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政權決定重新調查慰安婦問題

 

童倩  BBC中文網日本特約記者

更新時間 2014年2月28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8:02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4/02/140228_japan_history_sex_slave.shtml

美國加州韓裔社區豎立的韓裔慰安婦紀念雕塑(01/02/2014)

美國加州韓裔社區豎立的韓裔慰安婦紀念雕塑。

 

安倍政權決定重新調查慰安婦問題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周五(2月28日)

在國會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說,

安倍政權決定設立一個

重新調查二戰慰安婦問題的政府團隊,

來研究1993年前內閣官房長官河野洋平

承認日軍二戰期間強徵朝鮮慰安婦問題發表的《河野談話》。

 

菅義偉說,政府有必要在保持的秘密中,

再次確認事實,

但他形容前官房副官石原信雄上周的發言「是非常真實的」。

 

石原上周在國會說「非常遺憾《河野談話》的發表,

當時日本政府的善意沒得到什麼利益」。

 

立場的推移

日本前首相宮澤喜一的政權

1992年發表慰安婦問題的調查結果時,

根據曾身為日本軍人的作家吉田清治的證言說,

日軍對朝鮮人慰安婦存在「狹義上的強制性」;

1993年宮澤內閣官房長官河野發表談話,

承認二戰期間日軍強徵朝鮮慰安婦,

並表示道歉和反省。

 

1995年前社會黨首相村山富市政權下,

內閣府和外務省再聯合發表了《慰安婦問題調查報告》,

村山屬意下,

日本並創設了民間的「亞洲女性和平基金會」,

向二戰期間受害的前外國慰安婦

發放200萬日元(約2萬美元)慰問金

和首相道歉信。

 

據日方發表的統計,

2002年該基金會結束前,

已向韓國、菲律賓、印尼、荷蘭台灣5國和地區的前慰安婦

發放共近6億日元(約600萬美元)的慰問金。

 

中國前慰安婦沒接受,

韓國政府和部分前韓國慰安婦也拒絕接受,

堅持要日本政府賠償。

 

不過《河野談話》後來被傳媒披露未經當時內閣會議批准,

而基於政府調查強徵與否的標凖主要是金錢關係,

近年日本國內批評《河野談話》的輿論

指沒證據顯示朝鮮慰安婦是被強徵。

 

糾紛國際化

不過在韓國,

一些前慰安婦證言她們是被強徵的受害者。

 

這幾年伴隨日韓關係不良,慰安婦問題糾紛擴大,

自從韓國僑民在美國游說慰安婦被害的人權問題,

2011年起韓國在首爾日本大使館門外和美國分別設置慰安婦碑、銅像以來,

日本一方面在國際上「救火」,

一方面國內批評《河野談話》的輿論甚囂塵上。

 

活躍的政治評論員櫻井良子說,

「到現在為止,並沒發現當時日軍的朝鮮慰安婦是被強徵的證據」。

 

儘管日韓對慰安婦問題認識早有分歧,

但包括安倍06年第一次政權在內,

近20年來歷屆首相都維持了《河野談話》精神,

不過安倍前年競選期間就把否定或修訂《河野談話》作為政治目標之一。

 

日本社會本身並不太關心慰安婦問題,

有關議論是否因安倍政權重新調查而提高聲調目前還難以預測,

但早已從政界隱退的村山富市本人日前罕見地在東京召開記者會,

指出日本政府沒有重新調查的必要。

 

外交新火種

另一方面,

目前慰安婦問題已成為日本、韓國、美國之間的外交問題,

而日本指責《河野談話》的陣營

還警惕著中國也在中日關係惡化中可能加入糾紛。

 

美國一再告誡安倍政權

與日美共同軍事同盟-韓國保持對話、改善關係,

日美關係最近因安倍參拜靖國神社,

本身也陷入了疏離危機。

 

周五日本各大傳媒還關注到

在日本有親日形像的

前美國副國務卿阿米蒂奇也在美國演講中說,

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只會給中國有利的外交口實

而慰安婦問題則只是造成日韓傷痕。

——————————————————————————–

相關内容

——————————————————————————–

村山主張:

爭辯說沒有相關事實並進行調查是沒有意義的。

軍方因作戰上的需要而建立了慰安所是事實。”

 

[ 相關 ] 村山富市稱重審河野談話“沒有意義”[共同社]

———————————————————————————————–

日本二戰後名存實亡近70年

>>

日本戰後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世代

>> 價值觀錯亂世代 !!!

>> 日本國家意識淡薄世代 !!!

———————————————————————————————–

[  日本 名存實亡 近70年 ]

大量「不好說」的回答

不意味着他們沒答案,

而是反映出

日本人至今看待「那場戰爭」的心態依舊複雜

——

日本普通民眾國家的關係層面上來理解。

 

在日本上小學、中學期間,師生望着國旗「國歌齊唱」的時候,

都會覺得很尷尬,甚至難受。

 

不少日本國民看來,國旗和國歌是軍國主義者發動戰爭的象徵,

不僅給他國人民造成了傷害,還迫使日本陷入崩潰。

 

這段歷史,媒體、學者、百姓心裡始終存有疑問:

國家政府憑什麼不會犯錯誤呢?

「國」字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日本修憲派實現政治目標的最大阻力

不是來自中國、韓國的外交壓力,

是來自日本國內對「國家主義」的厭煩和警惕

 

二戰結束已近70年,

戰後的日本拿着「和平憲法」,

在美國「核保護傘」下走一條

「重經濟、輕安保」的吉田茂路線(Yoshida Doctrine)。

 

日本社會依然走這條路,卻顯出疲態。

 

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後「失落的二十年」

中國崛起的大時代背景令日本人感到擔憂:

「我們這樣下去,經濟方面影響力下降,

政治方面無法行使話語權,會不會被孤立,被邊緣化,

最終變成全球化時代的孤兒呢?」

 

 [ 相關 ] 日本倒向「右翼」了嗎?[加藤嘉一,紐約時報]

———————————————————————————————————-

中國越來越成功地

將自己的政治觀點強加給其它國家

 

為了不惹惱本國經濟界,

許多歐洲政治家因此放棄和達賴喇嘛會面

 

北京越來越重視自己的’核心利益’和政治立場

反過來卻不樂見其它國家在自由和公民權利上也有明確的原則

 

然而,

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標榜的大國關係應該能經得起這些。”

 

[ 相關 ] 中國喚醒了許多國家[ 德國之聲 ]

—————————————————————————————————-

[1938年德意英法 — 2014韓??? ]

 

菲律賓總統阿基諾接受美國記者採訪時

把中國比作二戰前咄咄逼人的納粹德國引起中國媒體強烈反應。

 

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增加

和在外界眼中的「咄咄逼人」

被用來同一戰和二戰前的國際關係類比

似乎成了一種模式。

 

二戰前夕

希特勒在1938年要求捷克斯洛伐克部分國土時

西方沒有給與捷克斯洛伐克足夠的支持。

 

英國首相張伯倫

去德國慕尼黑參加了德意英法四國首腦會議,

規定把蘇台德區「轉讓」給德國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慕尼黑協定」。

 

被迫割讓領土的捷克斯洛伐克卻沒有被允許出席慕尼黑會談。

[ 相關當今中國、戰前德國與世界大戰警告[ BBC ]

————————————————————————————————————

對中共來說,

讓痛苦的回憶保持鮮活可以達到幾個目的。

 

強調中共在將中國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的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可以提高中共的合法性

 

這種做法將民眾的不滿從中共自身轉移到外部敵人和威脅上

過去和當今都是如此。

 

1989年天安門廣場發生幾近顛覆中共政權的學生動亂之后,

政府加強了對外國列強欺辱中國這段歷史的宣傳力度

 

這并不是巧合。

 

自那以后,這成為了愛國主義的情感內核

在中國拋棄馬克思主義轉向市場經濟之際填補了意識形態空白

 

[ 相關日本右傾 加重中國痛苦的歷史記憶[ Andrew Browne,WSJ]

————————————————————————————————————-

[毛澤東中共大張旗鼓重提抗日戰爭>需要新意識形態取代共產主義]

1985年,

為銘記1937到1938年“南京大屠殺30萬遇害同胞的紀念館

落成開放了。

南京並非中共領地這場屠殺之前從沒引起過中共多大興趣。

如今,

南京大屠殺在中國被廣泛討論,

其熱烈程度遠遠超過中國人間更大規模的自相屠殺,

特別是毛澤東發起的

大躍進”(Great Leap Forward)

文化大革命”(Cultural Revolution)。

毛澤東時代過後,

中共大張旗鼓地重提抗日戰爭的話題,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需要新的意識形態來取代共產主義

 

 [ 相關 ]  “被遺忘的戰爭” [ 英國《金融時報》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