六四」的意義。

 

香港受到 「本土派」興起影響,

年輕一代對於「紀念」六四產生想法分歧,

香港大學第二年自組紀念活動,

學聯代表也將缺席維園六四晚會。

 

不同於香港以政黨(支聯會)為六四晚會主辦方,

台灣近年來都以學生團體為主。

 

「後來最大公約數是『人權』,政府殺人就是不對。」

 

在香港出生長大的樊俊朗,

談到他有份參與的2010年至2012年台灣六四紀念活動時,

不同立場參與者最後達成的共識。

 

2010 年在台灣大學校園內舉辦相關活動,

2011年開始在台北市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舉行六四晚會,

從校園內的上百人,到自由廣場最初三、四百人,

成長至近千人,

雖然與香港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的燭光晚會十多萬的參與人數相比顯得少得多,

但六四對於台灣民主化以及當代台灣,

仍具有重要意義。

 

六四與台灣民主

1990年的野百合學運是台灣民主化的轉捩點。圖為2008年時,紀念野百合學運的民眾,拿著百合花,重回當年學生聚集的中正紀念堂。

Image copyright AFP Image caption

1990年的野百合學運是台灣民主化的轉捩點。

圖為2008年時,紀念野百合學運的民眾,拿著百合花,

重回當年學生聚集的中正紀念堂。

 

六四隔年,台灣發生加速民主化進程的「野百合學運」,

當時的學生領袖范雲說過,

六四給台灣學運帶來靈感及啟發。

 

台灣政治學者吳介民透過郵件向BBC中文網表示,

當時他們參與學運的一群人很關注六四,

「在台灣民主化的主流敘事中,

六四鎮壓是『國民黨威權鎮壓的鏡像』,

台灣必須抗拒國共這對孿生兄弟的統治。」

圖為天安門學運領袖王丹1989年在北京發表演說。

Image copyright AFP Image caption

圖為天安門學運領袖王丹1989年在北京發表演說。

 

目前在台灣任教的天安門民運人士王丹認為,

隨著台灣與中國的接觸增加,

越來越多台灣人對中國產生興趣,

因此關注六四的台灣人會慢慢增加。

 

而兩岸關係出現摩擦時,台灣一些不滿共產黨的人,

也會拿六四來批判。

 

「一個符號」

曾參加兩次維園六四晚會的樊俊朗認為,

香港的六四晚會以「建立民主中國政府」、

「爭取香港普選」為主要訴求,

台灣六四晚會的訴求則「較為複雜」。

 

樊俊朗來到台灣之前,

以為台灣人很知道六四,但在這幾年中他發現,

一些社運團體只是將六四看做「一個符號」,

用來「團結大家去反抗北京的壓迫」,

六四晚會「漸漸成為各個反對北京政權團體的集會,

給他們一個場合去宣傳他們的政治理念。」

2015年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的六四燭光晚會,支聯會稱有13.5萬人參加。

Image copyright

BBC Chinese Image caption

2015年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的六四燭光晚會,

支聯會稱有13.5萬人參加。

 

凃京威介紹台灣六四論述的轉變,

他說過往是以「中國人、同胞愛」的角度關心六四。

 

2010年他們開始以香港學生的角度,

單純紀念六四,沿用香港「平反六四」的訴求。

 

2011年、12年這兩年間,存在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抑或是以台灣身為主權獨立國家,

以人權的角度關注六四的分歧。

 

2013年之後,則聚焦在人權,

以反對中國打壓維權律師、侵犯人權普世價值為主軸。

 

2012年的反媒體壟斷運動

使「中國因素」在社運的能見度大增,

2014年太陽花運動領袖陳為廷、林飛帆

當時也是反媒體壟斷主力成員。

太陽花運動(又稱為318學運)。

Image copyright AFP Image caption

太陽花運動(又稱為318學運)

是台灣自野百合學運後最大規模的學生運動。

 

樊俊朗將反媒體壟斷、太陽花等

視為台灣社會運動抵抗北京專制政權的「新的符號」。

 

凃京威認為近兩年聚焦在人權,

是因為主導者變成了是對「中國研究」感興趣的人:

「從人權角度,當純談中國,

不會放這麼多色彩在統獨議題上,

因為那不是談六四的核心問題。」

 

台灣六四「難有聲勢」

政治學者吳介民認為,不同於香港,

六四在台灣的紀念活動「難有聲勢」,

「因為在當時台灣政治情境,批判中共,

很容易落入『反共邏輯』而被解釋成是在附和國民黨;

而同時,台灣在民主化過程中,中共對台灣不斷打壓,

讓人對中國產生疏離感,

因為一般人很難區分政權、國家、人民。」

 

1993年出生的台灣人吳孟璇表示不會參加六四晚會,

因為六四對她來說「只是出現在課本上的歷史事件」,

「它發生在另一塊土地上,和我的成長過程沒有連結。」

 

而吳介民認為,

台灣也需要「從社會抵抗的觀點去理解真實的中國」,

而不是從國共鬥爭、中國崛起,

或是中華民族大一統的觀點來關心中國。

 

蔡英文新政府

王丹出席在台灣舉辦的六四晚會。

Image copyright cna Image caption

王丹曾出席多次出席在台灣舉辦的六四晚會。

今年他首度受邀至日本參加六四紀念。。

今年他首度受邀至日本參加六四紀念。

 

今年是民進黨蔡英文政府上任迎來的第一個六四紀念。

王丹認為

「民進黨政府可能會對中國民主、人權的態度

表現得更直接、更熱情一些。」

因為民進黨是以強調人權的反對黨起家。

 

王丹說,前總統馬英九執政時,

每年六四都「行禮如儀」的發表談話,

卻沒有實際做為,

「我當然是不滿意的。希望蔡政府不要像馬政府只是說說。」

 

樊俊朗認為,蔡英文應該不會和馬英九有太大差別,

「應該不會因為六四和中共起衝突。」

樊俊朗因為想法轉變,

不認同紀念六四等同於推翻中國共產黨專政的主流運動論述,

自2013年起不再出席六四紀念。

 

隨著卸下學生身份轉變為上班族,

凃京威也淡出六四紀念籌畫團隊,

他說今年還是會參加活動,

但認為新政府上台

不會對以人權為訴求的六四晚會帶來太大改變:

「影響晚會的是中國政府,而不是蔡英文政府。」

=====================================================

 

 

================================================

台灣總統直選的騙局–蔡英文就任中華民國總統

 

2016白色恐怖仍然擇人而噬

Taiwan’s White Terror Never Gone

 

台灣的華人

=============================================

2016二戰結束71週年

 

keep making Taiwan become another ukraine !

keep making Taiwan become another  Crimea !

———————————————

The Great Chinese Lie About Taiwan

============================================

Chinese refugees 1949

台灣的1949年中國難民問題

——————————————–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Iron Curtain

or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Iron Curtain

=============================================

2016 中國民進黨騙了三十年

—————————————–

天然獨」與「當然統

 

華獨 = 華統

 

[ 相關 ]   台灣選後觀察:「天然獨」與「當然統」[BBC]

==============================================

[  林全內閣 – 老藍人 ][財團的獨立董事千萬年薪]

 

台大學生投書提到說,

陳添枝在經建會主委任內開啟國安大門,

下台後兩岸重要場合看見他的身影,

不管是第一次王張會還是蕭習會等敏感會議,

這些會議都被外界推測是為馬習會鋪路,

可能是為兩岸經濟制度上統一做進一步安排。

 

林全內閣除了任命陳添枝這種民進黨支持者

不認同的官員來規劃台灣經濟發展方向外,

另一引起側目的是其內閣成員普遍年齡偏高,

且姿態頗高。

 

這樣的高姿態表現在林全介紹內閣成員的新聞發佈會上。

 

像是他宣稱有閣員"入閣損失了千萬年薪",

或是有閣員自稱"把自己當作公益捐出去",

這類的"溝通"從台灣社會的反應看來

無論藍綠都相當負面。

 

被林全指因入閣而損失千萬年薪的陳添枝,

與林全本人一樣,

在此前政府官職卸任後都擔任財團的獨立董事

 

這種眾多前高官卸任後轉任的高薪職務內容外界所知不多,

一種懷疑是他們是在為財團運作政商關係,

且當官正是取得日後職務的鑰匙,

並不是官員自稱的什麼犠牲或損失。

 

[ 相關 ]   引起支持者不安的蔡英文政府[ BBC ]

=============================================

 

任雪麗(Shelley Rigger)說:

台灣人沒有太多選擇,猶如籠中之鳥,

無法展翅高飛,但他們卻會盡其所能地避免死亡。

而且正如籠中之鳥,台灣能做的就是發出聲音。」

 

二次戰後幾乎所有的殖民地都紛紛獨立,

只有台灣從此被關進

蔣介石的「大中國」獨裁政權的鳥籠裡。

 

長久以來,

美國嚴重限制了台灣走向正常國家的選擇自由。

 

直到近年,

美國因「重返亞洲」戰略而開始重視台灣。

 

但美國不想得罪中國,

不願公開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

卻又在六項保證中強調「不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

 

換句話說,

美國還是選擇「把台灣放在鳥籠中」。

 

[ 相關 ]   台灣:鳥籠裡的金絲雀[ 王美琇 ]

=============================================

2016年的大選,

可以說是「台灣成熟公民的勝利」,

此次投票率66.2%,創歷屆最低紀錄。

 

然而, 似乎比往年少了些慶祝的狂歡。

 

[ 相關 ]   台灣2016大選究竟說了什麼?[BBC,施芳瓏]

===================================================

我和孫斌坦誠地說,

我支持統一,這個信念不會變,

這已經在過去的二十幾年成為了我的一部分,

但是我也尊重台灣人選擇的權利。

 

這位對岸的工薪族男士也很友好地跟我說,

我支持台灣獨立,

因為你的家國,民族信念和歷史情結

在我們這些台灣『本省』人這裡,

相對應的,是被統治和低人一等的記憶。」

 

孫斌說他的爺爺生活在日本殖民時代,

剛剛適應了日本人的社會準則,

結果二戰結束後,

國民黨政府開始去除所有的日本痕迹,

到處抓「漢奸」,鬧得人心惶惶,

島內出現了流血事件。

 

你讓一批跟大陸好幾代沒有實質關係的人

去硬性地接受五千年文化觀的灌輸,

考慮過我們的感受么?

 

你們說台灣人『奴性』,

難道台灣當初是自己選擇被割給日本的?

 

台灣到底怎麼才能擺脫被人當棋子扔來搶去的命運?

我覺得應該要獨立。」

 

孫斌說他小時候不懂

為什麼很多「外省小孩兒」,

也就是隨國民黨來台人員的後代,

比本土小孩兒要更充滿優越感,

「難道台灣不是我們台灣人的台灣么?」

 

 

[ 相關 ]  在大選月,尋找一個真實的台灣[  闞超群,NYTime]

===========================================

好總統創造歷史,壞總統創作歷史教科書

2015年10月18日

http://cn.nytimes.com/world/20151018/cc18quotes/zh-hant/

紐約時報中文網
反對派議員在韓國首爾抗議政府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引入官方指定教科書的計劃。

Yonhap, via 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

反對派議員在韓國首爾抗議政府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引入官方指定教科書的計劃。

 

在這裡瀏覽上周新聞事件中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三言兩語。

 

好總統創造歷史,壞總統創作歷史教科書。」

決定使用官定歷史教科書向孩子講授歷史後,

韓國總統朴槿惠對政府此舉進行了辯護,

她稱這部分是為了

保護該國免於再次受到外來勢力的支配。

 

但在一則於網絡上廣傳的訊息里,

反對黨主要領袖文在寅這樣抨擊朴槿惠。

 

我眼中的中國或中國農村就像是一個開滿鮮花的垃圾場。」

禁書作家」閻連科正在加緊修改新作

《那年,那月,那日夜》,

該書和中國農村密切相關,講述一個「夜晚」的故事。

 

他眼中的中國農村就像一個「開滿鮮花的垃圾場」,

充滿生機,但很難表達和理解。

 

亞裔的優勢不是智力本身,而是如何利用智力

為什麼亞裔在美國如此成功

心理學家理乍得·尼斯比特

寫過一本有關智力的著作,

書中提到的一項研究發現,

儘管一開始的智商測試得分一樣,

但最後55%的亞裔進入了地位較高的職業,

相比之下白人的比例僅為三分之一。

 

要想成為一名成功的管理人員,

白人的智商需要達到100,而華裔只需達到93。

 

老兄,你的產品比你本人好。」

影片《史蒂夫·喬布斯》表面上

講述了一個有遠見的科技領袖的故事,

周圍的人都覺得他很難相處。

 

在影片快結束時的一場爭吵戲中,

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對喬布斯這樣說。

 

和其他所有人一樣,沃茲尼亞克常和喬布斯起衝突。

 

極權主義的歷史,

就是一部以國家不斷企圖毀滅個人記憶為特徵的歷史。」

經過多年將個人的、政治的磨難

變成極具衝擊力的藝術作品以及博客文章和Instagram之後,

中國藝術家艾未未將撰寫他第一部正式的回憶錄

 

他提到,至少在中國,

回憶錄僅僅因其形式就成為一個高度政治性的行為。

=================================================

[ 好總統創造歷史,壞總統創作歷史教科書 ]

 

===================================================

至少在中國

極權主義的歷史:一部以國家不斷毀滅個人記憶為特徵的歷史

 

回憶錄僅僅因其形式就成為高度政治性的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