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與中國的霸權野心

 

南亞問題專家沃爾夫對德國之聲表示,

“一帶一路”不僅為一些亞洲國家帶來負擔,

還將在該地區造成國內以及地緣政治領域的嚴重衝突。

China Gipfel Neue Seidenstraße in Peking (Reuters/D. Sagoli)

專訪:

“一帶一路”與中國的霸權野心

========================

德國之聲:

怎樣衡量”一帶一路”峰會是否是一次成功的會議?

 

沃爾夫(Siegfried O Wolf):

正式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國家中,

只有不到一半的國家派出了代表團參加在北京舉行的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一些關鍵性國家,比如印度,

在是否參與該項目的問題上仍猶豫不決。

美國派出的團隊由博廷格(Matt Pottinger)領銜,

他是特朗普總統的特別助理,也是國家安全委員會東亞事務主任,

但相對而言級別不高。

歐盟方面則發出共同信號,強調歐方利益以及對”一帶一路”的憂慮。

很明顯,除了中國官方對”一帶一路”的官方說辭,

以及來自巴基斯坦、俄羅斯、伊朗以及土耳其的熱情支持,

週日開始的為期兩天的峰會充滿對”新絲綢之路”的困惑與憂慮。

峰會未能消除人們對”一帶一路”缺乏透明

以及可能帶來腐敗的擔心。

 

中國也無意傾聽歐洲發出的反對市場保護的呼聲。

峰會的文件也證明,批評這一項目的聲勢在擴大,

尤其是來自歐洲的批評。

本次歐盟代表團由歐委會副主席卡泰能(Jyrki Katainen)率領。

德國之聲:

“一帶一路”果真像北京聲稱的那樣對參與國來說是改變經濟棋局的重要步驟?

 

沃爾夫:

“一帶一路”不僅對後代而言意味著巨大的經濟負擔,

它也會給參與國帶來社會經濟以及政治層面的棘手問題。

以巴基斯坦為例,一帶一路的重要部分”中巴經濟走廊”

就伴隨了諸多經濟、政治以及社會問題,

比如將當地人排除在決策過程之外;

開採當地資源卻又缺乏合理的回報;

徵地;移民;強制性人口遷移以及嚴重歪曲公平自由的經濟競爭。

 

這一背景下需要強調的是,

北京完全低估了當地發生衝突和地緣敵對鬥爭的可能性。

應該指出的是,許多所謂”一帶一路”項目

事實上同”一帶一路”本身無關,

它們早已在計劃當中或者在討論中,

為了爭取到一帶一路的項目資助,新老項目都併入了這個框架內。

China Gipfel Neue Seidenstraße in Peking (Reuters/J. Lee)

5月14日的峰會全家福

德國之聲:

歐盟方面對”一帶一路”的主要憂慮是那些?

 您認為,未來數月裡,

布魯塞爾和北京能在這一問題上取得共識嗎?

 

沃爾夫:

雖然一帶一路有其積極因素,

但潛在的合作夥伴如歐盟仍然持懷疑態度。

這種不信任有以下理由,首先,它沒有機構性結構;

第二,中國更願意一對一的談判,這一點在峰會上得到證實,

它不促進歐盟倡導的多邊對話。

另外,決策過程中缺乏透明度,

同中國政府就”一帶一路”進行的交流缺乏效率。

總之,人們的印像是,只要中國認為對它們的項目有利,

才會同歐盟機構進行合作,否則,中國就同單個國家進行談判。

目前在歐盟同中國之間就”一帶一路”問題

仍然缺乏一個有效的平台。

有了這樣的平台,歐盟經濟才能得到公平的機會,

同中國公開、透明、相互尊重地展開競爭。

但只要中國就”一帶一路”同歐盟之間,不願構建這一橋樑,

不願走向多邊機制以及不顧建立在良政、法治、人權、民主基礎上

的歐盟價值觀,歐洲方面對”一帶一路”的懷疑態度就會繼續下去。

Siegfried Wolf Südasienexperte Uni Heidelberg (Siegfried Wolf)

布魯塞爾南亞民主論壇主任

沃爾夫(Siegfried O Wolf)。

 

德國之聲:

有分析家認為,中國的目標在於

通過”一帶一路”擴大其全球的霸權地位。

 您同意這樣的觀點嗎?

 

沃爾夫:

“一帶一路”項目是

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推出的最具雄心的經濟活動。

它應該被看作是北京最近幾十年來

將其經濟成就拓展到政治領域的巨大努力。

中國聲稱,”一帶一路”建立在互利的基礎上,

它也不干涉參與國家的內部事務。

北京還聲稱,它並不試圖擴大其影響範圍,也不會稱霸。

但同”一帶一路”有關的最新發展顯示,

北京即將或者已經被捲入一些現存衝突,比如印巴衝突。

因此,”一帶一路”必須被認作是中國為其國家利益,

贏得新的戰略夥伴以及創建多極世界秩序而進行的一個嘗試。

 

德國之聲:

那麼參與”一帶一路”的經濟弱國是不是更要小心謹慎呢?

沃爾夫:

“一帶一路”將加深現存的治理國家的問題,

尤其是在可靠性以及腐敗方面。

這個項目還會加強那些

民主紀錄不良、人權紀錄差

以及在安全和發展方面面臨諸多難題的國家政府。

 

長期看,一帶一路會產生深遠性地緣政治影響,

加深當地國家政治與經濟的依賴程度。

 

這一背景下,不可忘記的是,

一帶一路框架內的融資建立在貸款的基礎之上,

弱小參與國可能背上巨大的債務負擔並承擔災難性後果。

 

德國之聲:

特朗普政府是怎樣看待”一帶一路“以及中國的全球野心的?

 

沃爾夫:

雖然美國派遣了一個較為低級的代表團參加北京峰會,

並”承認’一帶一路’的重要性,”但華盛頓仍然對該項目保持距離。

特朗普政府對對此還沒有清晰的政策。

華盛頓的憂慮在於,”一帶一路”將會對美國在亞洲利益產生負面影響。

事實是,參與國都持反美立場,比如伊朗、俄羅斯,

或者是那些主張削弱美國在該地勢力的國家,如巴基斯坦。

我們看到,中國越來越介入地區安全以及防衛領域,

比如由俄羅斯發起的有關阿富汗的多邊談判。

此外,華盛頓也將”一帶一路”看成是美國在亞太地區利益的威脅。

 

不過,美國並沒有將”一帶一路”看成是一種經濟威脅,

尤其是它同歐洲的貿易關係不會受其影響,

因為它數十年來建立在一種共同的經濟和政治基礎之上。

===========================================

=========================================

[                                ]

 

 

==========================================

中國延續全球化的詭計

 

======================================

王丹:中日之間會有一戰嗎?

2016年08月08日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60808/924344/%E7%8E%8B%E4%B8%B9%EF%BC%9A%E4%B8%AD%E6%97%A5%E4%B9%8B%E9%96%93%E6%9C%83%E6%9C%89%E4%B8%80%E6%88%B0%E5%97%8E%EF%BC%9F

 

王丹:中日之間會有一戰嗎?

========================

前不久,

享有盛譽的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發表了一份報告,

指出中美之間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這份報告引起外界很大關注。

 

中美之間是否會開戰,我們以後有機會再討論。

 

我要說的是,其實,比起中美之間來,

中日之間開戰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這個道理也很簡單:

1.

中美是領軍式的大國,一旦開戰,

引發世界不同陣營之間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很大,

無論中美兩國,還是全世界,都承受不起這樣的代價。

「冷戰」時期美蘇對峙幾十年,天天喊打卻始終沒有動手,

就是因為代價太大,非兩國本身所能決定。

 

2.

美國雖然有阻遏共產中國崛起的用心,

但是畢竟與中國沒有直接的領土和主權衝突,

說美國為了別的國家站台助陣還有可能,

自己跳出來跟中國打一仗,很難找到合適的借口。

 

3.

中美兩國在貿易經濟發展上上已經脣齒相依,

相互勾結,開戰對雙方的經濟都是雪上加霜。

 

比起中美之間來,

中日之間發生小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倒是更大一些。

 

這裡也有幾個原因:

1.

中日之間本來就有宿仇,

雙方獲得本國民眾對開戰的支持,相對容易得多。

2.

一山不容二虎,中國在亞洲崛起,

對日本的衝擊比對美國的大得多,

何況安倍政府上台以來,

日本對於再次成為強勢大國的胃口已經大開,

「二戰」後的群體壓抑心裡在社會中積蓄已久,

所針對的對象就是中國。

3.

日本經濟相對內向,與中國之間貿易額雖大,

但是並不像中美那樣充滿了錯綜複雜的經濟,

政治利益上的糾結。

4.

中日之間有釣魚台、南海等問題上的直接利益衝突,

擦鎗走火的可能性更大。

 

8月5日中國海警船與漁船一同進入釣魚島12海哩,

日本緊急見中國駐日大使表達抗議,

中國政府的反應是,第二天派出更多的漁船和海警船,

日本方面再次強烈抗議。

 

這樣的衝突遠遠比中美之間的衝突要多。

綜上所述,中日之間發生戰爭的可能性雖然不大,

但是還是比中美之間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大。

 

如果中日之間發生衝突,台灣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也很難置身事外。

 

因此,

台灣應當密切觀察和分析中日之間是否有可能,

或者何時有可能發生軍事衝突,

這是涉及臺灣國家安全的大問題。

那麼,

決定中日之間是否會開戰的主要觀察指標有哪些呢?

我認為有五個:

 

第一,

中國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的高漲已成事實,

習近平政府也有意把統治基礎建立在這樣的民意之上,

問題是中共是否能管控好國內的群眾情緒;

一旦無法管控,不走向戰爭就要看對內部抗議,

那時,戰爭就是唯一選擇了,

畢竟維持統治是最大的考量。

 

第二,

同樣的,日本國內也有越來越強硬的民間輿論出現,

日本人對中國的不喜歡的程度也在上昇,

修改憲法之後,日本的軍國主義聲浪勢必水漲船高,

也會對日本政府的決策形成很大壓力。

 

第三,

美國的態度也是關鍵之一。

美國或許不會主動跟中國發生軍事衝突,

但是支持甚至在背後推動東亞的某個國家與中國直接抗衡,

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而這個國家非日本莫屬;

反過來說也是一樣,如果美國堅決反對,

日本是不可能對中國開戰的。

 

因此,中日是否開戰,美國的想法也是重要的觀察指標。

 

第四,

在東亞還有一個麻煩製造者,那就是北韓。

 

雖然流氓式的訛詐和恐嚇,已經使北韓成為笑柄;

但是事情就怕萬一,萬一北韓出於國內統治的考慮,

真的採取一些軍事行動,日本勢必軍事反擊,

而中國的立場就會很尷尬了。

 

第五,

中日在東海爭奪的,其實主要是能源。

如果能源危機爆發,中日都是需要大量進口能源的國家,

屆時因能源而大打出手的可能性也會增加。

中日之間發生衝突,幾乎是國際政治的必然。

 

外界應當做好心理準備。

=========================================

 

 

 

 

========================================

日本《產經新聞》10日發表題為

美國分析中俄海軍的‘合作’” 的報道指出

美國政府在當地時間8日針對中國和俄羅斯艦艇

一時進入釣魚島週邊接續水域的事態認為:

這是對日本和日美同盟的牽制,

美方將和日本自衛隊緊密合作,加強警戒監視活動。

 

 [ 相關 ]

日美加緊分析中俄是否在釣魚島聯合行動[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

日中關係的停滯不前對亞太地區的未來產生直接影響。

 

如果今後中國不和日本對話,

或者一直要求附帶條件的對話,

在中國崛起的新時代,日本就會越發感到不安。

 

處在只有中共定義的「和平」狀態

和 「正確的歷史觀」下形成的國際秩序,

對日本來說感到恐怖。

日本憂慮中國我行我素的言行,

會聯合美國、澳大利亞

以及蔡英文領導的台灣

加強和具有同樣問題意識的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合作,

對抗即將到來的中國君臨的地區秩序。

 

 [ 相關 ]

和中國「通過對話解決問題」可行嗎?[ 益尾知佐子 ]

=====================================================

[ 中國掠奪歷史為野心找藉口 ]

 

習近平對歷史的邏輯,大概有如下的認知:

“中國過去消滅日本帝國主義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其勇氣和苦難,不但應該獲得世人遲來的尊敬,

中國而且還應該​​對今天亞洲事務有更大話語權。

 

 [ 相關 ] 中共掠奪歷史為現下野心找藉口[經濟學人]

=================================================

中國將嘗試以美國支配西半球的方式支配亞洲。

為了確保台灣堅守自由民主國家陣營

並維持西太平洋的穩定與自由,

中國不會是區域霸權,

而是負責任的鄰居,

要緊的是美國、西歐與亞洲鄰近的民主政體,

必須調整自身政策,

大幅加強與台灣的經濟與政治關係。

或許,該是推動「東亞民主共同體」的時候了?

 

[ 相關 ] 對台灣說再見?[ 白樂崎專欄  ]

================================================

[ 中國外交部稱釣魚台為"中國台灣"固有領土 ]

中國一直以

“釣魚島(即尖閣諸島)是台灣的一部分,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所以釣魚島也屬於中國”

這樣的邏輯來主張對尖閣的所有權。

而現在台灣與日本握手言和,無論如何中國也難以接受吧。

 

[ 相關日台漁業協定的衝擊[ 朝日新聞,鵜飼啟 ]

===================================================

 

 

[ 相關 ]

美國休兵 中國進逼-歐巴馬無法阻止中國[ 林保華 ]

===================================================

  “中國已成功改變南中國海現狀”

 

[ 相關 ]

中國已成功改變南中國海現狀[ 英國《金融時報》]

======================================================

[ 歐巴馬政權對華政策的失敗 ]

 

預計民主黨候選人、前國務卿希拉蕊(68歲)

也不希望被貼上「對華軟弱」的標籤。

        國務卿克里17日表示

「今後幾天將與中國認真進行磋商」,

顯示出通過對話來打破僵局的意向。

 

還提及了去年9月在中美首腦會談後的聯合記者會上,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無意將南海軍事化,

稱「有證據表明正在推進軍事化」。

         中國通過對話改變態度的可能性很低。

 

有可能表面對話,實際上進一步強化對南海的實效控制。

 

中國部署地對空導彈

顯示出

歐巴馬政權對華政策的失敗

這迫使美國在外交和內政兩個層面調整應對戰略。

 

[ 相關 ]

美國政壇對華政策或走向強硬[日經中文網]

============================================

美國總統歐巴馬堅信「對話加強理解」,

不喜歡動用軍事力量。

 

在中國南海問題上,

白宮似乎再次向美軍下達了延緩作戰的指令。

 

日本安保負責人認為,

如果美國在第二次作戰上猶豫不決,

看穿美國顧慮的中國可能會採取更加強硬的態度。」

 

 [ 相關 ] 美軍與白宮在南海問題上有分歧?[日經中文網]

======================================================

[ 歐巴馬立場搖擺造成新總統無法阻止中國南海擴張 ]

 

奧巴馬政府在南海議題上立場搖擺,

未來美國新總統也無法阻止中國在南海擴張。

 

喬治華盛頓大學

中國問題專家沙特(Robert Sutter)表示,

奧巴馬政府對中國的政策十分反覆,

尤其在對兩國都嚴重的南海問題上,

美國無法阻止中國在南海的擴張。

 

而未來南海問題還將繼續,新總統也無法阻止中國。

 

[ 相關 ]

阻止中國南海擴張? 美國新總統可能也力不從心[ RF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