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澳FTA生效台灣「自由貿易」爭論持續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5/12/151220_korea_china_fta_taiwan

鄭仲嵐 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習近平在2014年7月第一次以中國國家主席的身分到韓國會晤韓國總統朴槿惠。

Image caption

習近平在2014年7月第一次以中國國家主席的身分

到韓國會晤韓國總統朴槿惠。

 

中韓澳FTA生效台灣「自由貿易」爭論持續

===================================

中國與韓國及澳大利亞的自由貿易協定

Free Trade Agreement,簡稱FTA)12月20日正式生效,

中國在世界的自由貿易布局持續加速,

而這也引起了台灣商界憂慮。

 

在與這兩個國家簽署的FTA生效後,

中國已實施12個自由貿易協定,

其中包含22個國家及地區,

而「一帶一路政策」與其他的自貿區談判也在緊鑼密鼓中。

 

中韓FTA20日實施後,

首先部分農產品如大豆、燕麥,

藥材等包括天麻、西洋蔘將先實施零關稅。

 

明年1月1日在實施第二波降稅,其餘如韓國化妝品,

將分5年內分批降稅。

 

預計往後20年內,中韓兩國間90%物品都將達到零關稅。

 

而中澳FTA則會先對食品類,如中國饕客喜愛的龍蝦、鮑魚等實施零關稅。

 

中國人喜愛搶購的奶粉關稅則是先從15%降到12%,

明年1月1日後降為9%。

 

牛肉及乳酪等乳製品預計到10年後才會完全取消。

 

十年磨一劍

中國官方中央電視台則報導,

中韓FTA歷經十年談判,終於在20日正式生效,

可謂「十年磨一劍」。

 

從當初2004年的毫無共識到2014年11 月正式宣佈簽署,

中間兩國曆經許多外交攻防。

 

中國國際部商務司司長張少剛表示,

經濟自由化趨勢是中國目前的國家戰略,

也可以向世界表達中國的對外開放跟深化改革。

 

當時任中韓FTA談判代表,現任首爾大學教授的樸泰鎬認為,

中韓FTA協定是「必然的選擇」。

 

因為韓國是中國最大貿易伙伴,

正面臨人均GDP破三萬美金的關卡,

單靠國內產業是相當困難,一定要與中國簽署FTA,

才不會喪失競爭空間。

 

對台恐有衝擊

而在台灣,

中韓與中澳簽署FTA恐怕會對台灣低迷經濟持續投下不穩定性。

 

一位在中國工作10多年的台商面板產業高層則表示,

中韓FTA對台灣面板業勢必會受到衝擊,

他表示目前中國也在扶植自家的面板產業,

要與韓國競爭還有段時間,

估計中韓間的面板產業大概有5年的蜜月凖備期,

5年後韓國面板將會零關稅。

 

現階段,

台灣的前端面板產業出口至中國還需負擔5.5%的關稅。

 

該台商高層憂心,

中韓FTA可能讓五年後的台灣面板喪失平起平坐的條件,

恐怕更難競爭。

 

甚至現階段的幾間面板大廠也會有裁員的風險。

 

先前中國的半導體大廠北京清華紫光集團

才以巨資入主台灣三家半導體廠。

 

雖然遭到台灣立法院反制擋下,

但該台商高層也認為,

台灣與中國間沒有貨物自由貿易協定,

受制於關稅,

台灣科技廠還是會以成本考量赴中國設廠,

技術外流恐怕還是無法避免。

 

「自由經濟」牽動台選情

台灣在2014年3月發生太陽花學運。

Image copyright AFP Image caption

台灣在2014年3月發生太陽花學運。

 

而19日,

中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

才在競選活動上高呼台灣要「走出去」,

並表示《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一定要過,

同時也批評因為民進黨杯葛,讓台灣喪失開放門戶,

與世界競爭的機會。

 

但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先前也表示,

自由貿易經濟本來就是該做的,

她未來會參照日本模式的「TPP政府對策本部」,

讓台灣政府也有專職機構擔當國內部會協調,

對外推動大使級談判,全力推動自由經濟。

 

而在日前,台灣央行總裁彭淮南,

也在宣佈連兩季降息半碼時,

呼籲台灣要積極參與區域自由經濟整合,

才能挽救台灣經濟成長。

 

之前,

台灣才於2014年發生反對「黑箱服貿」的太陽花學運

讓執政的國民黨指責在野勢力拖累台灣「自由經濟」進展。

 

然而,

台灣在野勢力也表達,反對與中國服貿以及貨貿協定,

並不是反對經濟自由化以及國際競爭,

而是在於討論過程「不透明公開」。

 

在野勢力批評服貿的公聽會都是先談判好了再舉辦,

等同「橡皮圖章」,決策過程更是草率,

在一片混亂中宣佈定案,等同黑箱作業,

最後才引發台灣一連串「反黑箱服貿」活動,

國民黨聲勢一路下滑。

 

隨著中韓及中澳FTA的正式簽署,

台灣「自由經濟」的爭論

勢必成為選戰27日及1月2日台灣總統辯論的主軸,

也將牽動著選情發展。

===============================================

 

 

=============================================

 

 

==============================================

台灣IT企業對大陸資本進入有喜有憂

2015/12/09

http://zh.cn.nikkei.com/china/ccompany/17267-20151209.html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台北 鄭婷方、吳詠航

 

台灣IT企業對大陸資本進入有喜有憂

===============================

中國大陸與台灣IT産業之間持續多年的競爭出現變化。

 

資金實力雄厚的「紅色供應鏈」正在逐步佔得有利地位。

  2015年10月下旬,

大陸半導體國有企業紫光集團宣佈以194億新台幣(約合人民幣38億元)

收購台灣半導體後段封測服務商力成科技25%的股份。

這成為導火線。

  受全球經濟低迷、大陸市場需求疲軟、智慧手機需求量減少、

競爭企業供給過剩導致的價格戰等因素影響,

台灣IT企業從各個方面感受到壓力正在不斷增強。

 

  進入2015年,受IT業低迷的影響,

台灣的經濟狀況逐漸惡化。

 

2015年2月以後,

台灣出口額連續九個月出現同比減少。

2015年7~9月的GDP也同比下滑了1%。

  與之相對,中國大陸政府正在積極建設半導體産業。

 

台灣IT企業的領導人和分析專家認為,

大陸的投資對台灣來説可能是機遇。

  11月上旬,半導體代工生産商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TSMC)創始人兼董事長張忠謀明確指出,

沒有理由禁止大陸向台灣投資。

 

內地市場半導體供貨數量最大的聯發科技也表明,

如果紫光有收購計劃將接受

 

紫光宣佈將注資力成科技後,也表明了有意收購聯發科技

  然而,台灣當局對大陸向台灣IT産業的投資實施了嚴格限制。

 

其中,對在台灣出口中比重達25%的半導體産業的限制尤為嚴格。

 

大陸向聯發科技等半導體設計企業的投資也一直受限。

  儘管台灣當局對大陸企業向台積電等半導體代工生産企業、

以及力成等半導體封測企業的投資持認可態度,

但佔股份額不得過半,並要取得台灣當局的認可。

  也有觀點認為,

台灣與大陸的合作更加緊密的話,

有可能導致台灣經濟陷入混亂。

 

台灣鴻海精密工業董事長郭台銘

在近期的採訪中批評紫光董事長趙偉國

「只不過是一個炒股的投資者」,並認為台灣過度依賴大陸。

  瑞士瑞信銀行(Credit Suisse)分析師艾藍迪(Randy·Abrams)

指出最大的風險在於技術洩露。

 

艾藍迪擔心通過合作,

台灣的半導體設計企業雖然能在短期獲利,

但從中期來看卻加速了技術向大陸競爭企業的轉移,

大陸企業在獲得市佔率的能力方面與台灣的差值縮小,

有可能導致市場的大眾化。

  台灣部分IT企業從2015年起陷入業績低迷。

 

聯發科技與紫光的子公司展開了激烈競爭。

 

受此影響,

聯發科技上季度財報的毛利率為42.7%,

低於2014年全年的48.8%。

 

智慧手機生産商宏達國際電子(HTC)

也被內地的小米等品牌甩在身後,

連續2個季度出現虧損。

  據稱,

紫光為了提高中國大陸半導體産業的知名度,

受到了政府支持。

 

從2013年實施收購戰略開始,

不到2年的時間便躍升為中國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

  紫光董事長趙偉國在11月16日刊出的路透社

採訪中表明紫光未來5年準備拿出3000億元,

打造全球第三大晶片製造商。

======================================================

 

 

======================================================