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台灣太陽花–未盡的學運,崩壞的民主?

 

BBC中文網  劉繼祖

更新時間 2014年4月15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4:08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indepth/2014/04/140415_ana_taiwan_student_sunflower.shtml

台灣立法院議場內的抗議

台灣反兩岸服貿協議抗議者在4月10日撤出立法院議場

 

觀察:台灣太陽花–未盡的學運,崩壞的民主?

 

台灣春天開出的太陽花學運,

起始於以影響經濟層面為主的服貿爭議,

但在學生於本月10日退出佔領的立法院後,

所引發的後續效應,

卻表現在台灣本地政壇及兩岸關係的發展,

甚至國際外交等層面。

 

最新的影響便是,

灣在野民進黨黨主席選舉的逐鹿人選之變更,

另外像是國民黨王金平黨籍案的上訴,

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台的計劃及年底七合一的選舉,

都或因此而憑添了變數。

 

回望過去一個月的發展,可謂高潮迭起,

且因著全球華人媒體的多所關注及諸多具有社會聲望的學者與意見領袖的表態,

此事件可謂掀起了近年來台灣社會最龐大的運動能量;

但一位對台北政情長期觀注的分析家卻認為,

事情走演至今天,

台北街頭要再重現3月30日五十萬人上街聲援學運的情況,

該不大可能了。

 

數字會說話

除了因著學運團體中主張較溫和的鴿派已退出議場外,

堅持繼續走街頭抗爭路線的鷹派「激進」作為,

也讓台灣許多社會大眾的心態產生了質變。

 

事實上,

在事件發展初期,

媒體與網絡上還有人以泰國社會中紅黃衫軍長期對立不休

與烏克蘭街頭上流血衝突的情況,

來暗示台灣的情勢演變。

 

可如熟悉國際政治及比較三方的社經情況後(見下方表格),

就會了解此種過於簡單的「比喻」,

 

往往是易消費,卻非太負責的方式;

且忽略了過去數十年

台灣人在經歷了無數政治洗禮後,

所培育出的民主素養。

 

* 數據來源:

CIA (北京&上海數據來源為中國國家統計數據庫)

—————————————————————————————————————-

    失業率 % (2013)   

                   貧富差距: 基尼(堅尼)係數

              (Gini coefficient

               * 係數越大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列表

                                       (購買力平價)

                                        * 美元 (2013)

                                         GDP – per capita (ppp)

                                                                            人口數(2014估計)

台灣     4.1   34.2 (2011)                   39,600          2千3百萬

泰國    0.8  9.4 (2010 WorldBank)    9,900           6千7百萬

烏克蘭 8    25.6 (2010 WorldBank)  7,400            4千4百萬

中國     6.4  47.4 (2012)                    9,800           13億

北京       /              /                          13,857 (2012)     2千萬 (2012)

上海       /               /                         13,524 (2012)     2千3百萬(2012)

香港     3.1  53.7 (2011)                   52,700           718萬(2013)

新加坡   2.1   47.8 (2012)                   62,400           5百50萬

南韓      3.2  31.1 (2011)                  33,200            4千9百萬

———————————————- ————————————————————–

台灣的人均GDP是泰國及烏克蘭的四倍以上 ,

且社會的經濟組成以工商業及服務業為主,

農業在台灣 ,則僅佔國內生產總值2% ;

相較泰國以農業與服務業為主的導向,

和烏克蘭為重工業掛帥的社經狀況,

台灣社會中佔有更大多數的中產階級,

實為其相對穩定力量的因素。

 

台灣的公民走至今日的局面,算也是見多識廣;

長久來超悶的經濟「感受」及動蕩不定的社會氣氛,

當然讓許多人多有怨緒,

這也合理解釋了為何330黑衫軍靜坐抗議,

召喚了空前參與人數的記錄。

 

但整個服貿事件演變至今,

學生由初始以「逐條審查」、

「反黑箱」為主要訴求,

後演變為退回服貿;

整個情勢看來成為正反雙方,站在各自設好的立場,

依此找尋對自己最有利的事實來論述主張,

並同時嚴厲地檢視對方的言行,即彼此毫無交集的空間。

 

「這就好像夫妻吵架,互相指責對方說:

因為他(她)先不對,所以我就……;

到最後孰是誰非,(旁人)已難斷論」,

一名網友在自己的社交網站上留下了這個譬喻。

 

小清新不再?

如此的對立,

在新興的社交媒體及新聞網站下方的讀者留言中,

更見「炮火四射」;

網絡上的「鄉民」,

所謂「自由」發言的媒體及社交論壇中,

暢所欲言;但仍見部分人,

用著帶有種族及性別歧視的字眼,

辱罵不同意見的人,

只怕這僅徒增社會的衝突,

卻是模糊了事件本身。

 

且如依此模式檢視在學運退場前夕中的

「大腸花垃圾話大亂鬥論壇 」

(取自太陽花之Kuso惡搞下的自我調侃 ),

學運參與者以粗俗的語言輪流上台「幹譙」,

是否也是「必要之惡」?

 

具有創意的文宣,

如操作過度,或淪為耍小聰明;

逞一時嘴皮上的痛快,

對實質該盡的改革是否有實質幫助?

 

世代迭有更替,

語言的使用風格與訊息交換的平台也多所變異,

可在某些基本價值觀上,卻是一脈相傳。

 

台灣的蘋果日報於學運初始(3月17日)

所做的民調,

超過六成的民眾認為,

針對檢警「不應」偵辦攻佔立院及行政院的學生;

但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卻有達到五成七的民意,

表態支持警方,

譴責包圍台北市警中正一分局的群眾。

 

或許這表示一般的大眾,

對於此些頻繁無休的言語爭論及日益失控的肢體衝突,

已感厭煩。

原本還是聲援其中一方的大眾,

已從中跳出,成為站在側旁,態度轉為中立的觀眾。

 

關關難過關關過

從中外過往的經驗來看,

廣場上集結的民眾,

從來沒義務,

也不見得會死心塌地的追隨特定的政治明星;

故被媒體鎂光燈閃照及淹沒在群眾掌聲的社運領袖,

如因此而自我膨脹,迷失了自我,

就怕日後被同量的噓聲反噬。

 

而同樣地,

目前執政的政府當局,

也別太天真的想像,

這些求安定,

冀進步的民眾會因此「帶槍投靠」。

 

畢竟,

在一個已堪成熟的公民社會中,

「激情」的抗爭路線, 一向無法良久;

且在一個熟成的公民意識中,

亦沒有任何政黨及個人,

是永恆且不可取代的。

 

台灣自1987年解除戒嚴後,

逐步恢復憲政體制運行 ;

十數年來,

經歷「國會全面改選」、「總統全民直選」,

並於 2000年 實現華人史上首次「政黨輪替」;

或許過程中,社會迭有衝突,

但仍漸進式的邁向民主轉型之路。

 

美國「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於2006年,

更將台灣評為世界最自由的國家之一 。

 

或許台式的民主發展,

因著多年黨國不分的權力結構,

似是仍有許多待調整之處;

而示威抗議,

當然是人民的權利。

 

可因不滿執政當局利用「狡詰」的手段,

強行通過法案,即佔領立法院的形式,

到最後也仍得退場,讓一切重返遊戲規則;

即回至代議制度中,

由民選出的民意代表,來審查所有爭議性的法案。

 

要不然,

社會上仇富的憤青,可否因抗議目前的金融體系,

過於傾向財團的利益,故而上街打劫銀行,

成為現代羅賓漢?

 

或對未與自己支持言論站在同一陣線的媒體,

採取強行進駐主播台,

接管主控室的抗議手段?

 

奪權派用強勢的手段,

達至自己支持的意識形態,

難道不也是強人政治的展現?

 

怕僅是換上不同意志者的臉孔而已;

經歷過政黨更替再更替的台灣社會,

該比任何華人地區的民眾,

更了解其中的吊詭。

 

也許「和諧穩定」的社會,

常是執政當權者擅用的「溫情」口號;

可從來「民主」的改革方式,

不會是一步到位,

且往往充滿了妥協的痕跡。

 

如果「民主」仍是台灣人民的最大公約數;

那麼,何不妨運用這仍獨步華人世界中,

「一人一票」「全民參與」的民主選舉機會,

讓選票說話。

—————————————————————————————-

[太陽花學運是公民自救行動]

 

佔領國會是對台灣憲政民主體制提出深刻反省

台灣與中國關係間也作出新的定義,

台灣未來屬於全台灣2,300萬人民

台灣未來由人民自己決定。

————————————————————————————————-

[國民黨台灣(日本)40年戒嚴30年假民主>>聯共併吞台灣]

內戰負於共產黨後,

國民黨殘餘軍隊和支持者逃到台灣( 日本國土 )

 

國民黨統治台灣實行了40年的戒嚴

在上世紀80年代末將台灣引向了(假)民主

 

多數台灣人強烈主張維持台灣事實上的獨立

馬英九卻開啟一個與北京建立更緊密聯繫、

開展政治談判的不可逆轉的趨勢

 

台北的領導人, 維持事實上獨立的現狀時,

可以有理有據地指出, 政府是遵從公眾的意見

 

台灣民眾渴望中國大陸所帶來的和平和繁榮

他們並不願意為了和平與繁榮 放棄主權民主。

 

北京的立場是無法動搖的,

北京的勢力和影響是無法迴避的。

 

中國大陸以不同的方式向台灣加大施壓力度

不可避免地會滑向中國大陸所渴望的統一

 

[ 相關 ] 台灣的現狀還能維持多久[ 紐約時報 ]

——————————————————————————————————-

[台灣年輕人不準備放棄自由權利]

台灣年輕人不準備放棄

在中國都還只是夢的自由和權利

—————–

太陽花運動意味

北京華府視為理所當然兩岸寧靜

可能已經正式宣告結束。

 

[ 相關 ] 彭博:馬像在當中國區長[ Bloomberg View]

—————————————————————————————————————-

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二十四日以

四面楚歌的馬英九遭罷黜的亞努科維奇有著令人尷尬的類似

Crimea vs. Taiwan

( Ma vs. Янукович)  Ma vs. Yanukovych

————————————————————————————————————–

[ 烏克蘭對比台灣 ] ( Ma vs. Yanukovych )與強權鄰國掛鉤如出一轍

  Crimea vs. Taiwan

台灣人擔心,

俄國兼併克里米亞的悲劇可能在東亞上演

中國就是俄羅斯,台灣就是克里米亞。

———————————————————————————————————

台灣“太陽花”運動將“中國因素”端上檯面,

香港非暴力抗爭是否會觸碰“作惡的底線”?

WTO規則也面臨來自中國的挑戰。

台灣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吳介民

在《自由時報》發表文章《當太陽的光芒穿透黑箱》認為,

馬英九“任期內與中國締結十九項協議

性質皆為國共雙邊黨對黨合作的產物

公民社會沒有置喙餘地,甚至連反對黨也插不上手。

 

國共政商集團不但壟斷、收割了兩岸經濟交流的利益

也正在腐蝕台灣的民主根基”。

 

經此一役,

北京不得不面對台灣公民力量的崛起,

它得心應手的“收買策略”也受到牽制。

 

這場運動將催生全新的兩岸談判準則 將“中國因素”端上檯面,

台灣社會警覺事態之嚴重進行有意義的討論與審議;

也讓國際社會理解進行中的兩岸互動模式

台灣造成的經濟和政治弊害

 

[ 相關 ]  中國挑戰規則[ 德國之聲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