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者真有那麼差?

18.06.2016

http://dw.com/p/1J6Px

Matilda Jordanova-Duda

 

本世紀以來,

中國企業已經在德國累計投資超過70億歐元,

而且這一趨勢大有繼續持續下去的跡象。

 

而這也多少引起了德國經濟界的恐慌。

China Banknoten in Linyi

(德國之聲中文網)

 

中國投資者真有那麼差?

=====================

儘管人們對於中國投資者仍有不少成見,

但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教授

馬丁·弗朗茨(Martin Franz)依然認為:

“中國人往往扮演了雪中送炭的角色”。

他與耶拿大學的海恩(Sebastian Henn)

以及PCG項目諮詢公司的維恩加滕(Jörg Weingarten)

共同進行一項研究項目,

題目是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

(也就是所謂的”金磚四國”)

對德國的投資情況。

 

研究結果將在今年6月彙編成書。

這位奧斯納布呂克的經濟地理學者在整個研究項目中

主要負責印度和中國部分。

 

他表示:

“我們在啟動研究項目時曾經以為,

經常會碰到收購(德國)企業所帶來的負面效應。”

但從事後結果來看,

無論是德方經理人員還是企業理事會和工會代表

都對中國投資者作出了較為積極的評價。

 

來自中國的投資促進經濟增長。

在所有的研究案例中,

超過60%的被併購企業當時都陷入財政危機或已經宣告破產。

 

對於企業員工而言,

更換老闆也並沒有帶來什麼壞處。

 

在收購談判過程中,

往往會就保留廠址和保障工作崗位達成一致,

學徒能夠進入工廠正式工作,

工會成員也能繼續參與活動。

 

“中國投資者不希望給人留下負面印象,不願意強行趕人”,

弗朗茨表示。

 

“他們對於德國管理層也頗為珍視,

因為中方管理人員往往缺乏國際經驗。

 

許多人會以為,被收購的企業會被中國人遠程控制,

德國管理層毫無權力。

 

但我們無法證實這一說法。

 

大多數情況下,

企業會繼續在德方領導層的管理下運行,

日常業務中的變動之處相對較少。

 

而被收購企業的老客戶們在經歷了起初階段的懷疑觀望之後,

也會發現情況並未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雙品牌戰略

毫無疑問,

中國母公司對於所收購德國企業的技術很感興趣。

 

但研究學者們表示,

這並不意味著技術專利會被轉移到位於中國的企業總部,

然後立即在當地製造同樣的產品。

 

如果母公司和子公司在收購之前是同一行業領域的競爭者,

那麼在收購之後,中方往往會採取”雙品牌戰略”。

 

也就是說,德國公司的產品會被打造成高端品牌,

而中方產品則主打低端市場

 

有專家認為,

中國投資者的另一項新戰略是:

將企業廠址留在德國,甚至還要擴建研發部門。

 

與工會關係密切的漢斯-伯克勒爾-基金會(Hans-Böckler-Stiftung)專家

奧利弗·埃蒙斯(Oliver Emons)就持這一觀點。

 

他對2015年之前

被中資收購的德國中型企業進行了一番調查。

他認為,

這一新戰略基於兩個事實情況:

“首先,由於面臨國內和國際競爭,

中國企業所需要的已經不止是廉價的成本結構;

第二,

也不是每一個企業都能隨隨便便地’嫁接’到中國去的。

 

德國企業的製勝秘訣正是其企業文化、工藝流程和員工。”

 

典型的學習曲線

中國領導人所倡導的”走向全球”戰略

讓中國投資者在海外收購時底氣十足。

 

北京政府向進軍海外的企業提供低息貸款。

 

在某些國家和行業進行併購

甚至還能獲得海關和稅收優待。

 

比如德國的電子技術、汽車工業、機械製造、環境和能源技術

以及新材料領域都被中國政府定義為具有吸引力的投資收購目標。

 

此外,有些中國企業在國內市場發展壯大,盈利豐厚,

他們現在轉而部分投資海外,也是一種分散風險的做法。

 

起初,中國投資者的眼光主要投向一些較為不發達的國家,

現在他們則開始瞄準工業強國。

 

比如正在計劃收購德國工業機器人廠商庫卡(Kuka)的美的集團,

他們就經歷了一條極為典型的學習曲線。

 

學者弗朗茨分析道:

“美的首先在越南、白俄羅斯、埃及、巴西、阿根廷、智利和印度一試身手,

現在才開始考慮在發達國家進行投資。”

 

中國人為何尤其喜歡收購德國企業呢?

埃蒙斯列出了一大堆理由:

較高的技術標準、法律框架完善、勞動力素質較高、

市場動力強大、位居歐盟中心、堅挺的歐元

以及德國的良好形象。

 

反過來,一些德國中小​​型企業甚至自己尋找買家:

他們認為,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而沒有一個強大的中國夥伴,他們在中國無法立足。

 

在企業併購案例中,

人們往往會擔心出現所謂的”蝗蟲現象”,

也就是收購的目的只是為了快速出手,短期內賺取差價。

 

而中國投資者則恰恰相反,往往制定較為長遠的目標,

而且在收購初期會向企業投入大量資金。

 

不過埃蒙斯也承認,

目前中國企業在德國的收購尚未遭遇到嚴重考驗,

比如經歷劇烈的景氣滑坡,

導致德國子公司和中國母公司都陷入困境。

 

只有在類似情景發生之後,人們才能真正了解,

這樣的”德中企業聯姻”是否能夠經受檢驗。

===============================================

 

 

==============================================

  全球化的結果 >> 全球中國化

———————————————————————————- 

  全球化 >> 全球中國化

—————————————–

一窮二白的中國 >> 底氣十足中國投資者

 

吃中國飯的西方企業

—————————-

資本全球化

================================================

[ 全球化獲利的是一窮二白的中國西方大企業 ]

 

英國人民公投決心退出歐盟,

對流行一時的「整合」及全球化是一次重挫,

它反映一般人民受整合與全球化之害,

百般無奈的強力反彈。

 

英國與歐盟離異,

象徵國族主義及主權意識的再覺醒。

 

整合的結果與全球化過程,人民並不覺得因而獲益,

反而讓國家主權受約束,

人民不能依自己國家的需要制定法律與政策,

解決自己的問題。

歐洲民主、法治、獨立國家

以對等地位整合的超級國家模式,

都已出現離異的大逆轉。

 

全球化」也流行一時,

獲利最大的是一窮二白的中國,和西方大企業

一般人民因中國勞工廉價競爭,

慘受失業之害,又無力改變政策維護自己權益,

在經濟及政治上都有被剝奪感。

 

[ 相關 ]     區域整合與全球化失速![ 王景弘 ]

==================================================

中國的投資風潮本身並不是負面的,

但問題是,如何面對中國國有企業的投資,

因為這些企業本身的財政就有不少困難,

並不具備令人信服的管理模式,

而只是通過公共貸款就希望在歐洲進行大舉收購。

 

他也建議歐盟和各國政府在此問題上持謹慎的態度。

 

[ 相關 ]  

  歐洲的中國投資者:魔鬼還是天使?[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

新聞買賣有市場 記者身價都明碼資深級8000元

 

作者 小山

發表時間 18-06-2016 更改時間 18-06-2016 發表時間 16:32

http://trad.cn.rfi.fr/%E4%B8%AD%E5%9C%8B/20160618-%E6%96%B0%E8%81%9E%E8%B2%B7%E8%B3%A3%E5%B8%82%E5%A0%B4%E8%A8%98%E8%80%85%E8%BA%AB%E5%83%B9%E9%83%BD%E6%98%8E%E7%A2%BC-%E8%B3%87%E6%B7%B1%E7%B4%9A8000%E5%85%83

media

圖為疑似買賣新聞的找記者網站網絡照片

 

新聞買賣有市場

記者身價都明碼資深級8000元

=========================

中國網絡發明新聞皮條客軟件和網站,

為需要媒體報導的人與事牽線尋找記者報導。

 

新聞明碼標價,

以保證媒體見報數量取費,有記者坦承貨到錢到。

微信上近日廣為流傳消息警告,

中宣部可能出面調查關閉新聞買賣網絡市場。

 

據中央社報導,

中國大陸出現有償新聞交易軟體「找記者」,

日前疑似遭到中宣部關切。

 

這個手機應用程式(APP)為需要記者報導的公司

和希望賺取外快的記者牽線,

號稱已有1萬多家企業及300多名記者加入。

 

報導引述中國網絡透露,

一些已經成功註冊「找記者」的用戶表示,

在完成報導後,的確會收到酬勞。

 

「找記者」的創始人伍王應

3月曾接受過媒體採訪稱,

創業者尋求媒體報道是剛性需求,

但通過朋友圈找到記者的效率很低,

於是想到是否可以做一個「滴滴寫稿」。

 

報導說,購買報導的企業須填寫基本資料,

透過「找記者」APP呼叫記者寫稿。

 

訂單下達後,讓記者「搶單」,

創業者會確認搶單記者並支付一定報酬,

包括稿件的交付和修改也都在平台完成。

 

最終平台會根據創業者的發稿需求推薦給各大媒體發稿。

 

買主可以根據記者的不同等級選擇不同價位的套餐約稿,

1000元為普通記者寫稿,保證1家媒體發布;

3000元為中級記者寫稿,保證5家媒體發布;

5000元是高級記者寫稿,10家媒體發布;

8000元則是資深記者寫稿,20家媒體發布。

 

這樣明碼標價的「報導」媒合程式受到關切,

6月15日,在各大媒體微信群中有一則

題為「某媒體單位緊急通知」的消息不斷被轉發。

當中稱,由於「嚴重破壞了新聞宣傳的正常秩序」、

「目前中宣部正協同相關部委關閉該平台,

處理處罰相關人員,情節嚴重的移交司法機關」。

 

按照中國新聞管理條例,

中國禁止有償新聞交易,

規定新聞記者不得從事與職務有關的有償服務或謀利,

不得借輿論監督進行敲詐勒索、打擊報復等。

==========================================

中國新聞皮條客軟件和網站,

為需要媒體報導的人牽線尋找記者報導。

—————————————————————-

[ 相關

 新聞買賣有市場 記者身價都明碼[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

[  台灣傳播媒體真面目車手打手   ]

台灣傳播媒體中國人的禁臠

民主第四權從未在台灣出現過

第四權的民主只是偽裝假象

國共傳聲筒偽裝成民主第四權

利用媒體對特定人施暴常態

媒體橫行包裝欺騙無所不能

==========================================

[ 無民主第四權何來自由民主人權 ]

 

台灣傳播媒體中國人的禁臠

手段粗暴控制獨立自主的公視

民主第四權從未在台灣出現過

國民黨傳聲筒偽裝民主第四權

人民稅金救沒人看的統派媒體

=============================================

[ 現代文字獄>>給柯P羅織失言罪名 ]

 

政府機關、學術單位都用「進口」說法,

只有柯的發言被放大, 形同「文字獄」。

————————————————–

柯文哲得罪財團,

爪牙拼命找可以擴大曲解的語病, 現代文字獄!

 

==============================================

[ 好總統創造歷史,壞總統創作歷史教科書 ]

 

[ 相關 ] 好總統創造歷史,壞總統創作歷史教科書[紐約時報]

===============================================

[ 台灣傳播媒體是中國人的禁臠 ]

 

柯P必須一身是膽, 不過,

膽大嘴巴就大,講話凸槌之外,也易於自以為是,

柯P應引以為戒,不可出口就講「進口」,傷人又傷己!

 

[ 相關柯P必須一身都是膽![ 胡文輝 ]

==================================================

外交政策》網絡版

刊登曾在台灣工作的記者福克斯(Chris Fuchs)

討論台灣媒體的專文,

 

福克斯在文中指出, 台灣媒體濫用新聞自由

煽情媚俗而且內容低劣, 把閱聽大眾變成殭屍。

 

十幾年來,

台灣媒體以麥克風堵到受訪者臉上、

百無禁忌、內容聳動與媚俗而惡名昭彰。

 

福克斯也批評

台灣新聞台談話性節目中的名嘴

使用骯髒的字句。

 

不僅如此,

福克斯同時引述新聞學者楊艾俐女士的談話,

指稱台灣媒體缺乏國際視野,

「國內的車禍比世界大事重要」

 

福克斯認為, 除非大眾改變消費習慣,

對於爛新聞「拒看、拒點閱、拒轉載」以迫使媒體改進,

否則台灣的下一代只能繼續忍受

腦殘式新聞的轟炸(bombarded by brain-dead news)。

 

[相關 ] 台灣來鴻:台媒被指缺乏國際觀挨批[ BBC ]

====================================================

旅居台灣九年的美聯社記者溫逸德則痛陳,

台灣媒體對於最重要的問題

—「台灣未來走向」毫不關心, 只看得到「塑膠鴨」新聞。

 

他也指出, 媒體對政府資訊沒有批判能力,

例如

馬英九總統曾一再表示, 台美關係三十年來最好,

但事實是美國對台軍售延遲,

達到九○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程度。

 

他再舉例,

馬政府宣示八年內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

但沒有媒體質疑這個時間表如何落實,

他批評這些現象是因為台灣媒體怠惰,

常直接參考政府新聞稿。

 

溫逸德憂慮, 如果無法改善,

有一天台灣人民醒來, 將驚覺情況已演變至無法回頭的地步。

 

[相關 ] 台新聞自由 與港中同步惡化[ 司徒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