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許中國「降格」 台灣持續爭取亞投行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6/04/160412_tw_refused_relegated_in_aiib

鄭仲嵐 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台灣財政部長張盛和

Image caption

台灣財政部長張盛和12日表示,

如果台灣加入亞投行需要中國代理申請,

等同主權喪失「我們不可能接受」

 

不容許中國「降格」

台灣持續爭取亞投行

==================

 

台灣財政部12日表示,

不能容許「主權被矮化」而加入亞投行。

 

中方至今態度堅定,台灣官方則表示將持續爭取。

 

台灣財政部國庫署在12日傍晚發表聲明表示,

台灣一向秉持希望在「對等尊嚴」前提下

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

對於有媒體報導部長張盛和曾言「亞投行應該沒了」並非事實。

 

而對於亞投行行長金立群

在日前發言「台灣要加入亞投行需經大陸財政部同意」,

台灣官方表示遺憾。

 

台當局並重申

「我國為主權國家,對自身國際關係行為負責,乃不爭事實」。

 

台灣當局重申,4月底北京會舉辦會議評估新成員加入,

6月底會確認新成員,將會關注其他國家申請信息,

在「尊嚴、平等」原則下審慎評估後續事宜。

 

「拒絕」引風波

台灣財政部長張盛和在12日向媒體表示,

如果台灣加入亞投行,需要中國提出申請,

將「有損尊嚴」,拒絕加入,

在台灣掀起多方媒體報導「台方拒絕中方」。

 

不只有媒體引用張盛和「亞投行應該沒了」發言,

《中央社》更一度證實,台灣入亞投行已「實質破局」。

Image copyright cna Image caption

台灣馬政府對於加入亞投行展現積極態度,

財政部網站上仍可以見到台灣加入亞投行會「善盡國際責任」

 

當時張盛和重申,

馬政府對於加入亞投行名稱的底線

就是「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

如果是(Taipei, China)就無法接受,

要經由中國財政部申請,

更是連主權都沒了,「我們不可能接受」。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

則在12日的領袖論壇中發言表示,

台灣確實想參加亞投行,

但前提是「不能矮化國家主權」。

 

他並認為加入亞投行是拓展國際管道,

也是政治考慮,要是主權受到波及,只能「再討論」。

 

在馬英九總統主導的台灣政府下,

對於亞投行的參與相當積極,

台灣財政部的官方網站上更是有簡單的「懶人包」,

說明台灣加入亞投行有何好處。

 

網站上並認為,

加入亞投行,才能「善盡國際責任」。

 

2015年3月31日,

當時台灣財政部趕在創始成員申請截止日前遞交申請書,

曾經在台灣政界引發部分人士批評,

但是財政部當時表示,

會以「對等尊嚴」的前提下加入亞投行,

一度引發立法院的朝野論戰跟群眾抗議。

 

中國官方堅守立場

中國官方始終認為,

台灣是其國內轄下的一個行省,

若是台灣想加入亞投行,需透過中國提出申請,

此舉被台灣認為是極度不友善的舉動。

 

亞投行的行長金立群,

也在日前出席香港的論壇時重申此一立場,

理由在亞投行「章程第3條第3款已經規定了非主權地區,

以及不對自己的國際事務負責的地區,

應該通過它們的主權政府進行申請」。

Image copyright cna Image caption

亞投行行長金立群日前多次重申,

台灣若是要加入亞投行

「一定要經過中國申請」

 

他在補充,

既然香港是照此模式,台灣也該「比照辦理」。

 

他也認為這項規定不是中方單方面制定,而是全體成員一致通過的。

 

台灣在過去,包含2015年的國共論壇中,

都表示了希望加入亞投行的意願,

當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響應,

歡迎台灣以「適當名義」加入亞投行,

但並沒有說明「何種名義」。

 

爭議多時美日觀望

亞投行自2014年10月

由當時21國簽署備忘錄宣佈成立以來,

一直由中國官方主導。

 

2015年3月英國表明加入後,

至今已經有57個國家或地區申請成為「創始成員」。

 

2016年1月的第一屆理事會中,

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被選為首屆理事會主席。

 

然而,並非所有的國家都對亞投行展現積極態度。

 

美國與日本因為疑慮

亞投行的財政透明度以及不健全的監督機制,

紛紛對亞投行表示拒絕。

 

當時《日本經濟新聞》就認為,

美日認為亞投行,

是「中國的亞投行」而不是「亞洲亞投行」。

 

朝鮮一度積極表明想加入亞投行,

但是因為提供不出透明度正常的國內經濟與金融市場數據,

而被直接拒絕。

 

根據亞投行的創建規章,

總部設於北京,資本額為1000億美金。

 

其創始目的在於活化亞洲的投資開發市場,

因為亞洲擁有世界半數以上的人口,

佔有世界三分之一的經濟市場,

卻得不到相對應的資金挹注開發跟建設,

因而在2013年時,

由當時的中國與印度共同發起「亞投行倡議」。

 

台灣往後是否繼續該申請加入亞投行,

至今仍然是當地爭議的話題。

 

台灣各界更擔憂主權會被中國大陸進一步矮化,

而如今台灣財政部在中國當局的立場下,

只能步步為營。

 

而或許,這一切的爭議,

都要有待5月20日新政府上任後來處理。

=============================================

美國與日本因為疑慮

亞投行的財政透明度以及不健全的監督機制,

紛紛對亞投行表示拒絕。

————————————————————-

《日本經濟新聞》就認為,

美日認為亞投行,

是「中國的亞投行」而不是「亞洲亞投行」。

===============================================

台灣選舉的六重意義

2016年01月16日 12:39 PM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65777

(註:孔傑榮(柯恩 Jerome A. Cohen),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

亞美法研究所所長,

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兼任資深研究員。

原文參見www.usali.org。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責編郵箱[email protected]

 

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

孔傑榮 為FT中文網撰稿

 

台灣選舉的六重意義

==================

周六舉行的台灣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

雖然一般預期選民投票情況將會相對冷清,

但選舉結果在許多方面將意義重大。

 

顯然,一個主要問題是,

如果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女士獲勝,

她領導的政府能不能順利地

把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系推向另一個階段。

 

台灣正在快速演變的自我身份認同

尚未被充分地反映到目前的兩岸關系之中。

 

當前,兩岸政府間的關系,

必須與時俱進地適應台灣的社會進展,以及台灣的新需求。

 

蔡英文能不能平穩地管控這場轉變,

部分將取決於民進黨能不能在立法院中贏得可靠的多數席位

——或是憑一己之力,或是通過聯盟。

 

第三個問題,

台灣能不能組織起一個比晚近以來政府更有效的政府,

將取決於立法院選舉的結果。

 

第四,這次選舉將預示,

台灣政治是將繼續從一個有活力的兩黨體制中獲益,

還是說,

目前已經出現的政治代表性分化、走向小黨派林立的趨勢將會繼續,

後者會使得政治進程比已有的情況更具挑戰性。

 

一個相關的問題是,國民黨在本次選舉後是將重整旗鼓、東山再起,

還是將分裂為兩個甚至更多的黨派。

 

本次選舉的結果將可能對此有巨大影響。

 

本次選舉還將對台灣的經濟政策產生影響。

 

如果蔡英文獲勝,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可能將更難獲得立法院批準,

兩岸貨品貿易協議談判可能將更難完成,

兩岸也將更難採取其他行動來促進經濟融合。

 

與此相應的是,台灣新政府可能會更強調

拓展與其東南亞鄰邦以及日本、韓國、美國的關系。

 

蔡英文如果獲勝,

台灣政府還可能會更重視改善島內較貧窮居民的經濟狀況。

 

選舉還將影響台灣的南海政策。

 

蔡英文可能會決定,

台灣將不追隨北京方面極為強硬的立場和廣泛的主張,

而是採取更尊重菲律賓提起的仲裁案、更尊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立場

——這一轉變在馬英九總統任內已經開始了。

 

最後,蔡英文如果獲勝,

新政府還可能比馬英九政府更公開地高調宣示

台灣在保障政治權利與公民權利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

 

雖然馬英九總統在改善台灣人權方面

採取了一些值得註意的行動,

但近期他在和大陸打交道時,在這個問題上相對沉默,

很明顯他這是不想讓習近平政府顯得難堪,

後者正在錯誤的方向上越走越遠。

 

例如,可以看到,

“習馬會”對人權關註甚微,馬英九的新年賀詞也是

——雖然該演講在其他方面很精彩。

 

如果蔡英文贏得選舉,

我希望人權問題在兩岸關系中能得到更多重視,

即使這只能爭取到讓在大陸生活或旅游的台灣人獲得更多權利保障,

也是值得的。

 

就美國的觀點而言,

美國政府完全知曉本次選舉的意義,

一些國會議員和獨立的亞洲外交政策專家也是如此。

 

但美國民眾目前仍不瞭解本次選舉及其重要性。

 

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觀點而言,

蔡英文的勝利,

將考驗習近平作為大陸領導人的成熟度。

 

習近平政府已經被很多問題困擾。

 

除了臺海局勢之外,北京面臨的內憂外患紛繁復雜,

軍隊、外交領域的既成勢力、經濟精英集團、異議分子群體等

因素都造成了內部緊張。

 

在這種情況下,

對於本次選舉即將開啟的充滿挑戰性的兩岸關系新時代,

習近平政府將不得不採取謹慎和漸進性的應對態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